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18-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流浪地球》大获成功,但科幻和科普创作环境仍然不佳

    大年初一上映的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以一种所向披靡的态势称霸了2019年的春节档,总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引发的关注和热议也是久久不衰,人们兴致勃勃的讨论着“科学”和“宇宙”,为太阳系的未来和人类的命运而担忧。

    科幻题材的艺术作品具有无与伦比的预见性,对于受众们的启发性也是数一数二的,也就是说,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不仅仅让受众们享受了天马行空的视听体验,还引发受众们的畅想和反思,比如《终结者》系列警示人们“AI人工智能”这一科技的威胁性、再比如《楚门的世界》提醒人们“现代传媒”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和操纵性等等。不过,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黄力认为,尽管《流浪地球》为中国的电影市场献上了一个“开门红”,但科幻和科普的创作环境仍然不佳,更为可惜的是,科学界提供的众多创作素材无人问津。

    黄力认为,传统科普工作的影响力微弱、影响面狭窄,仅凭一板一眼的传统科普工作是难有建树的,中国需要一个影视、小说、大众传媒和网络游戏等等构成的“科学—科普—科幻网络”,它如同一片广阔和肥沃的土壤,既可以孕育和滋养更多的优秀作品、让人们更为关注中国的科研领域,又可以让孩子们觉得“科学”本身是一种时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目前,中国科学界诞生的众多科研成果中,一部分是科普和科幻的上佳素材,但这些科研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也没有人试图用它们进行艺术创作。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徐星认为,众多创作素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并非艺术创作者们“暴殄天物”,而是他们面临的创作和生存环境不太妙。作为中国的恐龙专家,徐星结识了不少“恐龙发烧友”,也见证了他们的科普梦想熊熊燃烧和渐渐幻灭,比如某一技术实力不错的文化公司,他们推出了关于恐龙的科普产品、开办了恐龙VR体验馆、甚至酝酿了拍摄电影和动画片的计划,但他们面对的市场和受众太小了,苦苦支撑一段时间之后就宣告破产。

    曾经,《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的热映,为全球的古生物学领域开创了一个黄金时代,孩子们震撼和着迷于影片中栩栩如生的恐龙,萌生了从事古生物学研究的志愿,而古生物学领域的科学家和科研机构也获得了企业家们的资助。或许有一天,中国也会出现这样传奇性的一幕。

    (摘自互联网)

    [科普大家谈]

    《博物》策划总监张辰亮:“要尽量选择生活里大家都能见得着的东西。你要先把身边常见的东西告诉大家,这样他才能入门到那些不常见的领域。很多搞科普的,名义是搞科普的,其实并不了解怎么把它‘普’,我是觉得‘普’很重要,你费劲写完的东西没人看,怎么普?”

    杭州师大教授詹玲:“科学幻想小说”被纳入科学普及读物的旗下,确定了向青少年读者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的历史使命。为读者讲好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幻想故事,飞扬的想象力和足够动人的故事性是科幻小说创作追求的主要目标。但是,科幻小说还可以做得更多。因为科幻小说是所有的小说类型中唯一能够实现普及科学知识的一种文学形式,而且它对科学知识的普及效果远远好过一般科普读物。

    [相关调查数据]

    (一)2018年9月的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线上线下参与者达3亿人次,参与活动的科技工作者约110万。而中国科协的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8.47%,其中上海、北京两地超过20%,不仅有望在2020年实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提出的10%的目标,也大大缩小了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可以说,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公众科学素质的日益提升,也有力证明了我们的科普工作卓有成效。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二)科普读物大众读者阅读情况调查

   

    (数据来源于《新华书目报》阅读行为调查中心官方微博)

    (三)关于读者如何看待科幻或科幻艺术作品(小说、电影、画作等)的调查

   

    (来源于问卷星网络平台)

    [发展态势]

