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人老了竟是那么卑微
周振华
母亲那年八十。
就是那一年,她离开了我们。母亲的离开,该不是因为我对她的那声呵斥吧?
母亲走后我才发现,人老了竟是那么卑微,包括在自己的儿女面前。
很多年过去了,每当回想起晚年的母亲总盼着想多一次见到我们儿女那渴望的眼神,为换取我们对她的好感而极力掩饰病痛的折磨和委屈所表现出的那副卑微的样子,我就无比愧疚,深感刺心戳肺的痛。
小时候,每次吃饭,母亲总先紧让着我们吃,她不急,她在一旁微笑着看着姐姐、妹妹和我,问好吃吗?我们说好吃,她听了就特别高兴。母亲爱为我们做饭,不怕费时费事,当然,那时也吃不到鸡鸭鱼肉。下地收工回来,她不管有多累,身体多不舒服,也要忙着为我们做饭,尽管就那有限的几种粗粮,那也调着花样做。特别是每天中午,她的筷子还没放下,出工的钟声就敲响了,于是,匆忙出门,嘴里还嚼着下半顿饭,或是吃碗酸菜、几块柿子干就当一顿饭。
多少年过去了,那逝去的岁月依然清晰。母亲为我们做饭时的情景,已成为我们思念母亲的一个深深的情结。
母亲老了以后,那样子可不像年轻的时候了,好可怜。可当时我并没有这份强烈的感受,那种可怕的惯性不知给母亲造成心理上的多大伤害。有件事,至今还深深地触动着我,撕扯着我。
记得是一个周六,我们又回到了以母亲为中心的家。母亲经过一个多钟头的忙活,满心欢喜地托着刚出锅的糖饼,像小时候一样呼唤着我们:来!快吃!趁热。不一样的是,她的声调已变得有气无力了,母亲真的是很老了。
母亲强打着精神,坐在炕沿上,呆呆地看着我们,腰已经塌下去,怎么也坐不直了。
那天可能是闹鬼了。让她没想到的是,突然一个硬邦邦的声调从我嘴里脱口而出:妈!瞧瞧您的手!
这简直就是呵斥。因为我看到了,脸盆里的水不够清净,显然之前没有认真对待那双和面的手。母亲没吭声,那神态,像做错了事的孩子。猫着腰赶紧换了盆儿清水,重新洗她那双满是裂纹的手,洗了好长时间。
看着母亲那紧张的神情,我如梦方醒,我怎么会说出那样的混账话!
因为我们回来了,她高兴,她打心眼儿里高兴,所以才强打起精神,让我们歇着,为我们忙活。
她喜欢做我们小时候爱吃的,像拨鱼子、豆面汤、烙糕子、烙糖饼什么的,母亲都特别拿手。尽管每做一顿饭都相当吃力,那她也愿意,她以这种方式盼着我们回来,让我们高兴。她就怕我们离开她,A每次走时都说:“下周早点回来!早点回来!”她的精神寄托,就是有我们围在她身边。再看看母亲那副疲惫的身子,做顿饭不知有多艰难!
我不该那样呵斥母亲。我从小就记着那句话:“儿不嫌母丑!”,今天是怎么了,我这是怎么了!良心让狗吃了!?
又一个周末到了,我们又回来了。我发现屋里墙角的木凳上,摆放着一个新脸盆,盆沿上搭着一条新毛巾,旁边有块新肥皂,盆里的水很清也很凉。这是母亲为我们做饭,为了不让我再那样地呵斥她,精心准备的。
今天母亲又为我们烙糖饼,她依然艰难地忙活着,脸盆里洗过手的水格外的清澈。
B但我越发觉得,最不干净的人,是我!
我凝视着佝偻的母亲心里无数次地在说:“母亲!我错了!我不该那样对您!您一定原谅我!”
可能是在惩罚我吧!自那次呵斥母亲后,不久,我可怜卑微的母亲就离开了我们。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这件事我总也不能忘记,我的脑海时常浮现那天母亲卑微的神情。上帝!我真的错了!我知道这样的行径是不可饶恕的!
尽管我的双眼为此时常模糊。
(原文有删减)

(1)、通读全文,概括我和母亲之间给我最深触动的事。

(2)、文章题目为“人老了竟是那么卑微”,文中哪些细节让你看到了这个老人的卑微?

(3)、文中A处划线句是母亲的语言描写,请联系语境发挥想象,在后面添加一处母亲的神态描写。

(4)、如何理解B处划线句“但我越发觉得,最不干净的人,是我”这一句中的“不干净”一词?

