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阅读下面三部分文字,完成小题。
                                                                                                                       雪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 ,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 ;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④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⑤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⑥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江南的雪蕴藏着生机,蕴育着生命,那么江南的雪是否非常完美呢?

(3)、“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

(4)、鲁迅从来写文章都惜墨如金,而这篇散文诗却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塑雪罗汉的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详写孩子们塑雪罗汉有什么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有一缕阳光叫感动

于兆文

    ①小区里常见一对相濡以沫的老人,或相互搀扶着,慢慢向前走着;或一前一后,老太太在前,用一根拐杖牵着后面的老头。两位老人总是那么有说有笑、幸福而又安详地从我面前走过。两位相依相携的老人,成了小区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②老头是一个瞎子,听说在一次矿难中被人从矿井里救出时,眼睛没遮挡,被强烈的阳光刺瞎了。矿上也没赔上几个钱,辗转来到我们这里,就买了底楼的两间车库,一间住人,另一间堆放废品,靠收废品为生。

    ③开始时,老人们总是隔三四天,趁着晌午上门去各家收些废品。收废品的那天,他俩早早吃了午饭,轻敲着各家的门,许多人当初还以为他俩是要饭的,没几个有好脸色。后来知道了原委,许多人家一有废品就主动送上门。等废品积到了一定数量,废品站就派小货车专门来拖货。

    ④坐家收废的两位老人十分知足。为了回报小区住户,他俩还和小区保安一起,每天戴着红袖章,转悠在小区各楼道里,防着小偷小摸的事发生。尽管老头是个瞎子,但义务巡逻的时候总爱戴着一副墨镜,俩人面前挂着个哨子,这阵势也挺雷人的。有两次,小偷刚准备作案,老头就急促地吹响了哨子,穿透力极强,小区保安一听到信号,迅速赶到,将小偷拿下。

    ⑤有几次晨练,我都见到两位老人坐在花园里的石凳上,老太太拿着一份报纸,一字一句地读给老头听。老头一旁端坐着,似在倾听花开的声音,又像在倾听整个世界,神态是那么安详、专注。

    ⑥我家订了几份报纸,一看完,便叠好送给两位老人。那时候,老头的脸上像是绽开了花,一个劲地言谢。老太太告诉我,他俩都读过书,但膝下无儿无女,老头原来就爱看报,报纸成了他的“儿子”,每天都让她找报纸读给他听

    ⑦见我常年免费送报纸,他们竟买了一箱牛奶,说是给我女儿的。我坚决不收,他们就差下跪求我了,没办法只好收下。两位老人平时从不贪人便宜,收废品也从不少给人一分钱,跟大伙儿相处十分融洽。有一次,邻居们提出帮他们办一份低保,当即被他们谢绝,说大伙儿给予他们的已经够多了,不能再给大家添麻烦,现在的日子,他们很满足……

    ⑧那天早上下大雨,我突然想起两位老人,怕他们摔倒在那儿,没人知道。来到小区广场上,读完了报,老太太撑起雨伞,扶着老头,依然有说有笑地往家走去……

    ⑨那一刻,望着风雨中相依相携,我似乎感到阳光早已从天而降,穿透风雨,穿透尘世无数守望的灵魂。这世界的雨兀自下着,可老人们的心头却燃着阳光,这阳光里有温暖,有珍爱、有牵手、有希翼,还有一缕穿过我的记忆,叫感动。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3期,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Wi-Fi能像空气一样笼罩我们的生活吗?

       在“没网就不能活”的今天,Wi-Fi似乎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每到一个地方,Wi-Fi要是没连上,人会感觉到格外失落。会不会有那么一天,Wi-Fi就像空气一般笼罩我们的生活,不管何时何地,我们只要拿出手机就能连上免费Wi-Fi?

