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完成题目。
      ①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
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②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做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③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文中说明了作者与阿长关系非常亲近的是哪句话?

(2)、作者并不知道阿长的真实姓名,文中对阿长名字的来历却做了认真的说明,这说明了什么?

(3)、第③自然段中,作者不佩服长妈妈的原因是什么?

(4)、从本段文字描述中,可以看出鲁迅对长妈妈这一类的劳动人民持一种什么态度?

(5)、本段将长妈妈真实地再现,可见在鲁迅的童年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个如这般对你影响颇深的人物呢?请具体描述出来。(百字左右)

举一反三
文学作品阅读 ,回答相关问题。
                                                                                                       红书包
                                                                                                      秦文君  
         二十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
        有一回,同班的汪丽娜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    
        那天,我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别的一切都退得远远的,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放学时,汪丽娜就走在我的前面,我听着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不觉有点儿生她的气。在此同时,一个念头升了起来:我一定也要有一只这样的红书包。
        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上大街,专跑文具店。终于,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橱窗玻璃,我发现它更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   )看,一会儿(  )看,过会儿( )单眼看。“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   
        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辆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就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给我买吧,妈妈。”
       “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 
       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妈妈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打烊了。
        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活,而且还很紧张很激动。见了汪丽娜,我就想: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你的那只毫无差别。到了傍晚,我突然又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晚上,爸爸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乐过之后,才看见妈妈正在给爸爸搽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爸爸骑车时同一部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    
       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看见爸爸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
        爸爸说:“爱美不是件坏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了,你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第三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汪丽娜,谁知她已换了一个紫色的新书包,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    
        从那天起,我似乎更加关注一切美丽,美的旖旎(柔和美好的意思)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焦躁不安了,能懂得美,懂得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    
        后来,那个红书包用旧了,而我一直珍藏着它。不为别的,就为它成了我生活的一个启示录。  

阅读《手机拍照“尝”百草》(有删改),完成小题。

    ①“沃历”,是一款加载了庞大植物种类信息的软件,它由哥斯达黎加理工学院与哥斯达黎加国家博物馆合作研发。用户下载应用安装之后,只需对着想认识的植物叶片拍一张照片,就能使用一键识别功能,获得这种植物的全部信息。

    ②哥斯达黎加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和国家博物馆植物标本中心的植物分类学者们,也在开发过程中提供了协助。整个研发过程从学者们采集不同种类植物的叶片开始,每一片植物叶子都被编号,录入相关信息,从而编制成一个复杂的数据库,便于用户查询。

    ③随后,微缩成像技术也派上了大用场。研发人员采用专门的设备将叶片的纹理结构等原始信息原封不动地以缩小影像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再通过复杂的算法,形成一套先进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这样用户只需通过给不同的叶片拍照,就能在应用软件上获得不同植物的信息。

    ④哥斯达黎加国家博物馆的植物分类学者阿曼德介绍说,一种植物的学名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一致的,通过学名,就能辨别植物的“身份”。通过这款软件,任何人都可以及时了解一种植物的信息。只要知道植物的学名,人们就能知道它的用途、重要性以及禁忌。

    ⑤此前,与“沃历”功能相似的软件并不少,比如由哥伦比亚大学、马里兰大学和密森博物馆联合制作的“拍叶”,就是一个能够识别树木的电子图鉴,可以通过树叶的照片识别树木的种类。

    ⑥研究人员表示,目前“沃历”软件辨别植物的准确率能够达到90%,不仅在学术上可以使用研究,普通人也能够简单便捷地进行操作。未来,科学家们还将进一步开发出能够识别花卉以及种子的应用软件,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成蛋的特点是质细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成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阅读《豆腐西施杨二嫂》一文,完成小题

豆腐西施杨二嫂

鲁迅

    母亲站起身,出去了。门外有几个女人的声音。我便招宏儿走近面前,和他闲话:问他可会写字,可愿意出门。

    “我们坐火车去么?”

    “我们坐火车去。”

    “船呢?”

