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记叙文阅读 ,回答相关问题
                                                                                                  背向大地的爱
        ①父亲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原本阴沉的天色,渐渐变得越来越黑。父亲对女儿说:“我们要快点儿走了,天可能要下大雨。”   
        ②天上铅灰的乌云越聚越浓,天色越来越暗,仿佛真正的黑夜来临。闪电如利剑一次又一次刺穿黑暗,雷声伴着狂风隆隆滚过天际,然后像炸弹一样在头顶炸裂。
        ③女儿瑟缩着小小的身子:“爸爸,我怕!”他将女儿紧搂在胸前:“丹丹不怕,把头埋进爸爸衣服里,闭上眼睛睡觉。”
        ④一道雪亮的闪电划过大地,他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呼啸声由远而近向自己的方向逼来。这声音像几十台拖拉机同时爬坡发出的吼声,又像无数条响尾蛇同时发出的嘶嘶声。在闪电的强光里,他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巨大黑色烟柱飞速移来——龙卷风!
        ⑤他大骇,他知道龙卷风的厉害。小时候经历过一次,所到之处,大树齐腰斩断,树皮被剥掉,只剩白花花的树干,地上的东西被吸上天空,人和牲畜都会被摔死! 
        ⑥他本能地想要加快脚步。但一刹那间,脚下陡然失去了支撑,身子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吸得轻飘飘。他知道此刻他和女儿都被吸到了高空,几分钟后就要被抛到九霄云外,然后粉身碎骨! 
        ⑦“爸爸,我怕!”紧紧贴着父亲胸膛的女儿颤声叫道。“乖女儿,爸爸在和你做飞的游戏呢,你不是一直想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吗?我们现在跟许多小鸟一起飞翔呢,闭紧眼睛,我们开始数小鸟,一只,两只,三只„„” 
       ⑧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面团一样被一只巨手揉来揉去,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他什么也不敢想,只是尽力地躬身将女儿更紧地搂住。 
       ⑨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他感觉这只巨手的力量渐渐小了,身体也开始慢慢下降, 他知道龙卷风风力渐小,开始将吸入的物体抛向地面了。女儿,我的女儿,他心里痛苦如焚。  
       ⑩突然,他感觉自己的背撞到了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勒过他的衣服,勒进他的背--电缆!他心里滚过一阵狂喜,一瞬间,他一手搂紧女儿,另一只手拼尽力气死死抓住那根电缆! 
        ⑪他就这样单手悬吊着支持父女两人的重量。 
       ⑫天慢慢地变亮了,狂风也小了。渐渐地,他感到手臂发软打颤,被深勒过的后背正在流血。然而不等血滴进土地,就被吹散在风中。最要命的是,女儿睡着了,睡着后的女儿会不自觉地放松抱紧父亲的双手!他不敢再往下想。 
       ⑬女儿的手一点点松开他的身体。不能再犹豫了,他看到脚底十多米的地方是一块旱地,他搂紧女儿,紧抓电缆的那只手一松,他就成了一个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自由落体。 
       ⑭此刻怀里的女儿正在睡梦中甜甜地呓语着。他笑了。
       ⑮父亲保住了性命,却多处骨折并重度脑震荡;而女儿,毫发无伤,睡醒了还天真地对父亲说:“爸爸,我看到了好多好多可爱的小鸟,真美啊。” 
       ⑯有人问他:“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次是侥幸从死神手里逃掉的?因为你这样背对地面从高空摔下,极有可能丢掉性命。”他憨憨地说:“我知道,但如果我不这样背对地面,我的女儿就可能丢掉性命。” 
       ⑰父亲这句简单朴实的话,七岁的女儿现在还不懂。等她长大了,她会懂得,父亲对她的爱,比父亲背对的大地,还要深沉,还要厚重 。(有删改)

(1)、文章第②段运用了    描写,从全文看,此处描写的作用是:                。

(2)、第⑦段中爸爸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安慰女儿,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的划线句。

