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率真孔子
                                                                                                                 张期鹏
         我读孔子,感受到的是他的率真。
         在无数个深夜,我坐在桌前捧读《论语》,感觉这个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就坐在我的面前。他的深邃目光,穿越2500多年的沧桑岁月,慈祥地注视着我。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站起身来,慢慢地走向不可知的远方。我的眼前,顿时幻化出一片烂漫的充满书香气息的杏林。
         我的思绪在漫长的时间隧道里穿梭,眼前的场景在变换,仿佛又回到了2500多年前的某一天。那一天,孔子把他的弟子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召集到身边,让他们尽情地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子路说完,他只是微笑了一下;冉有和公西华说完,他没有表示任何意见,但似乎皱起了眉头。轮到曾点了,他在老师的鼓励下轻声说道:“莫春着,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这一段轻声地描绘,引来了孔子高声地感叹和赞许:“吾与点也!”
        “只有曾点的说法符合我的心愿啊!”孔子的感叹和赞许,至今依然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扉。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把他打扮成一个不苟言笑、循规蹈矩,而且一开口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闭口就是“仁”、“礼”、“忠恕”、“孝悌”之类的“至圣先师”,殊不知他始终怀着“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童心童趣。岂止是童心童趣啊,暮春时节,穿着新做的春服,五六个朋友一道,带着六七个孩子,在沂河里畅快地沐浴,在求雨台上迎接浩荡的春风,然后一路唱着悠扬的歌曲回去,难道不是孔子的人生理想吗?
         这是一个多么可爱、多么率真的孔子!
         孔子作为一个政治家,自然始终怀有强烈的政治热情、政治抱负和政治追求;但作为一个“士”,他更有知识分子思想纯洁和崇高的一面,不会为了某种政治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独立人格。他30多岁的时候,因为对鲁国“三桓”的骄横跋扈不满,来到了齐国。他对齐景公讲了一番治国安邦的道理,齐景公好像很乐意接受。但他似乎又太直率了,他敏锐地看到齐国最大的危机是宫廷的奢侈,并且坦率地指出了这一点,引起了景公的极大不满。他冷冷地对孔子说:“我已经老了,也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了。以您的才能,在我这里实在太委屈了。”对于这样的逐客令,《论语》中没有记载孔子的反应,只是说了一句“孔子行”。但就是这样一句“孔子行”,使我看到了他面对景公的凛然的表情。以孔子的温文尔雅,他不会怒斥一个自己认为不值得怒斥的人,他当时一定是“色勃如也”,一脸严肃地转身离去;“趋近,翼如也”,脚步越走越快,像鸟儿舒展开了自己的翅膀。这就是有着率真个性、独立人格的孔子啊!
         我同时隐约地感到,孔子作为一个凡人,内心也有着复杂的情感,思想深处也有着复杂的矛盾,有时甚至会陷入一种痛苦的矛盾斗争之中。特别是在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心里真比黄连还苦。在他快50岁的那一年,眼看着壮志难酬,内心的急切终于表现在了一次差一点成为现实的冒险行动上。那一年,鲁国“三桓”之一季桓子的一个家臣发动叛乱,占据了鲁国的费城,并想以此来对抗鲁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威,他特意邀请孔子参加自己的反叛行动,这一次孔子真的沉不住气了,竟然想去参加叛军。子路急切地来劝他,他自知理亏,但又为自己无望的前程悲哀,于是理屈词穷地抢白子路:“他们召我去,难道我会白去吗?如果他们是真心用我,我可以帮助他们建设一个我梦想的东周王朝啊!”
         孔子当然没有成行,但即使只是这样一种想法,也引起了后人的激烈论争。在他死后2500多年的时间里,不知有多少人为他的这次冒险行为辩解,他们认为 “圣人”孔子是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说出这样的话的。但我却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我知道,孔子也是食人间烟火、吃五谷杂粮的,都快50岁了还一事无成,能不着急吗?我在今天可以想象孔子当时那种急切的样子,想象他面红耳赤地训斥子路的情景,不仅没有感到损伤了孔子形象的一分一毫,反而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孔子:太率真、太可爱、太伟大了。
         大哉孔子!

(1)、读完全文,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论述孔子的“率真”的?请简要概述。

(3)、从文章的第三、四段孔子与他的弟子们畅谈理想的事例中,你读出孔子怎样的人生思想?

(4)、作者写到孔子到齐国劝说齐景公的事例,阐明了什么观点?

