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综合性学习。
      3月5日,兰州市“凡人善举,和你一起”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东方红广场举行。学校就此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中,同学们对志愿者进行了现场采访。下面是对志愿者的采访记录,请你说出甲、乙、丙三名志愿者各自对雷锋精神的理解。
志愿者甲:学习雷锋不只说说而已,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坚定的信仰。
志愿者乙:雷锋形象对中国来说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他是社会善的象征。否定雷锋的形象,否定雷锋曾经的付出,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种损失。
志愿者丙:学习雷锋还要学习他对职业的态度。不管做什么职业,在何种岗位,他都把现在的岗位作为自己最大的职业梦想,而且一定要在这个岗位上成就自己的职业梦想。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学生会准备成立一个爱心志愿者服务团队,旨在服务校园,服务社会。请你为这个团队取一个简洁而富有创意、含蓄深刻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示例:团队名:春风送暖
理由:春风送暖,既指我们的志愿者团队成立在春天学雷锋活动期间;又指我们的志愿者将像春风一样把爱心与温暖送给大家。
团队名: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中,有下面一则消息。请你概括其主要内容。
      近一段时间来,兰州这座西北内陆城市在主要媒体开辞“凡人善举,和你一起”专栏,讲述发生在人们旁边的“凡人善举”:数年间一直坚持让老人、残疾人免费乘车的“的哥”蔡生武,凡十年坚持志愿服务的普通教师田种山……这些报道见诸报端后,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共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关于闽南语生存现状调查问卷

①你会讲闽南语或者同系方言吗?

选项

小计

比例

很会,讲得比普通话都好

5

17.86%

能听懂一些和会简单对话

4

14.29%

不会,掌握的各种词句不超过10个

19

67.86%

②近年来,闽南语在福建日趋弱化,你认为原因是

选项

小计

比例

闽南语生僻难懂,不能通行,大势所趋

4

14.29%

近年来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对闽南语本地流行造成阻碍

11

39.29%

祖父辈抱着“走出去”的观念,多注重子女普通话教育

15

53.57%

其他

5

17.86%

【材料二】民间的声音

关于“闽南话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闽南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泉州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闽南话,但那种老闽南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校讲普通话,在家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闽南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闽南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闽南话古汉语的活化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材料三】学者的声音

“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程乃珊(著名作家)

“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新周刊》执行总编)

“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引自互联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