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课内现代文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③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④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⑤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⑦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句②与句①形成鲜明对比。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          ”;句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               ”一词和两个“           ”字,行文很严谨。

(2)、句④的“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是()

A、藐视敌人的豪情 B、胜利的自豪感 C、必胜的信念 D、对敌人的嘲讽
(3)、句⑤中的“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

(4)、前几句中与句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相应的内容应是_______________

(5)、句⑥⑦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一系列动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反三
                                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里根总统表示哀悼

       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三名宇航员丧生。

       “挑战者”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起飞后,以三倍于音速的速度升到佛罗里达五万英尺的蓝天时发生爆炸。爆炸后,航天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距发射地点20英里外的大西洋。燃烧着的飞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海面,持续了一个小时。

       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全国上下极为震动,人们几乎中断了一切活动,等待有关这场灾难的详细消息。各大电视网作了整天的特别报道。华盛顿和全国各地下半旗致哀。纽约市通常灯火辉煌的帝国大厦今晚熄了灯火,以示哀悼。

       里根总统在白宫内电视机旁观看到爆炸时,“震惊得一语不发”,里根夫人失声喊道:“天哪,不可能!”在同国会领袖们商议后,里根决定把原定于今晚发表国情咨文讲话的时间推迟到下星期二,并派布什副总统前往佛罗里达太空中心慰问死难者家属。正在开会的众       议院中断了会议并随即宣告休会。华盛顿大教堂响起了为死难者哀悼的钟声。

       今天在卡纳维尔角观看实况的观众目击这一悲剧时,由震惊而转为悲痛,不少人失声痛哭。

       今天晚上,里根总统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对七名宇航员不幸罹难表示哀悼。他把这一事件称为“全国的损失”。他说:美国将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将有更多的航天飞机和宇航员进入太空。

       …………

       “挑战者”号上的七名宇航员中,有一名来自新罕布什尔州中学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她是第一名来自民间的航天飞机乘员,是从1万1千名报名应征的教师中选出来的。她为参加这次飞行接受了120个小时的宇航训练。她准备在轨道上向她的学生讲授“太空课”。今天,兴高采烈的学生们在教室里观看载有自己的教师的航天飞机腾空实况时,突然陷入混乱和悲哀。

       美国共有四架航天飞机,迄今共进行了24次飞行,这次失事的“挑战者”号已进行了十次飞行,是历来技术故障最少的一架航天飞机。宇航局已宣布,在查明这次事故原因之前,将中止一切航天飞机的活动。

       今年美国原定将有15次航天飞机的发射,是“太空时代开始后最重要的一年”。宇航专家和舆论普遍认为,今天发生的事故不只是一次损失七名宇航员的悲剧,而且是美国整个太空计划的重大挫折,将大大推迟各项太空活动,其长远影响尚难估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到达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梦碎雅典

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圆明园为康熙赐名,雍正说这一名字意旨深远,“圆”指个人修养圆满无缺,君子立身行事,遵循中庸之道,“明”指光明磊落,睿智明达。后来乾隆又赋予“圆明”二字以先忧后乐的政治寓意。

在圆明园内景观建筑的命名中,不少是执政者政治理念与理想的映射,如“正大光明”等。正大光明建筑群位于圆明园南部。正大光明一语出自理学家朱熹:“古之圣君贤相所以诚意交孚,两尽其道,而有以共成正大光明之业也。”就是说圣君贤相竭诚以待,各尽其责,才能成就光辉的盛世。国家的各种重要大典,如贺寿庆典,乡试复试等一般都在正大光明殿内进行,因此有“御园正衙”之称。除此之外,圆明园二宫门命名为出入贤良门,寓意实现盛世,就要“亲贤臣,远小人”。圆明园西北的“汇芳书院”取汇集群芳之意,这里的“芳”是指有贤德,贤才的人,标榜好贤,尊贤,希望能够得到贤才的辅佐。

孝治在封建王朝时代维护着家庭宗族的稳定。孝悌礼制思想在圆明园内景观建筑的命名中也多有体现,如“鸿慈永祜”等。鸿慈永祜是皇家祖祠,又称安佑宫,是乾隆间来奉祀康熙、雍正的地方。

修身养性是儒家对君子的基本要求,治国、平天下,首先就要修身。圆明园内景观建筑的命名,不少是儒家修身思想的反映。在众多景观建筑中,“茹古涵今”“四宜书屋”等均是读书之处。“茹古涵今”表示皇帝在此汲取古人精华,接受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四宜书屋”,乾隆解释为“春夏秋冬无不宜,所宣乐总读书时”,一年四季皆宜读书。此外,还有一些景观的题名也体现出乾隆对修身养性的追求,如“涵虚朗鉴”“澡身浴德”等。

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鲜明特征,在圆明园内也有不少体现,如“北远山村”“杏花春馆”等景观命名。北远山村,竹篱茅舍,巷陌交通,如同王维田园诗歌景象。杏花春馆,矮屋疏篱,环植文杏,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境有相似之处。

圆明园建筑还体现着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含。它会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不同文化中的仙佛境界。在营建过程中,它会借鉴很多江南园林的营建手法,甚至连名称也照搬进来,典型的如“曲院风荷”,此名原为西湖胜景。

