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
                                                                                                                                     别伤害自己
        只要我们投入生活,难免会遇到来自外界的一些伤害,经历多了,自然有了提防。可是,我们却往往没有意识到,有一种伤害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为了一个小小的职位,一份微薄的奖金,甚至是为了一些他人的闲言碎语,我们发愁、发怒,认真计较,纠缠其中。一旦久了,我们的心灵被折磨得千疮百孔,对人世、对生活失去了爱心。
        假如我们能不被那么一点点的功利所左右,我们就会显得坦然多了,能平静地面对各种的荣辱得失和恩恩怨怨,使我们永久地持有对生活的美好认识与执著追求。这是一种修养,是对自己的人格与性情的冶炼,也从而使自己的心胸趋向博大,视野变得深远。那么,我们在人生旅途上,即使是遇到了凄风苦雨的日子,碰到困苦与挫折,我们也都能坦然地走过。
        正因为那些荣辱得失和各种窘境都伤害不了我们,这就使我们减少了很多的无奈与忧愁,会生活得更为快乐;少了许多的阴影,而多了一些绚烂的色彩。所以,不伤害自己,也是对自己的爱护,是对自己生命的珍惜。
        不要伤害自己,也意味着我们需要自愿放弃一些微小的、眼前的利益,使我们不被这些东西网罗住,折腾得伤痕累累,也妨碍了自己的步履。这无疑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超脱,从而使自己拥有平和的心境,从从容容、踏踏实实地走那属于自己的道路,做自己该做的大事,进而走向成功,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不妨说,不伤害自己,是使自己有所成就的聪明的活法。
        真的,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上行走时,我们不妨时常自我叮嘱一声:别伤害自己。

(1)、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这篇文章,论述的中心是:“别伤害自己。” B、本文段运用了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 C、文章既告诉我们,怎样做,才能不伤害自己,又告诉我们不伤害自己对我们的好处。 D、文章运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第一段总括全文,后面各段从不同角度证明中心论点。
(2)、举出一个实例,证明“不被那么一点点的功利所左右,我们就会显得坦然多了,能平静地面对各种的荣辱得失和恩恩怨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青春的门槛
                                                                                                           刘心武
         有一个青年,他想画一幅题为《青春的门槛》的画。他画了无数次,撕毁了无数次,久久地没有画成……
         因为他心里淤塞着一团乱麻般的思绪,他怕迈出那青春的门槛,怕失去还没有享受够的青春……
         是啊,青春的美好,不必详尽地铺陈,单单想到这一点便令人心醉——青春是一种特权!
        “他还年轻!”这是人们对青春期中的红男绿女的一种覆盖面极宽的赦免。可以任由他们糊涂一点,马虎一点,浪漫一点,淘气一点,懒惰一点,疯狂一点……
         无妨犯一点错误,或者无妨耍一点脾气,肆无忌惮地笑,尽情尽兴地哭……因为他们正当青春,所以不要苛责他们!
         “我还年轻!”这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几近于全面的谅解。以后的事情以后再想,以后再谈。让世界只是一幅画,生活只是一首歌,理想只是朦胧的朝霞,事业只是远方的车站……
        因为我们正当青春,所以只管扭动欢快的舞步!
        然而岁月匆匆,一个那样的日子终于来临——脚尖触到了门槛,青春的门槛!
        抬头一看,门槛外面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世界。
         迈出那门槛,责任和义务将沉重地压到肩头;原来只觉得别扭而从未深究过的他人的目光,逼近面前,不得不认真地加以剖析;啊,人际关系如此这般错综复杂,而自己终于不能再加回避;没有人轻易对你谅解和宽恕,连自己也不能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细加反刍审评;感情世界竟也变得如此迷离朴朔,原来绝不能轻言友谊和爱情;道德是生活这个大鱼缸的玻璃外壁,原以为看似透明无妨穿游,却原来无比坚硬不许超越;世界不是一幅画而是一种复杂深奥的存在,生活不是一首歌而是一篇难以答好的考卷,理想必须明晰并切实地作出抉择,事业是一趟已经开来不抓紧时间努力登上去便要迅即开走的列车……
        啊,青春的门槛!
        狂跳的心啊,你能不能平静些,告诉我,告诉我,能不能不迈将过去?怎样地迈将过去?……
        你怎能不迈过那青春的门槛?那是无可回避的。世上有那样一种人,他年龄早已超过青春期,但心理结构和为人处世水平仍停留在青春门槛以内。这种人常常因不能适应社会、生活、他人而被视作低能儿,永远保持青春的活力是非常美好的,永远保持青春期的心理结构和为人处世水平,特别是超越青春期仍建立不起坚实的信仰、理想、道德观和事业心,那就不但不称其为美好,甚至要堕入丑陋和丑恶了!
        你必须迈过那青春的门槛!
         当你脚尖触到青春的门槛时,你必须勇敢地失去青春!
         只有丢失青春,才能换取成熟。
         只有任仲春的劲风吹落花瓣,才能在骄阳中结出你青色的幼果。
         怎样迈过那青春的门槛?
         要义无反顾。青春诚美好,但青春必凋零。迈过去!敢于用你还不够坚实的肩膀,承受社会压下来的责任和义务;敢于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敢于迎接微妙的眼神、莫测的心机与需要仔细破译的话语;敢于在感情世界里经受痛彻肺腑的考验;敢于树立起宏大的理想目标;敢于以坚韧的毅力和奋发的进取开创出时代、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业绩……
        要欢欣鼓舞。青春诚美好,但青春的门槛那边更奇妙。花儿落了,会有果实。最初的果实的确是苦涩的,甚至是丑陋的,然而果实比花朵更有价值,随着新的岁月中的奋斗,果实将逐渐硕大,逐渐饱满,逐渐光彩照人,逐渐果香四溢——青春如花,点缀得这个世界缤纷似锦,但主要是供于观看;青春后的生命果实,使这个世界变得滋养,并通过种子延续着人类的文明,它就不仅是供于观瞻而是创造出新的生命……迈过青春的门槛,在失落的痛苦之后,又将获得多么大的快乐!预支一部分那至高的快乐吧,果断而敏捷地迈过青春的门槛!
         有一个青年,他想画一幅题为《青春的门槛》的画。他画出了一个高耸的门洞,门洞这边是一个撑壁犹豫的青年,门洞外的强光勾勒出他的剪影,他正待迈出那门洞下的门槛却还缺乏最后的一束勇气——而门洞外是一眼望不清的缤纷世界,显得神秘莫测……
         他该怎样才能把这幅画儿画得更好呢?
         年轻的朋友们啊,让我们一起帮他来画吧!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泥其迹”,要“师其意”

