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木棉花开
        ①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的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②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 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总觉得有些沮丧。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 的变化,似乎有些呆板。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冲向云霄,我在认知里仔细搜寻:我曾把它当作是作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 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我也曾把它当作是鲁迅《 秋夜》 里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它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树,竟喷出了“火焰”,硕大 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这突如其来的绽放,似那腾空而起的火树银花定格在咫尺之间,好美!
        ③这棵毫不起眼的枯树就是木棉树,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了它。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 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早春二、三月,木棉萧瑟的枯枝上先是绽放了满树火红,接着新芽才萌发。木棉树花落后长出长椭圆形的葫果,成熟后果英开 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朵朵棉絮飘浮空中,如下六月雪一般,有一番特别的情趣。
        ④木棉树因其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明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有记载最早的“英雄花”见于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⑤正当我陷入沉思,“啪”的一声,一朵碗大的木棉花猛然地跌落,掷地有声、干脆利落。拾起木 棉花,我突然觉得有些惋惜,那还是开的正盛的花朵,娇艳欲滴的花瓣里饱含着充足的水分,通体透红的花朵仍完好无损。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安静的,默默无闻地积蓄着力量,而后这一树的灿烂,迸发了参天的无限辉煌。一年的精华沉淀,一年的淡定从容,直到此时此刻,满树的红花见证了它的存在,满堂的喝彩彰显了它的内力。
        ⑥我手捧落花,泪流满面———木棉花落在了树下的草坪上,还是很美。花开花落之间,你已向世 人展现了最华美的乐章,用心、用情精心谱写。这,就已足够了!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成就一项人生事业名垂青史;“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保家卫国的士兵们在平时,同样是普普通通的匹夫,而在某一场战役中,因着心中爱祖国爱人民的无限赤子情怀,他们将毕生追求化作祖国锦绣河山。其实各行 各业的人们也一样,他们都是国家建设的基石,都是人民生活稳定的护卫者,他们同样用自己平凡的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⑦ 而你———火红的木棉花,一年一次在天地灰蒙蒙的四月展现自己,你的高冠艳花将一切漠视甚至耻笑你的狂徒温柔的扫荡。何须追求永世的绚烂呢?一步一个脚 印,脚踏实地,生活所给予每一个生命的尊重都是一样的,所得所失何苦斤斤计较。不追求个性张扬,却愿如你默默无闻,始终透着那股无视权贵又不谐蜂蝶的傲然 正气,最后给人一种惊喜,生命也同样精彩。

(1)、阅读第①段,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惊呆”? (请用原文回答)

(2)、请根据② 一④ 段的内容,概括出木棉的特点。(答出4 个即可)