(5)、孔子一生中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教育方法有哪些?请概述两种: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年的冬天好大雪

       ①腊月里,冬天像是一台年久失修的鼓风机,粗糙的北风没完没了地吹着。我们裹着棉衣在刚盖好的大楼里闲聊,有的打牌,有的抽烟,等待着工头回来发工钱。

       ②下午,胡小兵突然凑到我身边,递给我一支烟,说:“叔,抽支烟!”我说我自己有。他硬是塞给我,还给我点着了。他今年才跟他爹出来。几个月前,他爹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摔坏了腿,回家了。我想这小子,可能有什么事。我抽了一口,说:“有啥事?”他嘿嘿一笑,说没事。

       ③我拿出自己的半瓶酒:“来一口?”胡小兵还是嘿嘿一笑,接过去,咕咚灌了一大口。我也喝了一口,胸口立即暖烘烘的。胡小兵喝过酒,脸色通红,说:“叔,我爹的腿不行了。当初以为是小事,可后来加重了。”我不知说什么。胡小兵又给自己灌了一口,说:“上个月我给娘打电话说给她寄一千块的,可我现在才攒了五百块。我给娘说过要给家里一千的,我怎么也得凑够一千呀!”

       ④我口袋里也没几个钱,一家老小都张着嘴等我一个人喂呢!虽说我和胡小兵是老乡,可挣的都是血汗钱。我吞吞吐吐地说,自己口袋里也没钱了,都寄回家了。胡小兵盯着我说:“叔,就借一百,等发了工钱就还你!要是工头不回来,侄儿明年挣的第一张钱就还给叔!”他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屋子里的人都不再乱哄哄地嚷嚷,把注意力都转到我和胡小兵身上。那时,楼外北风呼啸,屋内寂静无比。胡小兵脸上挂着的泪珠令我不忍再看。翻了几层衣服,我掏出两张藏好的百元票子,说:“侄儿,拿上,什么时候说还钱,我就不再理你!”说完,我夺过酒瓶猛喝了两口。

       ⑤“胡小兵,还差多少?”突然有人问。

       ⑥“三百……”胡小兵哽咽着。

       ⑦“既然答应过给娘寄一千的,就不能寄五百,差多少我们给你凑齐!别嫌少,拿上!”一只只粗糙皲(jūn)裂的手伸进了口袋,一张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塞进了胡小兵的手里……

       ⑧我的鼻子酸酸的,出来半年了,我还没有这么难受过。我朝窗外瞥了一眼,看见了随风飞舞的雪花。我说,北风得了势了,把大雪也叫出来了。我在外跑了几年,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雪。

       ⑨我们一屋子人都挤到窗户旁,争着看大雪。不时有人说:“也不知道咱们老家下雪了没?”“咱家乡的雪肯定要比这里大!”

       ⑩那年,我们没有等到工头回来,就一起卷起铺盖奔向火车站了。在火车上,仍然看得见窗外的雪花追逐着火车飘飞……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①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喑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A它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就如同是孤寂的黑夜中点燃的一盏灯火。在一种莫名的激动和颤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洌透骨的空气。

    ②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③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B那么,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

    ④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上还涌动着阴森的寒流。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结实地来到了。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

    ⑤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⑥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起来行走时的耀眼的明灯。……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⑦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让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注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⑧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而那峰顶,也只有经历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指路小孩

       ①香港屯门有一条轻铁,沿途一边是街道,一边是山坡绿地。站台是敞开的,立着车费刷卡机。站在月台上,看闲花野草,楼宇路人。过一会儿,有电车驶来,路轨声在高远的天空下散得很远。

       ②头一回搭轻铁去天水围看朋友,半路上与一个小孩同行。那是个胖胖的男孩,穿一条肥大的短裤,颈上挂着八达通卡,手里提一个黑色乐器盒,肩上的布袋里是乐谱,应该是星期六上琴课或者下琴课回家。看他神情严肃、身负要务的样子很有趣,便逗他,指他的盒子说﹕“双簧管?”又说:“单簧管?”他先还绷着,后来就绷不住了,鼓鼓的脸颊露出笑容。又猜﹕“小提琴?”他用劲点一下头,猜对了。于是,我们就哼一段小提琴基础课程《开塞》练习曲,与他套近乎。

       ③搭乘轻铁比预想的要复杂。首先,同一个站台上有多条不同方向的路线﹔其次,我们要去的天水围似乎不在任何一条路线上。于是,招来新识的朋友,请他指点。他默想片刻,胖胖的手指头在路线图上指定一个点,表示是我们应乘的那路车﹔沿线爬行一段,停下了,表示我们需抵达的地方﹔停一会,手指头跳到另一条路线上,这回的意思是换车;然后,迅速爬行,直至天水围,停下。指点完毕,他便走开去,与我们保持一段距离。

