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美丽的徐闻珊瑚世界
①在我国大陆最南端,湛江雷州半岛徐闻县西海岸,有一个闻名全国,被誉为“水族大观园”的珊瑚自然保护区,区内的珊瑚礁绵延20多公里,面积达2000公顷。据专家研究,珊瑚礁已有近万年的发育史。
②徐闻西海岸一带岸礁众多,海水清澈,水温、盐度稳定,非常适合珊瑚虫的繁殖生长:多年来当地一直十分注重生态的保护,保护区内的珊瑚种类繁多,达五十多个品种。其中软体珊瑚有千年佛、白汽泡、鸡冠花,硬体珊瑚有角星、海脑、扇形,等等。
③当艳阳高照,风平浪静的日子,乘着小船在珊瑚丛上面缓缓滑行,犹如在一片美丽的丛林中漫游,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触手可及。还有散落在“丛林”中的“翡翠”、“玛瑙”,形态各异;时隐时现的“鲜花”,橙黄蓝白红,煞是可爱,美不胜收。不时还可见五彩缤纷的鱼儿与游船一起穿梭漫游,构成一幅奇异的海底风景画。
④珊瑚礁群向来被海洋学家称为海上“热带雨林”。它占海洋面积不到0.2%,却栖息了1/4的海洋生物,供养着9万多种鱼类。我国的海南岛沿岸本来有中国最大的珊瑚礁群,历史在十万年以上,但因过度开发,仅10多年有的地方已成了海底废墟。而徐闻的珊瑚礁群作为目前祖国大陆保存最完好的珊瑚自然生长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为了永远给子孙后代保留这一片天赐的生态自然景观,当地政府已制订了以保护为前提,结合生态和环境旅游的利用计划,要让这一颗明珠永远闪亮在祖国大陆南端的西海岸边。

(1)、文中为什么称珊瑚礁群(区)为“水族大观园”和“热带雨林”?

(2)、文章第①②段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徐闻珊瑚自然保护区?

(3)、文章末段写海南岛珊瑚礁群受损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小题。
闲话白菜    
钱国宏
①白菜是南北方一种极其普通的蔬菜。别看它普通,闲暇时,弄一桌“白菜宴”,既解馋又养生。
②白菜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据考证,自从有人类以来,它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种类北方有胶州白、北京青白、天津绿、东北大矮白菜、山西大毛边等;南方有乌金白、蚕白菜、鸡冠白、雪里青等。
③白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菜中之王”美称。用于炖、炒、熘、拌以及做馅、配菜都可以,故俗语云:“肉中就数猪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鲜。”
④白菜除作为蔬菜供人们食用之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古代医书《名医别录》里记载:“白菜能通利胃肠,除胸中烦,解酒毒”。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白菜汁,甘温无毒,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并说“冬汁尤佳”。
⑤白菜食法颇多,从烹调方法上看,无论是炒、熘、烧、煎、烩、扒、涮、凉拌、腌制,都可做成美味佳肴,如果同鲜菇、冬菇、火腿、虾米、肉、栗子等一起烧,还可以做出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菜肴。用新鲜猪肉末制成丸子,再加大白菜红烧,这是河南地区有名的“大白菜烧丸子”。把干辣椒节过油炸,然后用醋与白菜块同炒,这是有名的“醋溜白菜”。东北有道名菜就叫“栗子烧白菜”,这道菜的特点是汁鲜味美,酥烂适口,红白黄三色相间,色、香、味兼备。此外,还有“奶汁靠白菜”、“如意白菜卷”等等一系列菜肴。
⑥总之,白菜食用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在东北,吃得最普遍的还是炖白菜汤和炖酸菜。东北人喜欢把白菜渍成酸菜,酸菜炖火锅、炖大骨头成为了东北人引以为豪的家常菜。酸菜炖大骨头端上桌后,香气缭绕,热气腾腾,骨头肉颤巍巍,丝丝缕缕,泾渭分明;酸菜晶莹剔透,油花闪烁,让人举箸之际,耳边油然想起东北腔席卷四方的断喝:“翠花,上酸菜!”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田岸豆
                                                                                                                       袁晓赫
         井冈山老表把农田的田埂称为“田岸”,在“田岸”上种的豆子称为“田岸豆”。每当早稻秧退黄转青之后,正是种田岸豆的时候。种田岸豆要先育豆秧,育豆秧要选出饱满的种豆,浸泡半工后,豆子便脱去了外衣,露出一个个圆鼓鼓的豆胚。然后,整出一块地,整平整细,将种豆均匀地撒在泥面上,再在豆面上撒一层薄薄的细土,盖上薄膜,周围用泥封住。三天后,豆子发芽把薄膜高高顶起,这时掀开薄膜,让种豆见“日头”。又过三天,豆芽分开两瓣,从中间长出几片肥嫩的绿叶来,就可以移栽到田岸上了。
         记得栽田岸豆时,两人一组,我和老表各挑着用灰搅捏成团的“肥料泥”,提着一筢箕豆秧,到大田后,老表用锄头沿着田岸砸出大小均匀间距适当的小窝,我在每个小窝里放一小撮搅好的“肥料泥”,再放好两株豆苗,然后一手扶豆苗一手从水田中捧稀泥糊到豆根上,泥太硬不行太烂也不行,能和田岸土粘到一块就行。田岸栽豆,不是在所有的田岸上栽豆,那样好是好,但人吃不消,主要挑靠村庄近的田岸栽一些,就是如此,“小数怕大算”,如果把所有田岸豆株加起来,换算一下,整个生产队起码栽有七八亩面积了。豆苗蹿得快,栽下不消十来工,田埂上就“垒”起了一道道浓浓的豆叶墙,“保卫”着绿油油的禾苗,一垄垄的山田更显得生机勃勃
        从豆子栽下到豆子成熟的几个月中,再施一次肥更好。因为栽下时那点灰肥营养已被吸收得差不多了,许多长出的须根暴露在外,补充肥料,能使豆株结豆时长势更良好。据说,关北(包括小通)田岸种豆,历史悠久,有说是清乾隆年间,有说更早。它的好处是既节省土地又能保证豆株的水分供给,供给的源头就是水田。
        新豆长出来时,不时可拔上几株回家尝尝鲜,那毛豆炒青椒、毛豆炒泥鳅等家常菜,可是城里人想吃都吃不到的菜肴。
        田岸豆成熟的季节也正是稻谷收割之时。将田岸豆连根拔起,抖去土,摘去叶,一小把一小把绑牢晾晒。十工半月后,找个“日头”最大的日子,把豆荚搬到晒谷席上曝一天,让豆壳自然裂开,黄澄澄的大豆圆鼓鼓的,可爱极了。还没爆出的再棒打手捏,最后用竹筛筛过一遍,那田岸豆成了一箩箩黄澄澄的黄豆了。(选自《新民晚报》2014年4月19日)

