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只管向前奔跑
崔修建
贝基拉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贫苦的家庭,很小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一名驰聘赛场的长跑健将。他时常站在训练场边,羡慕地看着运动员们训练。但极度贫寒的家境,让他自卑得有些差愧——他不仅拿不出训练费,连最便宜的普通跑鞋也买不起。
②那天,贝基拉不知不觉地又走到训练场边,望着跑道上那些奔跑的身影,他既羡慕又难过,心头奔跑的热望亮起来,又暗淡下去。
③一位跨栏教练员听了贝基拉的倾诉,将他带到一组很矮的栏杆前,让他一路跑过去,他轻松地跨越一个个栏杆;教练员又指了指那组已升高到足有1.5米的栏杆前让他再试一试。他努力了好几次,也没能跨过去。
④这时,教练员平静地告诉他:“孩子,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困难,就像眼前的这一道道栏杆,它们会横在每个人的面前,那些你现在跨不过去的栏杆,可以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最终跨越它们,你还可以踢翻它们,也可以绕过它们,你只需盯准你向往的前方,只管努力地向前奔跑,相信没有什么可以拦住你的梦想。”
⑤教练员的一席话重新点燃了贝基拉的希望,从此,买不起跑鞋的贝基拉开始了他坚定而执著的赤脚奔跑训练,广袤的原野、泥泞的山路、坚硬的戈壁滩上……随处可见他奔跑的身影,他已练出了一双铁脚板。数年后,他成了埃塞俄比亚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
⑥1960年罗马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贝基拉一出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他是唯一赤脚的运动员。在数万名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贝基拉为他的祖国赢得了一块沉甸甸的金牌。
⑦距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二十多天,贝基拉动了一次手术,很多人以为他会放弃比赛。然而,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英雄。
⑧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贝基拉激动地感慨道:“一切都很简单,只要站在跑道上,就没有什么障碍可以拦住奔跑的雄心,就只管向前,再向前,一路向前地奔赴梦想的终点。”
⑨没错,大千世界中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诸如清贫、疾病、磨难之类的障碍,只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雄心,就能勇敢地跨越它们,踢翻它们,绕过它们,就会抵达梦想的前方。

(1)、第一段划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错别字 改正 

(2)、品读选文,题目“只管向前奔跑”换成“金牌”好不好?为什么?

(3)、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对表现贝基拉有何作用?
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

(4)、第②段中“他既羡慕又难过”,他羡慕什么?为什么难过?

(5)、选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6)、贝基拉成功了,你认为他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油桐花开时

                                                                                                龚文瑞

    ①四月,又到了油桐花开得最盛的时节。

    ②我对于油桐花的印象,要追溯到25年前。1981年,我毕业分配在一个叫横溪的乡村中学教书。学校生活极为简朴、单调,教书之外几乎没有一点带色彩的生活内容。好在那时年轻,19岁的生命如花一般,从来就不缺乏美的创造。记忆中就是那三年的乡村生活,我学会了纵情山水,热爱自然。

    ③我经常让自己幻化成自然之子,或是一片嫩叶,或是一只小蝶……迷醉于醇醇的有点甜的季风吹拂中。我的居室在一面山坡上,围墙外面是无数绵延不尽的群山,让我对“开门见山”这个成语格外有体验;山风终年不息,响如哨音,特别是冬天,风声简直可以用凄厉来形容。我的居室兼办公室,一张睡觉的木床,一张堆满教科书和作业簿的写字桌。那时,我还没有沉醉于文学创作,也没有阅读梭罗的《瓦尔登湖》,便自然体会不到我的简朴如斯的居室其实也有着梭罗建在瓦尔登湖旁的木屋一样的宁静与恬美。虽然我的居室旁没有天池般的湖泊和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但也有一条溪水从不远处的围墙外边流过,夜深人静时,我总能听见终年不息的水流过顽石的潺潺声,许多个批改作业或备课的子时时分,笔尖流淌的墨水仿佛是蘸着溪水在书写;而且我的简朴居室中总是有山野的精灵们在泛艳,也即是我喜欢在桌面上摆些各个季节的花卉,充当案头清供,比如春天的红杜鹃,夏天的太阳花,秋天的含羞草,冬天的野菊。  