    《流浪地球》热映带动科幻文学升温

    《流浪地球》不仅引爆了观众对国产科幻银幕巨制的信心,也有效撬动了本土原创科幻文学土壤的活跃指数。

    近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作家投入到科幻创作中来,题材和手法都在快速更新,想象的边疆也在不断拓宽。正如刘慈欣所说,“随着新一代读者和作者思维方式的转变,科幻文学会越来越接近它的本质。社会现代化进程飞速发展,为科幻小说提供了肥沃土壤。”打造本土气质、传播中国故事,中国科幻小说的未来已不仅仅只是“星辰大海”,伴随技术革命持续推进,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正迎来属于自己的科幻文学“黄金时代”。

(节选自:扬子晚报)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以其预见性给予受众们天马行空的视听体验,以其启发性引发受众们的畅想和反思。 B、《终结者》启发人们反思“现代传媒”的影响力和操纵性;《楚门的世界》启发人们反思“AI人工智能”的威胁性。 C、中国科学界诞生的众多科研成果都是科普和科幻的上佳素材,但这些科研成果得不到合理的应用。 D、曾经,《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的热映,为全球的古生物学领域开创了一个黄金时代,中国也已经出现了这样传奇性的一幕。
(2)、下列关于“科普”这一话题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黄力认为:利用影视、小说、大众传媒和网络游戏等构建的科幻网络,能给科普工作带来更积极更深远的影响。 B、徐星认为:“恐龙发烧友”的科普梦想的实现要建立在市场成熟和受众面广的基础上,否则,梦想幻灭的机率极大。 C、詹玲认为:为了收到更好的科普效果,科幻小说未来发展的重心应是全力以赴地打造想象力和故事性。 D、张辰亮对科普的“普”的阐释:一,“普通”,从生活普通的常见事物入手讲科学;二,“普及”,受众面要广。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2018年我国上海、北京两地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超20%,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B、科普读物购买率调查反映,大众对于各类百科知识和宇宙外星具有较强的探究心态。 C、接受调查的读者大多认为科幻或科幻艺术作品可以提高大众对科学的兴趣并推动科技发展。 D、接受调查的读者都认为科幻或科幻艺术作品可以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和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4)、促使“中国正迎来属于自己的科幻文学‘黄金时代’”的有利因素是什么?请结合“《流浪地球》热映带动科幻文学升温”这一材料分点归纳。
(5)、科普读物如何做到“普及性”?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两点看法并阐明理由。再结合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什么样的科普读物更具有“普及性”。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去远方
        ①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②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③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④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⑤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⑦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选择

      海啸来得毫无征兆,它们瞬间漫过了马塔尔监狱高高的围墙,刺耳的警报和狱警以及犯人们的厉声尖叫被巨大的海浪撕得粉碎。

      监狱长海尔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显得惊慌失措,因为他比谁都清楚马塔尔监狱总共关押了410名囚犯,其中还有85名死囚,而用不了多久整个监狱就将葬身海底。海尔墨用颤抖的手抓起电话,他想向上级请示一下,可是电话线路早已被海啸冲毁。留给海尔墨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沮丧地瘫坐在椅子上,此刻马塔尔监狱的狱警们已经把监狱长的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死神的恐惧。

     “我们已经没有时间转移犯人,如果再拖延的话连我们自己都将丧生,在撤离前我不得不做出选择!”海尔墨举起监狱囚室的钥匙下达了最后的命令。“斯各特一号囚室,纽曼二号囚室,鲁米斯三号囚室。打开囚室大门让犯人们暂时逃生去吧!最后请大家迅速撤离,愿上帝保佑我们都能平安!”海尔墨话音刚落,狱警们四散逃离,斯各特和纽曼飞奔向囚室去执行监狱长的命令,唯独鲁米斯这个头发花白的老狱警还呆呆地站在监狱长办公室。监狱长有些愤怒了:“疯了吗?还不走,难道要等海水淹没了你的脑袋才清醒吗?”“可是,可是还有四号囚室的门……”鲁米斯哆嗦着呼喊,声音很快被巨大的海浪冲击声淹没。海尔墨变得声嘶力竭:“四号囚室关押的都是死囚,对他们来说死是早晚的事情,难道你想把他们放出去继续杀人越货吗?我是监狱长,我可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说完,海尔墨激动地往门外跑。鲁米斯向前一步紧紧拽住他的衣服,狠狠地盯着他:“现在他们将必死无疑,难道死囚就不是生命吗?”海尔墨完全被这个平日里沉默文雅的老头给震惊了,他无奈地指指自己的办公桌:“如果你不怕接受被审判的命运,四号囚室的钥匙就在我办公桌的抽屉里!”