阅读答题。
卖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①我准备去做手术时,一个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她把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我丈夫忙掏出20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又对同病房的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②手术结束后,丈夫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回公司忙去了。
      ③下午,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帮帮我吧。”
      ④原来她会说话。那昨天干吗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坚决不再上当。“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大家对她讲。
      ⑤她没有离开,依旧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我暗自庆幸:幸亏丈夫不在,否则他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见儿。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也不和她目光接触,大概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⑥第二天,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帮帮我吧。”说完便立在原地,这次大家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一般。我看不下去了,说:“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她仿佛没有听见,还呆立在那里。“好个倔丫头,越这样,我们越不买。”她退离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⑦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
      ⑧这天,丈夫一早过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事情,他竟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没有同情心,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没有欺骗,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⑨整整一天,小女孩都没出现。第二天,第三天,她都没来,我反而有点牵挂了,是不是我刺激或伤到她了?
      ⑩第四天办出院手续时,我悄悄向护士打听。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医院知道她的情况,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
      ⑪“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⑫“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护士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⑬“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早点回家呀。”我急急地说。
      ⑭ “她有智力缺陷,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护士笑着道。
      ⑮我走出护士站,丈夫正等着我。“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我的提议丈夫马上赞同,我把信交给了护士,请她转交。出了医院,丈夫问我写了啥,我说,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
(选自《读者》2016年第11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年的冬天好大雪

       ①腊月里,冬天像是一台年久失修的鼓风机,粗糙的北风没完没了地吹着。我们裹着棉衣在刚盖好的大楼里闲聊,有的打牌,有的抽烟,等待着工头回来发工钱。

       ②下午,胡小兵突然凑到我身边,递给我一支烟,说:“叔,抽支烟!”我说我自己有。他硬是塞给我,还给我点着了。他今年才跟他爹出来。几个月前,他爹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摔坏了腿,回家了。我想这小子,可能有什么事。我抽了一口,说:“有啥事?”他嘿嘿一笑,说没事。

       ③我拿出自己的半瓶酒:“来一口?”胡小兵还是嘿嘿一笑,接过去,咕咚灌了一大口。我也喝了一口,胸口立即暖烘烘的。胡小兵喝过酒,脸色通红,说:“叔,我爹的腿不行了。当初以为是小事,可后来加重了。”我不知说什么。胡小兵又给自己灌了一口,说:“上个月我给娘打电话说给她寄一千块的,可我现在才攒了五百块。我给娘说过要给家里一千的,我怎么也得凑够一千呀!”

