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同步练习
下面四句诗中,反映我国古代民风民俗的一句是()
A、
箫鼓追随春社近
B、
闲来垂钓碧溪上
C、
沙场秋点兵
D、
零丁洋里叹零丁
举一反三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古诗文默写
①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④古诗文名句是兼具思想性和文学性于一体流传于今的古典文化精粹,人们在随意而咏,和韵而唱中,往往能感受其所具有的美学价值和教化作用。我们读杜甫《望岳》中“
,
”的名句,就会感受到诗人勇于攀登的雄心壮志;读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
”的名句,就会感受到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读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的名句,就会感受到古仁人的宽广胸怀……
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少壮不努力,
。 (汉乐府《长歌行》)
②
,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③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章》)
④池上碧苔三四点,
。 (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⑤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爱执着而深沉,有一种人便具有这样的品质:他们心胸豁达,默默奉献,即使遭受委屈,也不忘向世间奉献他们深深的爱。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卜算子·咏梅》中“
,
” 两句,正是对这种人精神品质的最好写照。
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 )
下列文学常识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崇德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洛香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宰便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浙江省衢州市风华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试卷
浙江省金华市南苑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独立作业检测试卷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