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衢州江山市城南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阅读阅读下面《新京报》(电子版)的一篇时事评论,完成小题。

    最近由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上映。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摔跤手爸爸打破性别歧视的藩篱,把自己的女儿训练成摔跤冠军的故事。电影刚一上映,就获得了爆棚的口碑,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2。

    ①阿米尔•汗能够成为印度国宝级的演员,凭借的是他对电影精雕细琢的苦功夫

    这次为了出演《摔跤吧,爸爸》,已经52岁的阿米尔•汗不惜让自己的身材像吹气球一样忽胖忽瘦。由于需要出演电影主角19岁、29岁和55岁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所以在身材上需要阿米尔•汗随着年龄改变而有所变化。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把自己折磨成这样呢?替身或者道具,都可以帮助自己完成演出。②阿米尔•汗却说,如果不自己增肥成一个胖子,就没法真正体会一个胖子的心境。而之所以要打乱19岁、29岁、55岁的拍戏顺序,那是因为他怕戏拍完了再无动力瘦回去。

    阿米尔•汗一年只接拍一两部戏,而每接一部戏,都必须全力以赴。由阿米尔•汗出演的电影,几乎部部都是经典。但在每一部经典的背后,其实也没多余的“奇迹”或天赋 ,无非只是超乎寻常的付出和大量汗水而已。

    阿米尔•汗的认真劲,会让我想起中国80年代拍《红楼梦》和《西游记》的那批老艺术工作者。今天,我们都以为,在小鲜肉当道的时代,工匠式的打磨、精雕细琢的演出,都已经销声匿迹了。可这个印度的国宝级演员却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时代,用心,永远都不过时。

    ③阿米尔•汗是一个有“工匠之心”的人。这足以使他成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演员,但显然还不足以让他成为“印度的良心”。让他成就此荣耀的,是他“影以载道”的努力。

    阿米尔•汗每拍一部电影,几乎都在关心印度的社会问题。《三傻大闹宝莱坞》关注刻板的教育问题,《我的个神啊》关注的是极端宗教,《摔跤吧,爸爸》则关注女性歧视。

    值得一提的是,在拍电影之余,阿米尔•汗还做了一个关注印度当下最尖锐的社会问题的电视节目,叫《真相访谈》。④他做《真相访谈》这档节目, 用的是印度国徽上的梵文格言“唯有真理得胜”,用我们这边的话来说,大概就是 “用事实说话”。

    所以阿米尔•汗的三观虽然很正,但在表达自己的价值观的时候,却又极其谨小慎微。他不是充满理想主义的煽动家,而更像一个小心求证的优秀记者。为了获得更确切的数据,他和团队花费了大量时间奔赴印度各地调查、取证,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背后都有数据在支撑。

    在儿童性侵这个问题上,他和团队得到的数据,让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在印度,竟然有53%的受访者表示,童年时期曾经遭受过性侵。

    关心社会,对于已经功成名就的阿米尔•汗而言,除了让 他被人称之为“印度的良心”外,并没有带来什么实际好处。相反,因为这份“炽热的良心”,他得到不少麻烦和损失。他惹怒过地方政府和印度教激进团体,并且因此丧失了印度电子市集巨头Snapdeal的代言;他的人身安全也因此受到威胁。然而,阿米尔•汗不会因此就停止关心社会问题,因为他是阿米尔•汗,是印度的良心。                                                    曾炜(媒体人)

(1)、    作者认为被称为“印度良心”的阿米尔•汗有哪些伟大之处?请简要概括。
(2)、编写导读语要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下列最适合放在文章前面方框内作为导读语的一项是(         )
A、印度国宝级演员再掀热潮!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摔跤吧,爸爸》获得爆棚的口碑,豆瓣评分高达9.2。 B、为了女性,他不惜让自己的身材像吹气球一样忽胖忽瘦!他还打乱了19岁、29岁、55岁的人生顺序! C、阿米尔•汗的认真劲,让人想起80年代拍《红楼梦》和《西游记》的老艺术工作者。关心社会,用心做事,永不过时。 D、阿米尔•汗的每部电影几乎都在关心社会问题,为此他惹怒过地方政府和印度教激进团体,甚至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
(3)、阅读时评类文章要能区分观点与事实,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是表明观点还是陈述事实?请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阿米尔•汗能够成为印度国宝级的演员,凭借的是他对电影精雕细琢的苦功夫。

