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文言文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先生①是年②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③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④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⑤儿也。”                            

                                                                                                              (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
       [注释]①先生:即戴震,清朝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②是年:指戴震十岁这年,即1733年。 ③就傅:跟随老师 ④为:是 ⑤非常:不寻常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之怠                   ②其欣悦   
数千言不肯休       ④周朝、宋朝相几何时矣

(2)、下列句中划线字与“是人多以书假余”中加点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 B、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师无 D、又何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举一反三
拓展阅读

核工记

〔清〕宋起凤

季弟获桃坠一枚,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颠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②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③,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④,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⑤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舟,蓬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⑥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 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⑦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 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选自《虞初新志》)

〔注释〕 ①雉:城墙上的垛子。②桴(fú):槌。③章:棵。④衲(nà):僧人穿的衣服,这里指代僧人。 ⑤浮屠:宝塔。⑥寤(wù):睡醒。⑦招提: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游褒禅山记(节选)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于其址 , 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而欲出者,曰:“不出,火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是时,予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注释:①浮图:梵语音译词,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慧褒:唐代高僧。②址:地基,基部,基址,这里指山脚。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