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材料一】
“买椟还珠”的故事,虽是寓言,却频繁发生在我们身边。比如,想买个水果,结果里三层外三层,满地“塑料新装”令人心疼; 买个化妆品,明明是小物件,却被包装成大礼盒; 还有月饼和粽子的包装,贵金属、红木材料齐上阵,怎么名贵怎么来……这些重复包装、过度包装,增加了成本,抬高了售价,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广受消费者诟病。
有研究表明,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在这些包装废弃物中,大部分是过度包装产生的。
【材料二】
商品过度包装为何屡禁难止? 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包装具有容纳产品、保护产品、标示信息、促销等几大基本功能。片面强调促销功能,就有可能导致过度包装。”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韩雪山表示,不同商品的包装规格不尽相同,但一般来看,商品售价的10%用作包装,便可实现包装的基本功能; 但一些商家有意借助精美包装提升商品附加值,增加“含金量”,或者以包装区分产品,制造差异性,远远超出了包装的基本功能,甚至有涉嫌欺诈的可能性。
从包装企业来看,一些企业也存在对包装力值估计不够、把控能力不足等问题。“为应对仓储、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中可能遇到的磕碰和损坏,商家对商品进行保护性包装是必要的。”某包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介绍,一些小型包装企业对包装的力值估计不够、把控能力偏弱,容易导致为提升安全系数而过度包装的情况。
“限制过度包装,也有赖于消费者意识的不断转变。”在韩雪山看来,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强制性标准,相关举措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新标准的出台,将有利于逐步从供需两端扭转商家及消费者的包装意识。“只有在广大消费者中形成更广泛的绿色环保理念,不盲从包装,聚焦产品本身,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才能真正让轻量化、减量化包装蔚然成风。”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美学设计而非包装繁复上改善商品包装,逐渐成为共识。全产业链协同发力,推动形成包装新风尚。
首先,国家层面要给何谓“过度包装”定出更为明确的标准,划出更为清晰的红线。为进一步规范食品和化妆品包装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完成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一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其中提到,月饼及粽子包装层数不应超过三层。月饼不应与其他商品混装,粽子不应与超过其价值的商品混装。(据3月9日中国新闻网报道)既是针对新情况的与时俱进,亦是针对老问题的再度强化,为的是要引导绿色生产,遏制过度包装改头换面重出江湖。
其次,商家层面也要在包装瘦身上用功。作为上游,商家要创新设计,增加实用性。既能有效保护产品,还可作为收纳盒被二次利用。中游要包装企业革新技术,提质增效。根据客户需求,快速提供若干种结构和平面设计方案,并使用合适的包装材料实现对产品的有效力学支撑,在减少包装物使用量的同时,降低设计成本。下游电商平台激励引导,鼓励原发包装。原发包装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已具备防护功能,无需二次包装就能直接发货的包装形式。
最后,广大消费者是过度包装的受害者,应该积极参与监督,注重商品质量以及商品包装是否注重环保,践行绿色消费理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让包装真正回归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