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①今天,我国又增加了4例确诊的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例,这使我国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已经增加到11例,涉及了上海、安徽、江苏、浙江4个省市。人们不禁要问:禽流感怎么了?为什么这几年总要不断地闯入人间,导致人类疾病?
      ②禽流感病毒不断闯入人间与生态环境、病毒变异等多种因素有关。
      ③在生态环境方面,首先是禽流感暴发的次数越来越多。近几十年来,全球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禽流感病毒原本在禽类动物(特别是野生水鸭和野生禽类)中流行。而近十几年来,禽流感病毒在饲养家禽中暴发流行的情况越来越多。自从1959年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禽类暴发记录以来,前20年仅有4次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的记录,后来的20年有13次,最近的7年发生了7次。禽流感在家禽中暴发的次数越多,病毒越容易跨越物种闯入人间。禽流感暴发增多的原因有人认为与家禽产业的飞速增长有关。
      ④病毒感染人类或动物,首先要和被感染细胞表现上的一种蛋白质结合,才能钻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感染。这种能和病毒结合的蛋白质被称为“受体”。流感病毒的红细胞血凝素是专门负责与感染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的。因此,人们称其为病毒感染的“开路先锋”或打开细胞之门的“钥匙”。人类与禽类细胞上的受体差别是很大。所以,流感病毒家族的成员各自有各自的“领地”。一般来说,禽流感病毒不会轻而易举地直接感染人类,或在人类中引起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⑤但是,流感病毒是一种能在多物种中流行的病毒,尤其禽流感病毒,尽管它们常常不能直接感染人类,但有些哺乳动物呼吸道上皮细胞存在与禽流感病毒结合的受体,因此它们有时可以感染哺乳动物,借助一些哺乳动物为“跳板”,逐渐进化成可以感染人类的病毒。例如:它可以先感染猪、猴子等哺乳动物,使自己逐渐适应哺乳动物体内的环境,再经过“二次跨越”感染人类,有逐渐“学”会感染人的本领。
      ⑥流感病毒又是一种非常容易变异的病毒。不仅在病毒复制的过程中常常发生复制错误,而且容易插入或被插入其他流感病毒的基因。有时,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也会同时感染猪或其他哺乳动物。猪或其他哺乳动物就可能成为两种流感病毒的“混合器”,在猪体内发生基因重配,禽流感病毒“嫁接”给人流感病毒,成为一种能够感染人类的新流感病毒。
      ⑦禽流感病毒的物种间差距逐渐缩小。最近,许多科学家发现,禽流感病毒越来越容易感染人类了。【首先,有科学家发现,人肺和呼吸道上皮细胞也携带有禽流感样病毒的受体,所以,禽流感病毒有可能直接感染人类。后来,又有人发现,人流感病毒能与鸡的上皮细胞结合,而且还在鸡的肺组织中发现了人流感样病毒。如果如此,禽流感病毒似乎有可能不借助其它动物,直接在鸡的体内和人流感病毒“嫁接”了。最近科学家发现,某些以前主要感染鸡肠道的禽流感病毒逐渐从鸡的肠道上皮向呼吸道上皮转移,而鸡的呼吸道中的温度与人呼吸道的温度比较接近,这可能使禽流感病毒发生人类环境的“预先适应”,为逐渐进化成流感病毒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⑧人类为了生存在不断地改造世界,病毒为了生存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异。尽管本次我国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如何跨跃到人类的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但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传染病仍然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永无止境。
                                                                                                                                                                   —— 选自蔡皓东医生博客

(1)、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语境理解第④段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人们称其为病毒感染的“开路先锋”或打开细胞之门的“钥匙”。
①中“其”指代什么?
②中的“开路先锋”和“钥匙”体现了说明文怎样的语言特点?请具体说明。