②阿米尔•汗却说,如果不自己增肥成一个胖子,就没法真正体会一个胖子的心境。

③阿米尔•汗是一个有“工匠之心”的人。

④他做《真相访谈》这档节目,用的是印度国徽上的梵文格言“唯有真理得胜”。

表明观点:

陈述事实:

(4)、请你联系当前的社会现象,以这篇文章为例,探讨时事评论的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淘米水的妙用》一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①淘米水很不起眼,平时常被白白倒掉。可是你知道吗?它在生活中却有许多妙用。
      ②淘米水是天然的去污剂。与一般的工业去污产品相比,淘米水不仅洗净力适中,而且无任何副作用 , 比如,浅色衣服用淘米水浸泡一下,然后用肥皂洗涤,就会洁净如新;起霉斑的衣服,放入淘米水中浸泡一夜,可退斑洗净。又如,面对一堆有油污的碗、碟、瓶子时,与洗洁精相比,淘米水是更好的选择。淘米水经加热后,其淀粉质变性,而变性淀粉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和亲水性,所以油污一旦遇到淘米水,就会被淘米水中的淀粉吸附,从而脱离碗碟。
      ③淘米水是不花钱的化妆品。淘米水里含有淀粉质、维生素、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对皮肤起到保湿、抗老化、美白的作用。经常用淘米水洗手、洗脸,皮肤会变得光滑白皙,淘米水还具有护发、亮发的功效。据说,傣族姑娘的一头秀发就是淘米水的佳作。傣族姑娘常用糯米的淘米水来护发。不过,她们用的淘米水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使用。因为淘米水经过沉淀发酵以后,含有非常丰富的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可以帮助头发的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的色素颗粒。所以经常用淘米水洗头,可以营养头发,使头发变得乌黑亮丽。如果你想保持美好的形象,又不使身体受到任何伤害,还想节省费用,那么淘米水不失为一种首选的化妆品。
      ④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淘米水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头一两次淘米水含有钾且呈弱酸性加入食盐入药后,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的功效。用淘米水加食盐煮开后,外洗或外擦皮肤,对皮肤有比较温和的清洁作用,而且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正常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防止皮肤搔痒,等等。
      ⑤此外,淘米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质、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作上等饲料;淘米水中含有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成分,可用作上好的肥料。
      ⑥淘米水有如此多的妙用,你还会白白倒掉它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人工智能时代以疾风暴雨之势降临人间,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生产演化的规则,颠覆了人们衣食住行用的传统生活方式,也严峻地冲击着人们传统阅读书籍的习惯。如今,在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和电脑的情况下,网络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也许正是阅读让他度过了那段苦难的岁月。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等你回家

    ①陪一位父亲去八百里外的戒毒所,探视他在那里戒毒的儿子。戒毒所坐落在荒郊野外。我们的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路边,野葵和蒲公英开得正盛,一些鸟在草地间飞起又落下。天空很蓝,显得很高远。父亲的心,却低落得如一株衰败的草,他恨恨地说:“真不想来啊。”

    ②一路上,他不停地痛骂着儿子,历数着儿子种种的不是,说他毁了一个家,毁了他。

    ③我坐在一边,听他痛骂,隐隐担着心,这样的父亲去见儿子,会有怎样的结果?

    ④车子一路向前,野葵和蒲公英一路跟着。终于,远远望见了几幢房子,青砖青瓦,连在一起,坐落在一块开阔之地。开车的师傅说,到了。做父亲的像突然被谁猛击了一掌似的,愣愣地,不相信地问:“到了?”一看表,快上午10点了。他急了,说:“也不知能不能见着。”因为按这家戒毒所的规定,上午10之后,一律不允许探视。

    ⑤他一口气跑到大门口,还好,还有15分钟的时间。办了相关手续,这个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往探视室跑。很快,他儿子被管教干部带进来。高高壮壮的年轻人,脸上也无欢喜也无悲。看到父亲,他嘴角稍稍撇了撇,有嘲讽的意味。一层玻璃隔着,他在里头父亲在外头。