举一反三
阅读《牡丹的拒绝》,完成下列各题

牡丹的拒绝(有删改)

张抗抗

       ①牡丹绚丽娇艳,雍容华贵。这是早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②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但仰慕者、好奇者,却偏偏要翻山涉水,从天南海北不约而同地涌进洛阳城。这风习由来已久,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③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亲合,传奇的身世与最美的容颜使洛阳牡丹名躁天下。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绝佳品种,独出此地。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

       ④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节”。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而至。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⑤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末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⑥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⑦曾经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轻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话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⑧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我想,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牡丹的美。牡丹之美,惊世骇俗。

       ⑨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葫芦僧判葫芦案(节选)

选自《红楼梦》

    ①如今且说贾雨村授了应天府,一到任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却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彼时雨村即拘原告之人来审。那原告道:“被殴死者乃小人之主人。因那日买了个丫头,不想系拐子拐来卖的。这拐子先已得了我家的银子,我家小主人原说第三日方是好日子,再接入门;这拐子又悄悄的卖与了薛家,被我们知道了,去找拿卖主,夺取丫头。无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倚财仗势,众豪奴将我小主人竞打死了。凶身主仆已皆逃走,无踪迹了,只剩了几个局外之人。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竞无人作主。求太老爷拘拿凶犯,以扶善良,存殁感激大恩不尽!”

②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正要发签时,只见案边立的一个门子,使眼色儿不令他发签。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只得停了手。即时退堂,至密室,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服侍。这门子忙上来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雨村道:“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那门子笑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雨村听了,如雷震一惊,方想起往事。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内一个小沙弥,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欲投别庙去修行,又耐不得清凉景况,因想这件生意倒还轻省热闹,遂趁年纪蓄了发,充了门子。雨村那里料得是他,便忙携手笑道:“原来是故人。”又让坐了好谈。这门子不敢坐。雨村笑道:“贫贱之交不可忘,你我故人也,二则此系私室,既欲长谈,岂有不坐之理?”这门子听说,方告了座,斜签着坐了。

……

    ③雨村低了头,半日方说道:“依你怎么着?”门子道:“小人已想了个很好的主意在此: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凶犯自然是拿不来的,原告固是不依,只用将薛家族人及奴仆人等拿几个来拷问,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合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老爷只说善能扶鸾请仙,堂上设了乩(jī)坛,令军民人等只管来看。老爷就说:‘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今狭路相遇,原因了结,今薛蟠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渊的魂魄追索而死。其祸皆由拐子而起,除将拐子按法处治外,余不累及……”等语。小人暗中嘱咐拐子,令其实招。众人见乩仙批语与拐子相符,自然不疑了。薛家有的是钱,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那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有了银子也就无话了。老爷细想,此计如何?”雨村笑道:“不妥,不要。等我再斟酌斟酌,压服得口声才好。”二人计议已定。

    ④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 , 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费;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 , 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放寒假前,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每个同学都要在寒假期间给自己的父亲洗一次脚。

    二十年来,他与父亲之间的交流仅止于父亲问他成绩,在学校的生活情况,学费、生活费是多余的话语。简单的一问一答,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多少。有的时候,他也希望父亲的一个拥抱,像电影上那样,可那毕竟是在电影里。

    但是,终于,他还是开口了,家里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装着轻松地对父亲说了。然后急急地补充道:“这可是我们老师布置的一道作业。”

    父亲的脸上先是诧异,然后笑了。他看出了儿子的窘迫,便说:“好啊,好啊。你先去打一盆水来。”一切似乎是轻松了,他去井边打水,兑上热水,调好温度,然后,端到父亲身边。父亲已经脱下了自己的鞋袜,像个孩子一样坐在椅子上,看着他过来。

    他忙把水送到他的脚边,父亲的脚放进了水里。水溢了一些出来,他没有想到父亲的脚这么大。

    “温度怎么样?”他问。“蛮好蛮好!”父亲说。

    然后,再怎么办?他问自己。那双脚就在自己的面前,他想用手去触摸它,可是,心里却有些犹豫。

    不由自主地想:若干年前,自己的一双小脚在这样的盆里,是怎样的情景?白嫩,柔软,活泼如一条小鱼,在父母的手下仍不妥帖,将水溅了一地,得意地嘻笑,直到他们生气。

    而眼前的这双脚,是父亲的,宽大,粗糙,棱角分明,在水里却安静得有些羞怯。

    自己心里有微微的酸。

    “帮我拿毛巾来。”父亲说。

    忙去抽下衣架上的毛巾,递给了父亲。

    突然,他又扯过了毛巾,他说:“不,还是让我给你擦脚吧。”

