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经典再现
        临放寒假的前一天,班里每人发一套寒假课外读物。查老师在发书前告诉大家,有一套书是破损的,他不知应该把那套书分给谁。
       一时间,班内沸沸扬扬,有的建议摸彩;有的建议每人补贴五分钱给受损失的人:那个善于运算的陈应达还计算什么概率;有的女生则大喊:上帝保佑。贾里听烦了,霍地一下站起来:“分给我吧。”
        其实,那套书只是书脊上擦破了一点,属于轻伤,用个纸一包就解决了——这值得大惊小怪地出谋划策吗?
        贾里没想到区区小事却引起大轰动,先是学校广播站立刻广播了这则小故事,紧接着,下午的全校师生联谊会上他被大家选为“今日明星”。贾里弄不懂,为什么平日他那些可歌可泣的行为不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被当成了不起的大事。
       “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贾里对爸爸说。
        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
       不过,父亲又说贾里长大了。至于长大或是不长大贾里不在意,反正,他尝到了一种很特别的滋味,甜酸苦辣全有。

(1)、画线句反映了这些同学什么样的心理?

(2)、拥有“有的”“有的”“有的”想法的人在班上占多数还是少数?有何为证?

(3)、能否将这一节中的画线句去掉?为什么?

(4)、“他尝到了一种很特别的滋味”,这里“很特别的滋味”具体是指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她常回忆起八岁以前的日子:风吹得轻轻的,花开得漫漫的,天蓝得像大海。妈妈给她梳漂亮的小辫子,辫梢上扎蝴蝶结,大红,粉紫,鹅黄。给她穿漂亮的裙,裙摆上镶一圈白色的滚边儿,还有鞋头上缀着花朵的红皮鞋。妈妈带她去动物园,看猴子爬树,给鸟喂食。妈妈给她讲童话故事,讲公主一睁开眼睛,就看到王子了。她问妈妈,我也是公主吗?妈妈答,是的,你是妈妈的小公主。
       可是有一天,她睁开眼睛,一切全变了样。妈妈一脸严肃地对她说,从现在开始,你是大孩子了,要学着做事。妈妈给她端来一个小脸盆,脸盆里,泡着她换下来的衣裳。妈妈说,自己的衣裳,以后要自己洗。
       正是大冬天,水冰凉彻骨,她瑟缩着小手,不肯伸到水里。妈妈在一边,毫不留情地把她的小手,按到水里面。
       妈妈也不再给她梳漂亮的小辫子了,而是让她自己胡乱地用皮筋扎成一束,蓬松着。她去学校,别的小朋友都笑她,叫她小刺猬。她回家对妈妈哭,妈妈只淡淡说了一句,慢慢就会梳好了。
       她不再有金色童年。所有的空余,都被妈妈逼着做事,洗衣,扫地,做饭,甚至去买菜。第一次去买菜,她攥着妈妈给的钱胆怯地站在菜市场门口。她看到别的孩子,牵着妈妈的手,一蹦一跳地走过,那么的快乐。她小小的心,在那一刻,涨满疼痛。
       她回到家,妈妈只是埋头挑拣着她买回来的菜,说,买黄瓜,要买有刺的,有刺的才新鲜,明白吗?她流着泪点头,第一次懂得了悲凉的滋味。
几个月的时间,她学会了烧饭,炒菜,洗衣裳。她也学会,一分钱一分钱地算账,能辨认出,哪些蔬菜不新鲜。她还学会,钉纽扣。
       一天,妈妈对她说,妈妈要出趟远门。妈妈说这话时,表情淡淡的。她点了一下头,转身跑开。等她放学回家,果然不见了妈妈。她自己给自己梳漂亮的小辫子,自己做饭给自己吃,日子一如寻常。偶尔地,她也会想起妈妈,只觉得,很遥远。
       再后来的一天,妈妈成了照片上的一个人。大家告诉她,妈妈得病死了。她听了,木木的,并不觉得特别难过。
       半年后,父亲再娶。继母对她不好,几乎不怎么过问她的事。这对她影响不大,基本的生存本领,她早已学会。她自己把自己打理得很好,她如岩缝中的一棵小草一样长大。
        她是在看电视里的《动物世界》时,流下热泪的。那个时候,她已嫁得好夫婿,在日子里安稳。动物世界中,一头母狮子拼命踢咬一头小狮子,直到它奔跑起来为止。她就在那会儿,想起妈妈。当年,妈妈重病在身,不得不硬起心肠对她,原是要让她,迅速成为一头奔跑的小狮子,好让她在漫漫人生路上,能够很好地活下来。