(4)、分析第⑥段人类和禽类病毒发生基因重配形成新病毒的过程,补全表格。

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同时感染猪AB成为能感染人类的新流感病毒


(5)、选文第⑦段【 】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6)、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禽流感病毒在近十几年来才在饲养家禽中暴发流行。 B、禽流感病毒不会直接感染人类,而是先感染猪或猴子等哺乳动物,然后再经过“二次跨越”感染人类。 C、在鸡的肺组织中发现了人流感样病毒,说明禽流感病毒的物种间差距在逐渐缩小,禽流感越来越容易感染人类了。 D、本次我国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如何 跨跃到人类的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举一反三
阅读《我说,你听》答题。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明星写书出乎意料的好,文坛将不再那么寂寞
                                                                                         郦亮、周冰倩
      在告别最初的“演而优则写”的初级阶段后,有越来越多的明星正在暴露当作家的野心。这方面最有力的例证便是,过去明星出书,大多走的是自曝隐私的路子,现在他们的作品中隐私成分越来越少,文学色彩却越来越强。
      最近刘若英推出的作品集《我的不完美》便引发关注。因为相比于十年前的随笔集《一个人的KTV》,刘若英俨然是在以作家的标准要求自己。越发感性且细腻的散文不说,刘若英甚至动笔写了《过年,回家》《喳喳小熊》与《红色洋装》三篇小说。而且初写小说,刘若英似乎也没有一般写作者的矜持,分明显示着一位作家的做派。
      除了刘若英之外,出了散文集的林青霞、汪涵等也都暴露了这样的野心。
      事实上,好的作家大多都是草根出身,他们没有所谓文学专业训练的束缚,便敢于发挥。对文坛而言,明星也是草根,他们将草根当作家发挥到了极致。现在有的专业作家被逼着写作,往往写不过那些有特殊经历的明星作家。随着大批具有强烈文学色彩的明星作品涌入,本已不平静的文坛势必更为波涛汹涌,尤其对那些专业作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另一方面,现在文坛功利写作之风弥漫,已长久没有优秀作品面市。这些明星作家写作既不为名,也不为利,纯粹出于喜好,因此他们的作品被读者普遍看好。
                                                                                                                                                           (选自《上海青年报》,有改动)
                                                                              【乙】明星作家越少越好
                                                                                            张魁兴
      明星作家是成了明星后玩文字的,本行不是作家。明星作家是成明星后才写书才卖书的,买书的多是粉丝,看重的多半不是书的内容,而是明星的光环。明星之所以要出书,是为了让粉丝分享明星体验,称之为为钱也无不可。出版社之所以乐意出版,更是因为明星的书有钱可赚,是否有文学或其他价值不在考虑范围。明星作家的出现虽也是文化现象,但无法改变一个事实,明星作家、明星的书多半会随明星一样成为过眼云烟。
      作家明星不同于明星作家,作家明星是因为书写得好而成名的,作家是本质。作家明星有特定的内涵,不仅书写得好,还有责任和担当,能与人民共忧患。毕淑敏否认自己是明星作家,但她却是作家明星。明星作家一定关系帅、靓、青春,文字未必美,甚至玩弄文字;娱乐第一,甚至为了保住明星的光环,故意漠视责任和担当。
      作家明星比明星作家更值得期待。一是现在依靠写好书成名的作家明星还很少。二是明星作家比作家明星更受关注,未必是健康的文化现象。三是作家而明星有利于作家写好书,有利于作家承担社会责任,但明星而作家则是明星为了给自己的“铜臭味”抹上文化色彩,是为了包装自己。作家明星化是社会对作家的认可和重视作家的文化现象,而明星作家化则是展示人心浮躁和明星玩弄文字的另类文化现象,不值得提倡与效仿。笔者希望作家明星越多越好,明星作家越少越好。
                                                                                                                                                          (选自《深圳特区报》,有改动)

阅读《苍蝇可能感觉自己活了很久》  ,回答相关问题
                                                                                     苍蝇可能感觉自己活了很久
        ①苍蝇的寿命比大象短,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假如苍蝇对时间有感觉,它真的感到自己的生命那么短暂吗?
        ②地球上的生物,对时间的感知是由神经传导的快慢决定的,也可以说每个生物个体对时间的感知是不同的。最新的研究显示,体积愈小的动物,新陈代谢率愈快,时间过得愈慢。这意味着小动物比大动物更能在极短时间内观察到动态行为,它们眼中的世界就像慢动作回放。譬如昆虫和小鸟,它们在1秒钟所看到的信息,要比诸如大象等大动物看到的更多。
        ③研究人员利用“临界闪光融合频率”的技术,来测量不同动物的眼睛处理闪光的速度。这项技术简称为CFF,它提供了一种感知时间的方法。【甲】它由快速闪耀的闪光点组成,看起来像一个连续光源。被测试个体如果能识别出个别的闪光,那么时间对它而言流动就较慢。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躯体的大小与眼睛对视觉信息反应的速度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体积愈小的动物,看到的世界就愈“慢动作”。【乙】对人类来说,平均的CFF是60赫兹(即每秒60次),这是通常设置的电视图像的刷新率。狗眼睛的刷新率是80赫兹,对狗来说,电视图像看起来像一系列快速变化的幻灯片。【丙】苍蝇的CFF是250赫兹,这就是说苍蝇眼睛对刺激动作的反应,比人类的眼睛快4倍以上,所以苍蝇很难被拍死,因为在人类看来迅速落下的一卷报纸,在苍蝇的眼中就像是慢动作。
        ④大象能活60年,但是它们的生活节奏比苍蝇慢几十倍。对大象来说,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而对苍蝇而言,一天的时间过得很慢。苍蝇对人类来说是很短命,但是从苍蝇的角度来说,它们可能活了很长。

