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小扇轻摇的时光
  放暑假了,母亲一直盼望我回乡下住几天。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里种一些。待我放暑假的时候,那些瓜呀果的正当时,一个个在地里静静地躺着,十分诱人,专等我回家来吃。
  天气炎热,我赖在空调间里怕出来,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眼看着假期已过一半了,我还没有回家的意思。母亲沉不住气了,打来电话说:“你再不回来,那些瓜果都要熟得烂掉了。”
  再没有赖下去的理由了。于是带着儿子,顶着烈日,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
  村里的人是看着我长大的,看见我,亲切得如同自家的孩子,远远地就递过话来:“梅,又回来看妈了?”我笑着答应。就听到他们在背后说:“这孩子真孝顺,一点不忘本.”我心里涌满羞愧。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啊,只是偶尔把自己送回来给想念我的母亲看看,就被村里人夸成孝顺了。
  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地把瓜摘下来,放在井里面冰着——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梨瓜和香瓜。母亲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他吹风。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母亲兴奋地说:“地里面结得多着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
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
儿子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外婆,你家太热了!”
  母亲诧异地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
  儿子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你看你家连卫生间还没有呢。”
  我立即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儿子,对母亲笑笑:“妈,别听他的,有电扇吹着,不热的。”
  母亲没再说什么,走进厨房,去给我们忙好吃的了。
  晚饭后,母亲把那台大电扇搬到我屋里,有些内疚地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这里热坏了。”
  我笑笑,执意要坐在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上写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望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着。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放。月亮升起来了,皎的月光洒寂静的小院。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儿,手拿小扇儿,追扑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母亲在一旁开心地说着话,唠唠叨叨的,都是些让她怀恋的旧时光。母亲在那些旧时光里沉醉。
  月色如水,我放松的心似水中的一根柔柔的水草,迷迷糊糊地就睡过去了。母亲的话突然喃喃地在耳边响起:“冬英你还记得不?就是那个跟男人打赌,一顿能吃二十个包子的冬英。”
  “记得,长得粗眉大眼的,干起活儿来,大男人也赶不上她。”
  “她死了。”母亲语调忧伤地说,“早上还好好的,还吃两大碗粥呢。准备去地里锄草的,还没走到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
  “人啊!”母亲叹一声。
  “人啊!”我也叹一声。心里面突然警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几回呢?暗地里打算好了:明天,是决计不回去的了,我要在这儿多住几天,好好把握这小扇轻摇的时光。

(1)、说说选文标题“小扇轻摇的时光”具体指什么时光?

(2)、加波浪线句子①是用什么人物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你说说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

(3)、选文中加横线部分②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很地捧着瓜果 , 母亲在一旁意足地看。

(5)、选文中叙写冬英这一人物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 , 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张岱《龙山雪》)

【注】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岕(jiè) 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hē):通“喝”。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棉花的味道

龚细鹰

①棉花的籽儿发芽后。母亲就忙碌起来,锄草、松土、施肥,像照顾自己心 爱的孩子一样细致。两个多月后, 棉花长得有几尺高了, 翠绿的叶子如张开的小 手掌,在风中轻轻摇摆。母亲说,该给棉花“打顶”了。她熟练地掐住棉花秆顶 部的一部分, 稍一用力, “咔嚓”一声将它折断, 对着一棵棵棉花 “狠下杀手”。在这块棉地里,母亲不知倾注了多少汗水!可她为何又要毁掉它呢?

②我着急地大叫: “妈,棉花会死掉的! ”

③母亲轻轻一笑道: “傻孩子,这时舍不得‘打顶’,以后我们就收不到多少棉花。”

④看到那么多被母亲折断的棉枝七零八落地掉在地上,我心痛极了,执拗地要求母亲分两棵棉花给我种植,并坚持不给它们“打顶”。

⑤母亲的抉择是对的。“打顶”后的棉花长得枝繁叶茂,开满了白色、粉色 的花,而那两棵没“打顶”的棉花主秆长得太高,阻碍了侧枝的生长,侧枝少而 且短, 虽然看上去绿叶葱笼, 却只有稀硫几朵花开。母亲指着那两棵棉花对我说:“看到了吧,有时候该舍弃的东西就要舍弃,否则会失去更多。”

⑥不久,母亲棉田里的花谢了, 一个个壮实的棉桃长出来。八月,棉桃如石榴一般张开了小嘴,煞是好看,几天后,雪一般的棉花灿然盛开在枝头。

⑦午饭后,酷热难忍,母亲却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去摘棉花。她挽着一个大竹篮,走进棉田里,双手快速地采摘着棉花,汗水湿透了衣衫。天空湛蓝湛蓝,一望无际的棉田如一片无垠的雪地, 身穿浅蓝布衫的母亲被白色的棉花簇拥着,如一位神奇的织女在灵巧地编织一张巨大的白毛毯。

⑧一天夜里,我看见母亲站在院里安静地望着天上。明月皎洁, 一片一片的 白云层层叠叠, 整齐排列在深蓝色的夜空, 月光如水一般倾泻而下, 母亲的脸显得格外柔美,她喃喃道: “天上的云真好看啊,像棉花一样。”母亲读书不多,却能用最熟悉的东西、最贴切的比喻描绘眼前的美景, 繁重的农活、生活的磨砺使母亲像大多数农妇一样唠叨、凡俗,但她心里却同样有对美的无限憧憬。

⑨初冬,母亲就开始用新棉花给我们做棉衣、棉鞋、棉被,给长大的姐姐做 嫁妆。机器扎过的棉花变得更加柔软洁白, 母亲轻轻将棉花一层层叠好, 铺在崭 新的布上, 然后一针一线细细地缝合。新棉被蓬松厚实, 我撒着欢儿在上面翻跟 斗。雪后的田野如同一床松软的大棉被, 我穿上新棉衣跑进雪地里堆雪人、打雪 仗, 扭头却看见母亲提着一篮翠绿的青菜从菜园走来, 脸和手都冻得通红, 她身 上是一件穿了很多年的棉袄。我问: “妈,你冷吗?”母亲帮我扣好松开的纽扣,眼里漾着笑意: “妞儿不冷,妈就不冷。”

⑩晴朗的冬日,母亲把棉被抱到太阳下曝晒。晚上把头坦进被里,会闻到一股香味,我问母亲: “你放了什么在被子里?香香的,真好闻。”

⑪母亲说: “哪来的香味?那是棉花的味道。”

⑫母亲老了,再也干不动农活,不能种棉花了,儿女们给她买了羽绒被、羽 绒服,可母亲还是说冷,姐姐买来新棉花给母亲做了棉衣、棉被。穿上用蓝色金丝绒布料做的新棉袄,母亲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⑬母亲去世多年后的一天,我走在街上,看见前面一个穿着蓝色金丝绒棉袄 的老人,背影极像母亲,顿时心跳加速,明知不可能,但还是身不由己紧跑几步追上她……

⑭一个思念母亲的女子,伫立在人来人往的街头便咽无语, 一任泪雨滂沱。

⑮多年以后,我还经常闻到母亲说的“棉花的味道”,它柔软、浓密、温暖,将伴随我一生。

(选自《羊城晚报》 2018 年 6 月 19 日 )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