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蒙城县2018-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

盛玉雷

    ①春天万物复苏,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贊”的简单感叹。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②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③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④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⑤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⑥更进一步看,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嚼字”。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印。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3日05版,有删减)

(1)、通读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划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4)、阅读第④段,下列观点与文段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语言贫乏现象,只是表现为表达上的一种偏爱。 B、网络语言等有了新的迅猛增加,反而使语言显得贫乏了。 C、网络语言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D、网络用语,也是表情达意的方式,也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5)、结合本文的主要观点,请你“善用语言”,对下面材料中“没文化的”说些什么?

    湖边有一群鸟,有文化的人看到会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没文化的却只会说:“哇!好美!哇!还有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解开身上的绳子

窦文涛

    ①老师很喜欢我。一天,他把我叫到办公室,交给我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区里要举行朗诵比赛,学校为了迎战,准备在校内进行初选,我将代表我的班级去参加这次选拔赛。当时,我激动得小脸通红,对老师拍了胸脯———保证完成任务!

    ②比赛当天,台下黑压压的一片,坐在前排的是校领导和各个年级的老师们。优越的声音条件为我营造了良好的开局,现场气氛一度热烈,可就在这个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③背完第一段的时候,我勉强记起了第二段,顺势再背下去的时候,我的脑子乱了起来,一些混沌的生活细节不断向我涌来,还伴着一些失败经验的碎片。我拼命地想唤起关于第三段第一个字的记忆,可是它就像石头沉在了海底,焦急的摸索只换来更大的焦虑和恐慌。

    ④用缓慢的语速换取的时间也终于用尽了。完整地背完了两个自然段后,我停顿在那个一米高的砖头讲台上了。全校师生的眼睛直直地盯着我,而我,愣愣地望着天空。突然,在一片空白的恐惧里,我感到裤管里一阵热流,我居然尿了裤子了。这时,我再也忍耐不住了,鼠窜下台……

    ⑤就这样,我的童年记忆留下了一块伤疤。这时,我的老师成了我生命中的第一个“伯乐”。他把我叫到了办公室,用很高的声音对我说:“文涛啊,虽然你没有背完。可就你背出的两个自然段来看,声情并茂,很好!如果能背完的话,到了区里,一定能拿名次!”他拍了拍我幼小的肩膀,我的腰杆一下子就挺了起来。

    ⑥这次的教训,让我想了很多。也许人就是这样,在经历了一次失败之后,很容易拿出更大的勇气来面对事情,大不了就是尿裤子嘛!我很快就接受了第二个更为“艰巨”的任务:代表学校,去区里参加比赛。我投入了更大的精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终于,在全区比赛的讲台上,我用稚嫩的童声朗诵了高尔基的《海燕》,迎来了人生第一个微不足道的成功。

    ⑦后来,我到凤凰台工作。有一天,老板对我说:“我们要开始一个全新的谈话节目,但是我们没有太多的资金去邀请很多的嘉宾、名人。”那时候,习惯了经典谈话类节目的我,无法想象在这样的前提下,节目可以做出怎样的效果。

    ⑧在这个大难题面前,我犯愁了,整日整夜,想了很多。当时的播音员说话字句清晰,抑扬顿挫,稳若泰山——好比西装,倜傥光滑。可是,我对这样的说话方式却不以为然。一天,我忽然想到,一个播音员或者主持人说话,为什么不可以保持最原始的自然放松的状态呢?这如同牛仔裤,舒适大方。这时的感觉,像漆黑的夜色里放进一道月光:放宽审美观吧。我们和朋友之间不也总就不同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吗?也许没有专家学者谈得那么深入,但是这份自然比他们的一本正经,正如牛仔裤比之西装。我的心“嘣”的一声,一条紧捆着的绳子解开了,阳光洒了进来。 

    ⑨本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了《锵锵三人行》的长途跋涉,在解开一条条绳子之后,我又演绎了《文涛拍案》等多种主持风格。

    ⑩现在,我回首走过的路,有一点体会让我受益匪浅:

    ⑪人的一生,是被一条又一条的绳子捆住的,很多的条条框框束缚着你,让你无法施展。之所以你会觉得别人比你强,是因为他比你先解开了一条绳子,先抛开了一道束缚。从人生的第一课到最后一课,都是学着解开身上的绳子的过程,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推开生命中一扇又一扇的窗户。

(选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大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了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提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2013年第1期,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永不贬值的财富

    ①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家一生没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巍巍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1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两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望着这一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竞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冬天的橡树

    ①冬天里一个清新的早晨,年轻的安娜老师正在上课:“名词是一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类……”

    ②“我可以进来吗?”一个瘦小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脚穿一双旧毡靴,靴子前端沾满了泥,睫毛上挂满了白霜,圆圆的小脸蛋被风吹得红扑扑,似裂开一般。

    ③“又迟到了,莎乌斯基。”安娜的声调带点儿哀伤,莎乌斯基赶紧溜到座位上。“都清楚了吗?……很好,那么给我举几个例子。”安娜问。“猫。”有人结结巴巴地开了头。得到肯定后,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窗户、桌子、牛肉……突然,像是刚从睡梦中惊醒,莎乌斯基猛地站了起来,急切地嚷道:“冬天的橡树。”他的话脱口而出,象是有个深藏在心底的秘密,非要倾吐出来与大家共享不可。“坐下,莎乌斯基。这就是迟到的后果。橡树才是名词……”