    ④一年十二个月里,我最喜欢的是四月。此时,春渐渐远去,大地浸染透了诗意——山水绿如蓝,花儿芬芳地开。四月,可以不要采摘任何花,室内就有芬芳,因为我的窗外那片山坡上有许多油桐花在绽放。我始终相信,花是有情物,懂得爱人与被人爱,甚至会释放情感。让我纯洁的生命所爱的,不是来自异性的吸引,而是来自这校园的油桐花。每每在夜里,我的十平方米斗室里便溢满了油桐花的清香,微风吹过,花香荡漾,我在芬芳中入梦至沉醉。直到次日和煦的晨光穿过窗帘,将我年轻的脸照得灼热,我又在花香中醒来。感受着为我催眠的油桐花香,一个乡村教师粗粝的生活被温暖,我的心里好多回滋生出一种淡淡的幸福感。数年以后回到城里,从此远离乡野与山花,竟然不再喜欢微笑,甚至多了许多愁眉的时刻,清静时默想其中道理,是不是在太多欲望的城市里生活得躁动不安,身心缺少了乡村油桐花的氤氲与爱抚呢?又过了好多年,我重入江湖,以性灵之心走进乡野,并付诸文字,才将从年轻时便积蕴的那份山水之情尽然释放。

    ⑤在那个精神贫乏的年代,油桐花香给我的幸福远不仅只有催眠作用,油桐花落的情景就很有诗意!记得那几年的每个油桐花开的季节,晚饭后,我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踏着晚霞与学生或是同事们往横溪或桃江边散步去。穿过幽长而寂静的油桐林,静静地坐在岸畔,看日落西下,听斑鸠唱归,直到天幕落下。而这个过程中感觉最美的总是走过那长长的油桐林的时候。那是怎样一种情景呀!路径旁的一棵棵油桐树像张开的巨伞,绿色华盖上缀满了大朵大朵怒放的桐花,灼灼的神态,灿烂的云霞,远远望去像一把把镶着绿边的碎花阳伞,在天穹下涌动着春浪,摇荡着妩媚,让走近它的人心旌摇动,仿佛迎着着长裙的艳妇似的,花未羞红人先心跳。待走得近来,但见一地落花,宛若铺了一张白色锦缎,若正好有微风掠过,花枝颤动,落英缤纷,瓣瓣花儿如音符从长号中泻出般纷纷坠地。

    ⑥四月油桐花,还是我的文学的开始。记得一位学生为油桐花写了篇作文,送我阅读后,我尝试着修改了起来,修改修改,竟全文重写了一回,甚至不惜指力用钢板刻印了数份,送给周围的同事欣赏。自然,那篇作文还算不上美文,甚至没有留存下来,但那毕竟是我的文学初恋,心底里是抹不去的。这份由油桐花及至文学的恋情,因为纯洁而美丽,因为美丽而隽永。十八年后,我的第一本散文集问世,书名就以“落英缤纷”为题。

                                                 (选自《中国精短美文100篇》,有删改)

阅读《最美的月亮》,完成小题。

最美的月亮

    ①那个中秋节他和母亲是在医院度过的。

    ②母亲的手术是临近中秋节做的。母亲感到身体不适,本来以为是老毛病,但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癌症。在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母亲总是忍受着饥饿和痛苦,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年幼的他,独自支撑了这个家。他觉得不能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不是害怕母亲经受不住打击,而是害怕母亲拒绝治疗。他的孩子刚满2岁,妻子下岗了,他的收入是全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没有工作的母亲知道家里艰辛,很早以前就说过,如果患上癌症,就不治疗,因为她认为那样既浪费了钱也救不了命。