       ④车来了,才知道他与我们上同一路车。拥塞的人群,将我们的视线阻断了。有几次,我见他转着头寻找我们,脸上流露出焦急的表情,但等找见我们,却又立即回过头,看前边人的脊背。下车后,他遥遥对着我们,指向一处。顺着他的指点走了几步,不料,已到对面站台的他,又转身奔来。他努力交替浑圆的小腿,将小提琴盒提高到膝盖以上,好避免磕碰,这样就更吃力了。我们不由停下脚步。他一边跑,一边用手再次强调地指点,使我们明白走错了。这一回,他引领着我们走到正确的站台,还是站在一段距离以外。

       ⑤车站月台上熙来攘往,他与我们,就像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聚散无常的样子。等驶往天水围的轻铁靠站,小孩看我们上车,才放心离去,乘坐他自己的车。

       ⑥从头至尾,他基本没有说话,大概怕我们听不懂他的广东话,或怕我们笑话他的普通话。唯有小提琴练习曲《开塞》的旋律,为我们作沟通,使我们于萍水中结交。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从天而降的母亲

韩浩月

    ①习惯了和母亲告别,每一次,我们母子二人分开,谁也不回头再看一眼,我也不是刻意狠起心肠,只是习惯了告别。

    ②许多年以前,一直有个问题想要问她:“你为什么要离开我们?”这个问题在我30岁之后,就再没有任何想问的念头了。

    ③童年时刻骨的伤痕,有一部分来自母亲。有一年需要交学费,我在一个水塘边跟她要钱,不敢看她,仿佛自己在做一件错事。她说“没有”,我呆住了,一直盯着那片池塘绿色的水纹在看,觉得世界坍塌,时间僵直,万念俱灰。

    ④母亲走了又回,回了又走。每次回来的时候,都说不会再走了,她在院子里看着我的眼睛说:“这一次我不会再走了。”我在心里欢呼雀跃,表情却平淡,最多说一个“好”字。当她第三次从她改嫁的那户人家想要回来的时候,被挡在了紧锁的门外,那天下了大雨,她跪在满是泥水的地上哭。

    ⑤以为她不会再离开我们,但几个月之后,她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从此不再相信她。但也知道,她有自己的苦衷,一个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在一个不但贫穷而且不讲理的大家庭里,想要有尊严地活,是多么艰难的事。

    ⑥在我漫长的少年时代,与母亲再无联系。整整10多年的时间,音讯皆无。她是怎么过的,我不知道。中学时,有同学问到父亲、母亲,通常选择不回答,如果非要回答的话,就会用淡淡的一句:“都不在了。”那时我和母亲居住的地方,相隔30多公里,但这段路程,足以用空茫来形容,我和她之间,大雾弥漫,我不找她,她也不找我。

    ⑦可是,我总是盼望母亲会突然来看我。像小说或电影里描述的那样,穿着朴素的衣服,带着吃的,敲开教室的门,而我在同学的注视下羞惭地走出去,接过她带来的食物,再轻声地赶她走。在脑海里重复过无数次这样的场景,每逢有别的家长敲门的时候,总觉得会是她。

    ⑧直到我20岁那年,在县城里,我和一个女孩谈恋爱了。母亲仿佛专为此事而来,她笑着问我想要什么礼物,在得到我的答案之后,她给我买了一辆昂贵的变速自行车。那段时间,无论白天还是深夜,我都会经常骑着那辆自行车在街道上飞奔,经常把那辆自行车擦得雪亮,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富有的人。

    ⑨23岁那年,我结婚。有人问我,愿不愿意让你妈妈过来。“让啊,当然让。”儿子结婚,母亲怎么可以不在场!

    ⑩婚礼前一晚的家宴,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在院子里、大门外的宴席上,吃得热闹非凡。母亲怎么也不肯上桌,任凭几个婶子死拉硬扯,她还是坚持等大家吃完了,在收拾的时候,躲在厨房里偷偷地吃几口。婚礼那天拜堂,司仪在喊“二拜高堂”的时候,却找不到母亲了。

    ⑪客人散去,三婶告诉我母亲在楼上哭。上楼去看她,她立刻停止了哭泣,像个没事人一样。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么多年,仿佛她从没关心过我,我也从未关心过她,这么多年的时光,我们都是怎么过来的?

