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搜救马航MH370失联飞机
【搜救背景】
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该飞机航班号为MH370,原定3月8日00:42从吉隆坡起飞,并于当日6:30抵达北京。马来西亚当地时间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
失去联络的客机上载有227名乘客(包括两名婴儿)和12名机组人员。其中有154名中国人。
——摘自《百度百科》
【搜救进展】
①3月8日马航空管人员在飞机失联四个小时之后开始展开搜救行动。
②3月8日在获悉事件后中国外交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并请驻在国政府全力搜寻失联客机和乘客。当日中国海军在马来西亚东部海域执行搜救任务。
③3月11日马来西亚民航局发言人在记者会上透露,雷达记录显示,失联航班可能曾折返。后来又披露,失联航班与地面失去联系前的最后踪迹在马六甲海峡北部、即马来西亚西部海域上空,而不是多国海空力量连日来重点搜寻的马来西亚东部海域。
④3月16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确定南北两条“走廊”:一条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边境至泰国北部地区的“北部走廊”,一条大致从印度尼西亚向南至南印度洋的“南部走廊”。
⑤3月17日参与马航失联航班搜救工作的国家已经从14个增加到26个.
⑥3月24日晚间,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根据最新收到的卫星分析数据,可以判定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印度洋南部海域“ended”,这是一个非常偏远的地方,与任何可能降落的地点距离都很遥远。
⑦5月14日澳大利亚“海洋之盾”号军舰返回到搜寻水域,将继续对马航370航班展开搜寻。且澳方还要将继续拨款9000万澳元(约合5.24亿元人民币),用于对马航MH370客机的搜寻行动。 ——据新华社
【搜救投入】
针对马航失联飞机开展的搜救已持续数日,多国参与其中,这是从事发日到3月26日的一些国家搜救的投入情况图。

—来自搜狐网
【各方声音】
世界上最扑朔迷离的航空谜团让马来西亚政府饱受质疑,马来西亚领导层面临着国际社会关于其信息发布混乱和缺乏透明度的批评。 ——路透社
家属在抵达马来西亚后,得到马航工作人员、志愿者、慈济义工及中国驻马使馆和中方工作组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不存在遭马航隔离监视的情况,也没有被限制与外界接触。
——中国乘客家属
在没有搜寻到飞机残骸和乘客遗体等物理证据的情况下,仅仅依据数据分析得出MH370的最后位置以及坠毁南印度洋的结论,很难令人信服。 ——《新闻晨报》
没有残骸,没有黑匣子,没有经纬度。苦等了17天,239条生命就这样草率的被马国化成尘埃。还我154条同胞生命,还我真相! ——网友冰翼
在搜寻行动中,各方密切合作,澳大利亚、中国、马来西亚以及其他国家进行了“不懈努力”。 ——安格斯·休斯敦
如果说空难是难以避免的灾难,是人类必须面对的共同的问题,那么各国只有以积极态度抛弃私利,携手应对,才有可能受住文明底线,维护国家利益。 ——人民日报评论员
时间不断推移, MH370的黑匣子还在发射着微弱的信号,争分夺秒的搜寻仍在持续,愿不放弃的努力让我们离真相更近一些,给生命更多的尊重,给家属更完整的交代。
——人民日报评论员

(1)、根据上述材料,下面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失联的MH370航班在3月8日00:42由吉隆坡起飞,原定于当日6:30抵达北京。 B、参加搜救的越南尽管国家预算不充裕但还是用十分之一军费开支投 入搜救。 C、参与搜救的某些国家不仅投入了一些人员,还投入了高科技力量。 D、马来西亚处理马航失联这件事上存在着信息发布不及时和不透明等弊端。
(2)、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出参与搜救的国家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做法。

(3)、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3月24日晚间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MH370航班的去向时用了“ended”一词,在现场直播的央视同声翻译用 “坠毁”一词来翻译,而后新华社的文字通稿用“终结”一词来翻译,你认为哪一种翻译更为准确?请结合上面相关材料简要回答。

