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山东省枣庄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1月份模块考试试卷
冯友兰先生说:“王阳明讲‘知行合一’,并不是一般的讲认知和行为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他所讲的知行合一其实就是致良知’”由此可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 )
A、
强调向外求真知
B、
重视道德的实践
C、
肯定求知的意义
D、
主张先知而后行
举一反三
有学者指出,从韩愈开始至北宋诸儒,针对世族消亡的事实和个人活动能力的膨胀,他们企图激发个人的伦理道德意识,希望实现内心深处的“自律”而不是国家和家族的“他律”,直至形成完备的程朱理学体系。从此,中国文化的发展走进了以具备“自律”能力的个人为主体的正常轨道。这揭示出程朱理学( )
程朱理学是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下列属于朱熹的思想主张是( )
王阳明《传习录》载:“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由此判断,下列不属于王阳明主张的是( )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熟”。《三字经》的出现和流行说明( )
两宋以前,多数史家将治乱兴衰的原因归结为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司马迁的《史记》认为,商鞅变法“行三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使秦富强。宋代史家则从伦理道德和君主个人的修养等方面进行总结,如欧阳修说:“道德仁义,所以为治。”宋代史家在对待前代有为之君时用“抚农桑之民”“结民心”等词语加以肯定,对于亡国之君则用“结怨于民”“大势已去”等加以否定。这说明( )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学科试题
河南省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10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9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