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诱杀  
                                                                                             孙兴运
       ①猎人是山里最优秀的猎手。因为猎人知道要做一个好猎人,不仅要弹无虚发,更需机智谋略。猎人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懂得诱杀,而不是搏杀。他知道凶猛的虎狼豺豹是惹不得的,动辄便有性命之忧。而性情温顺的鹿兔马羊是可以大开杀戒的。
      ②猎人的机智有些阴险,他不射杀第一只猎物,而是打伤后捉住,当诱饵绑于树上,自己躲在树丛中悠然地等待着。等猎物的哀鸣声唤来同伴时,猎人才从树丛中伸出乌黑的枪管精确射杀。猎人知道弱小的动物要依群而生存,群内有着高尚的互助精神。正是这种高尚精神的存在,才使猎人每次都能满载而归。所以猎人常在归后偷偷地笑,笑那些猎物蠢不可言。
      ③那天早晨,猎人像往日一样踌躇满志地上了山。雨过天晴后的山比往日更清秀妩媚,泥土的清香和鲜花的芬芳在林子里弥漫着。猎人听到了鹿鸣声,他顿时精神一振。脚步便欢快起来了。
      ④鹿鸣声是从林子中央的一片空地上传来的。空地上的三头鹿浑然不知危险已经笼罩了它们,依然沉醉于嬉戏之中。猎人躲在树丛中开始谋划枪口下的第一个目标,他很快就发现了那是一头公鹿、一头母鹿和一头鹿崽。
      ⑤猎人缓慢地举起了枪,那头鹿崽在枪声中晃了一下便跪倒在地了。公鹿和母鹿闻声一惊,可跑出两步却回头看见了跪在地上的鹿崽。于是便仰天哀鸣。猎人正为自己的计谋而得意时,那两头鹿在凄厉的鸣叫声中一步一步地走近了鹿崽。
      ⑥当猎人再次举起枪管时,四面的林子里忽然传来了此起彼伏的鹿鸣声,声音愈来愈大、愈来愈近。猎人正暗自欢喜,就看见有许多鹿从树丛中拥上了那片空地,齐声长鸣。又一声枪响,一头鹿轰然倒下了,血汩汩地喷涌而出,染得草地一片褐红。鹿群没有因为惊吓而逃散,鸣叫声却更加凄厉。鹿群的哀鸣声在猎人听来便是一曲高亢的凯歌。嘹亮的凯歌刺激得猎人血脉亢奋不已。
      ⑦随着枪声接连响起,七八头鹿已凛然倒下了。猎人胸腔里燃起的熊熊激情不得不因弹药的耗尽而熄灭。鹿群依然哀鸣着。猎人就燃起一枝烟悠然地等待着 , 想等到鹿群散去后再收获这次诱杀的硕果。正当猎人眯着眼乐呢,鹿群却炸开般地四下逃散了。
      ⑧猎人钻出树丛,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腥臭。猎人回头望了一眼就发现身后一只斑斓大虎正向他逼近。这附近怎么能有虎呢?就是有虎,听见枪声早该吓跑了呀!
      ⑨猎人忽然颤栗了:那群鹿!那群鹿在诱杀他!它们用身体耗光了子弹,那哀鸣声不仅召来了老虎而且掩盖了枪声!
      ⑩猎人终于在一声虎啸中没了气息。他临死也没弄明白,温顺软弱的鹿怎么会诱杀自己?
                                                                                                       摘自《人民文摘》2005年第11期

(1)、请细读文章,结合具体情节,说说文章标题“诱杀”包括了哪些内容?

(2)、文中第⑦段划线句“猎人就燃起一枝烟悠然地等待着”,请仔细体会“悠然”一词,用第一人称表达猎人此刻在想些什么?你认为猎人是个怎样的人?

(3)、在猎人诱杀温顺软弱的鹿群过程中,鹿群这些生灵的精神品质震撼着我们。请说说鹿群哪些品质震撼着我们?

(4)、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对于猎人,课文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态度?你又有什么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安勇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回答的是班长,他是公认的好学生,成绩好,口才好,模样好,没啥不好的地方。班长说:“因为这个男人是人贩子,用这种方法抢孩子,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拔腿而逃。”  
      老师笑笑,点点头。
      第二个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调皮鬼摇头晃脑地说:“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 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给出的答案。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姑娘,请与我同行

毕淑敏

    ①那天,说好晚上9点钟到广播电台,直播一个呼唤真情的节目。

②都怪我临走时又刷了刷碗,出门比预定时间晚了5分钟。大城市里似乎活动着一条诡谲的规律,假如你晚了半步,就像跌入了黑暗的潜流,步步晚下去,所有的事物都开始和你作对。顾不得往日的矜持,我跳到马路中央拦车,可惜每一辆迎面驶来的出租车汽车,窗玻璃上都黑压压地坐满了人,任凭我将手臂摇得像风雨中的旗杆,车群还是拐着弯呼啸而过。我想也许我站的地方不理想,就向路口逼近,最后简直戳到红绿灯底下。

