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实验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曰:“此何时,若辗转中报,民岂得活乎?上有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下列语句中对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发谷与民,万余人 活:救助,使…活 B、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C、室无贿赂,案无留犊:书信 D、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去:离开
(2)、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郑板桥担任官职,能心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B、郑板桥不仅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擅长画画。 C、郑板桥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D、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在安静中盛享人生的清凉
       ①无欲的生命是安静的。
       ②我见过一匹马在槽枥之间的静立,也见过一头雄狮在草原上静卧,甚至是一只鸟,从一根斜枝扑棱棱飞到另一根斜枝上,呈现出的,都是博大的安静。
        ③一切外在的物质形成,如槽枥之间的草料,草原之上的猎物,斜枝之外的飞虫,在安静生命的眼中,像风中的浮云。一个安静的生命舍得丢下尘世间的一切,譬如荣誉、恩宠、权势、奢靡、繁华,他们因为舍得,所以淡泊,所以安静,他们无意去抵制尘世的枯燥与贫乏,只是想静享内心的蓬勃与丰富。
       ④夏日的晚上,我曾经长久地观察过壁虎,这些小小的家伙,在捕食之前最好的隐匿,就是藏身于寂静里。墙壁是静的,昏暗的灯光是静的,扑向灯光的蛾子的飞翔是静的,壁虎蛰伏的身子也是静的,那是一幅优美素淡的夏夜图。只是壁虎四足上潜藏着一点杀机,为整幅画添了一丝残忍,也添了一些心疼。也正因为这样,我没有看到过真正安静的壁虎。
       ⑤安静的姿态是美的。蹲坐在云冈石窟里的慈祥的大佛,敦煌壁画里衣袂飘举的飞天,一棵虬枝盘旋的古树,两片拱土而出的新芽,庭院里晒太阳的老人,柴扉前倚门含羞的女子,这些姿态要么已看破红尘,要么正纯净无邪,恰是因为这些,它(他、她)或平和、宁静、恬淡、宠辱不动,或纯真、灵动、洁净、不沾染一尘世俗,于是便呈现给这个世界最美的姿态。
       ⑥真正的安静,来自内心。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正如一棵树,红尘中极细的风,物质世界极小的雨,都会引起一树枝柯的宕动、迷乱,不论这棵树是置身在庭院,还是独立于荒野。所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 , 而是静默的根系 , 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
      ⑦有一天,我去拜会一位遭受了命运挫折的老人。他正端坐在沙发深处,没有看书,没有练习书法,只是端坐在那里,甚至都感觉不到他做过任何的思考。我和先生攀谈着,一些陈年往事逐渐勾起了老人的回忆。当他谈到差一点被反动派殴打致死这一段时,语速平缓从容,脸上平静得没有一丝的波澜。这种平静,不是来自岁月的老练和世故,而是来自命运磨难后的超然与豁达。下午的阳光斜照进来,地板上、四壁上,横竖都是窗框投射下的沉重的影子。空气中,一个安静生命的内核在浮沉中发出金属的脆响。
      ⑧这不由使我想起小时候,一个有月亮的晚上,父亲坐在山梁上吹笛子。一川的溪水,在月光下荡着清幽的光,远山黑黢()黢的,村庄黑黢黢的,父亲的笛声婉转、旷远、悠扬。那一晚,山是安静的,水是安静的,村庄是安静的。
      ⑨我想说的是,只有在自然的身上,我们才能得到最厚重最原始的安静。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

走进神农架

杨璐

      ①7月30日,万里无云,烈日当空。从宜昌过来,我们的旅游车沿着崎岖的山路爬行,夜幕降临时来到神农架的木鱼镇。

      ②第二天,电瓶车把我们送到板壁岩,迎面呈现的是一片石林景观。沿着石阶行进,时见怪石突兀而起,造型各异,有的似神龟戏雾栩栩如生,有的恰如玉兔弄金蛇妙不可言;有的远看万马奔腾,近则群猴闹宫;有的仰望如天女散花,俯视则金鸡报晓。渐入深处,石阶带碧曲径通幽,石峡窄小破壁凌空,石洞清凉寒气袭人,据说这里还是野人出没的地方,经常发现野人的毛发和粪便,这让天雕神琢的胜景增添了神奇神秘的色彩。

③人随车走,山随云飘,不觉间来到了神农顶。神农顶海拔3105.4米,是长江与汉水的分水岭,也是华中第一峰。眼前一派春天的景象,云雾飘浮,岩石裸露,箭竹丛生,冷杉林立,草甸披绿,野花缀红。在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镌刻着“神农顶”三个大字,游客们纷纷合影留念。登高望远,峰浮路转,凉风拂面,神爽心驰,不胜飘飘欲仙。“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我不知道这是哪位诗人写的,但它却是神农顶的真实写照。

