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珠海市紫荆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候期猎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候将出,左右曰: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资治通鉴·魏文候书》)

【注】①魏文侯:魏武侯的父亲,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③:何,哪里。④之:到,往。⑤岂可:怎么能。⑥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太丘舍

元方入门不

天又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请用三条“/”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乙文讲述的是魏文侯屈尊和掌管山泽的小官饮酒作乐,风雨无阻的故事。 C、甲文中的“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乙文“魏于是乎始强”点明了魏文侯以君子之言,信而有征的操守令群下、百姓信服。
(5)、【甲】【乙】两文都揭示了什么道理?请试从【乙】文中找出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灯 笼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比金钱更重要
       老张拖着衰弱的身躯,独自去医院看病。
       车站上,蜂拥的人群将他裹进了公共汽车,容不得站稳脚跟,
       上车的人们又似潮水般涌来。老张抵挡不住人流的冲撞,被挤倒在一个坐着的宽肩膀的小伙子身上。
      “嗨,您挺直点腰好不好?”小伙子冲他嚷了一嗓子。当看清他是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时,小伙子脸红了。赶紧站起来让座。老人一边坐下,一边连声道谢。小伙子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回事,早和别人聊起天来了。
      “喂,这月你迟到几次了?”一个围着粉红色拉毛围巾的姑娘问。
      “两次了。唉,我出来得挺早,可这汽车没准点儿呀。”宽肩膀的小伙子沮丧地回答。
      “再迟到一次,奖金可就吹了。”
      “今儿个我提前半个钟头就出来了。”
       唉,又是奖金,又是钱。生活中,难道就没有比钱更珍贵的?老张眯缝着眼,细听着年轻人的聊天,又想起那桩惹人不痛快的事。
       今天早晨。他感到胸口堵得慌,想让儿子陪他去医院看病。谁知儿媳妇绷着脸开了腔:“要请事假呀,那奖金可就没了。”他看不惯儿媳妇冰冷的脸,说了句“ 你就认得钱。”“没钱行吗?到商店买东西,欠一分钱也不卖。”儿媳妇嘟嚷着,小两口竟自走了……正想到这里,仿佛有一团火烧灼着胸口,老张感到异常的气愤、憋闷和疼痛,“呵”了一声,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老张醒来一看:怎么四周一片雪白呀?宽肩膀的小伙子怎么还在自己身边呀?一个护士走过来,轻声对他说:“多亏您儿子把您及时送来,要不,真危险,他守候您两个多钟头了,都快急坏了。”
       儿子?老张苦笑地摇了摇头。提起儿子,倒使他想起了什么。
      “你又迟到了吧?”老张感激地望着小伙子。“ 没关系,耽误的我能补回来。”小伙子憨厚地一笑。“可奖金补不回来罗!”老张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张崭新的五十元人民币,手颤抖着递给小伙子,“太谢谢你了,我给你补发奖金吧!”
       小伙子一愣,脸腾地涨个通红:“我不是为了钱……您留着好好补养身体吧。”说罢,推开门撒腿走了。
       望着小伙子匆匆离去的身影,老张眼圈一红,他感到有一股暖流在心头涌动,自言自语地说:“生活中,有比钱更珍贵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

 “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夜卧柴薪之上。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子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①。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辱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迸兵,曰:“王己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注释:①请成:请求讲和。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