    ③现在,是最后的时限了。假如我再搭不上车,直播室里将留下一幅焦灼的空白。我无法设想那边即将到来的慌乱情景,只是疯狂地向每一辆的士招手。

    ④突然,一辆红色的夏利出租车从天而降,稳稳地停在了我的身旁。司机是一个快活的小伙子,他敞着一口白牙微笑着问我:您到哪里去?我伸手拉开车门,上了车报出地名。猛然一个尖锐的女声撕破我们的耳鼓:“你怎么问她不问我?是我先看到你的,是我先挥手的。这是我拦的车,该我上的……”

    ⑤我们都愣了。看着这从一旁杀出的女孩。她穿着一身银粉色的连衣裙,夜风吹起裙裾,像套着一柄漂亮而精巧的阳伞。略一思索,就明白了眼前的事态。女孩刚来到人行道上挥手拦车,车就停了。她以为这是她的功劳。

    ⑥来不及同她做太多的解释,甚至不想分辨究竟是谁先举手。我只是想,既然我们在同一方向拦车,大目标就是一致的。于是问她:“小姐,您到哪里?”她不屑于理我,对着司机报出了她的目的地。司机轻松地说:“我正不知道怎么回答您呢,这下好了,你俩顺路,您先到,那位女士后到。谁也不耽误……”

    ⑦我敞着车门对她说:“小姐,谁拦的车已经无所谓了,要紧的是我们赶快上路。对不起,我确有急事,来不及再拦别的车了。既然我的路远,车费就由我来付,小姐,快上车吧,请与我同行。”美丽的小姐掏出高雅的钱夹,也是娇艳的粉红色,对司机说:“钱,我有的是。我从没习惯同别人坐同一辆出租。你请她下去,我多付你钱。”

    ⑧我突然感到异乎寻常的寒冷,在这春意荡漾的夜晚。

    ⑨那一瞬,我漠然向隅缄口无言。要是司机撵我下车,我只有乖乖地下去。就是过后义愤填膺地举报车号,司机也完全可以不认账,说他是先看到粉红色小姐后看到的我,这便是死无对证的事。况且按照我待人处物息事宁人的习惯,也绝不会打上门去告谁。在那个片段,甚至连广播电台的直播都茫然地离我而去。在人与人之间如此隔膜的今日,温情的呼吁是多么苍白微弱。

⑩我抱着肘,怕冷似地等待着。等待一个陌生人的裁决。司机对小姐说:“我当然愿意多挣点钱啦。你忙吗?”小姐嫣然一笑说:“我不忙。就是晚饭后溜溜弯。”她很自信地看着司机,对自己的魅力毫不怀疑。我已经做好了下车的准备,听见司机对小姐说:“既然您不忙,我就先送这位女士了。您再打别的车好吗?”说着,他发动了引擎,夏利车像一颗红色保龄球,沿着笔直的长安街驶去。女孩粉红色的身影,像一瓣飘落的樱花,渐渐淡薄。

    ⑪到达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离预定的直播时间还有5分钟。我急急把一张整币递给他,甩了车门就往楼里跑,那一道演播间的手续颇为费时。司机在后面喊:“还没找您钱呢!”我头也不回地说:“不用找了。别在意,那不是奖你的。是没时间了。如果你不忙,待会儿请打开收音机,会听到我在节目里说起你……”

    ⑫我不知道司机是不是听到了我的话,更不知道那朵粉红色的樱花,在坐着另一辆出租汽车兜风的时候,听到了我的呼唤没有。

    ⑬我在说——女孩,请与我同行。

(选自《美丽是心底的明媚》,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
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达到百分之九99.99%。
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蝇化妆等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以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联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
必然指向泄露,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
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式更为严峻。
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入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_______”,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根据谈璎同问题文章改编)
阅读下面的组合文本,完成小题。

【文本一】

罗丹说:“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这话含意深厚,非解释不可。

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中的。非动者,即非自然。照片在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行把动象转变为静象,已非物之真相了。况且动者是生命之表示,精神的作用;描写动者,即是表现生命,描写精神。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是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艺术家要想借图画、雕刻等以表现自然之真,当然要能表现动象,才能表现精神、表现生命。这种“动象的表现”,是艺术最后目的,也就是艺术与照片根本不同之处了。

那么艺术又怎样能表现出“动象”呢?这个问题是艺术家的大秘密。罗丹说:“你们问我的雕像怎样表现这种‘动象’?其实这个秘密很简单。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他要能在雕刻或图画中表现出那第一个现状,于不知不觉中转化入第二个现状,使我们观者能在这作品中,同时看见第一个现状过去的痕迹和第二个现状初生的影子,然后‘动象’就俨然在我们的眼前了。”

