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吉林省吉林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半期阶段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三个文本,完成小题。

【甲文】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文】

苏轼徙知徐州①

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 富民争出避水。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 入。轼诣武卫营, 呼卒长, 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② ”, 吾侪③ 小人, 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④ 以出,筑东南长堤, 首起 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⑤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使官吏分堵 ⑥    以守,卒全其城。    

【注释】①徙知徐州:到徐州任知州。②涂潦:这里指洪水。  ③吾侪(chái):我辈。④ 锸(chā) :锹。⑤版: 表示墙的高度和长度。 ⑥堵:筑墙的计量单位。多以长高各 一丈为一堵。

(1)、甲文作者是 , 乙文作者的号为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夕日欲              未复有能其奇者

无与为乐者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富 民 出 民 皆 动 摇 吾 谁 与 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5)、“ 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话,赞叹山水之美,同时传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6)、甲乙两文写景各具特色,请任选其中一篇, 结合文中写景的句子,谈谈作者笔下的景 色具有什么特点?
(7)、丙文中苏轼在徐州任职是 1077 年到 1079 年。甲文写于 1083 年,此时作者被贬黄州。根据两个文本内容, 说说两个不同时期, 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有何不同?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那晚,我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声去了,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时,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周瑜也注意到了我,因为在这旷野上,睁着眼睛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
        我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这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着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声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了鼓槌和号角,他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他说。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他说。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光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色的月光。战马依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下去。”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手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