    ③他很孝顺,便和妻子哄着母亲说是小病能治好,但需要做手术,这样才把母亲骗进了医院。从手术室出来,经过他三天三夜的细心护理,母亲逐渐清醒过来,那天正是中秋节。母亲住院一个星期时间,他每天只吃一顿饭,即便这样,仍然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现在他身上已经没钱了,只盼着妻子快点借到钱送来。

    ④夜晚,病房里冷冷清清,他守在母亲身边,同房的病人都回家团圆了。细心的他怕母亲触伤情,就问母亲想吃点什么,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的母亲只是说:“扶我下床,我想看一下月亮,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看到。”他听得眼眶一阵发酸,流下了泪,然而他知道,母亲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移动的。思索了片刻之后,他有了一个决定。继而叮嘱母亲不要乱动,就转身离开了。

    ⑤街上华灯初上,到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唯独他行色匆匆,孤单而焦急。饭店、小卖店、电子游戏室,他一个店铺接一个店铺地问:“有一个小时50元的工作吗?”但是店主们的回答都令他大失所望。终于,在一家搬运站里找到了10吨待搬的水泥。一袋水泥100斤,搬1吨6元。他挽起衣袖开始玩命地把一袋又一袋水泥从小山似的堆上扒到肩上,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半个小时就把那10吨水泥搬到了车上。等到接过60元工钱的时候,才感到双腿如铅、头昏眼花,仿佛随时都可能晕倒,但他坚强地忍受着。

    ⑥他将挣来的钱买了一个深颜色的脸盆,剩下的钱全部买了月饼。他抱着脸盆和月饼回到了医院。路上他抱得紧紧的,生怕磕碰到怀里的月饼和脸盆,仿佛那是抱着母亲的命,回到病房,他把月饼摆在桌子上,然后掰开一个月饼,把最柔软的一块月饼馅递到母亲嘴边。看着脸色憔悴、满头大汗的儿子,母亲含着泪说:“我不吃,这病咱也不治了。”他笑着说:“你看看今年的月亮多圆多亮啊,您肯定会好的!”他端过盛满清水的脸盆放到母亲床前,月光展开透明的翅膀跃进盆里,圆圆的月亮随着盆里的波纹在水里行走,上下翻腾

    ⑦看着水中晶莹而富有生命的月亮,望着眼前的儿子,母亲心情好了许多:“真好看呢,比往年都好看。”他拉着母亲的手说:“明年您还要陪我看月亮!”母亲郑重地点点头。

    ⑧那一夜,母亲睡得非常安详,似乎已经远离了病痛。窗外,月亮静静地悬挂着,虽然光芒依旧纤弱,但却仿佛迸射出了一种足以撕破无边黑暗的光明 , 一种足以融化天山冰雪的温暖

    ⑨母亲开始配合每项治疗,出院时医生告诉他说:“这次手术做得很成功,你母亲能够再活10年甚至康复。”

    ⑩又是一年中秋,天上的月亮又圆了。母亲对儿子说:“去年在医院里看到的月亮是我这辈子看过的最美丽的月亮。”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杨慧

    ①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②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③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④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楸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的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⑤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⑥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⑦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究竟站了多久。

    ⑧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了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⑨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多多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⑩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⑪母亲这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虽然窗户外面盯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在墙壁的上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和,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⑫雪花落在村庄,落在田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⑬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的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⑭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话嘀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诺诺的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⑮如果可以,我多愿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疼痛的关节。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

阅读《野蔷薇》,完成小题。

野蔷薇

(日)小川未明

    很久以前有一个大国和一个比较小的王国相邻着,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国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和睦相处着。

    在国界线上,两国都只派了一位士兵来驻守确定国界的石碑。大国派来的是个老人,小国派来的是个青年。两人一左一右地站在石碑两边。周围是安静极了的群山,偶尔才能看到一些路过的人影。