       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由和他的研究团队最近发明了一种专利技术,利用闪烁的灯光来传输数字信息,这被称为“可见光通信”。专家表示,该技术离全面普及已经不遥远,将来在任意一个LED灯中增加一个微芯片,它就能变成无线网络发射器。

       据统计,目前地球上有大约2/3的地区仍未实现互联网接入。为满足贫困、边远地区人们的上网需求,以及通过收取费用,满足部分经济宽裕使用者的超级漫游需求,谷歌正在建设一项通过热气球为全球提供快速、稳定的Wi-Fi网络的工程,代号“懒人”。目前相关测试已经在巴西展开。

       据国外最新消息,美国科研人员还打算把信号传到大海中。他们研究出了一种“深海计算机网络”——通过水下传感器,将网络数据传输到大海及河川中,提供Wi-Fi信号。不过,在大海里覆盖Wi-Fi算资源浪费吗?据研究者说,这种全新模式的无线网络,将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进行水下海洋研究工作,例如通过Wi-Fi检测、预警海啸等。

此外,“萌宠”也能装Wi-Fi!泰国一家电信公司日前找到许多猫和狗做“志愿者”,在它们的脖子上挂上支持移动Wi-Fi的热点设备。使用Wi-Fi者只要靠近这些宠物,连接热点,就能上网,网速峰值可达每秒8.76M。有人打趣道:“如此一来,以后人和狗出去散步,将会是狗遛人,而非人遛狗。”也许以后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狗狗疯一般地往前跑,主人跟在后面大喊:“狗狗,你快给我回来!我的Wi-Fi断了!”

       有了Wi-Fi,人们上网的方便程度大大提升。但是,人沉溺于虚拟世界可能会疏离甚至排斥现实生活。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我们应该把持住,确保自己的生活不被其操控。

                                                                                                                                                      (石头/文,选自《奥秘》2015年第3期,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马湖之冬(节选)

夏丐尊

       ①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

       ②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少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的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 , 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③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要是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进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日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④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惟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⑤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体面的人

(美)尼科德特

    在一条光线暗淡的过道上,海曼检视自己刚刚拾到的钱包。只见里面装着面值20和100美元的钞票,总共一万美元!没有钱包主人的名片,没有任何信件或便条。总之,看不到任何表示失主身份的线索。

    海曼清楚地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怎么做,不管你发现丢钱人的名片与否。因为每个警察局都有一个失物招领处。

    但是,一个钟头以前,海曼刚刚从银行里取出他的全部存款,那是他失业之前积攒的,一共是167美元30美分。除了这笔钱,他就一无所有了。

    海曼开始在脑子里进行分析:对于那些如此大大咧咧,以致在大街上丢失一万美元的人,不值得让他们重新获得这笔钱。再说,也应该通过这件事给他一点教训!海曼这种想法并不坚决,但诱惑实在太大了。要是有了一万美元,他就可以成为一个小型修车厂的合伙人。他可以拼命干活,过一段时间,他就可以连本带息地偿还这笔钱。海曼内心的激烈斗争终于结束了。他决定先不去警察局失物招领处,准备尽可能地利用这笔钱财。

    海曼兴致勃勃地走进一家服装店。出来的时候,再也不是失业者的寒酸模样了。他在镜子前面照了照,看到的是一个满面春风,衣着体面的海曼。他这身行头花了131美元。他没有去动那些拾到的钱。他剩下的钱足够用来吃一顿像样的午饭,然后,他衣兜里揣着一万美元,走向新的生活。

    海曼想起,他的日子过得比较好的时候,曾经常跟朋友们去一家名叫托雷桑尼的餐厅吃饭。(A)这些人哪,当你特别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他们躲着你的本事真大啊!他又伤心地想起斯特莱,想起自己请求在他的公司里找一份工作时,他是多么冷淡地拒绝了他。斯特莱是不是仍然去托雷桑尼餐厅吃饭呢?海曼多么想以现在的这副模样去见一见那个无情地拒绝了他的人,让他看看没有他的帮助,他也没有饿死。

