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略无处() ②沿阻绝() ③哀转久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共间千二百里,虽乘奔风,不以疾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B、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写秋季之景,仅“寒”“肃”“凄”“哀”四个字及寥寥数语,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C、文章描写抒情结合,由景生情,情景融合,动人至深。句式多用对偶,而间用散句,使文章富于节奏感。 D、本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作者采取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按照季节分层次,描写了”山”和“水”不同季节的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文本阅读

越山五佚记·蛾眉山

张岱

蛾眉为八山之一,然实不见山。越之人恒取蛾眉土谷祠几下一块顽石,以足八山之数。余初疑曰:“一块顽石,可以名.山,则城中顽石多矣,何以山此而不山彼也?”

天启五年,姑苏周孔嘉僦居于轩亭之北。一日,至其屋后厨庖之下,有石壁丈余,苍蒨逼人。余曰:“此鼎彝青绿,真三代法物也,何以屈居于此?”问其邻老,邻老曰:“此蛾眉山麓也。山高丈余,阔三丈,长数十丈。石皆劈斧皴法 , 望之如蛾眉一弯,横黛拖青,浑身空翠。” 余向左右邻缘.墙摸索,皆从鸡栖、豚栅、灶突、溷厕之下,得其寸趾尺麓,便大叫称快。余遂妄想,安得一日尽伐其墙垣,尽撤其庐舍,使此山岿然孤露,亦宇宙间一大快事。至二十年后,陵谷变迁,遭兵遭火,外屋燔尽,而缘墙一带,仍得无恙。则是天意欲终秘此山,勿使人见。奇峦怪石,翠藓苍苔,徒与马浡牛溲两相污秽 , 惜哉已矣!

余因想世间珍异之物,为.庸人所埋没者,不可胜记。而尤恨此山,生在城市,坐落人烟凑集之中 , 仅隔一垣,使世人不得一识其面目,何山之不幸..一至此哉!虽然,干宝记山亡,桑钦志石走,山果有灵,焉.能久困?东武怪山,有例可援。余为山计,欲脱樊篱,断须飞去。

(选自《嫏嬛文集》,有删改)

【注】①八山:指当时绍兴城内的八座山,其中有蛾眉山。②蒨:形容草长得茂盛的状貌③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④法物,犹宝物。劈斧皴:中国画技法,此处形容山石外表的形状。

⑤马浡牛溲:借指不值钱的东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