(4)、试从文章结构方面分析第⑩段中出现“电缆”这一情节的作用。

(5)、文章以“背向大地的爱”为题,有什么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7题。

顺便的爱

    ①那段时间她生病住院,来看望她的人很多,亲戚、朋友、下属……她不得不打起精

神,一一应对。

    ②每一位来访者,嘘寒问暖,嘱咐她安心养病。她应对。知道大家都很忙,耽误了别人的时间,她感觉很抱歉。目光在来者中逡巡,她看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垂着双手,有些羞涩地站着。她想起来,来医院那天,下车时,女孩正好从车旁经过。虽然女孩双手空空地来看她,还是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轻轻掠过她的心。

    ③女孩是她赞助的一名贫困生。那时候,她刚开了一家美容院,女孩的情况是她从报纸上看到的:父母在一场事故中去世,女孩与奶奶相依为命。一对一的赞助方式,是每年出资1200元。她有些怜惜女孩,决定赞助她。可在给女孩送钱的过程中,她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女孩上学常常迟到。原来,女孩和奶奶住在郊区的一间地下室里,离学校距离远不说,还阴暗潮湿。她想起了自己的另一套住房。房子很小,一室一厅,是当年她和爱人刚来这个城市时买的。后来,他们搬进海边的别墅,嫌出租麻烦,小房子就一直空着。她当即决定,让女孩和她奶奶搬进小房子。

    ④一年1200元钱的赞助费,对她来说不过是一件衣服、一顿饭而已。让出房子,既方便了女孩,又有人照顾房子,一举两得。可作为一名商人,她懂得,任何行为都可能蕴含商机。她与电视台的朋友一起策划,于是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这样令人感动的一幕幕:女孩在潮湿的地下室里,瑟瑟发抖;女孩和奶奶搬进新房子,欣喜无比;女孩接过她手中的钱,流下感动的泪水;她和女孩像母女一样促膝交谈……

    ⑤节目录制得很成功。播放后,许多观众在电视机前流下眼泪。很长一段时间,美容院的营业额直线上升。爱心也能创造价值,她心里暗暗叫好。

    ⑥如今,她很想对女孩说点什么,比如,问问成绩,或者生活得怎样。可女孩被挤在一群人后面,像一朵最不起眼的小花。她也就闭了嘴。朋友们走了,女孩也走了,自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话。

    ⑦她没有想到,第二天清早,她刚起床,女孩像一只小猫,轻手轻脚地走来,手里拎着一只保温桶。她没有开口,女孩先笑了:“阿姨,喝口粥。”打开保温桶,一股清香溢出来:白米,红豆,大枣,莲子……八宝粥袅袅冒着热气,她的肚子在那一刻咕咕叫起来。

    ⑧每天早上女孩都来送粥,这给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早上,爱人要照顾儿子,又要送儿子去幼儿园,忙得不可开交。女孩的参与,直接帮他们家解决了一大难题。可她隐隐不安:学生时间紧张,耽误女孩太多功课了吧?女孩却安慰她:“阿姨,不碍事的,医院在家和学校中间,我顺路。我也要吃早餐,给您送来,只是顺便而已……”

    ⑨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来医院看望她的朋友越来越少,她也不抱怨,只是心里滋生了越来越多的寂寞。但是女孩,不离不弃,每天早上准时到来,拎着香喷喷的八宝粥。她问:“你奶奶好吧?”女孩点点头。她问:“期中考试考完了?考得怎么样?”女孩的脸上飞过一抹红晕,说:“别的科目还行,就是英语,不太理想。”她有些着急:“抓紧时间补补呀!”女孩点点头,脸更红了。

    ⑩她的身体恢复得挺好,那天她醒的早,醒来后感觉神清气爽,穿衣下床,信步走出来。再过两天就要出院了,她想去女孩那里看看。路程不远,10分钟就到了。抬手准备敲门,她笑了,这是自己的房子,自己有钥匙。把钥匙插入锁眼,门开了。女孩在餐桌前,见了她,“呀”一声,赶紧站起来。