(3)、文章行文流畅,语言出彩。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子加以赏析。

(4)、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母爱的脉搏
 ①“小心开车,到家打个电话!”电梯口,母亲又像往常一样叮嘱妹妹。其实,妹妹回家只有五分钟的路程,车子拐两个弯就到。
 ②送走妹妹,母亲一直坐在沙发旁等电话。老人嘴唇不停地嚅动,好像在念叨什么。不一会儿,母亲站起来,像是准备接电话。女儿眼尖,问我:“奶奶和姑姑有心灵感应?”话音未落,电话铃响了起来。
 ③接起电话,那端传来妹妹的声音:“妈,我们到家啦!”我抬头看了看挂钟,时间恰巧过去了五分钟。大字不识的妈妈,不会认挂钟,也不会认手表,她是怎么计时的呢?女儿哪里知道,奶奶的计时器装在心中。这个秘密,只有我知道。
 ④那年中考,正值盛夏。因为午觉睡过了头,我被监考老师挡在了门外。母亲央求校长,好说歹说才让我进了考场。成绩下来,与师范录取分数线仅有一分之差。不少老师都惋惜,按我平时的学习成绩,考师范是不成问题的。母亲把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逢人就说:“是我误了孩子啊!”
 ⑤怎么能怪母亲呢?那时,对手头拮据的家庭来说,钟表都是奢侈品。前一天,她特意问了戴手表的邻居,按照时间就着太阳做下了记号。母亲想得不错,看看门前大槐树的影子,到了做记号的地方,就该叫醒我去考试啦。
 ⑥偏偏天公不作美,太阳在考试前躲进云层里了!叫早了,担心儿子没休息好影响考试;叫晚了害怕耽误了儿子考试。等母亲找到邻居,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庆幸的是,当年因为有人体检不过关,我被补录取,总算是圆了师范梦。
 ⑦有了这回教训,母亲被逼无奈,琢磨出了一套计时法:按着脉搏数数。我到现在都不清楚,经过多少次失败的尝试,她才将误差控制在十秒之内的。
 ⑧真正知道这个秘密,是五年前的一个晚上。那晚,我离家到十里外的镇政府参加会议。怕母亲在家牵挂,就在半路上给老人打电话,撒了个谎说已经到啦。电话那头,是母亲的嗔怪声:“傻孩子,你才走了一半呢。”
 ⑨也许是母亲没搁好电话,我分明听到手机里有人在和着节拍说什么。打开手机免提键里面传来母亲清晰的数数声:“3……4……5……”原来,母亲以为我关掉了手机,继续在按着脉搏计时呢!
 ⑩那一瞬,我泪流满面。只因为:人世间,有一种脉搏叫母爱。

现代文阅读。

攥一把芳香的泥土

厉彦林

        ①故乡三面环山,土地不贫瘠也不肥沃,依然保留着传统农耕文明的习俗和风貌。置身故乡的田间地头,格外兴奋踏实。泥土的故乡,扎满我生命的根须,是我心灵皈依和朝拜的圣地。

        ②我和妻子借假日回到地处沂蒙山区东部的老家。早饭后,跨进父母精心打理的菜园,只见一片片韭菜、大蒜、小葱、白菜、生菜,你挤我,我挨你,长得亲密而兴旺。夜晚与爹娘拉呱半宿,像品尝味道醇正的陈酿,甘美香甜,余味悠长。盖着母亲提前晾晒过的被子,有一股阳光的味道扑面而来,勾起许多记忆。

        ③难忘童年时代,我放学后扔下书包就去沟底岭剜菜、割草、放羊。麦苗浇过返青水,麦苗间弥漫着薄薄的雾气,伴随各种野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夏季,田间、沟底、河沿上的野草紧紧抓住大地,长得墨绿、茁壮、坚韧,那是上等的牲畜饲料。

        ④我深爱土地,缘于我的祖辈,尤其是我的爷爷。爷爷一生坎坷,七八岁时就为富裕人家放牛。后来,有了自己的土地,便把土地当作命根子,无论是耕种、管理、收获,都精掐细算,妥妥帖帖。每次下地,必须先把鞋脱了,直接光着脚板。爷爷说,地是通人性的,可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了,庄稼也就不爱长了。因而全家人把土地当作恩人、亲人,春夏秋冬,义无反顾地爱惜、保护着。

         ⑤父亲就像能感觉到土地的体温和脉动。他经常把责任田深翻整平、刨垄调畦,体味土地苏醒的喧哗与冲动。记得那年播种前,父亲走到地中央,深深刨了几镢头,轻轻跪下右腿,将十指插入泥土中,用力攥一把,看一看土地的墒情,放到鼻子前闻一闻,口里念叨着:“这土,多润呀!这土,多香呀,这土,多肥呀!肯长庄稼,种啥都成!”那是父亲一生重复了许多次的庄重礼仪和独特享受。人勤地不懒。那普通的土坷垃,在串串汗珠的浸润下,长出一茬茬小麦、地瓜、苞米,点缀着全家人幸福的鼾声。那把弯弯的镰刀,在父母布满老茧的手里,飞快地收割生活的希望。

        ⑥记得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捏泥巴、塑泥哨、摔跤等游戏,每项游戏都离不开泥土。山地上的土壤是砂土质的,干净,爽气。大家沐浴着温煦的阳光,手里抓满温软的浮土,让土从指缝里慢慢漏下来,看细土在头皮上、脖子上、肩膀上、胳膊上水一样流淌,挂在密密的汗毛上,一会工夫,个个除了眼睛外,都成了“泥娃娃”。然后跳到池塘或河溪中冲洗干净,周身光滑。那是多么惬意和幸福的童年!