    起初,两人在还不熟悉的时候,由于彼此存在着不知敌友的戒心,一直都没怎么说过话。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两人竟成了好朋友。①大概因为这里除了他们两人再没有可以说话的对象了,还有就是春天的阳光总是和煦地照在他们两人的头顶上

    在这条国界线上,生长着一株没有人培植却很茂盛的野蔷薇,在花开的日子里,蜜蜂们很早就聚集到了这里,那些振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一直传到还没起床的两人的耳朵里。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起了床,走到外面一看,果真太阳已经升得老高。

    “啊,您早,今天的天气真好!”

    “是啊,真是个好天气,天气一好,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了。”

    于是,两人就这么一起站着说话,一起抬头看周围的景色。虽然是每天都能看见的风景,但是只要一抬头总能在里面看到昨天所没有的新鲜感。

    那个年轻人最初不会下象棋,自从跟着老人学了以后,这一阵子,只要是和暖的天气,两人便会坐下来,对战起来。

    开始的时候老人的棋术比青年强很多,所以总是让着青年,到了后来,即使按着规矩下,有时老人也会被击败。

    青年和老人都是很好的人。两人都非常正直、亲切,虽然在下棋的时候,大家都是拼着命地想打败对方,但是在心里,两人却是从未有过的融洽。

    有时候老人下着下着就会大笑起来:“看来我是要被打败了是吧。老是这么躲来躲去的还真是叫人受不了,要是真的在战场上可怎么办才好哇?”

    青年因为正战在兴头上,眼看就要赢了,所以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眼睛放光,直追对方的将。那些小鸟也蛮有意思地在树梢上唱着歌。野蔷薇也一阵一阵地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②在那个地方也有冬天 , 当天气变得寒冷起来的时候,老人就开始怀恋自己的故乡了,开始想住在那里的儿子和自己的小孙子了。“真想早点请假回去看看哪!”老人时常感慨着。

    “可是,”青年说,“如果您回去了,就一定由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来代替,要是个亲切温柔的人倒也罢了,万一是个满脑子敌我戒备思想的人就难办了。就请您务必多留些日子吧,您看,马上春天就要来了。”

    不久,冬天就过去了,春天到了。可是,此时, 这两个国家正为着利益的关系开始了战争。眼看着,两个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好朋友就要变成敌人了,真是件难以想象的事呀!

    老人说:“你和我从今天起就要变成敌人了。我虽然很老了,但至少还是个少佐,如果你把我的头拿回去,你一定可以立功得赏的,就请杀了我吧。”

    听到这样的话,青年一愣。

    “您在说什么呀!③我跟您怎么会是敌人呢?我的敌人应该是别人。现在战争正在北方进行着,我要到那里去参战了。”说完这些,青年就走了。

    在国界线上,孤零零地只剩下老人了。自从青年离开的那一日起,老人就开始茫然地打发日子。野蔷薇开了,蜜蜂从日出到日落,成群地飞舞。④此刻,战争正在很远的地方进行着,即使老人竖起了耳朵去听,睁大了眼睛去看,也没办法听到一丝铁炮的声音,或者看到一点黑色的硝烟。

    老人从那天起,就一直担心着青年的安危。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

    一天,这里来了一个过路的人。

    老人就向他询问起战争的情况。那个人就告诉老人,小国战败了,那个国家的士兵都被杀了,战争结束了。老人想,那样的话,青年不是也死了吗?他心里放不下,垂头往石碑座上一坐,就迷迷糊糊地打起盹来了。他感到从远方来了很多人,一瞧,是一支军队,而且骑马指挥的就是那个青年。这支军队非常肃静,一点声音都没有。当他们从老人身边经过的时候,青年默默地向老人敬了一下礼,并且闻了闻野蔷薇花。

