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共合作进程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

1936年12月

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介石抗日,联合行动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1936年12月

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刁婷,与各方进行协商。宋美龄到达西安,与张、杨等就西安方面提出的六项主张进行谈判并达成了协议。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1937年9月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相互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宣言》把26个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种族、语言、宗教信仰和肤色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的国家级和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下。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中国抗击的日本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

——摘编自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正式形成的标志。概括指出促成国共两党实现抗日的因素。
(2)、材料一,二反映出中国抗日合作方式出现了怎样新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发展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举出中共抗战的两个著名战役。请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中国抗战意义的认识。
(4)、你从抗日战争胜利中得到什么启示?
举一反三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军国主义曾对中国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但结局不一样,其结果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

材料二: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塞了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收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入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材料三:抗日战争,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抗日战争的艰苦历程昭示我们,爱国主义是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来、团结起来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

——1995年《人民日报》社论

请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早在1931年9月18日,日军自导自演“事变”,在欧洲战端尚未开启之时,就掀起侵略中国的序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独力支撑着东方战场的局面。1937年7月7日,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的第一个大规模战场。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华民族的奋起抵抗,使中国“已紧密地与世界连成一体”,“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 旷日持久的中国抗战,不仅支持了英美继续贯彻其“先欧后亚”战略,而且是东亚和太平洋战场能够转入战略反攻的重要原因。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不断加强的“中国的壮丽的防御战”是阻止希特勒征服世界的重要因素之一。斯大林感慨“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的斗争,大大地便利了击溃日本侵略力量的事业”。英国首相丘吉尔则承认,“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也许会有20个师腾出手来……”

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的铁蹄践踏之下,中国不但没有崩溃,反而愈战愈勇,以3500多万人伤亡的巨大牺牲,牵制并消灭了日军大部分主力。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深陷于中国战场。中国的顽强抵御,推迟了德、意、日轴心国的军事联合,使日本在欧战爆发时未能在军事上配合德国;中国艰苦卓绝的努力,阻碍了日军的北进图谋,消除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后顾之忧;中国排除万难的相持和远征,打乱了日军的南下布局,避免了法西斯势力的合流。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C”。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