阅读孙春龙的《救助》,完成后面的题。
        ①前些日子,我在长沙出差,有一次步行穿过侯家塘立交桥。
        ②这里是长沙城区的核心位置,人来人往。我低头刷着微博,无心留意这个城市的繁华。但当我路过那个坐在地上的老人时,她的衣着和周围环境的巨大反差,还是让我扭头看了一眼。我瞥见在老人的怀里躺着一个瘦小的孩子,我看到了她那一双清澈而又机灵的小眼睛。孩子的旁边撑着一把伞,勉强为两人遮挡一丝寒风
        ③看着那把被寒风吹得摇摆不定的雨伞,我下意识地拉上了棉衣的拉链,像很多路人一样,面无表情地走了过去。
        ④走出去10余米的时候,我突然停下来,再次扭头看了一眼那个孩子。我心想,那会不会是一个被拐卖的孩子?在原地犹豫了几秒,我决定转身去看看。
        ⑤我抱着一丝怀疑折返。
        ⑥那位老人看出了我的迟疑,于是拿出了一张残疾证。她说,残疾证是她丈夫的,她的儿子离了婚外出打工,他们实在没有能力养家糊口了,就带着3岁多的孙女外出乞讨。残疾证或许是假的,我想,这是骗子惯用的伎俩。老人又拿出了一张证明,是村委会写的,很简单,只写了她是这个村的村民,并没有写她的家庭状况。
        ⑦我看到残疾证上有村委会的电话,我想我可以打电话核实。正当我准备掏电话时,一阵寒风将雨伞吹开,孩子的奶奶爬着把雨伞拉回来,然后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于是我知道,自己多心了
        ⑧或许老人感觉到,我并不是来施舍她的,便告诉我,她不愿意去救助站,因为在那里面吃不饱肚子,有一次孩子在里面还生了病,打了4天吊针。在老人的面前,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好心人不要给救助站打电话,我们不去。
        ⑨我掏出兜里仅有的3张20元纸币,塞到老人的手里。没想到,老人竟然失声痛哭,她苍老的脸颊上挂满了泪水。或许她能感受到,我不是在施舍。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她执意只留下一张钞票,将另外两张塞回我手里,她说:“好兄弟,我听你口音也是我们那一方的人,你出门不容易,不能让你断了盘缠。”
        ⑩那一句话,让我突然湿了眼眶。
        ⑪钱被我们推来推去,很多路人奇怪地看着这一幕。我把钱塞到小女孩的手里,看着她从奶奶的怀里掏出钱包,拉开拉链,把钱抚平了一张一张地装进钱包里,然后再拉上拉链,把钱包塞回奶奶的怀里。之后,她对着我很羞涩地笑了笑。
        ⑫钱包里除了一张10元纸币,剩下的全是1元的零钞。
        ⑬老人说,这孩子很机灵。他们去过救助站,但在那里连肚子都吃不饱。后来出来乞讨,最起码能吃个饱饭,或许还能攒点钱,以后送孩子去上幼儿园。
         ⑭有饭吃,有学上,这本是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但是对于她们来说却是奢望。
        ⑮就在我和老人交谈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女孩买来一袋糖果,放到了小女孩的怀里;我看到有人驻足,掏出身上的零钱放到老人面前的碗里。我看到旁人的眼光里,不再是冷漠或嫌弃,而是悲悯与和蔼。
       ⑯离开长沙之前,我再一次前往侯家塘,不过并没有找到那个乞讨的老人和那个机灵的孩子。或许我再也见不到她们了,但这些已经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内心残存的悲悯是否已经开始苏醒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心里的天鹅
