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菏泽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出类拔萃的秘密

厉彦林

    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深秋时节的那天,宿舍院里的园丁师傅忙着把小竹林四周刨开,逐一斩断竹根,刨出近半米深的沟,用砖垒砌围堵竹根的砖墙。我蹲在一边帮助整理刨出的竹根,听他口里念叨着:“要不抓紧围截,明年这周围全是竹子了。”

    十年前,我搬进位于城郊的新宿舍时,门外的这片竹子刚栽上,长得干干巴巴的,既无生机,又少灵气。我真担心栽不活。谁知道,仅几年的工夫,这簇竹子潇洒地长起来了。开春那竹竿由枯黄变成草绿,冒出淡黄稚嫩的芽尖。盛夏撑一片翠绿,秋冬依然挥舞着生命的绿手掌。清晨,我走在院内的石径小路上,竹林里传出啁啁啾啾的鸟鸣声和麻雀的打闹声,真有几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趣。

    竹子靠窜根繁育生长,喜欢温和湿润的气候,主要生长在南方。上世纪60年代末,山东等地南竹北移成功,竹子被移植在山地、水源、沟渠、田边、路旁,大大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品种多是早园竹、淡竹、斑竹等。

    我见证了这簇竹子的成长过程。栽植的前三年没看出生长,到了第五六年雨季过后,周围的土皮被拱出了裂缝,地上竟然冒出手指粗黝黑的笋芽,咧开小嘴喝着雨水,每天能蹿半掌高,到秋季竟然已长到三四米高,成为竹林中的长子。但新竹生长之后,它周围方圆几米内的其它植物好像停止了生长。我问园丁师傅,原来新栽的竹子前三年不是没长,甚至没少长,只不过是以一种不易被人们觉察的方式在地下长根。根憋着劲,在地下向四周默默铺开成系。这也是竹子只要栽上大地,很少枯死的原由。经过三年多的地下生长,一株还未向上发芽的竹子,根已经在地下伸展了十多米,真可谓“博大精深”。有时一整片竹林实际上是根连在一起的“一棵竹子”,地下的茎根盘成一个疙瘩,分不清头尾。当新竹开始蹿芽生长时,周围的各类植物都望尘莫及。

    我仔细观察竹林里当年冒出的新竹,深秋时大都高过往年的旧竹。那日我问园丁师傅,他擦拭一下额头上的汗珠告诉我:“竹子扎根三年不起身,憋着劲布根,为后代积蓄能量。笋芽一旦破土,就底气十足,高过老竹子啦。”

    人的成长,也要学习竹子的耐性,先脚踏实地,发达根系,再破土发力,拔节蹿高。

(1)、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你认为文中像竹子一样的人具有哪些特点?
(2)、品析词句。

①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盛夏撑一片翠绿,秋冬依然挥舞着生命的绿手掌。

②请品析下面句中划线词。

着劲,在地下向四周默默铺开成系。

(3)、文章以“出类拔萃的秘密”为题,有何妙处?
(4)、仿写:结合文章主题,选取事例,将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

纵观古今,泱泱中华,具备竹之精神者不胜枚举。左思历经数载,终成《三都赋》,使洛阳纸贵;王羲之习字墨池,创书法精品,成千古书圣;

