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孔乙己》片段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多乎哉?不多也。”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1)、孔乙己的出场总是伴随着各种笑声,然而这些笑声往往是与轻松、欢乐无关的。请仔细品味选文中的“笑”,说出你的理解和感悟。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性格中包含着柔情和顽强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方面。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个性也是不止一面的。请联系上面文字,说出你对此的理解。

(3)、下面的句子用到了“总是”这个词,请结合上文,分析它在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语段,问答问题。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 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 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小题。

你对世界的信念很重要

①最近几年,心理学界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描述了人和人在认知上最根本的差别,叫做“原始世界信念”。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跟世界互动的方式和你的一些生活决策,并强烈影响着你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原始世界信念就是人最根本的三观。

②这个学说的带头人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杰里米·克里夫顿。他总结出人们头脑中原始世界信念的三个维度:第一,世界是安全的,还是危险的;第二,世界是精彩的,还是无趣的第三,世界是活的,在跟你互动,还是只不过是在机械的运转,并没有目的。

③请注意,心理学家研究这些,可不是为了证明哪个信念对,哪个信念错——这些都叫“原始”世界信念,原始是本能、不是错误的意思。心理学家是想知道这些信念对人的影响是什么。研究发现,原始世界信念跟人的行为取向、心理健康程度,包括性格养成都有很大的关系。

④如果你相信世界是安全的,你会更合群,对他人有更高的信任,你在精神上很放松,不容易抑郁。如果你相信世界很危险,你就会谨小慎微,不愿意跟人交往。

⑤如果你相信世界很精彩,你的好奇心会很强,觉得世界到处都有宝藏,应该积极去探索,还会常怀感恩之心,觉得自己很幸运,你会有很强的幸福感,

⑥如果你觉得世界对你有所期待,乃至于在用各种方式启发你,你的生活会有更强烈的目的感,你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会比一般人更强。反过来说,如果你觉得世界是冷冰冰的,世界根本不需要你,你可能不会那么主动的对外沟通,不打算去做什么特别的事。

⑦如果你把世界看作一个危险的战场,你每天出门都是去战斗,你对陌生人可能带有敌意。反过来说,如果你把世界看成是一个游乐场,每天上班都是去创造,去跟朋友们交往,你的心理健康状况会有所不同。

⑧人的这些原始世界信念是怎么来的?是不是由人的经历决定的呢?克里夫顿研究发现,人的原始世界信念与一个人有过多少危险经历、有多少财富和特权没有多少关系,更多的是被灌输的结果尤其是来自家长的灌输。如果父母整天对孩子灌输世界是危险的,不要跟陌生人交往、连同学都不要轻易相信、脑子里时刻要多根弦、千万别受骗……这肯定是出于保护孩子的好意——但这个信念会让孩子更安全吗?不一定。

⑨克利夫顿发现,那些从小认为世界很危险的人,长大以后成功的可能性较低,健康状况更差,得抑郁症的比例也更高。他们更容易对生活不满或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他们对别人的容忍度更低,容易因为一点小分歧就跟别人势不两立,他们更偏执。他们总在规避风险,得到的却是更多的痛苦。这些人的父母希望他们安全,可是灌输危险信念的实际效果,是让他们缺乏安全感。

⑩看来原始世界信念真是“思想钢印”呀,不过有些人可以摆脱这个包袱。克里夫顿本来也认为世界本质上是无趣的,做了这一系列研究之后,他主动改变自己,希望自己能相信世界是精彩和美好的。他的办法是要求自己每天写下五个新发现的美好事物。一开始他感到很困难,后来越练眼光越好,随处都能注意到好东西,这使得他的幸福感直线上升。安全感最终只能自己给自己,当你拥有足够能力,当你能够体验,迎接,应对不安全感的时候,安全感才会真正的到来。

⑪如果你想要更多的幸福感,最好改变一下自己的信念。也许你的信念对世界并不重要,但对你自己很重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