      巨大的马塔尔监狱到处是夺路狂奔的犯人,四号囚室的大门已经快被海水淹没,愤怒的死囚们的吼声让人毛骨悚然。鲁米斯深深吸了一口气潜入水底,“哐当”一声,囚室的大门终于打开了,马塔尔监狱所有的死囚带着对生的渴望,呼啸着从那个头发花白的老狱警身旁游过。

      可怕的海啸在冲毁了不计其数的房屋、道路和农庄,在夺走了大约一千五百多入的性命后终于退去,一切又重归宁静,马塔尔监狱也迎来了新的曙光。

      一拨拨当初被放走的犯人都回来自首了,他们被登记后重新关押在一至三号囚室里,可怕的是四号囚室却空空如也。搜捕死囚的行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可怜的鲁米斯戴上沉重的镣铐被关押进熟悉的四号囚室。“没有一个死囚会选择回来。你就等着接受审判吧!”监狱长海尔墨“哐当”一声锁上了囚室的大门。

      鲁米斯私自放走85名死囚,将在监狱广场执行绞刑的消息,被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劫后余生的小城到处在谈论着鲁米斯的遭遇,人们纷纷为他抱不平,可是谁也阻拦不了死刑的到来。

      行刑那天,监狱广场上阴霾密布,刑场下人头攒动,群情激愤。可怜的鲁米斯被套在绞刑架上,苍老的脸盘,花白的头发,显得那么凄楚。执行绞刑的时间到了,只要一声令下砍断绳索。鲁米斯就将结束他的生命。危急时刻,突然有人走向刑场。一个、两个、三个……“我们是来自首的死囚,请把鲁米斯放下来吧,放下这个高尚的人!”荷枪实弹的军警迅速包围了刑场,那些原本在人们眼中凶神恶煞的死囚,此刻显得那么平静,他们没有反抗,干脆利落地报出了代表死囚身份的号码。

      刑场下的人们开始欢呼起来,可是监狱长海尔墨登记死囚号码后,却发现少了两名犯人.如果85名死囚不能悉数自首。那等待鲁米斯的将还是死亡,很快监狱查清楚了两名犯人的资料。刑场上的死囚和刑场下的人们齐声高喊:“勇敢地站出来吧!为了洗清罪恶!”可是5分钟过去了,l0分钟过去了。两位死囚依然没有出现。人们开始绝望,看来可怜的鲁米斯最终还是要为他的义举付出代价。

      就在人群躁动不安,局面难以控制的时候,一辆警车呼啸而来。警长证实两名死囚已经在海啸中遇难,他们的尸体刚刚在一处僻静的海滩上找到,已经证实了他们的身份。目光坚毅的鲁米斯终于被从绞刑架上放下来,人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83名死囚在军警的押解下,义无反顾地走向四号囚室,尽管等待他们的还是死亡的命运。

      善良的鲁米斯给了死囚一次选择,他坚信信任是相互的。选择就此逃逸的人,打开的是地狱之门,他们将永远背负着无法洗去的罪恶;选择回来也许就是打开了天堂之门。他们向人们证实,信任唤醒了他们那还未完全泯灭的良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成功的秘诀