古人认为:“善园者以名,善名者以意。”这些命名,是造景者摄取万象,塑造典型,借物写心的过程;是赏景者借物抒情,精神升华,自我重塑的过程。它们是园林文化内涵的高度凝练,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是圆明园这一不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让圆明园成了当今的“天生网红”,衍生出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如“圆明园四十景”“圆明园十二生宵”等,这也是对圆明园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材料二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的说法,出自法国传教士王致诚写给巴黎友人达索的信,他在信中说:“这是一座真正的人间天堂。园中的建筑造型,其美无与伦比……建筑与山石、花木之间巧妙结合……景色之多不能一目看尽……一切都趣味高雅,可以长时间地游赏。”他的《中国第一园林特写》一书影响比较大,致使欧洲上层许多达官贵人对圆明园非常青睐,要求建筑师给他们设计类似圆明园的房子,模仿中国园林,所以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园林在乾隆年间开始走向世界。

当时英国皇室建筑师钱伯斯也非常推崇中国园林艺术。他在《中国园林的布局艺术》中说:“中国人的花园布局是杰出的,他们在那上面表现出来的趣味,是英国长期追求而没有达到的。”又在《东方造园艺术泛论》一书中写道:“没有任何国家在园林结构的壮丽和数量曾经与中国相当。王致诚神父告诉我们圆明园有四百座楼阁,它本身就是一座城市。”

在当时英法等欧洲国家争相仿造中国园林的过程中,有的似是而非,有的模仿得有点像。因为中国皇家园林里有许多农业景观,所以在凡尔赛宫里出现了小特里阿农这样的农业景观。仿造最好的还是钱伯斯在英国伦敦郊外建的邱园塔。他仿的是广州六榕寺的六榕塔,因为钱伯斯到过广州,通过六榕寺六榕塔的老照片,可以发现它和邱园塔造型非常相似。

当时欧洲贵族将丝绸之路传过去的中国瓷器或者丝绸上出现的建筑物都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在自己园子里仿造,实际这些根据并不充分,那些图案上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圆明园。不过也有一个传教士曾经把《圆明园四十景》图带回了欧洲,他带的不是绢本画,而是木刻版。法国的勒胡士出版了《新潮园林详解》,第四卷中他以圆明园为题介绍中国园林。

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对欧洲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建筑,美国观念史学家洛夫乔伊说:“中国园林是欧洲浪漫主义的起源之一,它推动和促成了浪漫主义的转向。”

圆明园还被誉为“中国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正因如此,部分人提出要在今天重建圆明园,恢复其当年的富丽与繁华。中国拥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古迹,它们既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圆明园遗址则与众不同,它承载了中华民族遭受苦难的历史记忆,对世人具有教育和警示作用,其历史意义已远超园林作为建筑本身的艺术价值。如此一来,圆明园已无重建必要。首先,圆明园并不可能完全被复原,那些散落世界各地的珍宝还有许多不知去向;其次,就算恢复了当时的样貌,也只能称得上是仿古建筑,历史文化价值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逝去的历史是永远不可复制的。

其实,若想看到圆明园盛景有很多呈现方式。国家文物局表示,将在网络上“重建”圆明园,采用数字化等虚拟方式再现圆明园昔日盛景,并结合考古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公众考古活动,宣传、普及圆明园遗址核心价值内涵。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正确认识历史废墟的价值。

材料三:

面对当下的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纪录片从不缺席。近年来,网络空间已成为新闻宣传主阵地,中国纪录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数据显示,去年仅在互联网上线的纪录片就达259部。中国纪录片迈入了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迈入新世纪,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有温度地展示历史,有灵魂地描摹传统,有情趣地传播文化。

《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园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本草中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纪录片,借助中医、茶文化等广受世界瞩目的优秀内容,成功地将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传播到海外。

只要坚持创作精品的态度,将品质扎实的原创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这样的作品就能在网络上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关注受众需求,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地,做有品质、有内涵、有故事的好作品,才是中国纪录片正确的打开方式。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中国纪录片进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学校应开设独立的劳动必修课程。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类。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开设独立的劳动必修课程将成为推动劳动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全面实施劳动教育,还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倡导学生向劳动榜样学习,引领学生树立公共服务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材料二:

为了加强劳动教育,各地中小学在正确认识劳动教育价值定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一步渗透劳动教育。例如,某校结合“种植”劳动特色课程,制订了学习方案(见下表),目的在于为学生真正“走进田间”提供必备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种植实践中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各种种植实践问题。学科专业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成为开展劳动教育的新途径。

表1:“学科专业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学习方案

学科

学科知识

“学科+劳动”实践活动

可解决的种植实践问题

化学

酸和碱

测量种植园土地的酸碱度

确定能够种植的作物类型

数学

不规则图形面积

计算种植园各区域的面积

统筹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区域

物理

测量

测量种植园的温度和湿度

为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生物学

植物分类植株的生长

了解作物的基本特征观察、记录作物的生长变化

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制作植物标识牌

授粉﹑剪枝、间苗、除草

语文

应用文写作

撰写种植日志编辑种植园宣传稿

总结种植经验宣传种植知识

材料三:

劳动教育缺位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严峻现实,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从学校来讲,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从家庭来讲,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从社会来讲,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好逸恶劳、看不起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这与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的根本任务不相符合,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节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