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时间的价值》,完成后面的题。
      ①时间的价值正如金钱的价值,二者的价值在于很好的使用它们。死到临头才会舍得花钱的吝啬鬼,实际上是个穷光蛋,他的钱就好像是一堆伪钞。同样的,谁要是不把时间用在增加自己和他人的幸福上,他的岁月年华也是虚假的。
  ②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昼夜相寻,运行有序,各不相犯。生命被划分为各有其名称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阶段都有不适于其他阶段的特殊工作,就像耕种庄稼,如果误了节令,便不能在别的时令播种。
  ③因此,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将其缩短或加长。时间的价值在于很好地使用它。我们应当爱惜时间,很好地利用它。
  ④从时间获益和爱惜时间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你在生活中要有一个目标,符合道德要求的目标,而且要把你的时间用在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奋斗中。
  ⑤首先,人不能没有一个奋斗目标。那个随便抄起一本书便无目的地去读的人,是多么浪费时间啊!那个没有固定目标,从这条街逛到那条街,从这家店铺逛到那家店铺的人,是多么劳累啊!确定目标可以使时间充裕很多,容易让人在生活中步入正途。这个人在遇到什么问题时,他知道如何选择有助于其目标的东西,而不符合的就尽力避开。人们发现,做事最多的人,是时间最宽裕的人。这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最明确固定的,他们把工作的方向定于达到既定目标上,而不将时间消耗在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上。他们不让自己成为环境手中随便摆弄的一个球。恰恰相反,他们要创造环境,根据自己的生活目标,去支配环境。
  ⑥其次,加剧时间浪费的另一个因素是:一个人虽然有某个确定的目标,但他不忠于这个目标,不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不去做符合这个目标的工作。
  ⑦没有目标和对目标不忠,这是两个偷盗时间并把时间的功效抛掉的窃贼。
  ⑧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假如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怠惰、无聊之事,那我们就不会从中获益,也无助于我们的工作。
       ⑨如果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有益的游戏、活动和体育锻炼上,那必定会有益于我们工作,必定会让我们得到能够用来为我们目标服务的力量,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和利用时间。

(1)、文章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请概括出作者在本文中最主要的观点(不超过10个字)

(3)、如何有效使用时间,根据选文内容加以概括。

(4)、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文中说“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联系生活实际具体谈谈你是怎样做的?(不少于50个字)

举一反三
阅读《黄岩岛,你到底属于谁》,完成下列各题。

      ①4月,菲律宾以“地理邻近”﹣﹣﹣黄岩岛离自己的本土近和黄岩岛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范围之内为理由,对黄岩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这些说法站得住脚吗?

      ②国际法早已认定“地理邻近”不是解决领土归属问题的国际法原则。从黄岩岛的位置以及地质构造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黄岩岛以东的马尼拉海沟是中国与菲律宾的自然地理分界。世界上一个国家的部分领土距其本土较远,而距其他国家更近的情形比比皆是,如果按照菲律宾“地理邻近论”行事,世界政治地图将要重画,天下势必大乱。

      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企图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改变领土主权归属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反国际法的,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④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黄岩岛拥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

      ⑤从历史上看,首先,中国最早发现了黄岩岛。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就在黄岩岛进行了“四海测验”。其次,中国是最早命名黄岩岛的,1935年中国就将黄岩岛以“斯卡巴洛礁”之名列入中国版图,1983年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再有,中国政府早就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

      ⑥从开发利用上看,黄岩岛海域一直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所,而且中国政府还多次派科学考察队到黄岩岛进行科学考察。例如,1977年10月,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登上黄岩岛进行考察。1994年又在岛上建了水泥纪念碑。

      ⑦另外,4月 28日,菲律宾媒体发表菲律宾专家的署名文章,称黄岩岛的确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菲律宾的主张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⑧从种种依据看,菲律宾对黄岩岛的任何权利要求都是非法的无效的,黄岩岛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住回家的路

    ①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②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③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④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有删改)

阅读乔叶《另一种珍爱》,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会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②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③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已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要成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④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人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⑤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⑥学会爱自己,这不是 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⑦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天使路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道是缺憾却完美

       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憾。”是的,缺憾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正因为有不完美,人们才会不断地弥补、完善。我们应该正视缺憾,追求完美。

       ②身体的病残是一种缺憾。对待这种缺憾,有的人恨,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完美,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幸福。可转念想想,如果霍金拥有分健康的身体,如果邰丽华能言善听,如果史铁生可以向着大海奔跑……完美,就真的存在了吗?因疾病缠身的缺憾,霍金用超凡的意志在轮椅上,给现代物理科学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听说障碍的缺憾,邰丽华在舞蹈方面逐渐显露天赋,给舞台艺木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双腿瘫痪的缺憾,史铁生爱上了写作,他的《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给文学艺术添了完美的一笔。由此可见,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

