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说话,不难,但又不易。要想使说的话入耳、入心,只求“对”,不够,兼有“趣”,才行。有趣的话,风传天下;无趣的言,泥牛入海。趣,对听众而言就是“有意思”。什么是“有意思”呢?那便是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 
②旨趣是指主要的目的和意图。说话有旨趣,是指说话要有中心,有意义,尤其要有现实意义,能为世所用,造福将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植根于现实,既有对中华儿女往昔强国之梦的追溯,也有对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承诺,更有对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展望。这种旨趣,聚集百姓意,汇合百姓心,给人以方向,激励人的斗志。话有旨趣,往往能够发人深省,振奋人心。 
③话有理趣指话要蕴含一定道理,能揭示事物规律。对于深奥的道理,还需用精彩的趣言来解说,否则就难以让人理解。毛泽东主席说:“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这句话使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样,既把理讲“透”了,也把理讲“活”了。话有理趣,使人闻之忘不掉,得之丢不掉。 
④话还要有情趣。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很受读者欢迎,朋友称赞他说:“你的书写得真好,印了一版又一版。”克雷洛夫笑着回答:“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书是给孩子看的。谁都知道孩子容易弄坏书,所以印的版次就多了。”          。话有情调趣味,使人如食橄榄,愈嚼愈有味,回味常无穷。 
⑤话要有趣,看似强调说话的艺术,实则强调对事物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没有“内秀”,难有“外优”,只有靠自身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才能使话有趣,行致远。

(1)、从全文看,说话“有旨趣”是指①                   (不超过10字);“有理趣”是指②                   (不超20字);“有情趣”是指③                   (不超过15字)。

(2)、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

(3)、请在第④段画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克雷洛夫的例子与“话还要有情趣”之间的联系。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最后一束康乃馨
        ①那一年,我大学毕业,同学们陆续都找到了工作,奔向新的生活。但我找了好多单位,都没有被聘用。那些天,我的心里沮丧到了极点,整个人都好像变了个模样,整天像丢了魂似的沉默着,不是看些打打杀杀的闲书,就是赖在床上睡觉,消磨着青春。妈妈每天陪着我,劝我要振作点:“怎么会找不到工作呢,只是还不到时候罢了。”但我听不进去,有时甚至后悔自己上了大学。
        ②一天,吃过晚饭,妈妈对我说:“走,陪妈去街上转转,整天在家里憋着,会憋出病来的。”我不愿去,但看着妈妈略带乞求的眼神,我还是去了。
        ③我挽着妈妈的胳膊慢慢地走着。妈妈没有提找工作的事,只是讲些小时候调皮的故事,我不说话,只是听着。走着走着,妈妈对我说:“走,咱们去买点菜,这时候菜会便宜些的。”
        ④到菜市场时,菜市场里顾客已经不多了,这时卖主归心似箭,往往会让买主得到不小的实惠。我们走到一家菜摊前,妈妈挑选着明天要吃的菜,我呢,则站在一边等着。这时候,我发现不远处一个小姑娘手捧一束鲜艳的康乃馨,正向我投来天真烂漫的微笑。不知是鲜花的芬芳,还是小姑娘可爱的笑容吸引了我,我不由得走到她的身旁。这是一束盛开的康乃馨,朵朵鲜艳美丽,清香扑鼻。我心中一动,很想将小姑娘手中的这最后一束康乃馨买下,把它送给为我操心的妈妈。可当我向小姑娘问价时,她要的价并不低于鲜花店的价格。当我还价时,小姑娘却生气了:“凭良心说,我的花美不美?”我不假思索地说:“美是美,只是它是被人挑剩下来的最后一束,总应该便宜一些吧?”
         ⑤小姑娘一听,不乐意了,撅着嘴说:“大哥哥,你不知道,康乃馨是我们自己养的,每一朵都是爸爸精心栽培出来的。爸爸说就是剩下最后一朵,也不能随便处理掉,因为只不过这些鲜花的运气差一点,没有早点卖出去,并不是它们不美丽!”小姑娘一字一句,认认真真的一番话竟把我逗乐了。
         ⑥是啊,我不就像那最后的一朵康乃馨吗?只是运气差一点,并不是我不“美丽”。我捧着这最后一束康乃馨,疾步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妈,送给你的。”妈妈看着我高兴的模样,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这孩子,长大了。”
         ⑦从那天晚上开始,我好像又回到了大学一样,不断地调整自己,开始了不懈的学习,而且还报考了研究生,每天忙碌地充实着自己。终于,在那一年冬天到来之前,命运之神垂青于我,我被一家外资企业聘用了,而且薪酬不菲。
         ⑧就像总会有阳光照耀不到的角落,人生也会有被命运之神遗忘的时候,许多人眼看着自己的青春如天上的小鸟一样倏忽即逝,只是嗟叹不已,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其实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自尊、自信,还要有不间断的自我调整和充实。等到命运之神降临、幸福到来之时,你会发现当初执著的追求是多么明智,等待的回报是多么丰厚!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春光美

周海亮

    ①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②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③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④“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⑤“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⑥“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⑦“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⑧“难道不是吗?”

    ⑨“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⑩“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⑪“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⑫“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⑬“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⑭“您是说,用爱吗?”