      ④站在高处,向下瞭望神农谷,谷口植被葱郁,谷涧幽深神秘,石林丛生,如柱如笋,云雾变化莫测,峰峦鬼斧神工,难怪有“进山不到神农谷,等于没到神农架”之说。近观青云梯,怪石嶙峋罗列,纹理斑驳陆离,峰顶林疏草莽。我登青云梯似乎再现李白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之景象。游客们或许也有登天成仙的体验,实现平步青云的满足感。

      ⑤渐次来到神秘的金猴岭。沿着陡峭的石级而下,只见原始森林茂密,箭竹如海,藤葛攀挂,叠瀑飞泻,廊桥曲折,流水潺潺,风随云影绿上树,苔没荒径人听泉。大家在饱览自然风光时,也走进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的活动世界,这里山势平缓,气候清凉,金丝猴在松枝上翻腾跳跃,小猕猴在竹林间栖歇休闲,凛冽的清泉在圆滑卵石上流淌,好奇的游客在威尔逊桥上探寻,专业的摄影师在金猴瀑布边拍照,林荫下朴素的山民在吆喝着各种香甜可口的瓜果,还有浓浓地方特色品种繁多的糕点,不时让穿行的游客品尝。

      ⑥最后一站便是神农坛。漫步走进神农祭坛,整个景区青山环抱,美丽幽静,情形肃穆,场面恢宏。神农祭坛的主体建筑是神农巨型牛首人身雕像立于苍翠群山之间,以大地为身躯,双目微闭,洞察秋毫,似在思索宇宙,谋划苍生。两边二十四节气的彩旗祈祷天下风调雨顺,各种图腾展现了神农氏的伟绩丰功。游客们或点烛烧香,或双膝跪拜,或击鼓敲钟,或行走阴阳五金,既表达了对华夏始祖的无限尊敬,又寄托了炎黄子孙的无限追恋。

      ⑦神农架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神农架之旅是一段镌刻幸福人生的美丽际遇,神农架风景秀丽与永不停歇的视角转换,时时处处让我沐浴在森林的清新与芬芳的空气中,感悟“万物有我,我为万物”的境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了来买走它。”

    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是太小气了。

    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

潘玉毅

①“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簌簌有声。顷刻间就白了地面,白了人间。

②外公过世已经十余年了,至今我仍会经常想起他。

③小时候,我是一个十足的“跟屁虫”,成天不是粘着外婆,就是跟着外公。偶尔我也会随着他们一起插秧,但总是插得横七竖八,能不能成活都充满悬念。但外公从来不说什么,任由我随意发挥。即使有路过的乡亲提醒说:“这样插秧怎么可以,影响收成啊!”外公也权当没听见。

④外公是一个退伍军人,平日里话很少,有时他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来。他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那时我们吃的花生,毛豆、蚕豆、苋菜但凡餐桌上能见到的蔬菜,基本都是外公自家种的。小时候,我最爱跟着外公去田间地头。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在那片天然的乐园里,连泥土的气息都是那么清新芬芳。

⑤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只要不是在农忙时节,但凡本村或邻村来了戏班子唱戏,他都会欣然前去,一次不落。外公看戏,有时也会带上我。那时我并不明白戏台上“咿咿呀呀”唱的都是些什么,并不了解其中的趣味所在。而外公每次都津津有味地看到散场才离开,当我问他戏曲的内容时,他才会简单地解释两句。那时一台戏结束时,很多观众都会往台边预置的篮子里投钱。我问外公,为什么散戏时,大家要往台上撒钱呢?外公说,那些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捧场。与很多观众不同,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

⑥后来,彩色电视在乡村普及起来,戏班进村的次数就少了。外公感慨地说:“电视的画面精致是精致,可是没有现场看戏的气氛和感觉。”每当这时,他便会讲传统戏文给我听,像锡剧《珍珠塔》“方卿见姑娘”选段便是我从外公那里听来的。很多年以后,当我跟外婆说起这些往事时,她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外公从不曾同她分享过,她自然也想象不到一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语的老头子是如何酣畅快意地对孙辈讲戏。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人,看似少言寡语,不喜言谈,但爱和喜好在他们的心中滋养了一大片美丽的花园,如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

⑦在漫长的一生里,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无数条路,但总有一条路是我们记忆和情感的归宿。从外婆家去公交车站的那条路,我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每次我离开外婆家时,外公都坚持要送我。短短的一段路,外公静静地推着自行车,与我同行。一路无言,但我的心里却是温暖且湿润的。后来,外公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仍执意送我。明明推车的动作越来越迟钝,他却还是慢慢地随我走完去往车站的那条路。

⑧外公过世时,我尚在外地读大学。外婆怕影响我学习,便叮嘱家里人说:“阿毅离得那么远,就不要告诉他了。”所以我连外公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当我放假回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眼前位20年积攒的梨花同时飘落般,一片雪白。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让我再看外公最后一眼。可是人生的路,并没有返程票。

⑨窗外,繁茂雪白的梨花不断地撕扯着我的记忆。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话想要说,却不知该如何继续。这一刻,我已被回忆吞没。

⑩外公,您看那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