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4年初,俄罗斯吞并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引发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新冷战”。探究俄国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之路】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政权变化】
 材料三  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
    ——摘自《大国崛起》
 【俄国外交】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请根据材料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尽管这次改革是农奴主的总代表沙皇主持的,但为什么说这次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材料二是对苏俄哪次改革的评价?请列举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

(3)、俄国是通过哪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又于哪一年成立苏联?

(4)、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5)、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参加了协约国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它进行的哪次战役成为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二战后,又形成了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冷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暂时处于“一超多强”的局面,俄国在这一局面中处于什么地位?

举一反三
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为争夺国际权力发生了数不清的战争和冲突。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步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材料二  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摘自《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各国力图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摘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有删改

材料四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形势,着眼于世界前途和人类发展,中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摘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有刪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