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之祸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刀锯余人:受过刀锯切割的人,即宦官。③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④‘人彘’之祸:西汉吕太后将刘邦生前最宠爱的戚夫人砍断手脚,剜去双眼,残害成没有人形的“彘”。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 .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 .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 .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答案】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 . 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 . 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D . 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答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 . 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 . 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 . 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答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②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3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 , 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干金。进士及第 , 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颌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敞,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干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候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 , 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大公鼎,渤海人。统和间,徙辽东豪右以实中京,因家于大定。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咸雍十年,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乃疏奏其事,朝廷从之,罢役 , 水亦不为灾。濒河千里,人莫不悦。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累迁兴国军节度副使。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为名,扰害田里,岁久,民不堪。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拒之。颇闻怨詈语,曰:“此吾职,不敢废也。”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

        天祚即位,改东京户部使。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因而倡乱。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拜中京留守,乘传赴官。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不旬日,境内清肃。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公鼎累表乞归,不许。会奴贼张撒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叹曰:“吾欲谢事久矣。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因忧愤成疾。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辽史·大公鼎传》)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 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传》有删改)

        (二)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屈平曰:“怀王以不知患臣之分,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三)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儿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通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

    (《宋史·沈括传》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