    ⑪她走进来,四下环顾:屋子有些乱,被子在床上没有整理。小小的餐桌上,半个馒头,一碟咸菜,旁边还摊开一本英语书。女孩在边吃边学。她问:“奶奶呢?”女孩说:“奶奶身体不太好,被叔叔接回老家了。”她诧异地看着女孩,走进厨房。厨房里,砂锅在火上“咕咕”响着,打开盖子,她一眼看出来,半砂锅的八宝粥,不多半口,正是每天送给她的数量。

    ⑫一种说不清的滋味在她心里溢开。她转过身,看看这个14岁大的女孩,想起女孩的话:阿姨,我只是顺便而已。她的眼睛慢慢湿润了。曾经,她把随便”的事,做得最不随便”;而女孩却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把最不随便”的责任,“顺便”承担下来,让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

    ⑬惭愧在心里席卷而来。她拥着单薄的女孩,仿佛有丝丝春雨,轻轻涤荡着她的心。

阅读《细菌发电前景广阔》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忘我与成功

       ①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的女儿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很可怜这个孩子,常在闲暇时给孩子讲故事,有一次船长太太对孩子说:“船长有一只天堂鸟,美丽极了”。孩子很喜欢鸟,反复追问。于是,船长太太绘声绘色给她讲了天堂鸟的可爱。孩子听完后,越想越被这只鸟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她就是塞尔玛·拉格洛夫。

    ②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记录中是这样写的:塞尔玛·拉格洛夫,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是瑞典第一位得到这一荣誉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这一文学奖的女性。获奖作品:《骑鹅旅行记》,获奖理由: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饶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③如果说,当年塞尔玛·拉格洛夫能奇迹般地站起来是因为忘我而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自身最大能量的话,那么,她后来走向成功的忘我则是理想信念支持下的这种能量的持续发挥。

       ④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就以忘我的精神,做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卓越贡献。

       ⑤忘我是一种心灵的洒脱。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他忘我而幻化无方,他意出尘外而有奇思妙想,他豪迈地说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将自身处于忘我的境界。不管功名富贵,不管得失荣辱;只有洁身自好,就能塑铸人格高标。

      ⑥忘我是一种精神的执着。贝多芬双耳失聪,奏响和谱写的是动听的旋律,给自己留下的是心灵的歌。他在无声的世界里,用灵巧的手在黑白键上敲出激情,敲出爱意;追求自由,呼唤光明;达观的风范,激昂的心态,成就了一位万世闪光的巨人。他一生是忘我的,是陶醉的,是痴迷的,他自己谱写的曲子,他是听不到的,但他又分明“听”到了,不然怎么能写出那么动听的曲调呢。他是在忘我的状态下找到了真我。

       ⑦梵高忘记自己的理性,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他全然不顾地疯狂涂抹着他钟爱的向日葵,忘我地燃烧着他的激情。他昭示给别人的是追暖逐阳的向日葵图画,他陶醉在一种生机盎然的黄色花海景观中,物我两忘,而在内心深处却忘记了收纳心田里的阳光,以至于让自身毁灭。如今梵高之画作,用一亿七千万的天价,让世人明白什么是艺术珍品。

       ⑧忘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雄视千秋,长卷猎猎,历史的画卷上不乏忘我之人。为民请命,舍生取义的孟轲;纵横驰骋,精忠报国的岳飞;怀抱琵琶,上马起程的汉姬;奋不顾身,为变法献身的谭嗣同。黄继光挺胸上前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焚烧不动弹;焦裕禄心系兰考忘我工作,孔繁森拖着病体为百姓,袁隆平置身田间,潜心科研,不断实践,水稻高产,等等。他们用忘我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名字擦得鲜亮!