(节选自《美学散步·看了罗丹雕刻之后》,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有改动)

【文本二】

相传拉奥孔犯了大罪,天神用了一种极惨酷的刑罚来惩罚他,遣了一条恶蛇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在一块儿绞死了。在这种极刑之下,未死之前当然有一种悲伤惨戚、目不忍睹的一顷刻,而希腊雕刻家并不擒住这一顷刻来表现,他只把将达苦痛极点前一顷刻的神情雕刻出来,所以他所表现的悲哀是含蓄不露的。倘若是流露的,一定带了挣扎呼号的样子。这个雕刻,一眼看去,只觉得他们父子三人都有一种难言之痛;仔细看去便可发现条条筋肉、根根毛发都暗示一种极苦痛的神情。

(节选自朱光潜《无言之美》)

【文本三】

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 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节选自毛宁《梦回繁华》)

《清明上河图》(局部)[宋]张择端作

阅读理解

蹬 布

①那天放学进家, 响莲先是高兴,后是惊讶。高兴的是爸爸难得在家, 惊讶的是爸爸脖子上吊着绷带托着左胳膊。

②因为爸爸意外工伤, 响莲那天没有挨着枕头就入睡。她听见爸爸妈妈在低 声商量事儿。妈妈说:“欠人家两个月车钱了,这下更艰难了。”爸爸说:“再艰难,也得保证响莲。”

③在这个城乡接合部的居民区里, 响莲上的却是城里一所挺有名的学校。那 天老师宣布,今后有的作业要在电脑上完成, 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妈妈在小 超市打工,用攒了三四个月的工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妈妈说, 超市老板娘 早给她闺女置下电脑了, 那闺女才上四年级。妈妈问响莲: “老板娘说的 ‘未雨 绸缪’,什么意思? ”响莲说老师还没教。妈妈就说,家长们都知道,一上五年 级,有的功课就得在电脑上完成, “未雨绸缪”就是不等老师教,一搜就懂。他 们家住的地方,离响莲上的那学校挺远,家长们几乎没有让孩子自己乘公交车去 的。 若自己家没有车,就跟别的家拼车。响莲就跟另外四个孩子拼车,每月 450元。

④但是,两个月前,妈妈被超市辞退了。爸爸晚上回到家,妈妈总唠叨,说 那小超市老板娘不地道,爸爸淡淡地劝: “如今到她那地方加油的车少了,她也 有难处,你就再找份别的工吧。”妈妈觉得失去那份工可惜,以前每天下班回家 正好接响莲,而且,还可以平价甚至打折扣从那超市买回袋奶、方便面什么的。 本来妈妈那份工资除了日常费用, 还可应付响莲每月的拼车费午餐费, 现在可就 困难了。爸爸再出事故,虽说是对方负全责,医药费不愁,但只剩基本工资,困难就变成艰难了。

⑤第二天响莲起床后,不见爸爸,就跟妈妈说:“今天我不搭小车了, 我去 坐公交。”妈妈大声回应:“你老老实实坐上去! ”车在她家门外按喇叭,妈妈 对师傅说:“响莲她爸一早就蹬布去了, 人家同意先预支他 1500 块,明天我就连这个月总共 1350 块给你。”

⑥车子往城里开,马路边有排专卖建材的商店,有家店最近专营再生布。再 生布就是用回收的废旧衣服等纺织品,捣烂了再热压成型,那家店从厂里进大批 的货,一卷一卷的, 宽度从两米到八米,长度从十米到二十米,那些搞大棚养殖 的, 棚顶上要苫这种东西,他们的大棚往往长达一百米,那就需要把成卷的再生 布先在地面上铺展开,再将其用手提缝纫机缝合成指定的长度,缝完了, 再整体 卷起,装车运走。在操作过程中,有个环节,就是蹬布。缝合前,每卷布要搁到 地上,用脚蹬展开,那还不算太难, 缝合后,如果是八米宽的缝成了一百米长, 再用脚将其蹬卷起来, 那就不仅需要旺健的脚力,更需要平衡的技巧。这个活儿 很累人,但是又不可能给高工钱,因此都是些最没办法的人,才一早来干临时工,四个小时,管一顿粗茶淡饭,给五十元。

⑦响莲从车窗老远就望见了爸爸的背影。爸爸虽然一只胳膊伤了,两腿却仍 雄健有力,只见他两腿轮流蹬布,那布卷越蹬越厚,爸爸再蹬,就有点儿跳动的意味了……车开过去了, 蹬布的爸爸从后视镜里消失了。

⑧响莲微微咬着嘴唇,心里发誓,一定要报答父母。那天晚上,她从网络上查到了“未雨绸缪”的解释,她心中浮现出许多的方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