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名著阅读。
(1)、《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州,        , _____,北俱芦洲。

(2)、《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         、孙悟空被封为斗战圣佛、猪八戒封为净坛使者、沙僧封为      和白龙马封为八部天龙马。

(3)、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三人中,哪一个最富有人情味?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电动汽车把城市热量“开”出去

       ①热岛效应通常造成城市中心温度升高,影响空气流通和天气变化,由湖南大学黎灿兵教授、曹一家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用电动汽车代替传统汽车,不仅具有降低城市温度的潜力,还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②黎灿兵及其研究团队选取北京作为实验城市,根据201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他们发现电动汽车每英里所释放的热量是传统汽车的19.8%,如果全部更换为电动汽车,那么北京市的城市热岛强度可以降低0.946摄氏度。

       ③与传统车辆相比,电动汽车行驶每公里释放的热量要少很多,这有助于缓解夏天大都市的热岛效应。热岛效应多由人类活动造成,使城市比周围乡村温度高。让北京市民记忆犹新的“7•21”暴雨就是受热岛效应影响而产生的,当时,北京城市地区气温比周围郊区或农村高出0.56℃至5.6℃。这些多余的热量破坏了城市空气循环的稳定,并促进降水云层的形成,使降雨量增多,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灾难性的暴雨气候。

       ④目前,电动汽车是否可以帮助应对全球和地区的气候变化依旧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虽然电动汽车在行驶时其排放量远低于传统汽车,但是一部分人认为,制造电动汽车的过程要比制造传统汽车的过程会产生更多的污染。因此,黎灿兵认为,如果要真正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多方面工作,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当然,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主要是为应对石化燃料日益减少的危机,而这种替代还拥有“诱人的”附加值﹣﹣降低城市温度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这无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气候问题。

(摘自《科技日报》2015年3月20日)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镜子

    车,被拦在了南门外,原因是无法出示通行手续。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这让应邀来大学作报告的张处长有点尴尬。

    车窗外,露出一张笑脸:“对不起,下次再来讲学一定提前办好通行证。”

    保安表情严肃:“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张处长的脸色变了,此时已有学生在围观。他顾不得仪表了,钻出车,动作迅速地从皮包里掏出一款高端手机,狠狠地摁出一串号码。可是拨出几次都是忙音。张处长急得团团转,冲着保安嚷道:“我是来做报告的,知道吗?是应邀来作报告的!”

    张处长的责备一声高过一声,保安依旧岿然不动:“对不起,我只是在执行学校的规定。”张处长的脸开始涨红:“规定?规定是人制定的,知道吗?”午后的骄阳里,张处长汗涔涔的脸更红了。他上下打量那名保安,又转到他的身后瞅了瞅:“小同志,做事要灵活,别一根筋!”张处长明显拿出教训下属的语气。

    那名保安依然不理张处长,这让张处长更气愤了:“大学是开放的,知道吗?没有围墙的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知道吗?”

    这时的保安居然微微笑了一下:“道理,我说不过您,也希望您别为难我,学校的规定我不能破坏,这是我的职责……实在对不起!”保安的话让张处长愣住了,认真地看看他,还想说点什么,最终还是放弃了。

    张处长只好接着拨电话。这次终于通了。学校领导听说情况万分惊讶,告知他马上派学生到南门接他,并且不住地陪不是。张处长的心情好了一点,一种优越感慢慢袭上心头。他瞥了一眼保安:“你很尽责。如果你为人处世的经验再丰富一些就好了。”见保安站在那儿没什么反应,又踱起了方步:“你不知道,你们张校长是我老同学,这次讲座就是他邀请我来的……”

    保安还是无动于衷的一副神态。就在这时,两名学生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一个急忙向张处长道歉,另一个则拉过保安耳语起来。张处长的脸上见了笑,可几秒钟又定格了,他看见保安对那名学生依然摇头。保安再次理直气壮地说:“没有通行证,谁打招呼也不行!”那名学生的脸气白了,狠狠地瞪着保安。

    看热闹的学生窃窃私语。张处长无奈地叹了口气,拎着包走进校园。走进教室很长时间,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张处长总是进入不了状态。于是,他决定来个题外话,就讲他刚才遇到的事。他讲了他的尴尬,讲了他的困惑……台下的议论声很嘈杂,这让张处长更窘迫。

    走出南门时,张处长不由得朝门岗望了一眼。夕阳下,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

(选自《中国小小说年度佳作2012》,有删改,作者  田洪波)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人生的标点
①我希望我的人生是一个句号,圆满而充实。
②母亲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逗号,总有未完的续音,这样才不会终结,才会充满希望。于是,当我失败时,再也不愿让衰草抚慰伤痕,拒绝让微风抚平记忆。我要靠我自己站起来,是的,要靠自己,我要自己去写完那逗号后的下文。渐渐地,我懂得了“逗号”的真正内涵。
③父亲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冒号,永远都给人启迪,引人思索。于是,我在生活中尝试着发现,尝试着拓新。记得,是太阳的柔光,是落叶的飞舞,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春去秋来,我便用心灵在人生的冒号后写下了我最珍贵的感受。
④爷爷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引号,把经历中最刻骨铭心的片段“引”起来,藏在心底,让它成为回忆的瑰宝,前进的鞭策。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启蒙老师:是她牵着我走向人生大门,是她教会我如何做人。是她在我悲伤时给我心灵的安慰,在我失败时给我重振的勇气。我将这段记忆放在引号中,成为我心灵深处的宝石。
⑤奶奶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串长长的省略号。面对自己的荣誉、鲜花,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淡泊一切浮躁,去寻找一种比生命更长久的踏实。面对别人的过错,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微笑着用你的胸怀去容纳整个世界。于是,我学会了什么是沉着,什么是宽容;我兴奋地发掘,我应有的一颗包容万物的心灵。
⑥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孩子,其实,没有谁的人生可以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句号,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可贵的是,你一直都在追寻着句号。这不是目的,而是过程。但重要的,也就是这过程。”
⑦我忽然间发觉,我在寻求“句号”的过程中成长了。我懂得了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的过程。于是,我学会如何去珍惜我所经历的一切。曾经的历程就像退了潮的海,虽已不再汹涌澎湃,但它还是将贝壳留给了沙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我,虽然没有得到人生的句号,但我已经拥有了最弥足珍贵的经历。毕竟,只要努力追求过了,就可以无悔。
⑨我相信,我终究有一天会成为一个竖立的感叹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决定成功的利器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丁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⑤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 ——   [甲] 谓之“圣人”;    [乙]     谓之“愚人”;      [丙]   谓之“君子”;      [丁]    谓之“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现代文阅读