       ④我口袋里也没几个钱,一家老小都张着嘴等我一个人喂呢!虽说我和胡小兵是老乡,可挣的都是血汗钱。我吞吞吐吐地说,自己口袋里也没钱了,都寄回家了。胡小兵盯着我说:“叔,就借一百,等发了工钱就还你!要是工头不回来,侄儿明年挣的第一张钱就还给叔!”他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屋子里的人都不再乱哄哄地嚷嚷,把注意力都转到我和胡小兵身上。那时,楼外北风呼啸,屋内寂静无比。胡小兵脸上挂着的泪珠令我不忍再看。翻了几层衣服,我掏出两张藏好的百元票子,说:“侄儿,拿上,什么时候说还钱,我就不再理你!”说完,我夺过酒瓶猛喝了两口。

       ⑤“胡小兵,还差多少?”突然有人问。

       ⑥“三百……”胡小兵哽咽着。

       ⑦“既然答应过给娘寄一千的,就不能寄五百,差多少我们给你凑齐!别嫌少,拿上!”一只只粗糙皲(jūn)裂的手伸进了口袋,一张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塞进了胡小兵的手里……

       ⑧我的鼻子酸酸的,出来半年了,我还没有这么难受过。我朝窗外瞥了一眼,看见了随风飞舞的雪花。我说,北风得了势了,把大雪也叫出来了。我在外跑了几年,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雪。

       ⑨我们一屋子人都挤到窗户旁,争着看大雪。不时有人说:“也不知道咱们老家下雪了没?”“咱家乡的雪肯定要比这里大!”

       ⑩那年,我们没有等到工头回来,就一起卷起铺盖奔向火车站了。在火车上,仍然看得见窗外的雪花追逐着火车飘飞……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光美

    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您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难道不是吗?”

    “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您是说,用爱吗?”

    “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您愿意把您看到的告诉我吗?”

    “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追念闻一多先生

冰 心

①闻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诗人,他的诗从《红烛》到《死水》,差不多每一首我都读过。他学贯中西,对于中国的古诗和西洋诗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中西的诗的格律他都能融会贯通,用起来流畅自如,得心应手。

②我不是诗人,我说不出评诗的内行话,作为一个诗的爱好者,联系到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与其说是诗如其人,还不如说他自己就是一首诗——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一首伟大的爱国诗篇!

③我和一多先生的晤面谈话,往多里说,也只有七八次。我记得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五年春天,我们在美国波士顿的留学生演古典剧《琵琶记》,一多先生从纽约来波士顿过春假,因为他是学美术的,大家便请他替演员化妆。剧后的第二天,一多先生又同几位同学来看我。那天人多话杂,也忘了都说些什么了。第二次我记得很清楚的见面,是一九三○年的夏天,他同梁实秋先生到我们的燕京大学的新居来看我们(那时我和吴文藻结婚刚满一年)。他们一进门来,挥着扇子,满口嚷热。我赶紧给他们倒上两玻璃杯的凉水,他们没有坐下,先在每间屋子里看了一遍,又在客室中间站了一会,一多先生忽然说:“我们出去一会就来。”我以为他们是到附近看别的朋友去了,也没有在意。可是不多一会,他们就回来了,一多先生拿出一包烟来,往茶几上一扔,笑说:“你们新居什么都好,就是没有茶烟待客,以后可记着点!”说得我又笑又窘!那时我们还不惯于喝茶,家里更没有准备待客的烟。一多先生给我们这个新成立的小家庭,建立了一条烟茶待客“风俗”。

④我虽然和一多先生见面的次数不多,但他在我的脑中是个很熟的熟人。吴文藻和他是清华同学,一多先生的同学和朋友,差不多我都认识。从他的和我的朋友的口中,我不断地听到他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一同提到的,往往是他的诗,更多的是他这个人!他正直,他热情,他豪放,他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的亲朋,热爱一切值得他爱的人和物。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

⑤他在留美时期,怀念乡土,怀念着朋友和亲人,他提早回国来了,他发现在他“尺方的墙内”并没有和平,中国有的是“战壕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他没有方法禁止自己的心跳。抗战时期,他兴奋地随着他教学的清华大学,辗转到了昆明,但是国民党政府的“抗战的成绩渐渐露出马脚”,他的兴奋情绪又因为冷酷的事实而渐渐低落下去。但是越到后来,更加冷酷的事实,使他更是站在进步的年轻人一边,使他觉悟到“真正的力量在人民,我们应该把自己知识配合他们的力量”。这个时期他没有写诗,但他说:“诗是负责的宣传。”他重视诗的社会价值。他把自己的诗人的力量,投入到人民力量的大海怒涛之中,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他终于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⑥作为一个诗人,一多先生写的诗并不比别人多,但是他的死是一首最伟大的诗!早在一九二六年四月,他在《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那篇文章里,他说:“我希望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热血要流在天安门,流在铁狮子胡同,但是也要流在笔尖,流在纸上”“也许有时仅仅一点文字上的表现还不够,那便非现身说法不可了。所以陆游一个七十衰翁要‘泪洒龙床请北征’,拜伦要战死在疆场上了。所以拜伦最完美、最伟大的一首诗也便是这一死……”

⑦一多先生死去快三十三年了,今天我写这篇追念我所敬佩的闻一多先生的文章,回顾过去的三十三年,真是想后思前,感慨无尽!毛主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曾经是民主个人主义者,而首先是个爱国者的闻一多先生,一旦找到了和广大人民相结合才能救国的真理,他就昂首挺胸凛然不屈地迎着“黑暗的淫威”走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他的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