(4)、你认为马航失联后世界各国有无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搜救,结合材料和实际情况阐述你的观点。(80字左右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养一朵听话的云

       在我刚刚辞职回家,还没有找到新的工作的那些日子,天总是阴沉沉的。虽是春日,但似乎也无甚春光。正如我困顿时期的心情,疲惫,不知道人生是否像书上所写的一样——阳光后总会有彩虹。

       我总是躲进书房里,去那些平日里被我束之高阁的书籍里引经据典,试图为自己的心开启一扇窗口。女儿常常来敲门,学着小品演员的腔调喊我吃饭。

       妻子和女儿,是我那黯淡时光中的最后一缕阳光。想起女儿,我不禁又酸楚起来,我已经很久没有给孩子礼物了,不仅因为囊中羞涩,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男人,一个父亲,我的事业遭到灭顶之灾,我所有的篮子都已空空如也。

       周末的时候,全家人蜷缩在家里,一起等阳光的出现。我照例躲进书房里,用颓废的窗帘把自己囚禁起来。灰黑的厚重的窗帘似乎一下子遮住了外面所有的光线。我突然觉得生活有些让人绝望。

       因为又不能去公园玩了,女儿噘着小嘴,不停地埋怨着:“该死的云彩,把太阳都给遮住了,什么时候才能晴天啊?”妻子不想“火上浇油”,就耐心地劝着不开心的女儿:“这不是云彩的错,其实云彩很乖的,它能带来雨,有了雨庄稼才能生长,农民伯伯就有了好收成,我们才有粮食吃啊。”“是吗?云彩那么好啊!”小家伙有些疑惑地问道。“是啊,”妻子说:“它还能美化我们的世界,使空气更干净,你看它在天空上是不是像一块大手帕……”女儿果真趴到窗子上,认真“研究”起云彩来。

       妻子说:“云朵还会变呢!你想什么它就会变成什么。”

       女儿忽然间来了兴致,她风风火火地在书桌上摆满了画纸和画笔,妻子问她要做什么,她说:“我要画一朵云彩,把它养起来,像我养的那只猫一样听话,我让它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那样我想什么时候去公园就什么时候去,农民伯伯也会年年都有好收成啦。”

       养一朵云,多美好的想象啊!我在这个美好的想象里看到了女儿纯净的心灵,看到一颗善良的种子,在那里悄悄发芽。

       接着,我听到了她们让我感动的对话:“为什么要养一朵云?”“因为,它可以随时变成我想要的东西。”“那你现在想要什么呢?”“现在我要它把阳光变出来,我要带爸爸去公园玩,我还要它变成很多很多的礼物,我要送给爸爸,让爸爸开心。”

       一朵云,从怀念的心上,思念的眼底慢慢飘散,就这样一点一点在尘世积攒纯洁的诗篇,慢慢铺下一张幸福的白色床单。一朵云,带给我对人生的洗涤和过滤,让我在纯净中守住了自己的心灵。让我蓦然感到,我生命里的阳光并没有消失,只是在云彩里打着盹。

       我豁然开朗起来,是孩子为我指了路,为我开启了那扇窗子。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被云朵遮住阳光的时刻,关键是你要懂得如何驾驭这些遮住阳光的云朵,它们既是阻止你前行的障碍,也是人生路上难得的风景。我收拾好遍布阴霾的心灵,重新制作了我的简历,准备在明天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去一家新的公司应聘。

                                                                                                                                              (选自《少年大世界•初中生》2011年第12期,有删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牵牛鼻子的童年