       ①如今,借助网络平台和广播电视,时代先锋、道德楷模、航天英雄、奥运冠军乃至商界精英、大众明星等“人们心中的偶像”,正在走进“寻常百姓家”。他们的奋斗人生,是青年人最好的励志教材。他们的经验教训,是青年人健康成长的有益指南。

       ②不过,也听不少青年说,榜样的人生令人感动却让人难以效仿,心生敬佩却难以企及,心生羡慕却苦于无门“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③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的确不可能拥有航天英雄们的机遇,也很难创造奥运冠军们的辉煌,不会也不期望遭遇“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那样献出生命和健康的“非常瞬间”,甚至于,许多人也可能缺一点“草根明星”的幸运。但并不是要克隆人生、复制成功,才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面对榜样人物,我们需要的是学习,而不是片面、机械地模仿。

       ④齐白石曾有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美国思想家爱默生也说过:“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就像模仿永远成不了经典、做不了大师一样,“模仿”得了他人的人生轨迹,却永不可能超越别人,相反,还可能迷失方向。

       ⑤师其意而不泥其迹。学习,不是跟着他人亦步亦趋,而是要善于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教训,学习他人的精神、意志、品行,从而借助榜样力量,修正自己的方向,追逐自己的梦想,最终找到自我,成就人生。

       ⑥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总是怀着“捷径”心态,就会走弯路。榜样人物就是人生的加油站,激励我们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一个人要走向成功,必须坚守、努力、勤奋。感叹“神女”刘洋的幸运时,可曾知道这“幸运”背后写满了她付出的超乎常人的努力?惊喜孙杨的碧波奇迹,可清楚“奇迹”背后是他16年不懈的努力、每天15000至20000米的超强训练量?羡慕比尔•盖茨的财富人生,又有多少人了解他在创业前就已有编程7年的经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学习榜样,就是要学习他们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艰辛的付出。

       ⑦学习榜样人物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唯有知道“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才能明白“我要到哪里去”,以及“我如何去做”。王潮歌有句人生感悟:“弄明白自己的长处,一生不愁。”对照榜样审视自己,用他们的意志磨砺自己的意志,用他们的精神振奋自己的精神,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强大。

       ⑧成功是学习的馈赠,不少失败往往源自机械克隆与简单拷贝。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善于学习、坚持积淀,等到有知识、经验或智慧向外“吐”的时候,花就自然开了,柳也就有了浓荫。

       ⑨京剧大师郝寿臣曾告诫弟子,“把我捏碎了成你,不要把你捏碎了成我。”对于每个人来说,贵在从别人身上汲取营养,成为独特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锻造成一把不同凡响的好剑,在时代的风浪中所向披靡,收获精彩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桑林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似乎已成定论,但持这种观点的人却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重要因素。人只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保持自己的品行不受玷污,就不会被不好的环境影响。

    荷花是人们熟悉的,它生长在污泥里,却出污泥而不染,亭亭玉立,靠的是什么?不就是靠它自身的品行超然于污泥之上吗?由物及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解放前,周恩来派熊向晖打入国民党内部,熊向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当上了胡宗南的机要秘书。在胡宗南那里,可谓吃香的喝辣的,比解放区好多了。在那样的环境中,他经常受到反共宣传的熏染,但熊向晖始终不为所动,在出色完成党的任务后,回到了党的怀抱。为什么他在国民党的污泥潭里没有蜕化变质?就在于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富贵不能淫”,始终保持自己的高风亮节。