    老人刚想说什么,一下子就醒了。打那以后过了一个多月,野蔷薇就枯死了。

    后来,就在这年的秋天,老人也请假回南方去了。

文学作品我来读

野孩子不爱白送的春天

①雨大不大不要紧,把地面淋湿就行。雨一停,去园子里走走,就会看到苔藓。角落里藏着苔藓安安静静的小家。

②苔藓很恋家。2018年,我在金银花藤下面看到好多苔藓。它们趴在石头上,睡得真香。2020年的春天,世界变了,很多人说,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可是,苔藓一点都没变,它们仍在那里。

③金银花开花,同一根藤上,白的立几簇,金黄的立几簇,都很香。弯腰低头 , 在花下蜜蜂的嗡嗡声里,苔藓。小铲子紧贴石头或泥土,把苔藓小心翼翼铲起。其实,我不过想给苔藓一个更美的家。

④我在自制盆景。陶盆、紫砂盆、大理石盆、瓦盆,每一个都精挑细选。栽上松树、柏树、榕树、红枫、文竹,也有认不得的、喊不出名字的小苗,觉得姿色上佳,就请进花盆。再摆几颗东倒西歪的小石子,在盆景里负责营造“在人间”的气氛。余下的,交给苔藓。薄薄的苔藓铺上去,营造出别致的深远意境,让盆景更具生气。

⑤早晚喷水,偶尔还会置于水盆里浸润。但遗憾的是,养着养着,苔藓便渐渐地变黄、发黑,枯萎了。于是我把那两个已经看不到苔藓绿的鸡蛋石放回金银花藤下面,可没几天,它俩又长满苔藓,摆出一副生机盎然的样子给我看。精心搭建的玻璃房里,每天测温度、测湿度、喷水、喷雾,花那么多工夫耗那么多精力,恨不能把苔藓养成闺女样。而园子里,啥心也不操,苔藓还总是长得那么好……气我呢?

⑥十天半月没雨的夏天,四处都不见苔藓的芳踪。它们难道集体壮烈了吗?其实一点都不用担心,太干旱的日子,苔藓干脆安安心心睡大觉。既然岁月静好,就来一场别来无恙的“旱眠”吧。如果突来一场雨,它们立刻就会醒过来。而醒过来的苔藓,转眼就精神抖擞,生机勃勃。 

⑦那些被我铲回花盆里的苔藓,无论怎样浇水施肥,精心照顾,始终回天无力,是真的不喜欢窝在方寸的盆子里。它们更热爱自己的老家——没有一片瓦遮风挡雨,没有人造的缩微景观,它们只爱这样的日子。自由自在,想怎么活就怎么活。

⑧荠菜,还有野菊花,也是这样的脾性。

⑨荠菜包饺子好吃,可我家园子里没荠菜,得到野外去找。找到了,我就会连根拔起。摘了叶子包饺子,把根栽在园子里,选最好的半块菜地给它们安家落户。之后,我按时浇水,施肥,荠菜也慢慢长出了新叶。可是仅一茬后荠菜便偃旗息鼓,再不肯满足我们打牙祭的心愿。原本不过是野地里乱长的荠菜,移民到我们的园子里,多好的福利呀,为什么就不安心好好长呢?我想不明白。

⑩野菊花更让人恼。野地里开得那么张扬的野菊花,总是肆无忌惮地绽放,炫耀它们火热的青春。

⑪我们开车穿行于中央海岸的农场,会不时撞上被废弃的农场,没有牛羊,漫山遍野都是野菊花的灿烂金黄。大片大片的野菊花,突如其 来、铺天盖地冲进你的视野。

⑫可一旦我把它们请进园子里,很快就蔫巴了。即便活着,也不肯再好好开花,一副凌乱的丧气样。

⑬还有野百合、野桑葚,那些野生野长叫不出名字的花……都一样。只要进了园子,待遇再好也摆一副丧眉搭眼给你看。于是,我再不去打它们的主意了。野花野草,热爱的,就是它们野性十足的自由世界。那么,轻轻道一声珍重,各自安好吧。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