雨林霖

    ①我六岁那时就知道有个地方叫茅山,我们家的田地都集中在茅山,离家很远。牛臊味和放过农家肥的泥田夹杂青草清香味,助长我童年的记忆。

    ②七八岁,我深刻认识犁耙。家里养有一头黄牯牛,牯牛的力气挺大,但田间劳作还不熟。

    ③芒种假期,我的劳动任务是在田里牵牛鼻子。在劳动之前,我还得跟黄牯牛一样学习。给我上劳动理论课的是我的父亲。父亲上劳动课没有幽默感,我学习进步较慢。于是在牵牛鼻子时,多次转错方向。记忆中父亲上“政治课”挺拿手的。还好,父亲没有骂我,也没有呵斥黄牯牛。那时很喜欢泥水田里踢踢踏踏的声音,也不在意衣服上布满泥浆,但不小心就会滚在泥水田里。太阳也很热,泥水田里牵牛远没有打石头子、打陀螺好玩,实际上我很少玩,好玩是邻居家孩子的事。牵牛的日子,很奇怪父亲没有责骂我一次。我找不到一个顺势耍赖的机会,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

    ④草棚前享足牛粪的朝天椒、茄子、西红柿、南瓜、丝瓜长势很好。简单的茅山厨房里弥漫着朝天椒、茄子、西红柿、南瓜还有用火烧过的腊肉香。在茅山煮饭是父亲的事,我只负责取木柴生火。生平最爱父亲做的混合菜,酸辣可由。之后在任何地方吃的混合菜也吃不出在茅山父亲做的那种香味。

    ⑤傍晚落日的余晖将天空渲染成一片殷红,朵朵白云恰似袅袅飘浮的轻烟,一沟清浅倒映如黛的群和河岸翠绿的苦竹林。我和父亲在这条河里洗衣服,洗澡。洗完澡父亲坐在河石上抽烟,我自个在水里摸着什么东西。我听见苦竹林里鸟儿扑打翅膀的声音,很想去看看早上唱得响亮的“帽子雀”,但怕蛇,也怕滑列深水沟。这些傍晚,我与父亲靠得很近。只记得那时我问得最多的是“我们什么时候回家”,父亲也是重复回答“过两天就回了”。父亲少言,夜里没有讲童话故事,一个长头发长指甲的鬼故事也没有讲。

    ⑥下半夜,青蛙在草丛中开起了演唱会,蛐蛐在墙角弹琴伴奏,长脚蚊在耳边窃窃私语。我无法入睡,比白天牵牛鼻子还烦躁。只得点上煤油灯坐在细竹竿床上看“禁书”《西游记》连环画。父亲是不允许我看“画画书”的,那时不识几个字,多是看画面。父亲不让看的书也着实好看,做贼似的看上几页还得很快收藏好。父亲给我讲过一个叔叔上学时看“画画书”被三爷爷打得很惨的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刻,父亲用了很多形容词。所以我看“画画书”十二分小心,我很侥幸从来没有被父亲打过,其实如果发现我有不按规定做事的,一个严肃的表情就够了。父亲不打鼾,胸前的被单一起一落,睡梦中偶尔抠一下长脚蚊侵略的腮帮子,也不时蠕动长满胡茬的脸颊,偶尔侧一下身子,睡得很香,父亲太累了。

    ⑦终于盼到了回家的日子。回家途中经过一个小卖部,父亲给我买了两本语文簿、两本数学簿和一支铅笔,两个葫芦汽水、两个菠萝汽水还有四个白糖饼。父亲给自己买了两包青竹烟和一盒火柴。记得我分东西给父亲时,父亲说那是孩子吃的东西大人不吃的。那时觉得父亲不严肃的样子多可爱。

    ⑧而今父亲的头发越发苍白,身体大不如前,住过两回医院,父亲终于在医生劝导下戒掉抽了三十年的烟。童年那些日子、那样的夜,以后再也没有雷同。最难忘记的是我的童年,牵牛鼻子的日子。

    (选自《知识窗》2016年第3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改变世界的第三个“苹果”