                                                                                                   林清玄
       与孩子读童话故事“丑小鸭”,才知道天鹅是会飞的,而且是候鸟,可以飞越半个地球。“那,现在的天鹅怎么不会飞呢?”孩子问我。
       我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书《饲养天鹅的方法》,才知道事实的真相。
       欧洲中古世纪的贵族,因为喜欢天鹅的姿态,认为天鹅是鸟类中的贵族,于是就想把天鹅养在自己的庄园,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品味。
       于是,他们捉到天鹅以后,用三个方法来使天鹅不能飞翔。
       一是把天鹅双翼的羽毛剪掉一边,使天鹅失去平衡,不能飞翔。
       二是绑住天鹅的翅膀,使它无法张开翅膀而不能起飞。
       三是由于天鹅起飞需要很大的湖泊起跑,如果缩短池塘的距离,天鹅失去起跑线,就飞不起来了。
       前面的两种方法过于残忍,又会伤害天鹅优美的姿态,所以就普遍的使用第三种方法,久而久之,天鹅就失去起飞的能力,甚至忘记自己也会飞翔了。那些能飞越大山大海的天鹅就成为贵族的宠物了。
       有一次,我到瑞士旅行,在卢桑的湖里,看到一大群的天鹅,游到木桥边向游客乞讨食物,使我的心中充满感慨,这些在湖边乞食的天鹅,可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经自由的飞翔吗?
       古书里说:“燕雀安知鸿鸽之志?”意思是说:“像燕子麻雀这种小鸟,怎么能了解天鹅飞行的壮志呢?”这句话成为一种讽刺,因为燕子和麻雀依然在天空飞翔,天鹅却由于人类的私心,变成不能飞翔的鸟了。
       我一直深信人的心里也有一只天鹅,可以任思想和创造力无边的飞翔,许多人受到欲望的捆绑,或在生活中被剪去飞行的壮志,或由于起飞的湖泊太小,久而久之,失去思想和创造的能力,也就失去自由和天空的心了。
       自由的飞翔于天空,乃是一只鸟的天赋,不管是天鹅、孔雀或燕子、麻雀。
       拥有思想的自由和无边的创造力,乃是一个人灵性的天赋,不管圣人或者凡夫俗子,可惜许多人被情欲所催迫,失去了灵台的清明了。
       我想到日本的禅宗之祖道元禅师曾写过一道悟道诗:
       空阔透天,
       鸟飞如鸟。
       水清澈地,
       鱼行似鱼。
       天空多么开阔透明呀!鸟飞得像鸟一样。水是多么清澈见底呀!鱼游得像鱼一样。这看来简单的世界,其实隐藏着多么幸福的禅心呀!
       鸟飞得像鸟,有鸟的尊严;鱼游得像鱼,有鱼的尊严;人活得像人,有人的尊严,这是文明世界最基本的格局了。
       我喜欢天鹅那优美的线条和仪态,但我不希望天鹅是被养在池塘,我希望天鹅能张开翅膀,从我们的头上飞过,使我们可以望向广大的天空。
       古代的中国人认为看到天鹅远方飞来(有鸿鸽飞至),生命里必然有好事发生,现代的人已经没有这种好事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②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③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④3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地图

