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春天里想起了一趟火车
左眩
①当北京的阳光终于有了点春日的暖意,不动声色地晒到我家阳台上那盆萎顿一冬的鸳鸯茉莉上,把那单薄的花瓣照亮起来时,我忽然想起来以前坐一趟火车的事。
②那恰是青春年少的好时候。
③那一年,我18岁,刚上大学,是个寒假。赶上父亲在武汉工作,春节不能回家,我正在初成人的兴头上,一意孤行地告别母亲,随着节前去探班的父亲同事,硬生生上了从重庆去武汉的绿皮火车。去的路上容易,等到武汉,自然有将我从小宠到大的父亲带着我满武汉地去转,去吃,去玩耍,去古琴台看知音树,去归元寺抽上上签,去黄鹤楼跟前看座位前立着“三十元一首”纸牌的诗人,去稀罕武汉春节前特有的满大街挂着的腊鱼排子。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我总是尽兴的,即使是冬天,也觉得日日有阳光拥在肩头上。可转眼要过春节,我答应母亲要回去过年,这是她不容触碰的底线。没想到的是,原本计划要和我一道返渝的叔叔因为有事改了主意,我不得不独自踏上返程的火车。
④那是2000年的春运火车,我第一次独自一人的火车之旅。
⑤父亲把我和一张硬座车票一起送上火车。临开车前,他在站台上找车厢门口的列车员借了火抽烟,我坐在车厢里,从车窗远远地望着父亲的身影,一点真实感都没有。
⑥当火车开动起来之后,真实感来了。拥挤不堪的车厢,行李和人仿佛都没了原有的形状,一个座位能挤着坐上三四个人,头上的行李架,脚下的座位底,都塞满了变形的人和变形的行李。我虽然有座位,却被挤得仿佛站在座位上一样,和座位之间的连接只有脚掌那么大一块地方。我的行李离我隔了几重山。想拿件衣服也难如攀高。
⑦18岁的我还不知道什么叫沮丧,只感到疲惫。当火车行进到夜里时,这种疲惫感到达顶峰。我想我可能要体会到马是怎么站着睡觉了。
⑧就在这时,高大的列车员叔叔好像一把火炬照见了我。我不记得他是怎样把我从座位上叫出来,又怎么拎上我的一大包行李,只记得他走在我前面,一路拨开人群,把我带到了补票车厢的列车员工作卡池里。
⑨“小姑娘,你就在这儿待着。”他说。
⑩这个四周围着挡板的工作卡池也就四个座位大小,可在人山人海的车厢里,却显得无比宽敞。随后,他扔给我一件铁路职工的大衣,那件大衣之大,对于当时的我来讲,无疑是给我盖了一个帐篷。
⑪补票的人来来去去,老火车晃晃悠悠,我在这帐篷底下,安然一夜。半夜想起母亲说过火车上到夜里有小偷,专掏睡着人的口袋。一睁眼,看到身上大衣肩膀上的铁路徽章,再看到四四方方的挡板,又什么也不担心了。
⑫下车时,列车员叔叔让我别跟其他人挤,安安生生等到最后。我终于好意思跟人家道声谢,列车员叔叔摆摆手说:“不用谢。你爸爸送我一条烟,嘱咐我关照你的。”临走了,他又说:“我女儿比你小,刚10岁。”
⑬站台上久候的母亲欢天喜地接到了我。一回首,火车空了,我的第一次独立旅途就此结束。这个春节,是我人生中第一个没有父亲在身边的春节。七年以后,我的春节里再没了父亲。
⑭而今,又一个春节已经过去,又一个春天默然降临。我给鸳鸯茉莉浇完水,想着和18岁时的那一趟火车,已经隔了千里万里,而那件有着亮铮铮铁路徽章的大衣,那个从车窗里望见的模模糊糊的身影,也已陪我走过这许多年了。
(刊载于《新民晚报》2021.3.27,有删减)
①补票的人来来去去 , 老火车晃晃悠悠 , 我在这帐篷底下,安然一夜。(从加点词角度)
②他扔给我一件铁路职工的大衣,那件大衣之大,对于当时的我来讲,无疑是给我盖了一个帐篷。(从修辞角度)
【材料一】
千里共赏!《苏堤春晓》成功首演,“第二现场”六城联动震撼首发。
14月5日,原创话剧《苏堤春晓》在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成功,演员谢幕时观众席喝彩声不断。北京首演同时,国话“第二现场”六城联动同步震撼首发,上海、成都、南京、深圳、杭州、乌镇六地观众同步转播观看,迈出国有文艺院团视频即时传输多地的数字化发展“第一步”!中国国家话剧院率先垂范数字演艺新业态国话“第二现场”,用“同时共在,千里共赏”的全新形态,让身处不同城市的观众打破空间的界限,共享戏剧盛宴。
该剧编剧、导演田沁鑫表示,结合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的重要讲话精神,运用“科技十艺术”结合、“演出+演播”并举的传播方式,同步六个城市的国话“第二现场”,以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人生故事改编话剧《苏堤春晓》,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国家话剧院此次魄力非常,首次派出六个团队以“急行军”的方式奔赴六个城市,综合协调“第二现场”技术事宜,与各分会场连夜沟通、技术调试,线上召开六个城市的技术协调会,为“六城联动”保驾护航。
北京现场座无虚席,观众好评不断,掌声经久不息。“《苏堤春晓》通过苏轼之功留传后世千年的绝景,进视了一个伟大人物背后的历史时空。”“这样的艺术审美太高级了!”淡出结束后,观众们都不由自主地背诵起了苏轼的诗句并赞叹道:“六桥烟柳再忆东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感谢剧组以宋式美学再筑苏堤春晓,饕餮盛宴令人久久回味!”
张凯丽等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也来到现场观剧助阵。演员王仁君表示:“今天这部《苏堤春晓》,用中国戏剧里经典的‘跳进跳出’的方式,淡绎了五千年中华文明产生的中国式演剧观,呈现出中国戏剧的魅力。”演员张艺兴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看戏期间我无数次惊叹,我看到了写实与写意、传统与当代是怎样创新融合的。”
(选自中国国家话剧院2024年4月6日公众号推文,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一场戏中,苏轼在雨中独自泛舟。随着苏轼心有所想,让他“不思量,自难忘”的亡妻王弗登上小船,二人互诉衷肠:和他政见不同的王安石、司马光也纷纷登船,三人共执一根杖,各抒己见;现实生活中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和书童也赶来上了船,端上了东坡肉:宋神宗竟然也闻着肉香出现在了船上,袒露心扉……一时间,亡灵与生者、幻境与现实、亲人与同僚、个人生活与政治风云,不同时空的人和事,都巧妙融汇在这风雨飘摇的一叶小舟之上。 选自北京日报《话剧<苏堤春晓>:以自由开放精神创新解读传统题材》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