    ①有人说,历史上有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是夏娃的苹果,一个是牛顿的苹果,还有一个就是乔布斯的苹果。

    ②乔布斯的这个“苹果”,在计算机行业中几起几落,如今又杀进了通讯领域。自从2010年市值超过微软以后,2011年第一季度iPhone的销售额达到了123亿美元,大大超过了长期领先手机行业的诺基亚(94亿美元),跃身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最近又爆出,苹果的现金储备超过700亿美元,一举超越了诺基亚、RIM、HTC和摩托罗拉移动这四家竞争对手市值的总和。除三星外,苹果可以用现金收购其他任何一家手机厂商。就一家企业来说,这是非常惊人的,也是史无前例的。

    ③在传统计算机领域,苹果的台式机和笔记本,至今仍是一些发烧友和专业图形工作者的宠儿,充其量也还是一个“小众产品”,而其在手机市场的表现,就大不相同。

    ④早在2007年,苹果就把自己的名字从“苹果电脑公司”改为“苹果公司”,表明了进军手机领域的信心。虽然苹果手机的总市场份额还不及诺基亚,但它已经稳稳地占据了市场的高端。

    ⑤当今手机的竞争领域,也在随着时光前行而不停扩展。先是硬件。所有的厂商都希望以最优成本提供最好的硬件,元器件制造商如芯片厂商英特尔、高通等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这种竞争会使手机硬件性能快速提升,价格快速降低。在这一方面,苹果的优势并不明显。

    ⑥还有手机的操作系统。当今的对阵形势是,苹果的iOS系统VS三星、摩托罗拉等大多数厂商使用的谷歌Android系统。虽然诺基亚加入了微软的WindowsPhone7阵营,但结果还不明朗。未来,苹果能否领先,还要看iOS系统的后续研发能力如何。丰富的应用程序也是赢得手机用户青睐的法宝。现在众多的第三方开发者更愿意为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开发程序,支持其余操作系统的开发者实在是门可罗雀。相比之下,由于iOS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多开发者还是会首选在iPhone上进行开发,获得成功后再移植到Android的平台,在这里,苹果手机比Android手机有着更大优势。设计二字就不用多说了,苹果已经证明,好的设计能让消费者为之疯狂。苹果把手机当做一种时尚消费理念灌输给消费者,形成了一种“崇拜”。这一点目前无人可及。

    ⑦当然,苹果称霸的原因,绝不仅仅在于为人称道的时尚设计,也不仅仅在于明星产品创新,更关键的是,苹果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正是商业模式的改变让苹果改变了过去传统电脑厂商的暮气,成为3G时代的领航者。

    ⑧商业模式创新比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更为重要,有时并不亚于伟大的技术发明。苹果的产品并没有什么特别前沿的技术,也往往不是业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但是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将合适的技术以最适合消费者体验的方式设计出来,从而为用户带来不可替代的价值。就是苹果与其竞争对手有所不同的地方。

    ⑨这些模式属于苹果,这个苹果属于乔布斯。比尔·盖茨曾这样评价乔布斯: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不能忽视他。就是这样一个让人爱又让人恨的人,仅仅拿着咬了一口的“苹果”就引发了一场信息革命。

(选自《走进改变世界的第三个“苹果”》,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那些疼我的人

丁立梅

    ①三月天,蜜蜂从土墙的洞里钻出来,嗡嗡闹着。柳树绿了,桃花开了,油菜花更是开得惊心动魄,幅展出一望无际的黄。20世纪70年代的乡下,这个时候,正是青黄不接。有什么可吃的呢?没有的。

    ②我去爬屋后的小木桥。小木桥搭在小河上方,桥下终年河水潺潺。湍急的水流,在幼小的我的眼里,很可怕,我害怕从桥缝里掉下去。那样的害怕,最终会被一种向往所抵消。爬过木桥,就可以去几里外的外婆家,外婆会给我一只煮鸡蛋,或是一捧炒蚕豆。这是极香的诱惑!