侯发山

爷爷曾是地图绘制工程师,绘了一辈子地图,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退休后,每天对着地图默默地看,有时还自言自语,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家里有人的时候,总要给人家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

其实,这些在别人听来都是故事 , 发生在爷爷身上就是事故。那时候,技术条件差,别说是卫星,航空测量都还是空白,需要带上平板仪、经纬仪,实地走访,测量,标记。在河南嵩山测量的时候,被三只饿狼盯上了。爷爷当时还是小青年,给吓得哆哆嗦嗦,准备给狼当干粮的时候,附近几个砍柴的山民及时赶来,凭借手里的镰刀和棍子吓退野狼。在陕西榆林,正在工作的时候,天气突变,一时间飞沙走石,爷爷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打算盖到平板仪上,结果晚了一步,望远镜的一个镜片被石头打烂了。几乎同一瞬间,爷爷下意识地扑到仪器上保护仪器,结果额头也被飞溅的镜片给划伤了。他到当地医院治疗的时候,认识了那里的一名护士,后来结为伉俪。奶奶曾感激地对爷爷说,若不是嫁给他,把她带进城里,她早被风沙给“吃”了——她的家乡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上,一年三百六十天,有二百多天都是风沙……

爷爷九十多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特别是奶奶去世后,免不了唠叨他的“想当年”。

后来,孙子小兵考上了武汉大学,学的就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干的正是地图测绘。比起爷爷,小兵这一代的测量技术有了飞速的提升,除了航空测量,还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地貌,足不出户,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测绘地图。

这天,小兵拿回来一张最新的《中国地图》。爷爷两眼放光,戴着老花镜,趴在地图上瞅起来,边看边念叨:“黑龙江,黄河,长江……小兵,伶仃洋上咋有一座桥?新建的?”

“爷爷,这就是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香港和澳门的。”

“这个桥建得好,建得好!”爷爷感慨不已,然后继续一点一点地瞅,“小兵,丹江口水库咋新增一条支流?我看看,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不对吧,若是支流,到天津这里应该入海啊。是不是搞错了?”

小兵扑哧笑了,说:“爷爷,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就是当年毛主席提出的那个计划?”爷爷扑闪着昏花的眼睛,似乎有点明白了。“对!”小兵忙不迭地点头。

爷爷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又趴在地图上瞄起来。忽然,他叫道:“小兵,榆林,毛乌素沙漠咋没有了?是不是忘记标了?”

“是啊,毛乌素沙漠呢?”小兵认真地瞅了瞅地图,皱着眉头说,“爷爷,要不,咱到榆林看一看?”

“好!古人绘制地图就是实地测绘,后人常常把地图命名为‘禹迹图’,顾名思义,大禹的足迹。绘制地图就得眼见为实,哪像你们,唉!”爷爷说罢,又说,“只是我的腿不当家,怕是走不动。”

“爷爷,我开车带您去。”“中。”爷爷爽快地答应了。爷爷退休后,家人多次说要带他去旅游,他都拒绝了,说:“全中国我都跑遍了,山山水水都在我的心里。”

小兵开车带着爷爷,到了榆林,到了毛乌素,望着茫茫无际的林海,爷爷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兵忍不住说道:“爷爷,是真的,这是绿洲,不是沙漠!”

爷爷回过神来,说:“小兵,是不是你早就知道,故意骗爷爷来的?”

小兵憋住笑,说:“爷爷,我是知道,但还真没来过……现在都是通过遥感技术来测量和绘制的。”

爷爷说:“今天的技术就这么神奇?”小兵点点头,自豪地说:“当然啦,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地图数据收集和分析,目前已经能够高度自动化地生成要素丰富的高精地图,甚至道路上的虚线都能显示出来……”

好半天,爷爷都没说话。末了,他感慨了一句:“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2年第23期,有删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骨有“正”印

①大陈村的老陈小时生了场怪病,脊梁弯得差不多有九十度,干不了体力活,为了糊口,爹娘让他拜师去学茂匠。

②几年后,老陈手艺学成,可村里篾匠多,生意抢不过人家。村主任老许心善。乡领导通过县商务局牵线,弄来几个名额————每村可选派一名茂匠去王星记扇厂学做扇骨,他拼命多争来一个,给了老陈。

③王星记扇厂是杭城百年老厂,生产的扇子畅销海内外。扇骨对扇子来说,就像人的脊梁骨要起支撑作用,质量得过硬。村里选派手艺最出众的土根和老陈去学艺。临走前,许主任拍拍老陈肩膀,低声嘱咐:“你学些真本事回来,别丢了咱村脸面。”

