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文中画单横线线的句子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活动?

(2)、文中画双横线线的句子表现“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征?

(3)、“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一句中,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体现人物怎样的心情?

(4)、找出景物描写的一句,体会作用?

(5)、课文结尾“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这个女孩子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⑪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父亲的雨

谢宗玉

    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 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 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 ,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⑦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⑧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

(选自《青春美文》)

阅读《爱,从头开始》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亲爱的妈妈:

       ①二十年来,我俩一直聚少离多,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母女感情也一直不温不火,在外人眼里我们更像是远房亲戚。每当你想向我倾诉这些年的沧桑与曲折、无奈与绝望,我总会设法转移话题,不是不想听,而是怕听了之后会轻易原谅你当年无情地抛夫弃女、离家出走的事实。

       ②依稀记得五岁那年某个炎热的中午,我吵着要吃冰棍,你换好衣服说去街上给我买,结果一去不复返。那一年,父亲为了找你,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只要听说哪里有你的消息,他就会立即带上我前往那个城市。

       ③本以为你已经彻底地离开了我们,但后来我们每年都会收到你从外地寄回来的一笔钱。那时我们家还没有装电话,整个村只有李婶家有。你说每个月月初会打电话回来,于是每到那段时间,我一放学就会直奔李婶家询问有没有你的电话,放假更是几乎全天候在李婶家。电话里你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好好学习,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回来了”。村里长辈都说你不会回来了,我每次都哭着和他们(争辩 辩论)。年年拿的奖状我都(小心翼翼 谨小慎微)地收好,盼望着在与你相聚的那天拿给你看,(遐想 幻想)着你将我搂入怀中为我骄傲的场景。

       ④十二岁那年,因父亲生病开刀,我第一次主动打电话给你,希望你能够回来,或者寄一些钱给他看病,而你只丢下一句话:“我只管你,我跟你父亲结婚这么多年只花过他十元钱,叫他自己想办法。”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期待你的电话了。

       ⑤考上大学那年,你遵守了诺言,千里迢迢赶回来了。你一点儿也没变,还是那么美,那么优雅,只是身材更加丰腴了点,穿着华丽的裙子,化着精致的妆容。你告诉我你的住址,让我放寒暑假去玩。

       ⑥大一临近寒假的某个深夜,父亲出车祸去世了。你在他的灵柩前撕心裂肺地哭着,无论你是出于对父亲的感情,还是仅仅想做给村里的长辈看,我都感谢你能够以一个妻子的身份为父亲守灵,那晚我突然觉得你又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了。

       ⑦大学四年寒暑假,我都会去看你。每个学期的学费、生活费你都准时打到我卡里。如果没有你这十几年的资助,或许我早就辍学了,所以我时常提醒自己要懂得感恩,即使内心对你仍有怨恨。

       ⑧如今,已毕业两年的我,在N城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一个月前,你打电话给我说想来看看我。接机的那天,我们没有拥抱,更没有热泪盈眶,只是简单地嘘寒问暖,心中的隔阂依然存在。你带来了许多我小时候的照片和穿过的衣服,说:“二十年了都没舍得丢!”那一刻,我很想彻底地原谅你,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努力控制,只是淡淡说了句:“留着有意义吗?

       ⑨在同住的半个月里,你每天为我们做很多拿手好菜,家里也被你打扫得干净整洁,我突然觉得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家。有天下雨,我提前下班回来,远远看见你打着伞站在小区门口,左顾右盼。你看见我,赶忙解释说:“你小时候最怕打雷了,我来门口接你。”那一刻,我的泪水任由雨水肆意冲刷。

       ⑩你临走前的那个晚上,我抱着枕头来到你的房间,轻声说:“妈,今晚想和你睡。”那一夜,你带我重温了许多我小时候的趣事,以及二十年来你在外漂泊的辛酸。这一次我不仅没有排斥这个话题,还听得很投入,甚至破天荒地撒起娇来,让你多讲一些。就是在那个夜晚,我们像真正的母女了,我们之间隐形的墙消失了。在你即将上火车的那一刻,我紧紧抱住你,哽咽着说:“妈,谢谢你来看我,我永远爱你。”

       爱一个人比恨一个人轻松、幸福。这二十年里,我一直带着对你的怨恨辛苦地生活着。但从今往后,我想我会很幸福。妈妈,让我们从头开始吧!