    他推开那扇大玻璃门走进托雷桑尼餐厅,一眼就看见斯特莱像往常那样,正坐在最里面的一张桌旁。

    海曼迈着沉稳的步子,走过斯特莱的桌旁时彬彬有礼地跟他打了个招呼,然后挑了一张比较远的桌子坐下,点了一桌丰盛的午餐。

    斯特莱惊奇地望着海曼,他的好奇心不断增强。最后,斯特莱忍不住站起来,径直走到海曼身边。“见到你真高兴!看来你混得不错呀!”海曼友好而又矜持地回答斯特莱的问候,然后请他坐下来一块儿喝一杯。(B)斯特莱得知海曼如今已经当上了一家大公司的销售主任,几个月来,他的生意做得特别顺手。

    “现在你有什么打算?”斯特莱问。

    “我想休息一阵。我很想念这个城市,就回来看看。我想,说不定这里能找到什么值得做的贸易项目。无论如何,能休整几个星期也不坏。”

    不到一刻钟,斯特莱说起他公司的一个代办处正缺一个负责人。

    他说:“你明白吗,亲爱的,我需要一个像你这样体面而又办事果断的人,一个有商业头脑的人。我早就想聘用你,可一直没有机会。如果现在你能到我的公司来,我将感到非常荣幸。”

    海曼知道自己的衣兜里揣着一万美元,所以对斯特莱的建议比较冷淡,只说这件事以后再说。

    一个钟头以后,一张聘用合同已经装进了海曼的衣兜。也就是说,从下个月起,他每星期将有850美元的薪金。海曼用他的30美元付了饭费,出了餐厅,立刻钻进了一辆出租车,吩咐司机:“去警察局失物招领处!”

    在警察局里,他受到充满敬意的接待。一个人在大街上拾到一万美元而把它们交到警察局,这种事可不是每天都能遇上的。

     “请您稍等。”值班警察说了一声便进了隔壁房间。不一会儿,他陪着一个警官出来。警官听他讲完拾钱的经过,然后诙谐地笑笑,说:“您没有试图去花那些钱,算您走运。(C)您知道,这笔钱是从银行里提出来去救被绑架的孩子布恩斯的。所有钞票的号码都已发往全国的商业单位。您要是去用那些钱,就会马上被捕。很难有人相信您的钱是在大街上拾到的,不过,现在谁也不会怀疑您了,您保住了自己的体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稚子不识白蜡烛,是孤陋寡闻吗?

【新闻事件】

    孙老师在杭州一所热门公办小学教科学,有20年的教龄,这周竟然被一个三年级小朋友问傻了!当天,她上的是实验课,因为要研究材料的沉浮,所以给班里每个小组发了一根白蜡烛,让学生们把蜡烛放在水里,观察蜡烛的浮沉。实验做到一半,有个学生跑到她身边,拿着蜡烛偷偷问:“老师,这个是什么?”

    后来给另一个班上课,孙老师留了个心眼,实验前就指着蜡烛问全班:“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第一个举手的同学说是塑料条,第二个同学倒是答对了,但根据举手情况,她发现班里95%的同学不认识白蜡烛。

    让孙老师哭笑不得的是,即使告诉学生“这是蜡烛”,仍有孩子在实验报告里写“蜡烛是塑料做的”。也就是说,这些孩子根本没明白蜡烛是用什么做的,用途是什么。

    快10岁的小朋友,居然不知蜡烛是何物,到底是因为现在的孩子无知,还是课本OUT了?这个问题让孙老师思考了许久。毕竟,在现在的生活中,除了蛋糕上五颜六色又细又长的生日蜡烛,能用到这种白蜡烛的地方微乎其微。

(摘自《钱江晚报》)