       ⑨忘我是心灵的洒脱,是精神的执着,是激情的燃烧,是潜心之后的寻觅,更是一种独特亮丽的风景。

(选自中国书籍出版社《书香致远》散文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出类拔萃的秘密

厉彦林

    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深秋时节的那天,宿舍院里的园丁师傅忙着把小竹林四周刨开,逐一斩断竹根,刨出近半米深的沟,用砖垒砌围堵竹根的砖墙。我蹲在一边帮助整理刨出的竹根,听他口里念叨着:“要不抓紧围截,明年这周围全是竹子了。”

    十年前,我搬进位于城郊的新宿舍时,门外的这片竹子刚栽上,长得干干巴巴的,既无生机,又少灵气。我真担心栽不活。谁知道,仅几年的工夫,这簇竹子潇洒地长起来了。开春那竹竿由枯黄变成草绿,冒出淡黄稚嫩的芽尖。盛夏撑一片翠绿,秋冬依然挥舞着生命的绿手掌。清晨,我走在院内的石径小路上,竹林里传出啁啁啾啾的鸟鸣声和麻雀的打闹声,真有几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趣。

    竹子靠窜根繁育生长,喜欢温和湿润的气候,主要生长在南方。上世纪60年代末,山东等地南竹北移成功,竹子被移植在山地、水源、沟渠、田边、路旁,大大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品种多是早园竹、淡竹、斑竹等。

    我见证了这簇竹子的成长过程。栽植的前三年没看出生长,到了第五六年雨季过后,周围的土皮被拱出了裂缝,地上竟然冒出手指粗黝黑的笋芽,咧开小嘴喝着雨水,每天能蹿半掌高,到秋季竟然已长到三四米高,成为竹林中的长子。但新竹生长之后,它周围方圆几米内的其它植物好像停止了生长。我问园丁师傅,原来新栽的竹子前三年不是没长,甚至没少长,只不过是以一种不易被人们觉察的方式在地下长根。根憋着劲,在地下向四周默默铺开成系。这也是竹子只要栽上大地,很少枯死的原由。经过三年多的地下生长,一株还未向上发芽的竹子,根已经在地下伸展了十多米,真可谓“博大精深”。有时一整片竹林实际上是根连在一起的“一棵竹子”,地下的茎根盘成一个疙瘩,分不清头尾。当新竹开始蹿芽生长时,周围的各类植物都望尘莫及。

    我仔细观察竹林里当年冒出的新竹,深秋时大都高过往年的旧竹。那日我问园丁师傅,他擦拭一下额头上的汗珠告诉我:“竹子扎根三年不起身,憋着劲布根,为后代积蓄能量。笋芽一旦破土,就底气十足,高过老竹子啦。”

    人的成长,也要学习竹子的耐性,先脚踏实地,发达根系,再破土发力,拔节蹿高。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各题

冬韵

    ①十二月,冬天彻底拉开它的大幕,正襟危坐。那些严寒中的生灵都已准备妥当,开始接受它冰冷的训令了。

    ②清晨,太阳升起时格外庄严,殷红布满整个东方的山脊,在冬日短暂的白昼中,这是最神圣的时刻,天空在十二月犹如一个安静的处子,它收起了电闪雷鸣,不再对土地叫嚣,天地一时达成和解,再也不用对那些肆意招摇的植物颐指气使。暴躁的猪獾在艰难地吃完河边的最后一批根茎之后,沮丧地离开了,冬天把几乎所有的宴席全部解散。现在,是天和地畅谈的庄严时刻,那高悬的蓝空,以从未有过的平和之态俯瞰大地,阳光以更精纯的色质倾向原野,草木、鸟雀不再接受它的温度,我的心仿佛也被带入到那浩渺的天空中聆听晨曦的谆谆教导。