阅读下列散文,回答下面问题。

“心灵鸡汤”与“心灵鸭汤”

       ①鸡汤性温,营养丰富,以“补虚”而著称,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可助人病体早日痊愈,且味道鲜美可口,很受人们青睐。营养不良者,病后虚弱者,刚生育的产妇,都适宜进补鸡汤。

       ②正因为如此,人们把那些含有智慧、热量、催人进取的话语、段子、故事叫作“心灵鸡汤”。走进书店,这类书籍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一开始,“心灵鸡汤”还挺受欢迎,毕竟是激励人们上进、引导人们走向成功的,多看看确实可以激发热情,鼓舞斗志。但看多了,也试过了,人们渐渐发现,“心灵鸡汤”里许多高明的道理,在实践中其实很难走得通,那些引为例证的成功楷模,也离自己很遥远。老喝这种“心灵鸡汤”会导致虚火上升,心头燥热,使人处于困窘状态。这个时候,就需要败火、降温了。

       ③说到败火、降温,鸭汤有此奇效。鸭汤性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尤其是盛夏酷暑,鸭汤能补虚损、消暑滋阳,为夏日滋补佳品。民间亦有“大暑老鸭胜补药”的说法。

       ④因而,我们不妨把那些教人冷静、劝人沉稳、阻人躁动的文字称为“心灵鸭汤”。这种文字朴实无华,没那么大的煽动性,但重理性、远情绪,注重理性分析,不搞狂热忽悠,目的是引人走向平和、务实、恬静、豁达、不在名利一棵树上吊死,不在成功一条道上走到黑。老庄哲学,陶渊明的田园诗,温庭筠的花间词,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汪曾祺的《受戒》,季羡林的《清塘荷韵》等都可算是“心灵鸭汤”,读这些东西,不会助你显达,但会给你一个轻松心情,使你被名利烧灼的心冷静下来。

       ⑤“心灵鸡汤”的核心是励志。(A)但励志是把双刃剑,人不能不励志,也不能升虚火。(B)志向太高脱离现实,就会处处碰壁,自寻烦恼;志向太大能力有限,就会志大才疏,捉襟见肘。譬如,“心灵鸡汤”里举的最多的那些成功范例,不是盖茨就是乔丹,不是爱迪生就是贝多芬,可这些人都是不世出的特例,是可遇而不可求,可羡而不可学的。倘著没有乔丹那身板,你就是每天练24小时,也难成“天皇巨星”;而少了贝多芬的天赋,即便终日泡在琴房里,也创作不出《英雄交响乐》那样的传世精品。

       ⑥而“心灵鸭汤”的特质是降温。酷暑难熬时,来一碗鸭汤可清热消暑,祛暑消疲;心烦气躁时,读几篇优雅清新的文章,看几个禅意沛然的小故事,亦可静心养气,凝神舒缓。当一个人被升官发财的欲火烧得浑身燥热时,读读严子陵钓鱼的故事;被名缰利锁缠得透不过气时,吟诵几段李叔同的佛诗、佛联;被追求成功的压力弄得如牛负重时,聆听一曲《渔舟唱晚》,或许就会使自己冷静下来,从容不迫。

       ⑦公允论之,“心灵鸡汤”之升温鼓劲,“心灵鸭汤”之降温放松,都不可或缺,各有其存在意义。心灰意冷时,需要来点“鸡汤”,读读《满江红》什么的,给自己打气、加油;心热气躁时,不妨喝点“鸭汤”,翻翻《菜根谭》一类,慰藉躁动的心绪,远离功利的诱惑。这就是林语堂说的那个话“中国人得意时信孔孟,失意时信老庄,左右逢源,有张有弛,决不会为难自己。”

       ⑧苏东坡就是典型,就看他的代表作《赤壁怀古》,前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其壮怀激烈,催人奋进,犹如上好的“心灵鸡汤”;后半阕“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又自我降温,进入务实之境,好比优质的“心灵鸭汤”。不夸张地说,命运多舛的苏东坡能一生潇洒,金刚不倒,就全仗这两碗汤伺候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雪,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