       ③人生的不如意也是一种缺憾。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向往美好,排斥缺憾,但出现错误,遭受挫折和失败,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事情。面对这些缺憾,有的人徘徊不前,半途而废;有的人唉声叹气,急流而退;有的人甚至自暴自弃,悲观绝望。

       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进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无颜见江东父老”的乌江自自刎,是不是令人潸然?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会有谁认为项王渡江而逃有失颜面,不会有谁认为这是项王人生中的一个缺憾,除了他自己。他因为这所谓的缺憾迷失了方向,因为这所谓的缺憾放弃了梦想。因为这所谓的缺憾,给本可以完美的明天画上了休止符。

       ⑤项王拒绝缺憾,放弃梦想,将自己的人生结束在了缺憾中,他永远跨不到那个叫“完美”的殿堂。其实在人生这场戏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只要能正视人生的不如意,就可能将缺憾转变为完美。

       ⑥1868年,美国3M公司发明了—种胶水,却不是很成功。这种胶水看上去很粘,可就是粘不牢东西。这一缺憾一直困扰着工程师福莱。直到1974年,福莱参加礼拜翻开歌本时,书签掉了下来,他突然想起那次不成功的发明,于是灵机一动:把这种胶水粘在书签上,书签不就掉不下来了吗?通过实验,—种带粘性的书签涎生了,无论把这种书签粘貼到哪儿,它都会乖乖地呆在那儿,不需要时把书签揭下来,也不会对书有任何损伤,而且往上写字也非常方便,这就是不干胶便利贴的前身。便利贴一经问世,便十分畅销,至今仍是3M公司的不败商品,并持续演化出其它无痕挂钩等明星产品。一次失败未必永远失败,工程师福莱就是一个人生的智者,他将生活的缺憾智慧地转变成了完美。

       ⑦                                ?面对缺憾,我们无须听从命运的安排,要以坦然的心态逆势起飞,不被缺憾羁绊,勇敢地走出阴影;面对缺憾,我们要用坚强的毅力将缺憾化作一种动力,凭借坚韧不拔的努力营造完美;面对缺憾,我们还应有智慧的思考、创新的意识,改变缺憾带来的不利因素,最终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

       ⑧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追求完美,但不能苛求人生十全十美。完美并不意味着缺憾的完全消失,只要能将缺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尽力使缺憾最小化,也就能更加接近完美。

                                                                                                                                                                                          (选自《文道》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重读

张宗子

    ①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比阅读更好的事,是重读。他说“我一生中读的书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在重读”。博尔赫斯喜欢反复读一些早年读过的书,温故知新,自得其乐。

    ②孔子说温故知新,后人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但最重要的一点,毫无疑问,是温习旧学,有新的领悟。朱熹解释说:“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读书一在精,一在博。精博的境界,在于贯通。重读,除了个人喜爱的原因,如博尔赫斯之于斯蒂文生,苏东坡之于《汉书》,是读透和悟彻一本书的必由之路。

    ③朱子论读书,言语亦甚多。他反复强调的几个方面中,就有“熟读”和“透彻”。熟读精思,对于书中所言,穷追猛打,一竿子捅到底:“看文字,须是如猛将用兵,直是鏖战一阵;如酷吏治狱,直是推堪到底,决是不恕他,方得。”朱子说,读书,先要杀进去,而后,还要杀出来。读通了,想透了,自然远近随心,进出如意。

    ④东坡读书,有“八面受敌”之法:“每读书,皆读数遍。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此反复,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也就是说,一部书,其中涉及很多方面的学问,一次读,集中精力于其中一个方面,把这一方面彻底弄懂。郭沫若说他先读先秦诸子,读一遍,看他如何说政治,再读,看他如何说社会伦理,接下去,看他如何说历史观、人性论,等等。大意如此。这也就是东坡的“八面受敌”法。朱熹很欣赏东坡这段话,教导学生以此为楷模。

    ⑤博尔赫斯大概没读到过东坡的话,也没读到朱子的话,如果读到了,必要引为知音的。我读到博尔赫斯的话,想起孔子、东坡、朱子,自然莫逆于心。几十年的阅读经验,证明了这些话说得多么好。

    ⑥中国和西方的典籍,很多都是可以终身阅读,受用无穷的。一个人,脑子里如果没有几十部读懂读通了的书,不离不弃,一辈子重温不已,仿佛家乡或根据地,又仿佛一个宝库,取用不尽,作安身立命的场所,那么,涉猎再多,只如满天花雨,往好了说,不过图个好看罢了。

    ⑦《庄子》读了一辈子,《西游记》我读了至少十几遍,仍然爱不释手。唐诗宋词,像茶或咖啡,几乎一日不能搁下。全部的唐人小说,恨不得永远也读不完。《世说新语》,随时想起来,翻到任何一页,读两条,往往心满意足。曾和朋友说,读一部《水浒》,胜过读杂书一百。这话一点也没夸张。相反,说得太保守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