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变色龙》同步练习

读课文《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时,有一条准则决定他“变色”,这条准则的是(  )

A、居然有人养这种狗?这人脑子上哪去啦? B、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C、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 D、这是他老人家的狗?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帽子

(波兰)格罗津斯卡

(A)剧院大厅。乐队演奏序曲。

坐在十排的一位先生:对不起,女士!(更大声地)对不起,女士!

坐在九排的女士:干什么?我又不认识你。

十排的先生:您戴着帽子。

九排的女士:我知道自己戴着帽子。

十排的先生:可我一会儿就会什么也看不见了。女士,您能不能把帽子摘了?

九排的女士:很遗憾,不能。

(B)演出开始了

十排的先生:女士,我可要忍受不了啦,买了票,却什么也看不见。

九排的女士:那你去退票好了。

十排的先生:就因为您不想摘掉这顶高帽子?

九排的女士:现在,除了偏远地区,谁还戴那种趴趴帽?

十排的先生:那么,您能不能把头稍微偏一偏?

九排的女士:好吧!

十排的另一位先生:女士,请您不要歪脑袋,您挡住我了。

九排的女士:是后边的那位先生叫我往这边偏的。他能看见,可你又看不见了,自私自利!

十排的第二位先生:怎么?是你叫这位女士往这边偏的,好让我什么也看不成?

十排的第一位先生:你看不见关我什么事?你站起来不就看见了!

后排的女士:先生,请您坐下!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十排的第二位先生:可坐在我前面的这位女士……

后排的女士:那位女士跟我有什么相干的?您坐下不就完了!

九排的女士:就是嘛!自己站起来,心满意足了,可把别人都挡住了,自私

自利!

后排的女士:可不是!请您坐下。

后排的先生:请安静!台上说什么全听不见。

后排的女士:前面这位先生老是站起来,我什么也看不见。

十排的先生:都是这位女士戴着帽子。

后排的先生:请安静!不然我就叫人把你请出去。

九排的女士:就是的!他谁都妨碍,自私自利!

众人:(C)谁在捣乱?

什么也听不见!

你是第一次进剧院还是怎么的?

你喝醉了还是怎么的?

安静!

请你出去!

十排的先生:可是……

九排的女士:好了,好了!如果你安静地坐着,还可以留下。(面向众人)请大家允许他留下吧!

十排的先生:谢谢您,女士!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经典》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茅芽青青茅根白

徐若学

①时间没有永远的青葱,总会在马不停蹄地磨洗下褪色。

②阳光和燕子呢喃,茅芽在半个月的潜滋漫长下会蜕变为花。男孩子总是与男孩子互怼:吃茅芽,屙套子,给你媳妇编帽子。好在茅芽并不生气,青葱的茅芽滋滋地抽穗,擎着白白的花絮,那是白色的火焰,一团一团地燃烧,和天上的火烧云暗送秋波;一片片一堆堆,如雪白柔软的毯子铺在地上,男孩子和着衣服就地一滚,滚得满身雪白,天上是白云苍狗,地上是白毯雪人,天地之间眉目传情。

③茅根质轻而韧性实足,学着边塞诗人挑灯夜看断面处:中心黄白色,并有一小孔,外圈色白,充实,或有无数空隙如车轮状,让人想起车轮滚滚,鼓振马啸啸的战场。

④茅花白,茅根多半是白色的,通体纯白,根正苗红,下行上效。

⑤人有经络,茅根也有筋节,难怪有成语说拔茅连茹,茅根细长,根上连根,盘根错节;茅根有节,是窝居土里的缩微竹节,一节连一节,一丝勾一丝,一针连一线。茅根是最会经营人生的。既有理有节,有张有驰,又自力更生,不卑不亢;既运筹帷幄,当机立断,又呼风唤雨,如鱼得水;既储备蕴藏,集腋成裘,又鞠躬尽瘁,吐甜献心。白软而带节的根,是袖珍的甘蔗,细品慢嚼,甜汁虽少得可怜,但却是真正地道的不见日月精华满含地气的阳光味道。

⑥做一棵茅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得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受得了严酷。无论在田边、地头,荒山野岭,无论在城市乡村,你得学会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壮大。这不,天下最普通平凡的就是这茅草,野火烧不尽,酷寒冻不死。没有一棵茅草有自暴自弃,没有一棵茅草精神萎靡,没有一棵茅草半途而废。她要让一生都光彩,一世都风光。