    近墨者要想不黑,除了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外,还要有勇气与“墨”作斗争。不要学陶渊明,虽看到了世间混浊,却采取逃避的态度,“高驰而不顾”,那是怯懦的表现;要学方志敏烈士,虽被敌人关进了牢房,受尽了折磨,但他没有屈服于武力和淫威,没有被“墨”染黑,反而用自己的言行感化了一名士兵,使敌人不得不惊呼共产党人的厉害。可见,近“墨”者只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正确道路,坚定地走下去,在任何“墨”的环境中,都不仅不会“黑”,还会把“黑”的世界给改造过来。

    当今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国外的东西好的坏的都涌进来,好的当然要吸收,那么坏的呢?也不用怕。只要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抵御糟粕的侵蚀,坏的东西也无法把我们冲倒,即使近墨也未必会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前段时间,广西南宁一名青年失恋后录制了一段视频,说自己“难受”“想哭”,却因口音之故,听起来像“蓝瘦”“香菇”。结果,这两个“新词”一夜爆红,在很多新媒体上刷了屏。两个一时之间的热词,折射出网络对语言的冲击。应该说,互联网进入中国的这20多年,尤其是社交媒体兴起的这几年,可能是汉语变化最为集中、最为巨大的时段。很多发端于网络的词语,展示出汉语的不同可能性,也赋予了这种古老的语言以现代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就曾使用“蛮拼的”“点赞”等网络语汇,《现代汉语词典》等规范性辞书也根据语言的发展而不断增补、修订。

    语言是一条有生命力的河流,时时处处,总有新的语汇和表达汇入,这保持了它旺盛的活力,赋予它对时代的刻画能力。正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新词,大多数时候可以秉持乐观、宽容的态度。毕竟,新语汇的形成,需要沉淀和研磨,大浪淘沙才能出现“信达雅”的新概念。新词汇、新表达能否留存下来,时间会给出客观的回答。君不见,曾经的网络热词,很多早已消失在了词语的密林之中。

    不过,这绝不意味着,对于“野蛮生长”的网络热词,可以一意纵容、曲意逢迎,乃至培土追肥,助力稗草疯长。“蓝瘦”“香菇”,毕竟只是无伤大雅的戏谑,但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不少词汇,却起源低俗、意义恶俗、表达粗俗,如把国骂“翻译”成谐音的文字之类,已经可说是“网络脏话”了。对于这类新词、热词,或许就不能听之任之了。

    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有着一定语言“选择权”“定义权”的社会成员,却未做此想。比如,“蓝瘦”“香菇”一出现,众多品牌借势营销,少数媒体也大做文章,甚至有企业迅速抢注了这四个字的商标。还有很多词义不佳、不雅的新词,在公众人物、公共空间和不少媒体的不断提及、反复使用中,反而长盛不衰。

    忧心于此,绝非是有语言洁癖。那种一味标新立异、忽视汉语传统的“时尚”,那种传播奇词怪语乃至低俗语汇的“风潮”,一方面可能影响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与纯洁性,另一方面也可能对社会文化产生负面影响。

    中华文明能成为人类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汉语汉字功莫大焉。使用规范汉语,是传承文化、延续传统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文化、弘扬传统的前提条件。当此之时,应加快制定相关法规,建立起“话语约束”的有效机制,确保在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等重要领域,正确、规范、有序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正是汉语在我们时代能够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对新语汇、新表达,既能拥抱也有选择,既要宽容也不纵容。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取舍之间,把握坚守与改变的平衡,让语言的大河既澄澈明净,更奔涌向前。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1月17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

付彪

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700本书”的奥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 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700本书”。

④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1本,与2017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比例下降;在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有2.19%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6.3%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比较多, 37.8%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41. 5%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成年国民阅读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相比小学生“读书等身”,我们是否有点汗颜?

⑤古人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抗战名将彭雪枫常告诫自己:“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我会输给工作的。”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不论行军作战多么艰苦,都坚持每日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挑灯夜战。他的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约法三章是“每日决学两小时”。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优越得多,我们缺的不是读书的时间,而是读书的决心。即使工作再忙,其实也不难发现有一些碎片时间。比如在公交、地铁等车时,在银行排队时,或者睡前20分钟,都能成为自己专享的读书时间。

⑥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是拿手机刷屏,还是读电子书或者手不释卷,是对我们读书习惯与学习定力的考验。如果在碎片化时间看碎片化信息,那么浅显、庸俗就会无形放大;如果在这期间读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修养和才干就会不断累积。所以,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其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同时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也并不相悖。

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新时代,人人都想“下笔如有神”,取得像大文豪们那样“著作等身”的成就。然而,梦想不会从天而降,还需先静下心来,多挤点时间,“读书破万卷”,才能厚积薄发,梦想成真。作为普通人,纵然我们做不到“著作等身”,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也能做到“读书等身”。

(节选自《光明日报》,原文有删改)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①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知识增广。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③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精神得以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不断追求崇高,情趣变得高尚。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