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学会倾听
      ①数年前,一起医疗纠纷把我推到“风口浪尖”上。患者家住近郊,很快就有二十来人聚在会议室的门口,吵吵闹闹,人声鼎沸,大有一触即发的火药味。我提议大家坐下来,请对方不限时地把话说完,医师一方则推举代表限时发言,超时说话要经过对方同意,但一方讲话时,另一方都不得插嘴。轮到我讲话时,我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声明我讲话时可以录音录像做笔记,录音录像可以播放,讲话可作告状材料任意引用,决不出尔反尔。当我十分耐心地听完对方讲话时,发现其中既有对医学的误解、对医师的误会,也不乏对医院工作的中肯之词。三个小时的交流后,医患纠纷烟消云散,对方甚至留下地址和电话号码邀请我去钓鱼。干戈玉帛之变,始料未及。这件事让我明白,在某些场合,会说不如会听。听清楚你才会明白对方的意图和需求,才知道怎样面对怎样解说。
      ②其实,无论是“衙斋卧听萧萧雨,疑是民间疾苦声”,还是“四面云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都是静心倾听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倾听。
      ③倾听是一门学问。做学问要讲规矩,倾听也有规矩。倾听者必须有同情心,必须专注,必须敏捷。“同情就意味着理解的一半”(高尔基),有了同情心,你才会尊重对方,待人以诚。倾听需要专注,不专注听别人的谈话无异于轻视或侮辱别人。专注的倾听对于倾诉者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褒奖,从专注的倾听中流露出来的真诚和善意,比任何药物都更有抚慰作用。要边听边想,分析综合   既要抓住对方在倾诉中流露出来的闪光点,加以引用   夸奖和张扬   又要留意其中的纰漏和谬误,以便适度疏导或批评。这就需要缜密,也要掌握分寸。
      ④倾听也是一种艺术。作为艺术,倾听也讲技巧。倾听者必须保持平静的心态、坦诚的胸怀,并拥有符合要求的体态语言。倾听时或上身前倾,平视对方,或俯身侧耳,紧闭双唇,洗耳恭听。倾听中应尽量保持静默。且看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倾听者时而面带微笑轻轻点头以示肯定或赞赏,时而双眉微皱面有愁容甚至眼泪盈眶,仿佛身临其境,不经意地走进了对方的心灵世界。《长沙晚报》休闲副刊有一个“倾诉”版面我也常看,其实阅读也是倾听。窃以为倾诉和倾听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次毫无顾忌的倾诉和一次不受干扰的倾听常常使双方受益。倾诉者一吐为快,心中块垒为之一消;倾听者大增见识,心灵为之震撼,同时获得一个结交朋友、研究人性和了解社会生活的机会。
       ⑤成功的倾听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一剂良方。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努力学会倾听。医师学会倾听,就会从善如流 , 提高疗效;官员学会倾听,就会更加体贴民情,为民造福。如果每个人都把倾听当作一门本领来掌握,我们的社会定然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

(1)、第③段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标点是(   )

A、; , ; B、。 、 ; C、: , , D、: 、 ;
(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3)、第③段划线句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4)、本文围绕着论点,从两个方面告诉我们应如何学会正确倾听:                                                                                                         

(5)、第⑤段划线词语“从善如流”用在此处不太贴切,请换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父亲的半瓶酒
   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我的作品从来没有给他看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去买,但没有买到。我听了很伤感,以后写了东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还给我,上边用笔批上密密麻麻的字。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未来。只是每一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但是,没过多久,我惹出一些事来: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唯恐被撞翻了担子。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孩子搭车来了。
  老人显然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呆滞。
  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小女儿斜着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
  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我叮咛爱人,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总是说着小女儿的可爱,逗着小女儿做好多本事给我们看。一到晚上,家里来了很多人,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一推门,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了。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了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拉着小女儿跑,让叫我们爸爸、妈妈。后来,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给了小女
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又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我喝酒。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才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但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人生是三节四节过的,哪能一直走平路?搞你们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来,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
  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看它,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夏天慢慢过去,秋天悄悄来临。地上满是深红色和金黄色的秋叶,花园尽头的葡萄架上一串串的葡萄,在阳光的照射下渐渐变成了酱紫色。我正是在这时开始写回忆自己生活经历的文章的,恰好是我写《霜王》那篇小说一年以后。