⑦小时候,好流鼻血,老妈就是用这茅花揉成团塞进鼻孔止住了年轻的血跳。邻居陈奶奶吐血不止,老妈就用这白生生的茅根熬水喝,让我们见证了奇迹。夏天,透明的玻璃壶里卧着一把带节的茅根,老妈叫做神仙茶,喝下神清气爽。“茅根茶,有点甜”成了一生挥不去的收藏。杜甫草堂上铺的就是这冬暖夏凉的茅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住茅屋,成就了杜大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人生。

⑧我敢说,中国人往上数三辈都是农民,虽然抖落了脚上的茅花,潜意识里遗传了茅草情结,只要春天一招手,就想去踏青,去验证似曾经历的”茅芽青青茅根白”的日子,有意无意地掀开大地的门帘,与自然、生命、价值和爱撞个满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母亲

丰子恺

①母亲生前没有摄影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形液和定影液,把我的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

②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③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重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

④我四岁时,父亲中了举人,同年祖母逝世,父亲在家,郁都不乐,以诗酒自娱,不管家事,终而科举废,父亲就从此隐遁。这期间家事店事,内外都归母亲一个兼理。我从书堂出来,照例走向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的母亲的身边,向她讨点东西吃。母亲口角上表出亲爱的笑容,伸手除下挂在椅子头顶的“饿杀猫篮”拿起饼饵给我吃;同时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给我几句勉励。

⑤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遣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柒坊店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成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当时的我看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

⑥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诚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了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⑦我二十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肯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⑧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⑨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了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海我抚养我,我从呸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

⑩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所以现在我每次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小语准备以“哲人的行走”为主题撰写一份人物传记,请阅读文章,聚集亮点,帮助他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命若清茶

①茶有三重滋味;入口微涩,再品回甘,余调悠远。

②与之相似,有些人的生命也有这般三重境界:在苦难中跋涉,于热爱中幸福,终了归于淡泊。譬如,那个“一生为墨客,几世做茶仙”的陆羽。

③陆羽的前半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真实写照。而茶,则是照进来最亮的那束光。公元736年,湖北天门龙盖寺的住持智积禅师,在湖滨三只大雁的羽翼下捡到一个弃儿,他就是陆羽。在禅寺的暮鼓晨钟中,慢慢长大的孩子却并不爱佛经,反而向往儒道。因为志趣不见容于禅宗,公元748年,他12岁,不得不背井离乡。这个貌陋口吃的少年,只能以演丑角为生,四处漂泊游历。其后“安史之乱”爆发,战火纷飞彻底阻断了他入世的梦想。

④文章憎命达,只伤题中人。虽然经历坎坷,但陆羽更为那艰难的世道痛心。所作《四悲诗》中,“悲天失纲,悲地失常,悲民失所,悲五湖山失色”,没有一字是为自己所发。

⑤760年,27岁的陆羽初辗转到吴兴,他压抑的情绪爆发了。那时节,苕溪附近多了个狂士。他常常白日踟躇独行于旷野,至天黑无路,便嚎啕大哭而归。

⑥悲天悯人中,只有在烹茶的时刻,陆羽的生活才宛然别有天地。

⑦忆往昔,陪伴在酷爱喝茶的智积禅师身边,学习煎茶辨水的岁月,是他人生最初的温馨时光。此后,教他读书的邹夫子、与他同游三年的崔辅国,这些指引他求学之路的贵人也同为爱茶之人,曾和他一道寻访各地的好水好茶。

⑧当沸水冲起茶沫,“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青萍浮云,都是漂泊无根之物,随聚随散。他于烹茶中观青萍浮云,也终于参悟无常、勘破心结。

⑨“啜苦咽甘,茶也。”草庐下,陆羽在《茶经》里如是写道。那一刻,他找到了平静。

⑩在湖州,摆脱焦虑的陆羽开始自在安于山水。这个自述“不善与人相处”的孤独患者,却广交了茶友。他“缁亲结交”四十余年的好友皎然,是吴兴杆山上妙喜寺的住持。从鉴茶到喝茶,二人常常在寺后的茶场里一起琢磨讨论。

⑪秀山丽水间,僧俗官隐,唱和雅集。皎然作为介绍人,时任湖州刺史颜真卿来了,江波钓客张志和也驾一叶扁舟而至。在那句流芳千古的“西塞山前白鹭飞”问世之时,众人的口鼻唇齿间正满溢陆羽烹茶的清香。