        ⑦游子在外,根依然扎在故乡的泥土中,血液依然流淌在那片土地上。因为心里装着乡村的碾磨、土坯房、庄稼地和亲人,于是就有了根深蒂固的乡情和刻骨铭心的故园情结。

        ⑧年复一年,土地一声不吭地奉献着。只要用犁深翻,依然露出一层层新土。万物生长于泥土,又回归于泥土。故乡的土地上,有我的祖辈辛勤耕耘的足痕和生活艰辛的泪滴,记载着一代代人的苦乐、荣辱与辉煌,包括安睡在山坡上的坟墓;又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新生命,常有婴儿清脆的啼哭划破山乡的黎明……

        ⑨赤脚走在故乡的土地上,攥一把芳香的泥土,一股地气从脚底板一下传遍全身,顿增许多昂扬向上的力量。(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报答别人和促进自己

江舟人

    ①路遥弟弟王天乐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路遥在电话里告诉我:“去领奖没有钱,路费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请客,还要买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让我再想想办法。”名满天下后尚且为钱所苦,路遥出名前遇到过多少生活上的困难,也就不难想象了。

    ②生活上有了困难,自然少不了接受别人的帮助。于是,随着《人生》破空而出,路遙名气渐长之后,一些曾帮过他的朋友,便有事没事都去找他。对此,专心于创作的路遙则一概置之不理,甚至连见一面说会话的简单要求,他也不能给予满足。随之而来的,自是充斥着“路遥忘恩负义”之类的埋怨之声。

    ③一天,实在听不过去的好友海波找到路遥,提醒他应该知恩图报。闻此,路遥点上一根烟,猛吸一口后徐徐道:“像咱这种出身的人,要想成点事,就不能报这些恩;要报恩,肯定一事无成。为什么呢?因为咱来自社会底层,每前进一步,都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那些帮助,对于当时的咱都很重要。有人给咱借钱花,有人处处抬举咱,你说这恩情大不大,是不是都该报?该报的恩这么多,咱又有多少能耐呢?除了能写几个字,打官司不如法院的人,处理纠纷不如派出所的人……那些求咱的人,以为咱面子大、分量重,一句能顶他们一万句。你说是这样吗?”也不等对方回应,他又吸上一口烟,继续道:“另外,如果咱把工夫花在这些事上,还怎么看书搞创作?创作搞不上去,像一只光叫唤不下蛋的鸡,谁还能看得起咱?这样说,绝非不讲人情,不愿报恩,而是要实事求是地报恩,脚踏实地地报恩,把报答别人和促进自己结合起来。”

    ④“所以,咱一直努力地写东西,出作品。如果写出的作品能说出他们的真处境、真感情、真担心、真期望,那么这恩就报深了:不但他们能感觉到,他们的儿孙也能感觉到,历史也能感觉到。”这番极具生命智慧的话语,在令海波茅塞顿开的同时,也让他看到了路遥那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度。

(选自《杂文选刊》2019年2期)

现代文阅读Ⅱ

冰心姥姥您好

铁凝

①在中国北方,孩子们称自己母亲的母亲为姥姥。此外,当领着孩子的母亲遇见自己所尊敬的老年女性,也常常会很自然地对孩子说:“叫姥姥!”孩子清脆地叫着,姥姥无比怜爱地答应着,于是“姥姥”的含义便不单是血缘关系的一种确认,她还是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象征。她每每使人想到原野肥厚、沉实的泥土和冬天的乡村燃烧着柴草的火炕的温暖气息,她充满着一种人间古老的,然而永不衰竭的魅力。

②第一次听见有人称冰心先生为姥姥,是先生的外孙陈钢。这个英俊、聪慧的青年业余爱好摄影,他曾经为我拍过一些非常好的照片,当他得知我喜欢他的这些作品时,告诉我说:“我把照片拿给我姥姥看了,”我问他姥姥说了些什么,他说:“姥姥亲了我一下。”冰心先生对外孙这种独特的无言的赞赏,真能引起人善意的嫉妒!

