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那是六月初,北京披上了春天的绿装,无数的杨柳和巍峨的松柏把紫禁城变成了一个迷人的奇境;在许多清幽的花园里,人们很难相信在金碧辉煌的宫殿的大屋顶外边,还有一个劳苦的、饥饿的、革命的和受到外国侵略的中国。在这里,饱食终日的外国人,可以在自己的小小的世外桃源里过着喝威士忌酒搀苏打水、打马球和网球、闲聊天的生活,无忧无虑地完全不觉得这个伟大城市的无声的绝缘的城墙外面的人间脉搏——许多人也确实是这样生活的。

    然而,在过去的一年里,就连北京这个绿洲,也难免那弥漫于全中国的战斗气氛的侵袭。日本征服的威胁,在人民中间,特别是在愤怒的青年中间,激起了盛大的示威抗议。几个月以前,我曾经站在那弹痕累累的内城城墙下,看到上万名学生在那里集合,他们不顾宪警的棍棒,齐声高唿:“一致抗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分割华北的要求!”

    北京的全部砖石屏障都阻挡不住中国红军试图穿过山西向长城挺进的这-惊人之举引起的反响。这次远征号称要对日作战,收复失地,但未免有些唐▪吉诃德味道,立即被蒋介石总司令的十一师精锐新军所拦截,但是,这却阻止不了那些爱国学生,他们不怕坐牢,也不怕可能丢脑袋,大批走向街头,喊出了那被禁的口号:“停止内战!国共合作抗日 救国!"

    一天午夜,我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身上有点不舒服,可是心里却非常兴奋。我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我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个跟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我是到“红色中国”去。我所以“有点不舒服”,是因为我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用微生物的眼睛来看一下我的血液,就可以发现一支令人毛骨悚然的队伍;在我的臂部和腿部注射了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这五种病在当时的西北都是流行病。此外,最近还流传着令人吃惊的消息,说淋巴腺鼠疫正在陕西省蔓延开来,陕西省是地球上少数几处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

(1)、以上文段出自美国记者所写的《》。
(2)、这部书中“红星”的有什么含义?
(3)、选文后面“我”遇见了一个青年人。在这个青年人心中,红军是怎样的军队?
举一反三
编辑组想再分享一些文章意图传递出人文之美,挖掘背后的故事,请你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那个叫陈景润的人

馒头大师

①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中,他是个天才,也是个“怪人”。长大后回过头看,他其实更是一个战士。 

②1957年,陈景润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担任实习研究员。初入研究所,陈景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半导体收音机,原因是他想收听英语新闻,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他非常清楚,当时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和资料都是由英语写成的。按陈景润当时的收入和积蓄,买一台全新的收音机还是没有问题的,但他却去五道口花15元淘了一个国产坏掉的旧货,然后买了一本《电子管原理》,自学技术,居然把收音机给修好了。 

③当时,陈景润住的是一间6平方米的小房间,楼下就是锅炉房。房间很小,连桌子都放不下,他把被褥掀开,用床板当写字台。整个房间除了床、脸盆、椅子和两个暖瓶以及一堆药瓶之外,就是一麻袋一麻袋的演算纸——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陈景润全靠一张纸和一支笔人工计算。但陈景润却很快乐,因为这里的数论研究水平堪称世界一流,这也让他大开眼界,获益匪浅。 

④1966年5月,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院的《科学通报》第17期发表了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他宣布,自己证明了“1+2”。但业界在震动之余, 也有疑问:陈景润并没有列出完整的证明过程。事实上,不是陈景润不想列,而是他的证明过程有200多页,一本杂志都登不下。但陈景润并不慌,因为路已经初步走通,接下来他只要简化下证明步骤,就可以完整发表了。但那根原本以为很快就会实现突破的“进度条”,却因为“文革”忽然停滞了。 

⑤1972年,陈景润再次投入到“1+2"的论文修改中。知情者都知道这是一篇份量极重的论文,但也有人对这篇修改中的论文迟迟没有面世而传起了风言风语:“现在发表论文没稿费, 他肯定是想等到恢复稿费制度后再发。” 

⑥这种传言把陈景润也逼急了,连忙解释:“我之前的解答太复杂了,写了200多页。就像从北京城里走到颐和园那样,可有许多条路,要选择一条最准确无错误,又最短最好的道路。我那个长篇论文是没有错误,但走了远路,绕了点儿道。” 

⑦捷径当然是要找的,但陈景润自己也没想到,整整耽搁了七年。1973年2月,春节刚过。陈景润从宿舍里走出来,把一叠厚厚的稿纸交给了李书记。“这是我的论文。我把它交给党。” 那叠稿纸,就是陈景润经过大幅度优化,从200多页精简到100多页的“1+2”的证明过程。 

⑧1973年4月,中科院主办的《中国科学》杂志,在英文版16卷2期上全文刊登了陈景润的这篇论文,立刻轰动全球数学界。当时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哈勃斯丹和原联邦德国数学家李希特的著作《筛法》已经进入校印阶段,在看到陈景润的这篇文章后,他们立刻叫停了印刷, 要求必须在这部原本由十个章节的著作中再增加第十一章,章节命名为“陈氏定理”。 

⑨1978年1月,《人民文学》元月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这篇报告文学长达16000多字,是作家徐迟深入采访了陈景润和他的身边人后写成的。一时之间, 街头巷尾,工厂学校,大家都在讨论“哥德巴赫猜想”,都在讨论陈景润,有媒体称,“刮起了一股‘陈景润旋风’”。 

⑩1984年4月27日,陈景润出事了。一向很少出门的他,那天忽然想去一次书店。 陈景润平时走在路上都只自顾自思考问题,很少会“眼观六路”。在从书店回来的路上,一辆飞驰的自行车把他猛地撞倒,他后脑勺着地,当场就流了不少血。神志不清的陈景润当时忍着剧痛提了两个要求:一个是要去中关村医院,因为他的医保在那里;二是请求交警不要为难那位骑车的小伙子。 

⑪1996年1月17日,陈景润忽然高烧发到40度,且几天不退,此时他还坚持进行数学研究。后经诊断为肺炎,10天后又出现了心跳骤停现象。3月19日,63岁的陈景润带着一份遗憾,永远闭上了眼睛。妻子由昆含泪执行了丈夫的最后一份遗愿: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陈景润说,这是他所能做的最后一份贡献。1999年,编号为7681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陈景润星”。 

⑫时至今日,由昆和儿子陈由伟在仰望星空的时候,有时依然会哼起陈景润生前最爱的那首歌:“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选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