       当时我对自己写的东西仍然心存疑虑,常常被那些可能不完全属于自己的思想所折磨,只有莎莉文小姐知道我内心的恐惧不安。我不知为什么变得那么敏感,总是竭力避免再提《霜王》.有时在谈话中,一种深层的意识闪过我的脑海,我轻声地对她说:“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我自己的。”有时候,我写着写着,就会自言自语地说:“如果这又是跟很久以前别人的作品一样,该怎么办?”一想到这儿,我的手就抖个不停,这一天什么也写不下去了。即便是现在,我有时也感到同样的焦虑和不安。那次可怕的经历在我心灵上留下了永久性的后遗症,其含意我现在才开始理解。

       莎莉文老师一直安慰我,并且尽力帮助我,为了使我能恢复往昔的自信,她鼓励我替《青年之友》写篇《我的生活介绍》的短文。当时我只有12岁,写这样的文章是很吃力的。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似乎已经预见到了将会从这次写作中得到好处,否则我一定写不出来的。

       我谨慎小心,但却不屈不挠地写了下去。莎莉文小姐在一旁鼓励并诱导我。她知道,只要我坚持写下去,就能重新树立信心,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没有发生《霜王》事件以前,我像其他孩子一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后来变得沉默了,经常思考一些看不见的东西。过了一段时间,逐渐摆脱了那一段不愉快的经历给我投下的阴影,经过磨炼,我的头脑比以前更清醒了,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人贵敢说“吾不如”

    ①“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言简意赅,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为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适当的人生坐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

    ②历史上的圣哲先贤,他们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具备博采众长的精神,敢于宣称“吾不如”。

    ③孔子问学生子贡,你和颜回比,谁的能耐大?子贡回答说,颜回闻一知十,我顶多只是闻一知三。子贡慨叹“弗如也”,寥寥三字,掷地作金石声。

    ④《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下当然是势所必然了。

    ⑤读《广师》,我们可以领教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类似高论:“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学中;险阻俱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顾老夫子谦逊若此,被誉为“一代通儒”,令人诚服。

    ⑥瞿秋白在29岁时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他恳切地表白:“搞农运,我不如澎湃、毛泽东;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我不如叶挺、贺龙。”虚心谨慎,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为瞿秋白,基于此。

    ⑦确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对比自己强的人,由衷地说一句“吾不如也”,不但不会贬损自己,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世界上,任何人在体能、技能、智能上的发展不可能至周至全。同理,一个人在品格修养上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吾不如也”的时候。只有敢于承认“吾不如也”的现实,才能看清自己的特质,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举优抑劣,扬长避短。怕只怕明知“吾不如也”,却偏要与人争个胜负,分个雌雄,那就是自己难为自己,令人不敢恭维了。

    ⑧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敢说“吾不如也”的人,方可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上的翘楚,因为他们的胸怀比长天更广阔,精神比高山更巍峨。

阅读《大印象》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印象

刘建超

       ①老街把给人画像的营生称作印象。

       ②老街,能把画像这门手艺做得精绝的是八角楼下的大印象。遇到个急事,有人会拿着照片,找到大印象的店里,说给印象一张。大印象便按照顾客的要求,把照片上的人像放大绘到纸版上,装裱好,保证和照片上的人物表情一模一样。

       ③去老街找大印象,老街人都会告诉你,大印象啊,好找。去八角楼,宽脸,短眉,眼睛不大,特有精神。

       ④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为人也正直实诚。大石桥段家老爷子意外去世,家人没有找到老人遗照,便找到大印象,央求去家里给老爷子画像。做印象生意的,极少上门给人画像,用照片印象,可借技术工具帮助,登门画像却全凭手上功夫,况且给故去的人画像,是晦气生意。但大印象二话没说,收拾起家什就到了段家。大印象对躺在棺木中的段老爷子鞠了三个躬,支起画板开始下笔。正是三伏天,屋内闷热,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大印象连续八个小时不吃不喝,在灵棚搭建起前,画完了肖像。大印象谢绝了段家的优厚酬金,说能给老爷子画像也是有缘啊,算我送了老爷子一程。