    ⑮“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⑯“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

    ⑰“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⑱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⑲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⑳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豪气干云

陈鲁民

       ①有个词语叫“豪气干云”,形容豪气高到触碰到云的地步。倘举例说明,那就是荆轲吧,他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都知道,其实后边两句“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更有气势,简言之就是“气贯长虹”。

       ②做人贵有豪气。

       ③有了豪气,襟怀、志向、胆识就有了立足之地。西汉人陈汤,素有大志,他给皇帝的战报中,汇报了消灭入侵匈奴人数后,加了一句千古名言:“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啥时候想起来都叫人热血沸腾。有了这样豪迈、雄壮、凛然的气势,国家就不可战胜,民族就不会受辱,秦时明月的皎洁,汉时雄关的巍峨,就会代代相传,中华子民就会永享安康。

       ④有了豪气,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宋人张孝祥,绍兴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上疏请昭雪岳飞。那时,秦桧正一手遮天,权倾朝野,好友劝其不该锋芒太露,担心秦桧报复。张孝祥回答得十分痛快:“无锋无芒,我举进士干什么?有锋有芒却要藏起来我举进士干什么?秦桧当政我怕他,我举进士干什么?”这三问酣畅淋漓,荡气回肠,足以告慰古今一切豪放之士。

       ⑤有了豪气,就有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襟怀与壮志,就有了李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 甲,就有了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 乙,就有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 丙       ……

       ⑥豪气与大话有时很难分清,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即是豪气,说了做不到,则为大话。钱钟书在清华放出豪言:“要横扫清华图书馆。”他基本做到了,那些他认为有价值的值得看的书,扫荡了不止一遍,后来熟悉到哪本书放在哪一架,哪一格都清清楚楚。这,就是豪气。

       ⑦个人要有豪气,才能活得有声有色;国家民族有豪气,才不被人欺负,领土、领海才不被人蚕食。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没有实力的豪气,如同纸上画饼,只是自欺欺人。读南宋时期那些主战派诗人的豪言壮语,常觉心酸和无奈,国家积贫积弱,朝廷昏聩无能,根本没有实力与女真人的虎狼之师抗衡,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也只能“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史为鉴,我们唯有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奋拼搏,富国强兵,才能不怒自威,不言自雄,堂堂正正,顶天立地。

(选自《演讲与口才》2014第12期,略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马尔代夫的“水上屋”

杜玮

    ①到马尔代夫旅游,不能不住那里的“水上屋”。如果说马尔代夫1000多个岛屿犹如颗颗钻石镶嵌在碧蓝的大海上,那么“水上屋”就是这颗颗钻石上的名片。

    ②作为马尔代夫海边的特色建筑,“水上屋”最初只是岛上居民的住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现在岛上的居民已经搬进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而把风情浓郁的“水上屋”留给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者。

    ③“水上屋”的魅力首先来自于独特的建筑形式。屋子完全建在蔚蓝、透明的海水之上,十几间屋子一组,就像是蓝色锦缎上绣着一串绽放的花朵。每间屋子都是独立的、斜顶木屋的样式,依靠钢筋或圆木柱固定在大海里。屋子距离海岸有十多米至几十米,凭借一座座木桥连接到岸边。有的“水上屋”更为浪漫,没有木桥连接,而是靠船摆渡过去。住在其中,不仅能饱览海里五彩斑斓的热带鱼、鲜艳夺目的珊瑚礁以及岸边雪白晶莹的沙滩、婆娑美丽的椰树、返璞归真的茅草屋,还能聆听清亮的海鸟鸣叫……

    ④“水上屋”的设计非常别致。其室内装修一般都用木头制作,有的卧室三面都是玻璃墙,使人有一种漂浮在大海上的感觉。房间密封很严,基本上听不到外面的声音,在房间内睡觉你绝对不用担心海浪会吵醒你。还有许多“水上屋”为了让游客在房间里也可以看到水底景物,专门在屋内地板上装上玻璃,这样游客足不出户就可以观赏到海里千奇百怪的热带鱼。

    ⑤“水上屋”的设计中,必须提到的还有露台。露台的面积一般都很大,上面放几把躺椅,或是挂一张吊床。游客在清晨晚上,或仰卧躺椅,或斜倚吊床,可欣赏到绚丽、纯净的海上日出,能在满天繁星下,任思绪飞扬,沉醉在天堂般的幻境之中。露台还是下海畅游嬉戏的地方,游客可以直接从露台经过梯子,下到海里进行海水浴。很是方便。

    ⑥“水上屋”的建造和使用都很环保。盖屋顶用的材料,是在马尔代夫随处可见的棕榈树叶。由于棕榈叶含有大量的胶质且非常柔韧,用它做屋顶,除了凉爽和居住舒适外,还有耐盐、耐碱、抗风、防水、防虫、防霉烂、不易燃烧的特点。当地人建房前,先将棕榈叶采摘下来进行挑选,然后晒干,再把它苫成厚厚的草帘,一层一层铺在屋顶上。铺好后,为防止棕榈叶被风吹掉,还要用结实的细绳在屋顶拦上几道,进行加固。

    ⑦游客住宿时产生的垃圾和污物是不能排放到海里去的。因此,这里的卫生间多采用智能、环保、节能的设计,废物、废水都有专门的回收设备,以保证“水上屋”不向大海里排放任何污物。为节约用水,有的“水上屋”卫生间还安装了节水装置,能自动收集洗澡水和净手水,通过添加节水专用制剂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⑧“水上屋”无疑是上帝赐给马尔代夫的最好礼物。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目送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②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A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③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④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⑤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⑥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⑦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⑧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⑨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⑩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⑪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⑫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B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⑬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邹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