    于是,父亲的脚就在自己的手下了,像一个孩子,小小的孩子一般在自己的手里。他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自己的父亲。

    触目惊心的是,脚板的前掌和后跟上那硬硬的厚茧,有的地方都裂开了一道细小的口子,里面有黑色的泥,让人想起那无尽岁月的万里风尘,它走过来,像一件活着的文物。

    心里的那股酸,冲到了鼻腔。这时,父亲将脚缩了回去。“好了好了,洗好了。”他开始往脚上套袜子。

    那双袜子,似曾相识,哦,是自己穿破了扔在家里的,却又被父亲穿在了自己的脚上。脚趾上的那个洞用粗线绞了几针,像一个写错了的字上面被乱画了几笔以示涂改过。

    “我倒水去了。”他说。然后,急急地往屋外走去,一路上,洒了好多水。他不知道,屋子里的父亲,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一边往自己的脚上穿着袜子,一边想着,他自己的父亲。自己这一生还没曾给父亲洗过脚,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像儿子今天这样,给自己的父亲也洗一洗脚?

阅读《牧羊歌手》,完成各题。

牧羊歌手

郭震海

    ①清晨,苍茫的群山被鸟儿的翅膀一点一点擦亮。

    ②厚重的木制门,“吱扭,吱扭”地,一扇扇开启小镇新的一天。晨雾中小镇四周的群山若隐若现。三三两两的农人走出家门,走向晨雾,走向原野。

    ③这是一个难得清闲的周末,我和老三相约到太行山深处这个宁静的小镇,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婚礼开始前,我们信步走进小镇后面一个空旷的山谷。

    ④只见一位牧羊老汉手举鞭子,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啪啪啪”脆生生的鞭响,惊起一只正在觅食的山鸡,山鸡欢叫着振翅飞起又迅速落下。

    ⑤“庆生叔,这样好的天气,你咋不亮开嗓子唱一个呢?”老三远远向那牧羊老汉打招呼。

    ⑥“哈哈,唱一个!”牧羊老汉乐呵呵地回道。

    ⑦老汉说着,大声咳嗽了几声后,便开了腔:

    ⑧嗨——/送郎送到大门口/扑上来看家的大黄狗/认了认是郎哥/摇了摇尾巴住了口口……

    ⑨“好!好——”老三高声叫好,同时双手举过头顶鼓掌。

    ⑩确实是好!我也在心里暗暗赞叹。没想到,在这苍茫的群山之中,这位牧羊老汉的嗓音会如此的高亢嘹亮。他那辽阔婉转的歌声如一把铁锤有力地撞击着大地,层层叠叠的群山,也仿佛随着老人的山歌活泛了,亮开嗓子,纷纷回音。群山伴唱,流云起舞,纯粹而自然。

    ⑪老三告诉我,这位牧羊老汉名叫侯庆生,他爹在世时,就是出了名的“喊号子”的人。他爹的“号子”喊得响亮,大家干起活很起劲儿。

    ⑫“你知道啥叫‘喊号子’吗?”老三问我。

    ⑬“就是劳动号子吧。”我说。

    ⑭“小的时候,我爷爷和镇子里的人从山下往山上运石头的时候,七八个人用绳索用力拉着,一点一点上移,那时候庆生他爹就负责喊号子。喊的啥倒是不记得了。”老三的家就住在小镇上,在小镇上出生长大。

    ⑮“没准,我还能喊上几句哩。”我说。

    ⑯“你?”老三停下脚步,回头一脸惊奇地望着我,眼里流露出怀疑。

    ⑰我确实没有骗他。我曾经对劳动号子进行乡村调查走访,听过多位至今依然健在的喊号子者喊过,也知道一些内容,只是从未亲口喊过。

    ⑱“要不要现在就喊一回?不过,我需要你的配合。”我对老三说。

    ⑲“好!喊一回!你说需要我咋配合?”老三的眼里疑惑瞬间变成了兴奋,仿佛射出两道光。

    ⑳我说:“很简单,比如,我喊‘劳动号子嘛吼嘿’,你就跟着喊‘嘛吼嘿’,我就是喊号子的人,你就当正在劳作的人。”