       ⑤老街有个环卫工人,大家都称他韦老头。他每天推着架子车,沿街清理垃圾。韦老头闲时,爱坐在大印象店前,吸着烟,看大印象画像,拉扯些家长里短。韦老头吧嗒吧嗒地吐着烟雾,也不管埋头做着活计的大印象听没听,自己只管说。说他和老婆的恩恩怨怨,说因为他没有照顾好妮子,十二岁的妮子溺水死了,老婆子也离家走了。我那妮子啊,长得可带劲了,瓜子脸,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笑起来,俩酒窝,学习好着哩。都怨我,都怨我啊。韦老头过足了烟瘾,也叨叨够了,拿起扫把仔细地将店铺前清理干净,推着车子走了。韦老头退休那天早晨,去找大印象道别,大印象的店铺没开门,门上挂着一幅女孩的画像,瓜子脸,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俩酒窝,天啊,这是我妮子,是我妮子啊。韦老头把画像搂在怀里,老泪如珠,对着大印象的店铺拜了又拜。

       ⑥生意清闲的时候,大印象端着一杯茶,眯缝着一双小眼看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人说大印象的本事是过目不忘。曾经有人打赌,带着四个男女在大印象眼前过了一趟,让他把这四个男女画下来。他眯缝着眼,一杯茶的工夫,画像就出来了。四个男女瞪着惊讶的眼睛,各自拿着画像离去。

       ⑦那年冬天,流窜盗窃团伙到了老街一带,警察通知商家注意防范。没几天,老街的一家珠宝店失窃。警察走访时,大印象拿出了几张画像,说这几个人在老街转悠几天了。警察按图索骥,果然抓获了三名盗窃嫌疑人,只是让团伙的头子逃脱了。老街人把大印象画像擒贼的事都传神乎了。原想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没曾想,春节前夕,逃跑的盗窃团伙头子竟然又潜回了老街。节前商家生意旺,店铺关门也晚。天擦黑,大印象起身去关门,一个黑衣人裹着寒气闯入店里,反手扣上门。大印象正疑惑,一把冰冷的匕首抵住他的咽喉。大印象即刻明白了怎么回事,平静地坐到椅子上。黑衣人匕首向上一划,大印象两眼模糊。

       ⑧翌日,正在饭馆里喝酒的黑衣人,被警察逮个正着。黑衣人挣扎着又哭又嚷,说警察冤枉人。被带到派出所后,黑衣人忽然安静了,他看到案桌上一张用血绘出来的画像,画像上的人分明就是自己啊。黑衣人瘫倒在案桌前。

       ⑨大印象眼睛致伤,不能再给人画像了。

       ⑩老街人提起大印象 还是那句话:大印象啊,宽脸,短眉,眼睛不大,特有精神。

                                                                                                                                                                                (选自《广西文学》,有删改)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在进入这座市政大厅之前,我们已经A(漫步 游览 漫游)过广场,在街心露天咖啡馆喝了饮料,并且欣赏过几乎任何商店橱窗全都陈列着的大大小小的老鼠,棕黄色,安了胡(zī),既像是皮革缝制的,又像是泥巴捏成的可笑的老鼠。更重要的是,我第一个发现了那位花衣吹笛人(这使我不禁有点得意了),于是,我赶紧挎着照相机过去同他攀谈,同他合影留念。①(全场活跃,笑声)

       我和花衣吹笛人谈了一些什么呢?没有什么需要保密的,完全可以公开。(笑声)首先我招呼他:“哈罗!穿花衣服的先生,您好哇!原来你藏在人群中,叫我好找!”②他似乎抱歉地耸了耸肩膀,(笑声)接着,我就对他自我介绍:“我是一个中国作家,在那遥远的东方,我读过你们德国作家写的关于您的书。我了解您,您是一位本领高强的魔法大师,您有一支魔笛,这会儿,它就捏在您的手中,不是吗?”可是,花衣吹笛人既不点头,也不走开,只是一个劲儿地瞅着我,眼珠子眨也不眨,仿佛在打量我说的到底是不是真话。