③此后不久,我给冰心先生写了一封信,告诉她我在保定山区的生活。先生嘱咐我说:“铁凝,你要好好地珍惜你的青春、你的才华!你有机会和农民接触,太好了!我从小和山东的农民在一起,他们真朴实,真可爱!你能好好写他们吗?我想你会的,我对你抱有无限的希望……'

④读着这样的信,你会发现在冰心先生那平和、宁静的外表之下,那从容、温和的目光之中,还有一份对于中国最广大的农民的深深的爱意。这爱意不仅表现在她为灾民慷慨捐款一万元,还渗透在她对青年作家描写最普通的民众之美的热烈希冀里。也许她的年龄和身体不容她再去更多的地方,但她宽厚的心怀却无处不在。

⑤读毕先生的信,我想起在先生给我的几封信中,都曾问过:“你何时再到北京来呢?”

⑥我何时再到北京去呢?

⑦一九九一年五月我在北京,有一天下着小雨,散文家周明陪我去看冰心先生,途中我在一家花店买了一束玫瑰,红的黄的白的,十分娇艳。

⑧冰心先生坐在卧室书桌前等我们,短发整整齐齐,面容很有精神。看见我,她说:“铁凝你好吗?我看你很好。”我把鲜花送上,周明要拍照,冰心先生说:“来让我拿着花,”然后她请我喝茶、吃糖,吃她的最爱吃的“利口乐”,然后她说:“搬把椅子坐在我身边吧,这样离我近些。”我坐在了她的身边。她清澈的目光落在我身上,我感到无话可说。

⑨我无话可说是因为受着一种气氛的感染,是因为身边这位安静的老人正安静地看着我。她一定深明我的心意,此外的一切客套都将是我的多嘴多舌,她一定也同意我无话可说,因为当我告诉她我不知说些什么时,她说:“那就让我们静静地坐一会儿。

⑩我很看重与冰心先生静静地坐一会儿,或许这并不比我问长问短得到的要少。在那安安静静的一小会儿里,我从这位几乎与世纪同龄的老人身上所获得的,竟是一种可以触摸的生命激情。或者可以说,没有这一刻安然的纯净,便无以获得照耀生命的激情。

⑪是告辞的时候了,我对冰心先生说:"我不想打扰您,又想看见您,有机会我会再来看您。”我握住冰心先生柔软、微凉的双手,她对我说:“只要我活着,你就来看我吧。”

⑫春节时又收到了冰心先生的近照:她身穿黑白条纹的罩衣,坐在紫红色的沙发上,怀中抱着干干净净的白色的猫咪。她的双手微微梦开搭在猫咪身上,似是保护,又似是抚慰。她坐在我的面前,目光是如此地清明,面容是如此地和善,那双纯粹老年人的手是如此质朴地微微梦着,令我不能不想起最具民间情意和通俗色彩的一个称谓——姥姥。

⑬能够令人敬佩的作家是幸运的,能够令人敬佩而又令人可以亲近的作家则足以拥有双倍的自豪。冰心先生不仅以她的智慧、才情,她对人类的爱心和她不曾迟钝,不曾倦怠的笔,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无以言说的母性的光辉和人格力量,更给许多年轻人以他人无法替代的感染。在九十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称谓愈发地讲究愈发地花哨的时候,我特别想把冰心先生称做冰心姥姥。

⑭什么时候我再到北京去呢?也许看见您我仍然不会说太多的话,但只要我再次见到您,肯定会说一声:“冰心姥姥您好!”

(有删改)

[注]①(zhà):张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