       ①古往今来,成功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采撷成功的花朵,是芸芸众生共同的追求。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成功要有鸿鹄之志;有人认为,成功要得到命运的垂青……其实,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②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的项羽,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壮举,孤军突进,一举击溃秦军主力,创下“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军事神话。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仕途失意后,用全部才情打造了一个浪漫瑰丽的诗歌世界,流芳百世,光耀千秋。坚信不走寻常路才有光明前途的李娜,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职业化的道路,一路走来,先后在法网和澳网封后,彻底打破了欧美选手对四大满贯赛事的统治局面,成为亚洲网坛一姐。由此可见,必胜的信念能够为人插上飞向成功之巅的翅膀。

       ③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当一个人执着于一个目标,并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他一定会收获辉煌的成功,至少会书写一段无悔的人生。正如居里夫人曾对友人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要有恒心……无论代价有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为了改变新中国的贫油面貌,李四光风餐露宿,披荆斩棘,足踏千山,脚涉万水,风尘苦旅30载,相继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多处油田,并成功预见了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成为共和国杰出的地质学家。为了解决亿万生命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废寝忘食、潜心钻研,以稻田为家园,视秧苗为亲人,白首不坠青云之志,浮华难动济世之心,为中国和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所以,若想成功就得坚韧执着,就要忠于自己的梦想。

       ④历史上无数成功的事例和经验证明了自信之于成功的重要,然而,盲目的自信是自负,必然导致失败。前秦苻坚,过于自信,刚愎自用,导致80万大军在淝水之战中惨败,他自己也身中流箭,仓皇逃回北方。骄傲自满,毫无自知之明,怎能不吞下失败的苦果?真正的自信,应当建立在对自己、对他人、对时势清醒认识的基础之上。

       ⑤青年朋友,愿你选定目标,坚定信念,锲而不舍地去奋斗,早日踏上成功之路。

(原文有改动)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春天里种植自己

王清铭

    ①三岁的时候,他的在一个小煤窑打工的父亲,因塌方被埋在土中,撒手而去。父亲被埋葬的那天,母亲哭得声嘶力竭,他黑着脸,就是不哭。大人就对他说,你爸过世了,再也回不来了。

    ②他不说话,只是把头摇得像风中的小草。

    ③他不相信那个老是用宽大的手掌抚摩他,用粗厉的胡须扎他小脸蛋的父亲,会从此永远消逝,像一颗不发芽的种子。他跟母亲在房前的空地种过南瓜,一粒种子点下去,浇一些水,隔一段时间,就长出嫩叶,然后藤蔓爬满架子,最后结出很多很大的瓜。

    ④他问母亲:爸爸种进土里,什么时候再长出来呢?

    ⑤母亲看着他明亮的眼神,不忍心伤害一个孩子的心,就强装笑容说:快了,快了,明年春天的时候。

    ⑥于是,他经常坐在屋门前,眼望着后山,希望看到婆娑的树影里他的父亲正大步地走回家中。第二年清明节时,他跟母亲去上坟,坟上的树跟他一样高了,但他的父亲还是没有从地里长出来,唯一看见的是父亲坟头的小树在风中舞蹈,那舞姿是那样凄凉。

    ⑦他问母亲:爸爸怎么还不长出来,是不是我们没有浇水呢?

    ⑧母亲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他有点明白过来了,也哭了,眼泪把整个衣襟都弄湿了。

    ⑨十三岁的时候,祸不单行,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又被一场车祸吞噬去生命,他成了孤儿。埋葬娘的那天,天下起瓢泼大雨,但他不哭。也不再相信娘种进土里后,会再长出来。

    ⑩十三岁的孩子没有谋生能力,邻居东凑一把米,西来一爿柴,衣服破了,有人争着拿回家缝补。他和村里的孩子打架了,那些孩子回去肯定挨父母的打。谁家里煮了好东西,一定要派孩子来叫他,以至有些孩子怀疑他是父母送给别人的兄弟。父亲就对孩子黑着脸说:就是,就是,你以后要把他当兄弟。