    ⑥旁边,亦有来探视的人。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子,在玻璃窗外头,不停地用手指头在举起的另一掌上画着什么。在里头看着的,是个清秀的男孩子。他眼睛跟着女孩的手指转动,频频点头,含着泪笑。他读懂了她爱的密码——从此,改了吧。还有几个人,男男女女,大概是一家子,围在一起,争着跟里面一个中年人说话。中年人憔悴着一张脸,却一直笑着,一直笑着。这时,他们中的一个,突然到探视室外面,叫了一个男孩进来。孩子不过十一二岁,白净的面容,文文弱弱的。孩子怯怯地打量了四周一眼,走到中年人那里,拿过话筒,隔着玻璃窗,才说了一句什么,里面笑着的中年人,不笑了,他愣愣地看着孩子,眼泪下来了。

    ⑦“哭什么呢?你会改好的!”我听到那些人里的一个大声说。

    ⑧探视时间快要过去了。一直跟儿子对峙着的父亲,这时掉过头来。我发现他与刚才的强悍判若两人,竟是一脸的戚容,他低声说:“里面的日子不好过的,看他,也黑了,也瘦了。”

    ⑨他转身问我:“你有纸笔吗?”

    ⑩“当然有。”我掏出来给他,正疑惑着他要做什么,只见他低头在纸上迅速写下几个字,贴到玻璃窗上,给儿子看。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

    ⑪探视结束后,我看到这位父亲在纸上留下的字:儿子,等你回家。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戴车匠

(汪曾祺)

    ①戴车匠是东街一景。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

    ②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戴家车匠店门面很小,只有一间,地势却颇高。店里正面的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不知这是哪位读书人的手笔。但是看来戴车匠很喜欢这副对子。板壁前面,是作坊。作坊放着两张车床。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其原理倒是和现代铁制车床是一样的。

    ③靠里的车床是一张大的,那还是戴车匠的父亲留下的。老一辈人打东西不怕费料,总是超过需要的粗壮。这张老车床用了两代人,坐板已经磨得很光润,所有的榫头都还是牢牢实实的。

    ④戴车匠起得很早。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看看图样,他这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人走到他的工作之中去,是可感动的。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好吃懒做的工匠,大概没有。

    ⑤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或是刘长福托他斡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话;或是儿子塾师过生日,该备一点礼物送去;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似乎他每天派给自己多少工作,把那点工作做好,即为满意。能分外多做几件就很按捺不住得意了。他自然可以有时间抽一袋烟,喝两口茶,伸个懒腰。

    ⑥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做得了的东西,都悬挂在西边墙上,真是琳琅满目,细巧玲珑。

    ⑦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⑧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子玩的。  

    ⑨这里的小孩子一年四季有各种各样的玩物:秋天的陀螺,夏天的水枪,春天的竹蜻蜒,过年的兔儿灯。特别是清明,吃螺蛳之后还可用车匠做的螺蛳弓射螺蛳壳玩。孩子们用竹箭的尖端把螺蛳掏出来吃了,用螺蛳壳套在竹箭上,一拉弓弦,哒的一声,螺蛳壳便射了出去。射得相当高,相当远。家家孩子吃螺蛳,放螺蛳弓,因此每年夏天总要从瓦楞里打扫下好些螺蛳壳来。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清明那天,到处是拉弓放箭的声音。

    ⑩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八岁的儿子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这孩子将来干什么?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

    ⑪一九八一年,我回乡了一次(我去乡已四十余年)。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

一九八五年七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戈壁开满花

李要军

①“这是我爸爸,你们不能靠近!”看着女儿伸出双臂,像“老鹰”护“小鸡”一样护着自己,不让小朋友们接近,艾国心中既欣慰又内疚。欣慰的是,女儿聪明伶俐,在一天天长大;内疚的是,女儿已五岁了,今年还是他第一次在家乡陪她过暑假。

②作为一名空军部队雷达兵,艾国这些年一直对妻子满怀愧疚。妻子怀孕六个月时,他正在奔赴高原执行任务的路上。临出发前,妻子问他什么时候能休假回家,他告诉她再过三个月左右就能回。其实,他自己也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完成任务归家。为了让妻子安心,他只好先许下诺言。

③转眼间,妻子的预产期到了,艾国承诺的回家时间也到了最后期限。他何尝不想早点儿回家陪妻子,但作为单位业务骨干,在任务紧要关头自己不能撒手不管。此时,队长命令道:“你必须回去,并且今天就走!妻子生产,你一定得回家精心陪护。这里有我们,你放心!”

