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语文实践活动。
        在“这就是我”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你一定在班上展示了你的风采吧。现在,请你再次走进“我”的世界,参与以下活动。

(1)、【倾诉“我”的心声】在学校,在家里,与父母、老师和同学朝夕相处,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吧,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对象,仿照例句,表达自己的心声。
例:妈妈,我想对您说:“您就像春日里的细雨,滋润着我,使我成长。”
           , 我想对您/你说:“                                             

(2)、【畅谈“我”的感悟】读下面几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据报载,某校几名学生因无钱上网,抢劫了同校的一名男生小伟,并将极力反抗的小伟杀死。
材料二:一学生因沉迷于网络,在网吧连续上网几天几夜,以致于死在网吧里。
材料三:上网并不一定都是坏事,一专家就说:“其实,上网并不可怕,只要搞清楚网络是拿来用的还是拿来玩的就行了。”
我的探究结果:                                                      

(3)、【展示“我”的书柜】从识字开始,你一定看了不少的书吧,请你写出给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并说说你从中受到了哪些教益。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________________
我从中受到的教益:                    _____________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材料一:关于创新

    创新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科技创新角度来说,产品是创新的成果,是智慧的结晶。C919客机首飞成功,实现了100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让它与同类机型相比:噪声低于国际要求的10分贝以上,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气体的排放也低于相关规定的5%以上,航程也由标准的4075公里增至5555公里(航程也比国际标准增加1480公里),这些特点让C919客机订单达570架次。以上关键技术的突破与C919客机背后由36家高等院校组成的研制团队是分不开的。人才的聚集、技术的创新成就了C919的“中国造”。

材料二:随着中国创新力度加强,市场扩大,中德“创新”合作模式将逐渐取代“德国技术—中国制造”的合作模式。10年前,中国还是许多西方国家科技成果的“复制”,甚至被认为是“抄袭”,拉美人也认为中国货低质。但近几年,中国在许多科技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产品形象也迅速改变,这得益于我国的科技创新改革。智利科技创新委员会主席拉尔迪也说,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是智利学习的榜样。

材料三:中关村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趋势进行超前布局,拒绝山寨、拷贝,涌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世界顶端科技人才的回归,让中关村加速成为全球性创新人才集聚地;坚持自主创新,让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6年前三季度,中关村企业申请国际专利同比增长351.4%;制度革新为科研保驾护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就是受益者,在短短时间内就在国际著名科学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达34篇。国家为科技创新提供平台,深入推进8个区域创新改革试点,中关村就是成功的典范。

材料四:“中国智造”实施一年多来,智能制造在各个企业掀起热潮不断。但不少企业未很好关注变革进程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智能制造成了赶时髦的行为,导致投入多见效少,没有让智能制造为企业迈向中高端提供支撑和引领。在发展战略实施进程中,我们看到,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依然严重不足;针对民间的、个人的创新激励手段匮乏;人才回归的平台机制有待改进,政府部门的制度革新仍然需要加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说起劳动课,70后、80后感触颇多。70后的劳动课,多在田地里:麦熟时,学校放起麦假,孩子回到田野帮父母收割麦子;80后的劳动课,多在课堂上:竹木扎框、糊上棉纸,自制风筝放飞在课后的欢声笑语里。“是时候补上这堂课了”“劳动课很有必要”......各大社交平台上,此起彼伏的支持与赞扬是主流意见,传递着一个共识:劳动是光荣的,也是难忘的。

②开好开足劳动课的呼唤,深切期待着多方联袂参与的回应。学校或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或请非遗项目入校园,让学生在躬身稼穑、体验民俗之间,感受生活味、烟火气;企业、工厂等社会力量,利用提供标准化场地、定制化器具等方式,拓展校方的有限场景资源;家长通过日常交流的言传、共担家务的身教,营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家风家教。如此,方能打通书本与现实、学校与社会的罅隙,把劳动课牢固地嵌入教育体系的应有位置。

③劳动课虽无范式,评价更需有标准。“老师布置任务、家长完成作业、学生打卡拍照”的网络留言,折射出家长群体对劳动课该“怎么教、怎么考”的现实思量。无论是增加专业教师培养与引进之实举,还是广开课程考核、综合评价之言路,都是合理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素质的题中应有之义,也需要被给予充分的时间、耐心去摸索与确立。但从深处看,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更有赖于社会心态的转变。

④劳动教育并非朝夕之得、尺寸之功,更需日将月就、久久为功。“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劳动的过程本身即是一种教育。父母们更不必苛求孩子熟稔镰刀的轻重、农事的早晚,而是让他们在身体力行的劳动中,去懂得敬惜物力,去强健自立自强之精神。这些精神上的隐性收获,更能让孩子在思想、道德与品格上获得长久的滋养。

⑤劳动是质朴的,亦是多彩的,它无比深刻地与童年交织缠绕在一起,成为人生最珍贵的回忆与永不逝去的底色。而劳动课的回归与弹性扩容,恰恰寄望于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学段目标、规范的课程设计,去铺设抵达寓教于劳、五育并举的理想之路。

(有删改)

材料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