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谢安赴宴
        桓温伏甲①设馔,广延朝士,因此②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王曰:“晋之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仿作洛生咏③,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①桓温、谢安、王坦之:均为人名。伏甲:埋伏士兵。 ②因此:趁此。③洛生咏:晋时洛阳一带的读书人吟诵诗文的音调。 ④趣:通“促”,立即,赶快。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当作何 (     )          (2)相与俱前(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之恐状,转见于色。

(3)、桓温“伏甲设馔”的目的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通过对谢安、王坦之两人赴宴中的不同表现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谢安                   的气度和品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子侄,皆以明经自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
         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
        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①,恒执弟子之礼。适至南台②,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③,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
      【注】①朝彦:朝廷中有才学和德行的人。②南台:官署名。③禁:施禁咒语。                      

文言文阅读

游歙西徐氏园记

【清】王灼

歙西徐氏有园,曰“就园”,方广可数十亩。其西北隅凿地为方池,引溪水入焉。由池而西为亭,再西翼然而出者为楼;池之南端,临以虚堂,堂半出水上,前有横栏可俯;堂背为渠,溪水所从入池者也。渠折而东行,皆长廊,中累层石为台,台下逶迤环以复壁 , 北复构堂三楹。堂之右侧,与前池通。堂左折 , 循墙入重门,中敞以广 , 前以曲 , 繁蕤翳 , 而牡丹数十百本,环匝栏 , 花时尤绝盛。由庭东入,墙阴古桂,交柯连阴,风动影碧,浮映衣袂。园之外,田塍相错,烟墟远树,历历如画。盖池亭之 , 东西数州之地,未有若斯园者。

予馆于歙数年,尝一至焉。戊申六月,复集同人来游于此。时天雨新霁,水汩汩循渠流,予与二三子解衣击壶,俯绿阴,藉盘石,乘风乎高台,祓除乎清流,讙嘻淋漓,诙嘲。及日已人,犹不欲归。园者皆瞪目相顾,嗟愕怪骇。

既归,二三子各适其适,顾吾独悲园之朽蠹颓坏,已异于始至,则继此而游,木之蠹,石之泐 , 其又可问耶?且吾数人暂合于此,一日别去,将欲从数百里外,齐轨连辔,复为此穷日之游,其又可得耶?无以吾之思,因为之记。

【注】①歙(shè)西:安徽歙县西面。②复壁:夹墙,两重墙壁而中间空。③敞以广庭:庭院很宽敞。④繁蕤(ruí)翳生:草木繁盛,浓荫蔽日地生长。⑤祓(fú)除:沐浴,古代去灾除邪的一种仪式。⑥讙(huān)嘻:欢笑嬉戏。⑦蠹(dù):腐朽。⑧泐(lè):岩石被风化分解。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