④老陈和土根开始学徒生涯。

⑤扇骨是用尺寸长的毛竹梢头为原料,需经过锯竹、开条、劈篾、割边、锉平、染色、蒸煮、晒干、烘烤、合榫、穿剪牛角丝等十几道复杂工序,幸亏老陈和土根有茂匠功底,能很利索地把竹梢头劈成扇骨条。粗胚做好后,在师傅指导下,两人拿着砂皮纸轻轻打磨,要把毛竹边打磨到斜着看没有任何痕迹,用手抚摸光滑为止。包边,用小刀刮光,砂皮纸擦后,摊成一排,中间压一根木杠,两头吊石块,固定。师傅让土根和老陈双手涂满菜油和滑石粉,用手掌在扇骨一去一回摩擦,让扇骨光亮些。擦了不一会儿,两人手掌就变红,收工后变成水泡,刺心疼。几天下来,两人手上长出老茧。扇骨打洞也靠手工,要用压钻两边钻,中间不易对牢,老滑,好几次钻到两人手指头,火辣辣的痛。用牛角钉串扇骨更辛苦。大热天,坐在高温炭火炉边,炉里放两个两端有半圆形凹碗的铁钳,轮流把串拢扇骨的牛角丝两头钳成帽。不一会,两人满头大汗,脸庞通红,浑身燥热。

⑥平日里,两个人住在厂里一间简易平房,睡硬木板床。三餐吃食堂,菜蔬清淡。二十四小时两人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两手不空闲。  “这日子真不好过。”土根说。一个夜晚,土根不辞而别了。

⑦望着空荡荡的对铺,老陈咬牙坚持着。半年后,老陈学成回村,看上去背更弯了。

⑧厂里特许老陈在家做扇骨,每月依订单,按时做好,纸箱包装,运回厂里。老陈的扇骨经检验后,质量好工钱每月准时寄来,生计不成问题,他娶上了媳妇,日子安稳。

⑨箴匠们瞧见了,眼红,土根心里更不舒服。

⑩那天,村委会来了个电话,找老陈。  “你咋回事? ”电话那头质检员如狮子咆哮,“前几天运来的货,有几箱都有质量很差的扇骨。” “啊? ”老陈攥着话筒,像木桩杵着,话也说不全,“不,不可能……”  “傻站着干啥,快点去厂里一趟。”旁边的许主任听出了事情严重性,“侬马上去。”老陈连夜赶到厂里,他的货堆在厂长室。老陈拿起十几根挑出来的扇骨,细看起来。  “这些……”老陈激动起来,“不是我做的。”厂长和质检员脸色难看起来,“侬有什么证据? ”老陈从货箱里抽出一根扇骨,把底部翻过来,用印泥蘸了藏,找了张白纸,按了下。不足一平方毫米的底部,在白纸上清晰印出一个鲜红的“正”字。  “这才是我做的。”质检员试了挑出来的几根有问题的扇骨,底部确实印不出“正”字。

⑪老陈告诉厂长,为了防假冒,自己特意做了这个记号,但如果不用印泥印,不细辨是看不出。经厂保卫科调查,真相大白:那次,司机刚装上老陈的货准备出发,土根和几个残匠说要进城,问能不能捎带。接过土根递来的香烟,司机点头了。人太多,驾驶室坐不下,土根主动挤在后面闷热的车厢里。  “他动了手脚,掺进自己做的扇骨。”质检员把调查情况告诉了老陈。

⑫风波平息,生意照旧。可老陈回村后心事重重,闷在屋里,睡了一天。第二天一大早,他来找许主任:“主任,要不咱村成立扇骨工坊?”“啥? ”许主任抽烟的手抖了一下,“你饭碗不要了?”老陈说:“我的手艺是托你的福去学的。如今生意好,土根他们眼红,能理解。”“你肚量大。”许主任朝老陈竖起大拇指。  “现在村里不是都宣传‘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嘛! ”老陈搓搓手说。许主任笑起来,“好,按你意思办。”

⑬工坊开张了,老陈手把手教着来学的篾匠。土根学得认真,还向老陈道了歉。一箱箱扇骨按时运往杭城,大伙腰包也鼓起来。

⑭听说今年杭城要开亚运会,王星记扇子被列入了赠送外国友人的礼品清单,老陈他们很自豪,干活更带劲了。

⑮土根逢人就说,老陈的背虽然弯了,但他做的扇骨是笔直的。做人更是堂堂正正。大伙说,土根你这才说的是人话。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