④等艾国匆忙赶回甘肃老家时,妻子已住进了病房。在他的悉心陪护下,妻子顺利生产。抱着刚刚出生的女儿。艾国流下了幸福的眼泪。让他同样开心的是,队长在为他贺喜的电话里,特意告诉他,这次千里机动任务圆满完成。

⑤艾国给女儿起了小名----小雪球。在休假的那段时间里,他尽心尽力照顾妻女。虽说是第一次当父亲,可抱婴儿、换尿布、拍奶嗝儿这些事,他一学就会。有时后半夜把女儿哄睡后,他怕吵醒熟睡的妻子,便蜷缩着身子睡在沙发上。

⑥女儿出生后的第二个春节,艾国计划休假,但最终还是把名额让给了战友。

⑦又一个夏天来了。当老师的妻子说,要趁暑假带女儿来部队驻地看他。艾国说驻地条件艰苦,怕她和女儿不习惯。妻子笑了:“我又不是没去过,营区条件只能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差吧。”艾国想想也是。

⑧几年前,他和妻子还处在热恋阶段时,她曾来过驻地一次。那时,戈壁滩上的沙枣花开得正盛,兵营后是一片沙枣林,沙枣花将醉人的花香毫不吝惜地泼洒在灿烂的阳光下。他和战友们精心准备了一个个意外惊喜,她房间里老旧的白瓷瓶里每天都有一枝新鲜的沙枣花。尽管生活条件比她想象的还要艰苦,在战士们一声声“嫂子”的称呼声中,她还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嫁给他。

⑨妻子始终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除了他离她远一些,其他任何方面,如对她的关心、对双方父母的孝顺、对女儿的疼爱……艾国都做得无可挑剔。

⑩如果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黄昏时戈壁的苍凉壮阔,那么夜色中的戈壁滩则如童话世界那样安静神秘,星星亮得耀眼。这让喜欢数星星的女儿,每天都疯玩到深夜。

⑪回老家的前一天晚上,原本住在营部家属区的妻女,坚持留在台站,要陪艾国一起值班。

⑫那天后半夜,女儿突然发起高烧。军医在营部,营部在五公里以外。交接班后,艾国抱着裹紧被子的女儿,妻子打着手电,快速地向营部奔跑。到营部女儿得到了治疗,终于转危为安。从台站到营部的这条路,艾国走了十多年,这一次却让他感觉如此漫长,似乎总也跑不到闪烁着灯光的尽头。从此,每当走在这条熟悉的路上,他都会回忆起与妻女拼命奔跑的那一夜……

⑬时光荏苒,今年是艾国佩戴四级军士长军衔的最后一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入伍十几年来,看着一拨又一拨战友来了又走,转眼间,退役二字也摆到了他的面前。

⑭一些老兵已经开始忙着整理个人资料、联系工作,寻找下一步的人生方向。艾国抓紧这最后的点滴时间,忙着把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战友们。以往他和女儿两天一次的视频约定,也因忙着授课而暂停。战友们都说,像艾国这样认真站好最后一班岗的人,无论在哪儿,都会闪闪发光。

⑮又到了沙枣花开满戈壁的季节,艾国摘下了佩戴多年的四级军士长军衔,戴上了光荣退役的大红花,四溢的花香铺满艾国回家的路,妻子和女儿在路的那头迎接他。

⑯“我爱我的家,戈壁开满花!”这是艾国最想说的真心话。是呀,对军人来说,挥洒青春和热血的军营何尝不是一个家?那里或许偏远荒凉,但在他们眼里,却是世间最动人的角落,永远开满鲜花……

(选自《中国国防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