⑫心安处,即是故乡。在是兴,飘零的孤儿陆羽因茶结缘,终于有家了。

⑬A.古人喝茶,原与熬菜汤无异。人们把采下来的细小茶叶扔进锅里囫囵煮烂,再加入葱、姜、茱萸、薄荷、胡椒等,做成混混稠稠的“粥茶”。更有如唐德宗者,还要调以大枣、牛羊奶、酥油等膏腴厚味,但被陆羽嫌弃为“肤浅浮嚣之人的地沟水”。

⑭为了让世人尽享茶中最透彻的滋味,他用涓涓不辍的热爱与虔诚,在吴兴开始写作一本关于茶叶的百科全书——《茶经》。内容共分十节:一源、二具、三造、四器、五煮、六饮、七事、八出、九略、十图,共七千余字,却费去了好几十年。

⑮他可以不厌其烦,花五年时间设计出二十四种茶器;也可以踏破芒鞋,访遍名山大川、行尽荒山野岭,将全国之水辨析为二十品。他为茶乐呵呵地忙活着,以一种特有的仪式感,规范着茶的物质形式,也抵达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茶圣”之尊,正源于成痴成癖的匠人之魂。

⑯在陆羽迈入不惑之年时,卖茶的店家已把他的塑像当作神来供奉,客人每买十件茶具,就送一尊他的塑像。盛名之下,皇帝两度迎他入宫侍奉,都被他婉辞谢绝。

⑰799年,可能是因为得知皎然印将离世,在外游历的陆羽回到吴兴。此时,他已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他蜕下了尘世庸碌的蛹衣,如同轻盈舞于江湖的一翼蝶,耕耘着精神世界里柳暗花明的另一番天地。804年,陆羽在吴兴去世。

⑱在今天看来,陆羽的贡献不可磨灭:在他之前,皓首穷经方为士大夫之道,茶事不过是难入正统的末流杂学;在他之后,茶道不仅飞入王谢堂前,更走进寻常百姓家,让世人都能通过茶文化产生精神共鸣。

⑲将生命烹煮成一盏徐徐升腾着氤氲热气的清茶,这就是陆羽的浪漫主义。

(选自浙江宣传,有删减)

【聚焦亮点】

亮点我推荐

大家来互动

亮点一:典型事件刻画形象

【再补充】

小语:文中其他一些事件也能体现传主形象,我们一起来补充归纳吧!

典型事件:

①____

②____

亮点二:一言一行展现品格

(A)所作《四悲诗》中,“悲天失纲,悲地失常,悲民失所.悲五湖山失色”,没有一字是为自己所发。

(B)“啜苦咽甘,茶也。”草庐下,陆羽在《茶经》里如是写道。那一刻,他找到了平静。

(C)他可以不厌其烦,花五年时间设计出二十四种茶器:也可以踏破芒鞋,访遍名山上川、行尽荒山野岭,将全国之水辨析为二十品。

(D)盛名之下,皇帝两度迎他入宫侍奉,都被他婉辞谢绝。

【悟品行】

陆羽将自己的生命升腾成一盏氮氢热气的清茶,我们似乎可以从他的一言一行中嗅到品格的香气。

A:____

B:有智慧、心境平和C:____

D:____

亮点三:典雅文字传递情感

(A)古人喝茶,原与熬菜汤无异。人们把采下来的细小茶叶扔进锅里囫囵煮烂,再加入葱、姜、茱萸、薄荷、胡椒等,做成混混稠稠的“粥茶”。更有如唐德宗者,还要调以大枣、牛羊奶、酥油等膏腴厚味,但被陆羽嫌弃为“肤浅浮器之人的地沟水”。

(B)他蜕下了尘世庸碌的蛹衣,如同轻盈舞于江湖的一翼蝶,耕耘着精神界里柳暗花明的另一番天地。

【共赏析】

本文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使文章如清茶般回味幽长。

请从以上划横线句子中任选一句赏析。

我选:____句,____

亮点四:写法分析引发思考

读完本文后,同学们对人物传记的写法有了更真观的认识。

【说理解】

请阅读小贴士,概括“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并结合上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小贴士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的作品。传记要求真实、凡是又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在记述事件时,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往往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精神风能。在为人物作传的过程中,也要传达出对传主的情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