你的女儿

                                                                                                                                                             (选自《看天下》2016年12期,有删节)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成长

他叫小洲,是我的学生!三岁时,父母车祸不幸去世,从小跟着奶奶叔叔过,个子很矮,浓浓 的乡音总会引来课堂的一阵笑声。七年级入学的第一次检测,72 人的班级,他考了 67 名。

在这样一所镇上的普通中学,如此刺眼的成绩不仅刺痛了他,也刺痛了他的家长。

那天,他的叔叔找到我:“杨老师,小洲的学习情况你知道的,他今天跟我说不想念了,他说这成绩,考高中没戏的,还不如现在去打工!您看?”

中午快放学的时候,我让小洲到我家吃饭,他虽极不情愿,但拗不过我。饭间无话,上学时间 还早,我让他陪我去家附近的公园走走。

“才第一次考试,怎么就放弃了?”

“老师,我不行……”

“什么不行,才刚开始,还没努力,就要放弃?”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师,我叔叔说我成绩不行,上学就是浪费时间。这次我都是倒数了……”

“不,很多同学都提前学过英语,你是零基础!你这次主要不就差在英语上吗?别放弃,坚持下去,我觉得你肯定行!”

“老师,我不能再给叔叔增加负担了,如果我成绩好,以后还有可能考高中、考大学,可是,

现在的我这样差,我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他们读书都比我好……”他沉默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洲很懂事,他想辍学打工,赚钱补贴家里的意图很明显。

我长叹一口气,说:“你看那边的两棵树!你觉得谁能长得更高?”

不远处的两棵树,一棵长在土坡上,迎接阳光,采食雨露,得天独厚。而另一棵似乎不走运,

长在了土坡背阴面的坡脚处。

“当然是在坡上的那棵。”“为什么?”“因为它没有遮挡啊,底下那棵树的阳光都被坡上那棵树挡了。”

“那好,我问你,啥时候底下那棵树的个子才能超过坡上的这棵树?” “不可能吧,老师!除非坡上的这棵树不再遮挡这棵树的阳光。”

“其实,能宣判坡底那棵树无法超越坡上那棵树的方法只有一种!”。

“啥方法?”

“自己停止生长!”看他若有所思,我接着说。“只要自己不放弃生长,就永远有超越的希望。就如现在的你,一样!”

那天之后,小洲不再谈辍学,相反,非常努力。到八年级,他的成绩能稳定在 35 名左右,但,或许他缺了点方法。或许,英语是他无法逾越的鸿沟,直到九年级,他依然无法突破 30 的关卡!庆幸的是,中考过后,他考入了一所市示范高中。

时如云烟,再见小洲已是三年后的暑假。记得那天中午已快到饭点,天特别热,蝉也叫得特别欢。

“杨老师!”一个高高瘦瘦的少年突然间就出现在我面前

“哈,小洲,都这么高了,记得那时候你……”我用手做了个比划。

我们俩都笑了。突然,我想起来了,“对了,你今年高考。说,是不是向老师报喜来了?”我开心地问他。他的眼神暗淡下来,良久,才说:“老师,我落榜了。二本差几分。”

“哦,没关系。三本好好努力,争取考研。”

“老师,我……”他欲言又止。

我突然想起他家的情况,以他的心气,大专不愿去,八成这孩子会因为三本高昂的学费而放弃读书。

“走,咱师徒出去搓一顿。”三年不见,这孩子开朗许多,我们一路说着闲话,不经意间,走到了那个公园,又看到了那两棵树。“老师,你看,不服气也没办法,坡底的那棵树,再怎么努力,还是没能超过坡上的那棵呢!是不是该承认失败,放弃努力了。”他的语气让我一惊,这孩子今天来是不是又要告诉我不想上学了。

顺着他的眼光看去,坡上的那棵树长势确实比坡下的那棵要好。

“不,小洲,你错了!”我想起了什么。“可坡底的树确实没超过坡上的啊。”小洲疑惑地看着我。

“可是,他依然保留着希望!”“嗯?”“没发现吗?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它长大了,个头已经超过这个坡很多了!”

我们一起看着坡底的那棵树,每一根枝条都直指天空,每一片叶子都昂扬向上,努力地争取多一点的阳光。尽管它依然没有超越坡上的那棵,可是,它确实长高不少!

“只要自己不停止生长,希望就永远存在。”我意味深长地说道。

“老师,我想去复读!我不想放弃我的希望!”小洲做了决定!

“加油,你一定行!”

另一个夏天,喜报传来,小洲考入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的一所一本院校!

十年坡底起云木,静心守得花终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