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这三句话出自哪一古代典籍

(2)、这三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请用一句话评价说话人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4)、结合材料,谈谈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何启示(或学习打算)?

举一反三
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推陈出新。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解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古代世界有游牧与农耕两大民族,彼此之间冲突不断,例如罗马帝国、两汉王朝都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罗马的对策是在抵御北方侵略者的同时,发动战争加强对地中海地区的侵略,但此举的结局是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两汉王朝则不然,面对威胁,一方面战争;另一方面本着“和为贵”的理念与传统的“合纵连横”策略,积极从外部世界寻找同盟者。

——摘编自张象《论古丝绸之路历史对现实的启示》

材料三   隋朝与拜占庭的经济在6、7世纪之交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隋朝的统一稳定,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稳定的政局使拜占庭出现了“百业俱兴,商家云集”的繁荣景象。隋朝与拜占庭的经济发展都有赖于发达的交通。隋朝短短30多年,对中国的交通状况做出了很大改善,而拜占庭的交通设施为帝国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摘编自何承伟《中外文明同时空》

材料四   他在中国被誉为“万世师表”,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教育,希望“仁爱”使人向善,崇尚德治。……他在希腊被誉为“众师之师”,提出“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认为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

——摘编自《历史》必修3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