    ⑫25岁那年,拖家带口漂到北京,妻子背着我给母亲打电话,说让她帮忙带几个月孩子,还承诺,只要把孙子带大,以后就一定会像对待亲妈那样,对她好,养她的老。母亲来了,我们一家人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团聚。

    ⑬这次是真的以为母亲会永远陪着我们了。但又一次的分别摆在面前。母亲在她的村庄又有了一个自己的女儿,她还要照顾她。要走的前几天,她一遍遍和孙子玩“再见”的游戏。等到孙子睡着的时候,她一句话不说,沉思着,一会儿想想,一会儿笑笑,在我看来,她又成了一个陌生的母亲。这是一位从天而降的母亲,也是一个身不由己的母亲,我已没法,也不能再要求她什么。

    ⑭最后一次见到母亲,是从乡村回县城的时候,母亲与我们同行。我开车开得有些快,母亲晕车,半路的时候停下来,母亲蹲在路边呕吐。我在司机位上通过窗户看到母亲的样子,内心翻江倒海,那个久远的问题又飘回了心头:母亲,为何我们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⑮我下车来到母亲背后,默默地给她捶着背,无声地开始流泪。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礼物

    某天贪睡,早上起得晚了些,恰恰又有一个重要的会,不宜迟到。匆匆出门时,正是早高峰,只好打摩的。所谓摩的,其实就是长了个摩托样子的电动车而已。这是交通拥堵时的利器,随时拐弯随时调头,和自行车一样自由,又和汽车一样快。每个十字路口都有。

    第一个十字路口,一辆红摩的师傅一边刷手机,一边机警地四处张望,精明强悍,一副招揽生意的样子。看见我走近,便上下打量着,眼睛里仿佛有杆秤。

    “去哪里?”

    “大河锦江。”

    他迅速报价:“十五。”“你这可是比打车还贵呢。”我说。“可是不会堵车呀,”他说,

    “要是打车,你一个小时也到不了。我保证二十分钟送到。”

    “不能少?”“不能。”

    我走开,他也没叫。应该是觉得我会回来吧。还觉得我不会走到下一个路口去找其他摩的。钱不是问题,可我就是不喜欢他的眼神,那眼神里有一种把我算准了的笃定。

    较上了劲,我就往前走,走到下一个路口。几辆摩的停在那里,其中一个蓝外套的师傅正在看街景,脸上微微挂着笑,吹着口哨。我和他搭话,说大河锦江。他说十块吧?商量的口气。我便上了他的车马上出发了。

    身穿西装短裙,骑坐不便,我便侧坐,这又不好保持平衡,我便轻轻抱住他的腰。

    “坐稳啊,姑娘!”他说。我默默笑:都四十多了还被称为姑娘,真有点儿小甜蜜呢。

    坐上了他的车,我便觉得和他是一伙儿的了。后面来了公交车,便提醒他。远远地看见交警,也提醒他。他说他也看见了。我们的车速放得很慢,他观察着,忖度着,非常小心地行驶着,趁着路况不错的时候,便加速过去。

    “被揪住过么?”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呢。不过你们客人不要紧的,要是被揪住了,我就会对他们说:‘客人你先走。我是车主,有事也是我的事’。”

    “哦!”我略略地放了心。“也不会有大麻烦吧?”

“也不会有什么大麻烦的,就是训一顿呗。其实他们就是看见了一般也没事,你看看咱们这路上,他们要忙的事有多少?他们实在是顾不过来。不过咱自己也得注意,交警他们其实也是为了咱好。安全第一呀。”

    “是啊,安全第一。”

    事实上他开得很稳当,小心翼翼。他从不进快车道,见到最小的坑也会绕开,路过公交站的时候,碰到公交车靠停,他从不在上下车的人群中穿过。这是一个规矩人。

    很快到了这一路上最大的十字口,人车如过江之鲫,交警和协警都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在队伍里默默地等着。

    “那个70后你往后一点儿!压线十公分没啥用。80后你也往后!60后往里!还有这个小萝莉,小萝莉你很美丽,但是你不要往前挤!”