    ①雪落下来了,纷纷乱乱,错错落落,好像暮春时节漫天飞舞的花瓣,非常轻,一点点风,就随着飞扬回旋,在空中聚散离合。

    ②每年冬天,我都来这座城市看母亲,却从没遇到这么大的雪。

    ③在南方亚热带岛屿长大的我,完全没有见过雪。小时候我就喜欢搜集西洋圣诞节的卡片,因为上面常有白皑皑的雪景。

    ④母亲是地道的北方人。和她提起雪景,她却没有很好的评价。她拉起裤管,指着小腿近足踝处一个小铜钱般的疤,对我说:“这就是小时候生冻疮留下的。雪里走路,可不好受。”

    ⑤中学时为了看雪,我参加了合欢山的滑雪冬训活动。等不到雪,我们只好穿着雪鞋,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摆出各种滑雪的姿势。

⑥大学时,有一年冬天,新闻报道台北近郊竹子湖附近的山上飘雪。那天教秦汉史的傅老师也是北方人,谈起雪,大概是勾起了他的乡愁吧,便怂恿大伙儿一起上山赏雪。学生当然雀跃响应,于是便停了一课,师生步行上山去寻雪。

    ⑦还没到竹子湖,半山腰上,一堆堆的游客,围了围巾,穿起羽绒衣,彼此笑闹推挤,比台北市中心还热闹嘈杂,好像过年一样。偶然飘下来一点像精制盐一样的细粉,大家就伸手去接,惊叫欢呼“雪!雪”,赶紧把手伸给别人看。但是凑到眼前,什么都没有了。

    ⑧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也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

    ⑨母亲因患糖尿病,一星期洗3次肾。洗肾回来,母亲睡了一觉,不知被什么惊醒,有些怀疑地问我:“下雪了吗?”

    ⑩我说:“是。”

    ⑪我扶她从床上坐起,问她:“要看吗?”

    ⑫她点点头。

    ⑬母亲的头发全灰白了,剪得很短,干干地贴在头上,像一蓬沾了雪的枯草。

    ⑭我扶她坐上轮椅,替她围了条毯子,把轮椅推到客厅的窗前,拉开窗帘。外面的雪下得更大了。一刹那,树枝上,草地上,屋顶上,都积了厚厚的雪。除了马路上被车轮惊扰的痕迹,到处都是很纯粹洁净的白。雪使一切复杂的物象统一在单纯的白色里了。

    ⑮“好看吗?”

    ⑯我靠在轮椅旁,指给母亲看繁花一样漫天飞扬的雪。

    ⑰母亲没有回答。她睡着了。她的头低垂到胸前,裹在厚厚的红色毛毯里,看起来像沉浸在童年的梦里。

    ⑱没有什么能吵醒她,没有什么能惊扰她。她好像一心在听自己故乡落雪的声音。

    ⑲“啊……”母亲在睡梦中长长地叹了一声。她的额头、眉眼四周、嘴角、两颊、下巴、颈项各处都是皱纹,像雪地上的辙痕,一道一道,一条一条。

    ⑳大雪持续了一整天。地上的雪堆得有半尺高了。小树丛的顶端也顶着一堆雪,像蘑菇的帽子。

    ㉑入夜以后,雪还在落,我扶母亲上床睡了。临睡前她叮咛我:“床头留一盏灯,不要关。”

    ㉒独自靠在窗边看雪。客厅的灯都熄了,只有母亲卧室床头那一点幽微遥远的光,反映在玻璃上。室外因此显得很亮,白花花、澄净的雪,好像明亮的月光。

    ㉓我没有想到下雪的夜晚户外是这么明亮,看起来像宋人画的雪景。宋人画雪不常用锌白、铅粉这些颜料,只是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渲染,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蕾上的白。

    ㉔白,到了是空白。白,就仿佛不再是色彩,不再是实体的存在。白,变成了一种心境,一种看尽繁华之后生命终极的领悟。

    ㉕唐人张若虚,看江水,看月光,看空中飞霜飘落,看沙渚上的鸥鸟,看到最后,都只是白,都只是空白。他说:“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㉖白,是看不见的,只能是一种领悟。

    ㉗远处街角有一盏路灯,照着雪花飞扬,像舞台上特别打的灯光。远远听到母亲熟睡时缓慢悠长的鼻息,像一片一片雪花,轻轻沉落到地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