    ③我很幸运,每次都能安全地爬过木桥去。矮矮的外婆见到我,眼睛笑眯成一条缝。她手里正补着衣服,或是纳着鞋底,她会立即放下手里的活儿,她的手会抚过我的脸,是沙子吹过的感觉,很糙,却极暖。然后去灶边生火。一瓢清水倒进锅里,腾起一股热浪来,我知道,我可以有煮鸡蛋吃了。一脸威严的外公埋怨她:“那是换盐的鸡蛋啊,家里快没盐了。”外婆挡着,说:“小点儿声,别吓着孩子。”他们在屋里嘈嘈切切地吵。我不管那些的,有外婆护着,有香香的煮鸡蛋可以吃,便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孩子。

    ④我有过几次大难不死的经历。母亲说:“有一年,全村83个孩子都出天花了,你是最严重的一个,高烧昏迷,不省人事。医生说,没治了,让准备后事。我抱着你,七天七夜没合眼。你呀……”母亲没有继续这个“你呀”,她笑着说起另外的事,关心我现在是不是还常常熬夜。“不要熬夜呀,人吃不消的。你要好好的呀!”母亲这样说。我却在她那一句未完的“你呀”后面浮想联翩,想我是这么一个难缠难养的孩子,母亲的心,不知碎过多少回。大雪天,我又突然生病,母亲顶着风雪去找医生。医生来了,说,不行,得赶紧送街上的医院。街离村子有几十里路,父亲又不在家,风大雪大的,母亲却决定一个人用拖车拖我去医院。母亲就真的上路了,用被子把我里三层外三层地裹好。一路上,母亲不知跌了多少跟头,我却安然无恙。到了医院,医生看着雪人一样的母亲,感动了,立即给我检查,是急性肺炎,晚一会儿,就难治了。我的病好了,母亲的额上,却留着指头长的一道疤,像一条卧着的小蚕。我抚摸着母亲的那块疤,问母亲后不后悔生了我。母亲嗔怪地打掉我的手,说一句:“你呀……”

    ⑤结婚了,遇到的那个人,不是貌若潘安,才似柳永,却会在我生病的时候,守在身边,给我削梨子;会在我磕疼的时候,一边给我揉淤血的膝盖,一边嗔怪:“怎么这么不小心?”他会买我爱吃的鸡蛋卷回来,还有我喜欢的花花草草,摆一阳台,我还是不满足,说还要,他答应一声:“好。”有时我也会明知故问:“你宝贝我吗?”他笑着答:“我不宝贝你,还能宝贝谁呢?”时光刹那停住,天荒地老。

    ⑥现在,我在织一件毛衣。入冬了,儿子的毛衣短了。我挑橘黄的颜色,选一种小熊猫的图案,这样织出来,一定非常漂亮,儿子穿上,会极帅气的。儿子在一边看着,问:“妈妈,是给我织的吗?”我答:“不给你织,给谁织呢?”“那么,妈妈,你是宝贝我的吗?”我答:“我不宝贝你,还能宝贝谁呢?”思绪就在那一刻拐了弯,生命中那些疼我的人,一一浮现出来。我痴痴地想,上帝送他们来,就是为了来疼我的,就像我疼我的儿子一样。世间的美好,原是这样的爱写成的。

    ⑦如今,我的外婆已去世了。值得安慰的是,她走时,我在她身边。她看着我,最后疼爱的光亮,像淡淡的紫薇花瓣落下,落在我的脸上,留在这个世上。

(选自《读者》)

现代文阅读

生生不息儿女河

竹 心

①儿子小时候总是喜欢问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而我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妈妈,我们为什么喜欢吃醋呀?”“因为我们是山西人呀!”“妈妈,我们的皮肤为什么是黄色的呢?”“因为我们老家有条河叫黄河呀!”“黄河在哪里呀?”“黄河在中国,在山西,在忻州。姥爷、姥姥和他们的姥爷、姥姥一直生活的地方,有一条长长的河,叫黄河,是母亲河。”“哦!妈妈,我知道了,黄河是母亲河,我们就是黄河的儿女了吧!”