举一反三
阅读林清玄的《小鱼与波浪》(有删改)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一条小鱼浮出水面看蓝天,偶然间遇到了波浪。
        ②小鱼便与波浪在海面上游戏,随着波浪上下起伏、汹涌前进。
        ③小鱼在波浪里兴奋得大叫:“你每天都过着这么刺激的生活吗?简直太棒了。”
        ④波浪说:“岂止是每天过这样刺激的生活,几乎每一刻都这么刺激呀!还有更刺激的,要有潮汐变化,或者狂风暴雨,那才真是兴奋得心脏都会跳出来!”
        ⑤小鱼说:“真希望我也每天随着风雨、潮汐流动,不知道有多么好!”在波浪中游戏的小鱼,很快就累了,他说:“波浪,我想到海底安静安静,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呢?”
        ⑥波浪还没回答,就被一个大浪冲到很远的地方,小鱼只好自己潜入海底,休息去了。
        ⑦小鱼每天都上来和波浪游戏,每次都邀请波浪到海底去,但波浪总是没有回答,就被冲走了。
        ⑧这一天,小鱼下定决心要问明原因,他问波浪说:“我要到海底安静安静,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呢?”问完话,小鱼就紧紧牵着波浪的裙子,被冲到很远的地方。
        ⑨波浪无奈地说:“我也很想到海底安静一下,可是不行呀!波浪只能活在海面上浅浅的地方,进了海底就死了。而且,我们波浪是不自由的,被后面的浪着前进。一起风,跑得快累死了;潮汐一变,又被得全身发颤。真希望我能变成小鱼,潜入深深的海底,休息休息……”
        ⑩波浪还没说完,突然被一个大浪打到几丈高,小鱼吓得一溜烟钻进平静无波的海底。
        ⑪小鱼心里想着。“像波浪这样生活,实在太可怜了,连一刻也不能安静,又不能自主。还是做一条小鱼比较好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太阳花

      ①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乍开的花儿,像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赞喜,一片惊叹。三朵花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大朵,小朵,单瓣,副瓣,红、黄、紫、蓝、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锦锻。连那些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②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一幅锦锻,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起初,我们以为,这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受住烈日的考验。不错,是这样的。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热情,愈加旺盛。

      ③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作为单独的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朝开夕谢,只有一日。因为开花的时光这么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每天,都有一批成熟了的花蕾在等待着开放。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花瓣就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的、成熟了的花蕾。

      ④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花的时候,朵朵都是那么精神充沛,不遗余力。尽管单独的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从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⑤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将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待到秋霜肃杀时,它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

      ⑥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他们像哲学家那样,发出呼喊和感叹:太阳花的事业,原来是这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呵!

      ⑦太阳花给予的启迪,无疑是有益的。

                                                                                                                                                                         (本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扣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

    ③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

    ④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按碟算价钱。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账,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

    ⑤除了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⑥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⑦我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淇淋、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选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原文有删节)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奶奶是个哲学家

    ①如果我正经八百地说奶奶是哲理深厚的大方之家,免不了有人会把大牙笑掉,我承认这一生里,奶奶农民的身份链条从来没有过一天的断裂。可是,人们也得承认一个农民的哲学范畴,有可能远远超出一亩三分地的边界。

    ②1979年春天,奶奶生了一场大病。病愈归来,她被家里人剥夺了劳动的权利。奶奶到底闲不住,她要忙的事不少,最顶要的是和周家幺爷爷一起烧香,念经。周家幺爷爷孤身一人,虽是一介女辈,村中无论老少,均以“周家幺爷爷”相称。和周家幺爷爷一样,奶奶其实一个字都不认识,但手一碰到书,那些字酒醒一般,立马就活跃起来。

    ③“为啥不管刮风下雨也要去周家念经呢?”我不明白。

    ④“因为她没儿没女,孤苦伶仃。”奶奶说。

    ⑤我真是有些后知后觉了——每次出门前,除了经书,奶奶总还会悄悄地带上一点别的东西,比如一把挂面,或者几棵白菜。

    ⑥她接下来的又一句话却是我没有想到的:“人老了会眼花,但观音菩萨不会。”

    ⑦那时少不更事,奶奶的话,说是并未在意,不如说并没听懂。直到今天,从时间的回音壁上,我才读懂了奶奶话里的话:有人嘴上念的是一本经,心里念的是另一本经,就算骗得过自己,总还有一双无迹可循的眼睛会把真相看穿。而奶奶嘴上、心里念的是同一本经,无管别人怎么看,她都虔诚地念给自己听。

    ⑧奶奶就这样高格又低调地活着,不知疲惫。

    ⑨土地是叔叔姑姑们跳出“农门”后蜕下的皮。爸爸常年和他的小本生意一起在外飘着,东一块西一块的责任田,母亲不得不大包大揽。两个哥哥参军后,我成了母亲唯一可以指望的帮手。我甚至畏惧风调雨顺、大地丰收,不是我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因为一个少年在翻晒粮食的日复一日中,对于生活的热情,已经先于谷粒里的水分,被日头无限蒸发,翻晒稻谷与清理稻叶,是烈日同我的合作,也是烈日与我的对垒。谷粒可以在我手下翻身,我的两张脸,却难逃被一个又一个日头煎炸得外焦里嫩的命运。晓上把稻谷请进屋躲雨,第二天旱上再送出去吸食阳光,在十多岁的我的手上,一亩田至少有上万斤的重量。