    ⑪十三岁的时候他在村里有了许多的兄弟姐妹,虽然村里的生活很贫困,但他的生活很幸福。二十三岁时大学毕业,他要求分配回村里的小学任教师,他的理由很简单,他要报答村里人的恩情,他的学费是村里人用米和鸡蛋换来的。他的工资除了留一点生活费,全部补贴给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孩子。为了报恩,他娶了村里一位大字不认一个的女子,只因为这女子的母亲把家里最后的一只母鸡卖了,凑足他的学费。

    ⑫恩情似山顶的天空压在他的心头,但他瘦弱的身体不是嶙峋的山峦。有时侯,他偷偷跑到父母的坟前,让泪水漫过他孤独无助的心灵。他想到三岁时的梦想:假如父母种进土里,能够再长出来该多好啊,至少他现在不会觉得欠了村里人很多的情,这份情是一辈子都还不完的。

    ⑬三十三岁的时候他决定离开家乡,想法很简单,离开这些给予他养育之恩的村里人,他不想再背负这沉重的负担了。决定离开的时候,妻子骂他忘恩负义,他摇了摇头,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⑭四十三岁的时候他在城里当了老板,每年都拿出很多的收入交给农村教育基金会,并指定要捐给他工作的那个乡村小学,他不留名,也拒绝记者采访。

    ⑮我成为他的朋友是后来的事情了。有一次酒酣时,他说起了这段经历,我也沉默了许久。然后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现在是把自己种进了生活过的那个乡村了。报恩有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长成大树,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得到荫凉。”

阅读课文《驿路梨花》(彭荆风)选段,完成小题。

       ①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划线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②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③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④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⑤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⑥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⑦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⑧“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⑨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居家劳动也是一种教育

顾建军

    ①去年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寒假结束之后,考虑到疫情的影响,各地延期开学。面对“加长版”的假期,面对各种空中课堂,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有必要改变一些地区防疫期间中小学生单一的学习模式。增加居家劳动实践内容?

    ②对中小学生来说,疫情期间的长时间居家,一些小区、村庄的封闭式管理,一些亲戚朋友的“隔离”状态,都是从未有过的体验。在这一特殊时期,学生从居家的现实生活情境出发,在进行学科知识、体艺活动等远程学习的同时,充分利用家庭的既有资源,进行适宜、适量的居家劳动实践,将会起到多方面的收获。适当的居家劳动,让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既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增强防疫抗病能力,又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育热爱劳动的美好品德。

    ③在中小学生居家劳动实践中,老师和家长首先应引导学生学习榜样,树立积极的劳动观念。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解放军战士、科研工作者,为抗疫做好物资保障的生产者、运输司机、快递小哥,日夜值守的社区基层工作者、网格员等等,他们用特别时期的特别坚守,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奉献之歌。因此,让学生学习全国战“疫”中各个行业的劳动者,有利于为他们铺就积极向上的人生“底色”。

    ④居家劳动实践,还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家制宜、就家取材,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形式不拘,内容多样,包括居家整理劳动、家庭餐饮劳动、家庭绿植养护劳动、家庭手工制作劳动、家居环境改造劳动等。长期以来,相当多的家庭由于家长的溺爱与包办,孩子既缺少劳动的观念与习惯,又缺乏基本的劳动技能。据南京师范大学劳动教育课题组2019年对全国3390位家长的调查,小学生一、二年级周一至周五平均家务劳动时间约为17.33分钟,三至六年级约为17.49分钟,初中生约为17.02分钟。这说明,我国中小学生的家务劳动时间不足。因此,            

    ⑤此外,学生居家劳动实践,还要注意引导他们讲究方式方法。居家劳动,不仅仅是一种体力劳动,也是一种智力劳动。在劳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劳动安全,强化居家劳动实践中的感悟、探究与创造,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安全劳动、创造性劳动,有利于他们体脑结合、知行合一、身心和谐。

    ⑥“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居家学习期间,倡导中小学生基于家庭环境,结合疫情防控知识学习和实施要求,进行力所能及的居家劳动实践,对于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说,不仅重要,而且可行。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