【媒体观点】

    很多孩子的生活由父母一手包办,缺乏常识。比如,吃水煮蛋时,如果鸡蛋刚从滚烫的水里拿出来,壳是很难剥的。让学生解释这个现象,80%的学生都说不知道,家里平时都是长辈剥好吃现成的。杭州留下小学的科学老师仰毅明告诉钱报记者,之前班里有许多学生,被父母保护得太好,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让碰,更不要提动手操作。六年级学习“工具与机械”单元,要求孩子们将教室橱柜上的螺丝拧下来,结果很多孩子还是人生第一次碰螺丝刀。没有生活阅历,课本上的知识点就无法活学,只能靠死记硬背。

(摘自《钱江晚报》)

    看似很传统、很落后的白蜡烛,确实有几分“自古以来”的意思。所以,我们没有因为BP机、5寸软盘的过时而奇怪,却对看起来“土气”的白蜡烛,倒会有“怀古”之心。唐诗有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其实在古代,点蜡烛是达官贵人才有的待遇。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白蜡烛也是70年代刚刚普及的现代产品。我们不必感慨白蜡烛从孩子们的认识中消失,那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是合乎知识更迭规律的。

(摘自新浪网)

    教材固然需要与时俱进,尽可能贴近现在学生的生活与认知,但更值得担忧的是学生缺乏生活常识,而其背后往往折射家庭教育中的娇生惯养问题。比如划火柴点燃酒精灯,一看突然冒出火焰,全班都吓坏了,很多学生都不敢点,怕被烫伤。如果不是从小呵护过度,何以至此?不识蜡烛和火柴,或许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只会纸上谈兵,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果缺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孩子难免沦为“套中人”。

(摘自人民网)

【网友评论】

网友一:蜡烛就是蜡烛,应先不管颜色,先教孩子们怎么区分蜡烛与塑料以及各自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用途,加深孩子们的认识与实践,这才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网友二:蜡烛已经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了,确实有很多孩子不知道。但一想,当我们的孩子读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却茫然不知何物,着实有点遗憾。

我:作为学生,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人工智能2.0

    ①“人工智能AI”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②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说,AI当前正处在转折之际,其技术会升级换代。它将通过跨媒体和各种无人技术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通过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和群体智能,拓展、管理和重组人类的知识,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议,在越来越多专门领域的博弈、识别、控制和预测中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能力。“因此,我们将这样的人工智能称为AI2.0。”

    ③“30年后的AI2.0必将成为巨人,但是它会在哪些方面展示它与众不同的威力呢?”

    ④在潘云鹤的构想中,到那个时候,大数据智能的研究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向,前瞻性地创造新产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政策,从而避免如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风险,以及产能过剩、库存畸高等问题。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

    ⑤对于人类最关心的话题之一——AI2.0对人类健康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潘云鹤料想,“AI用于预防医药,已进入发力阶段”。

    ⑥近年来涌现的各种大型医疗仪器、小型穿戴式设备、大量生理传感器和海量的数字化病历,源源不断地生成人体健康的大数据。将这些大数据汇合、分析、学习和提取,就可以预测人体健康的走向和生病的可能。在未来,借助人工智能,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或许能得到预防或者阻断。

    ⑦另一个关于AI的梦想是:人脑和电脑联通。

    ⑧潘云鹤说,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中国通史、英汉词典、世界地理、中外法律……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什么样的改变。

    ⑨AI的能力似乎无可估量。可以想象人类未来与AI共存的种种图景:

    ⑩当你在街上碰到陌生人时,系统会产生并处理数据,通过AI程序就能知道你对他的印象如何。

    ⑪在医院里,AI分析X光片的水准比人类医生还要棒,这些智能机器还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早期检查,甚至在你尚不知晓的情况下采取防治措施。

    ⑫一场彻头彻尾的人工智能革命,正真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做出预测: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社会被少数精英阶层掌控。

    ⑬于是一个关于AI的终极恐惧,进入人类的集体思想——AI会控制人类吗?

(节选自《读者》,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