    ⑩但是奶奶是这长夜至暗处亮起的一豆灯影。只有我在晒楼的时候,奶奶常常将一碗绿豆汤递到我跟前,然后接过我手上的谷耙,接过我的活。笑容在奶奶脸上缓缓升起、定格,慈祥的目光从我的眼眶洒进心间,宛如明月,让我感受到了从炎炎夏日坚硬躯壳里剥离出来的一份清凉。

    ⑪比绿豆汤更能补充能量的是奶奶盛在碗里的一句话:“你不怕苦,苦就会怕你。”

    ⑫这句话在我后来的人生经验里并没有完全得到印证,所幸余生还长,我愿意借用他们的全部,作为奶奶的论据。

    ⑬A奶奶不是佛,但我早已是她的信徒

    ⑭初中毕业那年,我考上了“委培”中专。老师们觉得能长成“半残品”于我已是撞了“天昏”,这让很要面子的父亲很没有面子。我的录取通知书被他草纸一样扔进了猪圈。当草纸停落在一个粪团旁,他的声音划伤了我的耳朵:“一头猪。”圈里明明关着两头猪呀。等我明白过来那两头和另一头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时,大概也明白了,那其实差不多也是一回事。

    ⑮让两头和一头最终得以区分的是奶奶云淡风轻的一句话:“你是在骂他,还是骂自个?”

    ⑯“哪个喊他不争气?一头猪吆到北京去了,回来还是一头猪!”父亲和奶奶说话,语调很少调到那样高。

    ⑰“就算真是一头猪,膘也有厚有薄。”奶奶点着了父亲穴道,他怔在那里,不再开腔。

    ⑱B奶奶从猪圈里捡起了那张纸,捡起了我的人生

    ⑲“你们对我这样好,死了都值得了。”“你们对我这样好,死了太值不得了。”两句都是奶奶经常说起的话。只有想起死亡的时候奶奶眼眶里才会涌起忧伤,奶奶说:“我不怕死,我只是舍不得离开你们。”

    ⑳没有一条路没有尽头。公元2018年2月27日12时16分,奶奶用永远的沉默留下遗言。C从此相对无语,从此天人永隔,我止不住失声痛哭。

(选自《读者》2019年第2期,有删改)

小文打算向大家推荐名著中的爱国故事。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补充推荐内容。

关注革命英雄:《红岩》

推荐英雄:江姐

推荐语:她坚贞不屈,革命理想无比坚定。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以钢铁的意志坚守党的秘密。

⑴仿照示例,再为一位《红岩》中的英雄入物写推荐语。

推荐英雄:     ▲       

推荐语:              ▲             

关注底层人民:《骆驼祥子》

情节梳理:

⑵样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自己的车,却经历了三起三落,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将下列六个情节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攒三年钱买车 ②被迫与虎妞结婚 ③被孙侦探敲诈 ④被迫充军,车被抢 ⑤变卖骆驼,赚了35块大洋 ⑥卖车埋葬虎妞

A.①④③⑤②⑥ B.①③④②⑤⑥ C.①④⑤③②⑥ D.①③④⑤②⑥

语段鉴赏:

“你想独自混好?”老人(老马)评断着祥子的话:“谁不是那么想呢?可是谁又混好了呢?……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本领、前途)?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个小孩子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

——《骆驼祥子》(第二十三章)

⑶你认为“蚂蚱”一词有什么深意?结合老马的经历,谈谈看法。

爱国内涵:

⑷你认为老舍和他的《骆驼祥子》可以成为小文演说爱国故事的素材吗?请联系下面的链接材料 , 结合名著内容 , 阐述你的看法。

老舍出身贫苦市民家庭,从小就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二十世纪30年代、老舍从英国回来,而对满目疮痍的祖国,作品的格调开始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