    ㉑那天,我和老三竟然忘情地在山谷中喊起了劳动号子:

    ㉒劳动号子嘛吼嘿——嘛吼嘿/震天动地嘛吼嘿——嘛吼嘿/不怕风儿嘛吼嘿——嘛吼嘿/不怕雨儿嘛吼嘿——嘛吼嘿/愚公移山嘛吼嘿——嘛吼嘿/传遍四方嘛吼嘿——嘛吼嘿/团结紧呀嘛吼嘿——嘛吼嘿/齐努力呀嘛吼嘿——嘛吼嘿……

    ㉓我们由最开始的小声喊,到彻底亮开嗓门,越喊声音越大、越高亢。老三平时是很沉稳的人,此时仿佛整个人都被点燃,两个胳膊在空中挥动着,仿佛再次回到童年。

    ㉔我越喊越投入,眼前仿佛山坡上真的出现了一群弓着身,光着背,负重前行的人,汗水在他们古铜色的脸上。随着号子声声,他们一步步向上,向着挂着太阳的地方走去……

    ㉕“三娃子,三娃子,是谁教你们喊号子的,三娃子……”

    ㉖我们太陶醉、太投入了,完全不知庆生何时停的歌声,更没有听到他急切的呼喊,直到他从山坡上连滚带爬,挂着一脸泥土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才停止喊声。

    ㉗“谁教你们喊号子的?”他问我。

    ㉘我被他的问话喊醒,忙说自己之前曾经对劳动号子进行过乡村调查。

    ㉙“调查?”他问道。

    ㉚“是的,我曾在报社当记者,专门调查过劳动号子,这算是我们古老的艺术品种之一,我调查就是想记录下来,记录这份宝贵的民间艺术。”我说。

    ㉛庆生听了,几步走近我,一双粗糙的手不容分说就紧紧抓住我的手,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后来我才知道,老人一辈子太爱民间艺术了,老人说他的父亲就爱唱民歌,爱喊号子,他继承父亲之所爱,比他的父亲还要痴狂。从小只要听他的父亲唱过一遍的民歌,他就能记在心里。

    ㉜老三告诉我,庆生老汉的儿子大学毕业,在一个煤矿当技术工,家里小日子过得很不赖。只要跟庆生提到民歌,他总是张嘴便来,不同内容,不同形式。我问庆生肚子里到底装了多少首民歌,他笑笑说:“多得很,一箩筐肯定装不完。”

    ㉝看着眼前的庆生老汉,想起刚才他那高亢有力,婉转动听的歌声,我想起了近几年一路走红的华阴老腔,那几位陕西老汉,在舞台上,忽而人喊马嘶、气吞山河,忽而鸣金收兵、四顾苍茫。每每看到他们这样的表演,扑面而来的是真实。这种真实让人震撼,更令人神往。

    ㉞庆生告诉我,其实他啥也不图,更没有想过当歌唱家,只是觉得这些山歌经过数代人的口口相传,不能丢,丢了怪可惜。可我分明觉得这位牧羊歌者就是一位真正的歌唱家,是我在这山野中遇见的“歌王”。

阅读同学们制作“古代文人的忧乐情怀”专题学习手册,小冀同学编排了下列课内外诗文材料,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章节  入世不顺之忧,豪迈豁达之乐

【甲】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章节二  进退两难何忧,心怀民众同乐

材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材料二: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章节三  追逐名利成忧,超然物外自乐

渔父者,不知姓名,亦不知何许人也。太康孙缅为寻阳太守,落日逍遥渚际,见一轻舟,凌波隐显。俄而渔父至,神韵萧洒,垂纶长啸。缅甚异之,乃问:“有鱼卖乎?”渔父笑而答曰:“其钓非钓,宁卖鱼者耶?”缅益怪焉,遂褰裳涉水,谓曰:“窃观先生有道者也,终朝鼓枻 , 良亦劳止。吾闻黄金白璧,重利也,驷马高盖,荣势也。今方王道文明守在海外隐鳞之士然向风。子胡不赞缉熙之美,何晦其用若是也?”渔父曰:“仆山海狂人,不达世务,未辩贱贫,无论荣贵。”于是悠然鼓棹而去。

(节选自《太平御览·逸民部·卷五》)

【注释】①渚:水中的小块陆地。②褰:提起,撩起。③鼓枻:划船。④缉熙:光明,这里喻指为朝廷效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