    “先坐船”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我愕然了。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

    “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

    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此后又有近处的本家和亲戚来访问我。我一面应酬,偷空便收拾些行李,这样的过了三四天。

(人教版节选自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学校开展“月是故乡明”的中秋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

老家的月亮

刘世河

①最早对月亮的记忆,是奶奶给我的。

②“月姥娘、亮堂堂,一照照到光腚上,乖孩子、睡觉觉,快呀快呀入梦乡……”儿时的印象中,许多个晚上奶奶就是哼着这支歌谣哄我入梦的。往往我并无睡意,就缠着奶奶讲故事。

③奶奶说,这月亮啊原是王母娘娘梳妆时不小心失手碰掉的一面银镜,它顺势滑下天庭,滚呀滚呀,后来就悬在半空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宫殿。可是馋嘴的“天狗”却以为它是一张香喷喷的大饼,就纷纷扑过来撕咬(后来才知道是月食),天便会一点点地暗下来。乡亲们以为此乃不祥之兆,就赶紧跑出家门,拼命地敲锣、敲铁盆、敲锅盖,还有敲犁铧的,大家边敲边扯着嗓子朝天上大喊,目的是快点把可恶的“天狗”赶跑。

④这情景在我十岁那年的秋天终于得以证实了一回,我亲眼目睹了乡亲们不约而同跑到大街上,那场面颇为壮观。不一会儿,“天狗”果真吓跑了,月亮又露出了它圆圆的笑脸。这时候,乡亲们并不着急回家,而是聚在那里欢呼雀跃,于是幸福的热浪满大街流淌……

⑤上学后,从书本上得知月亮原来是地球的一颗卫星,但这个新知并没给我带来丝毫惊喜,反而更让我觉得无趣。我还是执拗地以为奶奶讲的那个版本才更生动更有意思,而且更让我心生敬畏。后来读了一些古诗,才知道原来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居然也不知月亮到底为何物,有诗为证“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便有些小得意,这“白玉盘”跟奶奶说的“银镜”实乃半斤八两。

⑥对那面“银镜”从敬畏到感觉美好是从12岁那年跟着父亲在田里守秋过夜后开始的。那也是迄今为止我记忆中见到的最清澈的月亮了。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白露一过,地里的玉米、花生、红薯便都相继熟了,却离收割还差些日子。担心劳作半年的成果被贼人惦记上,父亲便领了我在田里彻夜守秋。父亲很少躺下睡觉,实在困得厉害,他就蹲在那里一锅接一锅地抽烟斗。而我则四脚朝天地躺在那个玉米秸搭成的窝棚里探出头来默默地看天。秋日的风,丝绸一样裹挟着夜的滋润和薄凉在田野上滑行。许是快到中秋节的缘故,那晚的月亮格外明朗、清澈,圆圆的、大大的、毫不吝啬地把如水的光泼洒下来,漫过田野、漫过窝棚、漫过父亲“吧嗒吧嗒”抽烟斗的身影……

⑦就因为这个画面,我曾经一度想去学绘画,好亲手画一幅大大的油画,让那份美好永远定格。尽管终是没能如愿,但那幅油画却早已涂在了我的心里,而且直到今天,呼啦啦30多年过去,却从未褪色。

⑧再后来,上了中学,看的书渐渐多起来,又发现这同一轮月亮在不同的人笔下却各有各的模样。而且还多与思乡有关。彼时因为年少,又从未离开过老家,所以总觉得那些借月思乡的词句有点矫情。而且,我还在心里暗暗发力,就凭这个我也得想办法走出这个小村,去看看外边的月亮到底有啥两样!18岁那年,征兵的消息一公布,我便赶紧报了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家乡的月亮点亮了我的梦想。只是在千里之外的军营里再抬头望月时,终于明白,这外边的月亮的确与老家的那个有所不同。

⑨我当兵的地方是在鸭绿江畔的丹东,顺着江岸,我有幸见识过“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阔;也领略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盛景;后来转业到济南,在大明湖边,千佛山上,都分别细赏过那轮皎月,尤其天上的那轮月亮和湖里的那轮月亮相映成趣,煞是美轮美奂;再后来定居青岛,诸如崂山看月,海滩赏月等等这些附庸浪漫的事儿更是没少干了,当然也实笃笃地体会了一把古人“山高月小”以及“海上生明月”的那种情怀,也有片刻的沉醉与惬意,可是,这些都还是比不过我心里的那幅“油画”,因为,越是看到它们就越发地想那轮老家的月亮,很想、很想!虽然我也懂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道理,但还是坚定的以为同一轮月亮在老家看,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我想当年于良史能写出“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样的神来之笔,想必也是置身于自己家乡的那轮明月之下才有此等闲情的吧!

⑩人人都有一个老家,所以人人也都有一轮老家的月亮,想老家时,也就想这轮老家的月亮,年龄越大,离家越远,就越想。老家的月亮,是游子心里头最柔软的惆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