    ……

    这都是什么呀,我伸着脖子往前看。一个戴着墨镜的个子高高的交警正在指挥路口等待的人。人们看着他,都笑了。他居然敢如此称呼这些路人,应该是对自己的判断力和幽默感很自信吧。

    我抬头看看天。天色润蓝,风很清爽。今天的空气质量应该是良吧。这样的早晨,让我觉得生活是美好的。

    到酒店门口时,离开会还有十分钟,正好。

    我下车,把钱给他。“谢谢!”他说。

    “谢谢你。你开得特别好。”我说。

    “是吧?反正很安全。”他说。他说那话时似乎一点儿也不谦虚,甚至有点儿得意。

    “你是我见过的开得最好的摩的师傅。”总觉得该再说点儿什么,我便又说。

    他灿烂地笑起来,十分开心的样子。我也笑着点头,和他挥手告别。这最末一句话,也许是这个早晨我能给予他的最微小但是最合适的礼物。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巴山夜雨

钱歌川

    ①我对雨虽不特别爱好,也不怎样嫌恶。如果头戴帽子在不大不小的雨中行走,我并不觉得难过,毋宁有一种超然的心情。

    ②你只要不以打湿衣帽为意,便可悠然不迫而有余情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真的,那就和春蚕刚吐出来的丝一样光亮、细长,而且整齐地排列着,似乎要把天空和大地缝织起来。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

    ③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听雨最好是在夜里,没有市声混杂,你可以清晰地辨出什么是芭蕉上的雨声,什么是残荷上的雨声。池中之雨清彻,瓦上之雨沉重。倾盆大雨如怒号,霏霏细雨如呜咽,一个是英雄气短,一个是儿女情长。

    ④夜雨中又以巴山夜雨最出色。唐代诗人大半都有写巴山夜雨的诗句,尤以李商隐的一绝最为脍炙人口。他那一首诗,使得巴山夜雨更多了一重意义,令人联想到高贵的友情。于是乎雨又可话了。

    ⑤说来奇怪,四川的雨,大都是夜里降落,天明又止。我初到四川,住在城中,房子是瓦盖的,夜来雨洒庭前树,仿佛伴我夜读。深夜人倦拋书睡去,梦中还在低吟“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之句。早晨出门,路面已千,夜雨化成朝云横在山腰,遮断树身,构成绝好图画。你想会有人不爱巴山夜雨么?

    ⑥然而好景不常,城中居不多时,我便被日本的炸弹逐到乡下。乡下田地多而房屋少,于是我出建筑费,在本地人的地上盖茅屋,约定住两年,就把房子送给地的主人,如果再住下去,我另出房租。我知道这房子终将属于他人,不愿投资过多,能蔽风雨就不错了。

    ⑦那茅屋从第一年就漏,愈漏愈甚。第二年,愈漏愈不成样子了。起初是一处漏,后来竟好几处。南边漏水,恰在床头,只好把床北移,雨水跟着追来,最后追到床铺靠紧北窗,无法再退。我既不能把床移到墙外,只好以困兽精神,作背水之战。所有的武器,一把雨伞而已。我把它撑在床头,像临到危险的鸵鸟,只要把头部遮住不受雨淋之苦便算满足。

    ⑧巴山多夜雨,室内少晴天,又熬了一年。我拱手把屋子送给那地的主人,满望他可以负责来修理。他果然满口答应,并说要换瓦,以作一劳永逸之计。我只希望早点动工,从春望到夏,从夏等到秋。直到秋尽冬来,房主人才叫匠人预备来兴工了。

    ⑨瓦匠到来,第一步工作,当然是破坏。他们爬上屋顶,把茅草全给掀了。他们答应三天把瓦盖好第二天来钉格子,一片瓦也没有盖,但天气已有雨意。我提心吊胆过了一夜,满以为早晨瓦匠来,谁知直到下午还是毫无人影。天色暗淡,云雾翻涌,看去十分险恶,而时候已近黄昏。原来他们又在别家接了生意,过两天再回头来做。

    ⑩巴山之雨,与夜俱来。起初几滴,后来愈下愈大,万箭齐集;跟着竟像黄河决口,满屋泛滥。我将家中所有草席,全铺在床顶。睡不多时,忽听枕边有滴水声,伸头去看,床顶已聚水成渠。我除了把那一渠积水倾倒地下,别无办法。再也不能安睡,一夜中忙着疏浚,直到天明雨过方停。

    ⑩张志和《渔歌子》描写渔翁,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似乎很可羡慕。读者读这些诗句时被诗人支配,欣赏那诗中有画,用不着设身处地去为渔翁着想。其实渔翁冒雨打鱼,在他本身并无诗情,也无画意,毋宁是不得已的苦事。你要是遇雨而在家安然读书,我相信你对雨不会发生恶感。

    ⑪你对巴山夜雨,一定会觉得怪可爱的。然而,我可不能和你发生同感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