②父亲的家谱在经年的战乱中已然不存,但是口口相传下来的是我们的祖先在500多年前曾经生活在河南的黄河岸边。由于黄河洪水泛滥,常遭水患。据说在明朝年间,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水灾之后,祖先们便拖家带口,渡过黄河,北上山西,远离水患。最终选择了距离太阳和蓝天更近的太行山,选择了黎城。我从字面的意思揣想黎城即黎明之城,估计这带给了先人们无限的曙光和希望,或许也带给他们更多的温暖和更辽阔的眼界。追本溯源,我们是真正来自黄河的儿女,是母亲河的子孙。

③母亲的故乡是山西忻州,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的发源地。

④汾河流经山西省的忻州市、太原市、吕梁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六市,全长713千米,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汇入黄河。汾河是山西省的第一大河,可称为三晋大地的母亲河。

⑤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的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我从小耳熟能详的诗句。有一年,在墨西哥湾咸湿的海风里,我和6岁的儿子一起背诵。“妈妈,这是什么意思啊?”我告诉儿子,这首诗的意思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欣赏千里之外的风光景物,就要登上更高一层楼。我的本意是教育儿子努力学习,才会成绩优秀。可儿子直接忽略我的教导,反而对黄河兴趣浓厚。于是我便对他讲了姥爷家族几百年前的黄河迁移,姥姥家的汾河之源,以及汾河和黄河的母子关系。潜移默化地,儿子逐渐知道自己来自黄河岸边的土地。更有意思的是,有一次与儿子谈论家乡的黄土高原,儿子恍然大悟般说:“妈妈,我明白了,我们的老家在黄土高原上,又在黄河边。黄土、黄河,都是黄色的,所以我们的皮肤才是黄色的呀!”说完又求知欲极强地念叨了一句:“只是不知道是黄河的水把土地变成了黄色的呢,还是黄土地的土把河水染成了黄色的。”

⑥为了解答儿子的问题,我特意上网查找答案,根据网上的解释,古代的黄河,河面宽阔,水量充沛,水流清澈。那时,它的名字并不叫黄河。《说文解字》中称黄河为“河”,《山海经》中称黄河为“河水”,《汉书·西域传》中称之为“中国河”,《尚书》中称“九河”,《史记》中称“大河”。到了西汉,由于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称它为“浊河”或“黄河”,但未被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由此可见,黄河之称的来源确实与黄土地的泥沙相关。

⑦黄河之所以被称为母亲河,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无论是父亲的家谱中惧怕黄河水患的祖先,还是一直生活在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源头的母亲的祖先,祖祖辈辈都是喝黄河的水长大的中华儿女。所谓母亲河,就是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生命的河水,而我们就是传承到了21世纪的黄河的又一代子孙。

⑧儿子在4岁时随我们漂洋过海来北美定居。虽然他的中文听、说、写能力有限,但是对中国、山西、黎城、忻州,尤其是黄河却如数家珍。每每与人聊天,总是骄傲地说:“我们是山西人,我们喜欢吃醋;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所以我们有黄色的皮肤;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汾河是山西人的母亲河。”

⑨汹涌澎湃的黄河水浇灌着黄土地上干涸贫乏的土地,养育了黄河两岸的中华儿女。父亲一直自诩他是黄河和太行山的儿子。而我的儿子则在异国的土地上,坚信他是黄河和黄土地的后世子孙。

⑩黄河的水日夜不停地流,黄河的儿女们散落天涯。唯有那份乡愁,那口乡音,那乡思乡情,与黄河相依相连,与黄土地割舍不断,一代代传承。在异域的土地上,开枝散叶,生生不息。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