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童年絮味》同步练习
主题 | 文学常识与名句 | 出处 |
理想抱负 | 即使世路艰难,李白仍然相信“{#blank#}1{#/blank#},{#blank#}2{#/blank#}”可见他抱负远大、执著自信。 | 《行路难》 |
萧条之景 | 萧条之景 刘长卿来到贾谊的故宅,感觉故宅冷落,一片萧条,写“秋草独寻人去后,{#blank#}3{#/blank#}. | 《长沙过贾谊宅》 |
爱国激情 | {#blank#}4{#/blank#}(人名)以“了却君王天下事,{#blank#}5{#/blank#}”直抒胸,表达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思家报国 | “{#blank#}6{#/blank#},{#blank#}7{#/blank#} 表达戌边将士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 《渔家傲·秋思》 |
战地风光 | 纳兰性德以“{#blank#}8{#/blank#},半竿斜日旧关城。 《浣溪沙》 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 | 《浣溪沙》 |
坚守信用 | “录毕,走送之,{#blank#}9{#/blank#}”表现出宋濂不 但刻苦,还坚守信用,决不耽误还书的日期。 | 《送东阳马生序》 |
淡定从容 | 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苏轼却放慢脚步,吟诗长叹,写下“英听穿叶打林声,{#blank#}10{#/blank#}. | 《定风波》 |
出处 | 批注 | 诗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运用典故,感叹物是人非,世事的变迁。 | ①{#blank#}1{#/blank#}, {#blank#}2{#/blank#}。 |
苏轼《水调歌头》 | 诗句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 ②{#blank#}3{#/blank#}, {#blank#}4{#/blank#}。 |
杜甫《月夜舍弟》 | 交代时令,表达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 ③{#blank#}5{#/blank#}, {#blank#}6{#/blank#}。 |
温庭筠《商山早行》 | 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一幅凄凉的深秋早行图。 | ④{#blank#}7{#/blank#}, {#blank#}8{#/blank#}。 |
欧阳修《醉翁亭记》 | 表达太守既能同醉,又能“自醒”体察万物的志趣。 | ⑤{#blank#}9{#/blank#}, {#blank#}10{#/blank#}。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