    ③寒流在十二月接踵而至,整个高原犹如矮下去一样。风开始肆虐,朝高地猛吹,登上任何一个制高点,远处沉闷的“唰唰”声一阵接一阵从光秃的树枝间袭来,又向远处掠去。

    ④冬天的风是矫健的。行走在这儿,身体任何裸露的部分都会被无情地告知,让人瑟瑟发抖,仿佛必须蜷缩在思想的深处才可获得温暖。不论什么树木,在这个时节,几乎都成了一色,不走近观察,无法辨别。这不是一个发表自我的日子,是寒风执掌大自然政令的时期,那激起自我意识的暖流还远在后头。但寒风对树木来年哪一枝焕发生机都了如指掌,树上的枯枝碎屑不时被清理而掉落下来,厚厚的堆积成一层,它要为春天的新芽疏通路障。无论沟壑,还是渠湾,都会被透明的阳光从早到晚一一光顾,不会有哪一块被忽略。凛冽的风和明亮的阳光是构成冬日的主要内容,前者像严厉的父亲,鞭策、激励我们接受考验、鄙歪弃邪,后者则像一位慈祥的母亲,自始至终用温情滋养着我们。

    ⑤在十二月,大自然会毫不吝啬地把阳光抛洒下来,从南到北,都盛满了澄明的光瀑。先前被烟霾尘封的寰宇,现在,开始热烈地欢迎新世界的到来。清晰、透亮的自然界都在为步入下个纪元而容光焕发。目及这辽远的高原地质,一座座雄浑的山峰延绵无际,清晰可辨,就连山崖上的光影都折射出分明的性格,这些山体的巨大棱角要尽情欣赏它自己不屈的气魄了,现在是它们展示其骨骼和力量的时刻。

    ⑥只要站得够高,就可以望得更远,胸怀也一下子无比豁达起来,浑身暖烘烘,阳光中仿佛蕴含着警醒的颗粒。站在这阳光浸满的世界,无形中充满了强烈的伟人情怀,再不必耽于世俗的纷扰和纠葛了,此刻,我和大地都披上了这荣耀的光辉。

⑦十二月是自然在一年中驶向终点的最后一班列车,它放缓了速度,不会有任何事物被丢下,所有细节都会被以最精简的方式保留,如同远游者浪迹他乡的行囊。置身于十二月的荒野,那些儿女情长被冬日的筛网一并抖落,一种更直接、更永恒的思想浸透着我的骨骼。

阅读下面这篇科幻小说,完成各题。

刹车时代

●刘慈欣

①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

②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

③地球自转刹车用了四十二年,比联合政府的计划长了三年。妈妈给我讲过我们全家

看最后一次日落的情景——太阳落得很慢,仿佛在地平线上停住了,用了三天三夜才落下去。当然,以后没有“天”也没有“夜”了。

④就在那次漫长的日落中,我出生了。

⑤黄昏并不意味着昏暗,地球发动机把整个北半球照得通明。地球发动机安装在亚洲和美洲大陆上,因为只有这两个大陆完整坚实的板块结构才能承受发动机对地球巨大的推力。地球发动机共有一万二千台,分布在亚洲和美洲大陆的各个平原上。从我住的地方,可以看到几百台发动机喷出的等离子体光柱。你想象一座巨大的宫殿,有雅典卫城上的神殿那么大,股中有无数根顶天立地的巨柱,每根柱子都像巨大的日光灯管那样发出蓝白色的强光,而你则是那巨大宫殿地板上的一个细菌,这样,你就可以想象到我所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了。

⑥更可怕的是发动机带来的酷热,户外气温高达七八十摄氏度,必须穿冷却服才能外出。在这样的气温下,常常会有暴雨,而发动机光柱穿过乌云时的景象简直是一场噩梦!光柱蓝白色的强光在云中散射,变成无数种色彩组成的疯狂涌动的光晕,整个天空仿佛被白热的火山岩浆所覆盖。爷爷老糊涂了,有一次被酷热折磨得实在受不了,看到下大雨喜出望外,赤膊冲出门去,我们没来得及拦住他,外面雨点已被地球发动机超高温的等离子光柱烤沸,把他身上烫脱了一层皮。

⑦但对于在北半球出生的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一切都很自然,就如同刹车时代以前的人们,看见太阳、星星和月亮很自然一样。我们把那以前人类的历史都叫作“前太阳时代”,那真是个让人神往的黄金时代啊!