    ④下课后安娜对莎乌斯基说道。“你为何总是迟到?从你家到学校走公路不过半小时啊!”“可我从不走公路,我常抄森林里的一条近道。”“这样可不太好,莎乌斯基,我不得不找你母亲谈谈。她三点钟上班,两点钟上完课我们就一起去吧!”莎乌斯基搓着指缝间的泥巴。

    ⑤放学了,莎乌斯基领着安娜沿着学校后边的小路走进了森林。森林里一片白,只有高大婆娑的白桦树的树梢在高处幽然发黑,纤细的枝条伸展在蓝天中。“是一头驯鹿过去了!”看到安娜对地上的足迹感兴趣,莎乌斯基说,像是在说一位善良的熟人,“不过,您别怕,驯鹿是很温顺的。”森林不断地延伸着,好像这些树、雪堆和寂静没有尽头。突然,树木们似乎都毕恭毕敬地让开了。在一片开阔、洒满阳光的林间空地中央,耸立着一棵高大粗壮的橡树,绽开的树皮上堆满白雪,使粗大的树干乍看上去象是灌注了白银。“冬天的橡树”,安娜惊叹不已。她走近橡树,在闪闪发光的树干下停住了。莎乌斯基没有觉察到老师激荡的心情,在树根旁忙忙碌碌。“快过来看呀!老师。”他大喊,他扒开一团沾着泥土的积雪和紧贴下面的枯草。那里躺着一只僵硬的褐色青蛙。“它在装死。只要太阳把它晒暖一点,它马上就会跳走。”莎乌斯基领着安娜在他熟悉的小天地里漫游。橡树脚下栖息着许多住户:刺猬、甲壳虫、蜥蜴、瓢虫……安娜越看越入迷。

    ⑥“呀!妈妈上班去了!”莎乌斯基焦急地说。安娜一看表,三点一刻。她低头对莎乌斯基说道:“没什么,莎乌斯基,这只能证明捷径并不是一条最理想的路,从现在起,你还得沿公路去学校。”莎乌斯基一声不吭。

    ⑦天哪!安娜痛苦地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她想起了课堂的情形,她的讲解是多么苍白枯燥,而语言本身是鲜活美妙的,如同丰富的生活。

    ⑧“莎乌斯基,谢谢你带我散步,不过你也可以走这条路。”“谢谢您,老师。”莎乌斯基脸红了,他想对安娜保证今后决不再迟到,但又怕自己食言。停了一会儿,他真诚地说,“老师,我送您……”“不用了。我自己能找着路。”安娜说,莎乌斯基从地上拾起一根小棍子,递给安娜,“要是驯鹿过来,您就抽它的背,它就会跑掉的,最好只是晃一晃 , 要不然它受了委屈会离开森林的。”

    ⑨离去不远,安娜回望了橡树一眼,落日在树上洒一抹余辉,一个瘦小的身影站在树干下。现在安娜明白了,森林中最让人惊讶的并非冬天的橡树,而是一个脚穿旧毡靴,身着补丁衣的孩子。

阅读《涵养几分静气》,完成下题。

涵养几分静气

宋 威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所以,____。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心性往往因为容易浮动才失去纯真本性。涵养几分静气,也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选自2018年1月16日《人民日报》)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雨中的回忆

①又是一个雨季,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眼前的景象笼罩着一层薄雾,朦胧的一片,使我的思绪追溯到我的童年。

②那是一个雨夜,半夜时,高烧不退的我,说着梦话,那是一个可怕的梦。父亲着急地一把抱起我,冒着大雨往医院跑。我依稀记得,当时父亲脸上挂满了水珠,是汗水、是雨水、还是泪水?!然而他用衣服把我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我的脸往他宽大的胸怀里扣,不让一点雨侵袭我。家离医院虽不远,但还是走得很艰难,因为我那时已经是读小学了,所以体重不见得轻。那是我不幸的雨夜,又是我幸福的雨夜

③父亲是个细心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母亲就比较粗心大意一点。从小身体就不好的我,没少让父亲操心,他戒了八年的烟,也是为了照看病中的我,为了不让自己瞌睡而再次吸上的。

④很小的时候我就被外婆村子里的人笑称是父亲的“宝贝”,一直到现在,村子里的老人碰到我还是叫我“张宝贝”(我姓张)。别人虽然这样叫我,但父亲对我没有丝毫的溺爱。他从来都是很严肃的,对我好的方面从来不过分的夸奖,做错了事也从不包庇。他爱读书,偏因种种原因初中未毕业便退了学,所以我知道他把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虽然从来都不曾要求我要做到怎样好。

⑤如今我在异地读书,这便增加了父母对我的牵挂,父亲很少打电话来,每次也没有太多的言语,只要听到我的声音,相安无事足矣。至爱无言啊!

⑥忘不了的雨季,父亲为了我能继续深造,带着沉重的步伐,南下寻找打工机会,望着他上车的背影,我的心不禁一阵酸楚,努力控制自己,眼泪还是禁不住流下来,泪水,雨水混成一块儿。当他因就业无门,无奈返回,他的眼里充满了歉意。我对他说:“爸,只要您身体好,比什么都重要。”

⑦我知道他很苦,我心里也很疼,这雨就像我的泪水,这雨就寄托着我对父亲的思念。

⑧我想,人世间没有什么情感能比亲情更重的了。对我而言,没有什么比父亲对我的爱更重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