想陪母亲散步

孙琴安

①小时候,我们上学,父母上班,几乎没有同行的机会。稍长,在初夏的黄昏或清秋的晚上,经常看到一个年轻人陪着一个老太太在街边散步,年轻人眉清目秀,举止斯文;老太太一头短发,略有花白。 两人并肩而行,娓娓而谈。我每见此景,便心生羡慕,一次忍不住问母亲,她一听便道:“噢,吴老师家的。吴老师去世了,儿子怕母亲伤心,经常陪她散步,是个孝子!”当时我便暗自许愿,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常陪母亲散步。

②孰料初中毕业,我便离家赴崇明农场务农,一年难得回家几次,每次都来去匆匆,还要会同学。而母亲白天上班,晚上忙于家务,能得空聊聊天就不错了,哪里还想得到散步? 况且母亲终日操劳,在她眼里,散步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③直到我成家以后,才有了与母亲散步的机会。

④那年孩子两岁,一直照顾他的岳母有事回浙江老家,我和妻子都要上班,只得请退休不久的母亲临时来帮两天忙。这点儿活对她来说是小菜一碟。于是,空闲时,我便主动拉她在家附近散步。时值立夏,树木已有几分葱郁,小草都高高兴兴。我兴致勃勃地向母亲介绍着眼前的一切,母亲却并不怎么在意,话也不怎么多。【A】在返回的路上,我终于有所觉察,便问:“妈,您好像有心事”她说:“是啊,我来这里,不知你爸这两天下班回家吃什么,他不会做饭。”原来如此! 我却大言不惭地说:“反正就两三天,只好叫我爸先克服一下了。”就这样,我期待已久的陪母亲散步的愿望,便索然无味地结束了。

⑤当我送母亲回家,看到父亲那个高兴劲儿时,这才感到父亲已离不开母亲了,自己之前所说的话实在太自私! 从此我再也不敢向母亲搬救兵了。

⑥母亲自幼家境贫寒,不识字,后来在扫盲时上过几堂课,又多亏父亲的耐心教导,她才认识了一些字,再后来居然能读一些小说了。为了提高她的学习兴趣,我们常会带一些《红岩》《简·爱》等名著给她看。所以她刚退休的那几年,每当我回去看望父母时,母亲总是手捧一部长篇小说坐在椅子上认真阅读。见我来了,便会放下书本,高兴地挎起篮子,娘儿俩一起去菜场买菜。一路上,她会兴致勃勃地讲述小说中的故事。令我感到吃惊的是,母亲居然能准确地说出小说情节的发展,评判出人物的好坏。她喜欢简·爱,同情苔丝,不喜欢莫泊桑笔下的杜洛阿,她说:“《漂亮朋友》中的那个男人真是坏透了,太缺德了!”

⑦有次正说到兴头上,父亲下班回来,三人围在小方桌旁吃晚饭,她仍意犹未尽地继续讲,父亲不插话,只是微笑地望着她,仿佛是他的成果似的。当时我就想,何时我也写部小说,散步时听她谈论我的小说,那该多有意思啊!

⑧说也奇怪,我与父亲散步时,几乎没有肢体接触;而与母亲散步时,走着走着,便会慢慢向她靠拢,有时还会不由自主地挽住她的手臂,甚或轻轻搂住她的肩膀。起初她不太习惯,后来也就任由我了。与父亲散步时,他会问起我的工作;母亲却很少问,其实我是很喜欢散步时听她谈小说的,但她说的更多的还是家常,即使再琐碎,我也耐心倾听。在这些琐碎的家常中,我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家庭所倾注的心血和对每个子女的关爱。她所希望的就是每个子女都能过上好日子。

⑨有时父亲也会参与进来,但我仍是与母亲谈得多一些,这时父亲常被晾在一边,成为旁听者。一次,走着走着,忽然发现父亲不见了,回头一望,他正跟在我们后面。原来他是故意掉队,暗中观察我们娘儿俩散步的背影呢!

⑩母亲71岁那年,我的一本书喜获大奖,我兴冲冲地回家看望母亲,她听后自然高兴,娘儿俩又像往昔一样,一起去菜场买菜。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陪母亲散步了。一路上她难得地问起了我的工作情况,我如实相告,主要是为了让她开心。【B】如今她已去世,尽管我又获得了一些荣誉,但这与母亲的存在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还有什么比母亲生命的存在更重要的呢

⑪现在想来,当年陪母亲散步的那些日子,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难以忘怀和值得回味的幸福时光了。如果有来生,我还想陪母亲散步。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