⑧在我小学入学时,作为一门课程,老师带我们班的三十个孩子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这时地球已经完全停转,地球发动机除了维持这颗行星的静止状态外,只进行一些姿态调整,所以从我三岁到六岁的三年中,光柱的光度大为减弱,这使得我们可以在这次旅行中更好地认识我们的世界。

⑨我们很快到达了海边……刹车时代刚刚结束,其对地球的影响已触目惊心:地球发动机加速造成的潮汐吞没了北半球三分之二的大城市;发动机带来的全球高温融化了极地冰川,更给这大洪水推波助澜,波及南半球。爷爷在三十年前亲眼目睹了百米高的巨浪吞没上海的情景,他现在讲这事的时候眼还直勾勾的。事实上,我们的星球还没起程就已面目全非了,谁知道在以后漫长的外太空流浪中,还有多少苦难在等着我们呢?

⑩我们乘上一种叫“船”的古老交通工具,在海面上航行。随着青蓝色霞光的渐渐减弱和粉红色霞光的渐渐增强,一种不安的气氛在船上弥漫开来。我们最害怕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我们集合在那间用来做教室的大舱中,小星老师庄严地宣布:“孩子们,我们要去看日出了。”

⑪没有人动。我们目光呆滞,像突然冻住一样僵在那儿。小星老师又催了几次,还是没人动。她接着对几位班干部说,“你们先走,孩子们,不要怕,我小时候第一次看日出也很紧张的,但看过一次就好了。”

⑫孩子们终于一个个站了起来,紧紧拉着手,朝着舱门挪动脚步,一起战战兢兢地朝甲板走去,去面对我们人生中的第一次日出。

⑬“其实,人类把太阳同恐惧连在一起也只是这三四个世纪的事。这之前,人类是不怕太阳的;相反,太阳在他们眼中是庄严和壮美的。那时地球还在转动,人们每天都能看到日出和日落。他们对着初升的太阳欢呼,赞颂落日的美丽。”小星老师站在船头对我们说。

⑭三个多世纪前,天体物理学家就发现太阳内部氢转化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于是,他们发射了上万枚探测器穿过太阳,最终建立了这颗恒星完整精确的数学模型。巨型计算机对这个模型计算的结采表明,太阳的演化已向主星序外偏移,氦元素的聚变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太阳内部,由此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之后,太阳将变为一颗巨大但暗淡的红巨星,它膨胀到如此之大,地球将在太阳内部运行!事实上,在这之前的氮闪爆发中,我们的星球已被气化了。所以,人类在以后的太阳系中已无法生存下去,唯一的生路是向外太空恒星际移民。而照人类目前的技术力量,全人类移民唯一可行的目标是半人马座比邻星,这是距我们最近的恒星,有四点三光年的路程。

⑮整个移民过程将延续两千五百年时间,一百代人。

⑯我们的船继续航行,到了地球黑夜的部分。在这里,阳光和地球发动机的光柱都照不到,在大西洋清凉的海风中,我们这些孩子第一次看到了星空。天啊,那是怎样的景象啊,美得让我们心醉。小星老师一手搂着我们,一手指着星空。看,孩子们,那就是半人马座,那就是比邻星,那就是我们的新家!说完她哭了起来,我们也都跟着哭了,周围的水手和船长,这些铁打的汉子也流下了眼泪。所有的人都用泪眼望着老师指的方向,星空在泪水中扭曲抖动,唯有那颗星星是不动的。它是黑夜大海狂浪中远方陆地的灯塔,是冰雪荒原中快要冻死的孤独旅人前方隐现的火光,是我们心中的太阳,是人类在未来一百代的苦海中唯一的希望和支撑。

⑰……

⑱起航的日子终于到了!

⑲地球上路了,人类上路了。

⑳就在起航时,爷爷去世了,他身上的烫伤已经感染。弥留之际,他反复念叨着一句话:

____。

(节选自刘慈欣《流浪地球》,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