       (笑声)我不管这许多,便开始B(恳求 求告 呼告)他:“喂,伙计!自打我来到联邦德国,就听到人们在抱怨,说是如今有不少德国青年,只顾个人轻松快活,不愿结婚成家,因此……(全场活跃,交头接耳)儿童越来越少了,人口结构也出现了老化的趋势……(热烈鼓掌,欢呼,跺脚)我很同情德国人,喂,先生,您听明白了没有我很同情德国人,先生,请您再也不要把海姆佗的孩子带走了,行吗?”(热烈鼓掌,欢呼,跺脚)我见这位魔术大师动了心,便又趁热打铁,对他解释:“过去统治海姆佗的那帮该死的贵族老爷,早就完蛋了,他们说话不算话,又愚蠢,又小气,如今的海姆佗市长先生和他的同僚先生们,可是一些信守(nuò)言的好人!③(欢呼,鼓掌)假如他们应许了您什么,只管伸手向他们要好了!他们会给的,一定会给的,我知道,现在的德国人有的是钱……(哄堂大笑,鼓掌)因为,联邦德国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不过,听了我这一番话,花衣吹笛人是怎样考虑的,我可来不及讨个回音,因为,接见的时间到了。我们的司机UweLaue先生催我上车了,我只来得及最后大喊一声:“行行好吧,先生!”(大笑,跺脚,热烈鼓掌)便直奔这座大厅。

现代文阅读

出路

永爱

我的侄子从小就聪明伶俐,上学之前,所有人都对他充满期待。

望子成龙的弟弟和弟妹把他送进了一所非常好的小学。弟弟甚至跟我说:“我儿子可得好好学习,不能像我这样!”

然而,在小学阶段,侄子的语文就没有及格过,数学因为不会写字,最后也成绩平平。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他的文化课成绩都是班里的倒数第一。

那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学上的问题,叫读写障碍,又叫读写困难。根据国际读写障碍协会的定义,这是一种特定的语言障碍。

本来对孩子的未来抱着极高期待的弟弟,被侄子小学6年来的学习成绩彻底击溃了。他常常跟我们说:“孩子只要健康长大就好,大不了跟我去学电焊!”

见到侄子,大家心照不宣地不提学习和考试的事情,只无关痛痒地问他吃饱了没有、穿暖了没有。

因为成绩不好,侄子上了当地最差的初中。即使在生源如此普通的初中,他仍然平静地当着倒数第一名。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侄子才15岁,他该何去何从?

我爸妈跟我弟弟说:“你不会让他这么小就当电焊工吧?去找所职业学校让他学一项技能吧!”弟弟也心疼他儿子,再说要当电焊工,15岁的孩子也没人敢用。于是弟弟就跟他儿子说:“你喜欢学什么,就报个什么学吧。”

弟弟的想法是,再读3年书,他儿子就18岁了,就能跟着他学电焊了。至于上职高能不能学到本领,他已经不在意了。

但15岁的侄子已经开始思考他的未来,思考要靠什么来养活自己。思来想去,他选择了和自己喜欢的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于是,他到市里的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学电子商务。3年的职高生涯,头一年他学了一些理论知识,之后的两年,大多数时间他在大城市间辗转。因为这所职业技术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去大城市的工厂或公司实习。

我弟弟本来打算让侄子职高毕业后就跟他干电焊的工作,但被侄子拒绝了。侄子跟我弟弟说:“爸爸,我要考大专。”当时,我弟弟真的搞不懂了,他儿子从小不好好学习,这会儿怎么愿意读书了?是浪子回头了吗?但他还是欣喜地对侄子说:“只要你愿意读书,爸爸就一直供你!”

到这个时候,我们都还在误解侄子。其实,他不是不愿意读书,是读写障碍让他在学习中面临困难。而作为家长,我们都没有察觉并帮助他克服这个困难。

侄子付出了很多努力,花了半年时间补习高考内容,终于以200多分的成绩考上省里的一所大专院校。让我们想不到的是,他选择了动漫制作专业。这时,他已经对自己未来要干什么有了明确的方向。3年的大专时光,他一边学习,一边承接视频剪辑、影视特效制作的业务。在自媒体轰轰烈烈发展的当下,他已经能够用热爱的技能赚钱养活自己了。

如今,侄子即将毕业,他的很多同学在广告公司、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动画制作公司等单位就业。

侄子对我说:“姑姑,我不着急工作,还是要把本科读完。我现在一点儿都不担心将来,因为在那个将来,会有我热爱的工作,有我喜欢干的事情,我看得到。

在智能输入法和听写软件的帮助下,他不断克服自己的读写障碍,努力冲刺专升本的考试。看到他对自己热爱的专业和职业有了规划,并充满信心,全家人很是欣慰。

(选自《读者》2023年17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