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吉林省长春市第四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紫色葡萄慈父心

卫宣利

    ①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就这样,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

    ②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后来,父亲还很有信心地说:“等到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③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④然而,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⑤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只花蝴蝶一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

    ⑥那年,郁闷孤苦的我拿起了笔。

    ⑦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颗颗晶莹别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

    ⑧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我便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地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

    ⑨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绿阴就遮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也许早已忘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

(略有删改)

【注】卫宣利,女,河南洛阳人。生于七十年代末,河南省作协会员,《青年文摘》等杂志签约作家,17岁那年因车祸而双腿残疾,善于用文字来诉说生命中爱的奇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B、“郁闷孤苦的我拿起了笔” 是指“我”开始写作。 C、葡萄树与女儿是文章的两条主线,葡萄树从树苗到“站立”到结出甜美的果实,与女儿从瘫痪到心灵站立实现了逻辑上的统一。 D、第二段中“父亲就兴奋地像个孩子”,父亲兴奋的原因只是因为葡萄树在父亲的照料下渐渐长大,这使他很有成就感。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这个句子连用三个“悄悄”有什么作用?

(4)、“我”不能走路已成为现实,父亲的眼角眉梢为何还会挂满笑意呢?
(5)、文章标题“紫色葡萄慈父心”富有诗意,含义也非常深刻。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并说说“慈父心”的具体内涵。
(6)、读完文章,你认为父亲许的心愿最终实现了吗?请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猫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能源问题显得愈加突出起来。如今,一些科学家已经开始把课题转向人体能的开发利用上。

       ②所谓人体能,简而言之就是由人体散发出来的生物能量,它主要表现为机械能和热能。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人体能随时随地作用于周围环境,如运动时大量发热,行走时的体重施压于路面等。据科学家测算,一个人一昼夜所产生的人体能,如全部转化为热能的话,可以把相当于他自身体重的水由0℃加热到50℃,而全世界60多亿人每年浪费掉的人体能,则相当于12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③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人体所具有的生物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换成电能。比如,当一个人坐着或者站立时,会产生持续的重力能。如果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把重力能转换成电能,就可以输入蓄电池,也可以直接利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工程师,将一种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商场和火车站等处的地毯下面,当行人在踏板上不停地走过时,与踏板相连的摇杆不停地被压下,使中心轴持续地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英国一家超级市场,特意在市场入口处转门下方的地下室里,安装了一套发条式能量收集转换装置。熙熙攘攘的顾客不停地进进出出,其推动门的能量统统被收集起来,并转化为电能,借此为公司提供了照明、打字、电梯、空调等用电。

       ④将人体热能收集起来,然后转换成电能,也是一条经济实用的途径。美国新泽西州建造的美国电信电话公司总部大楼,每个房间的内壁都具有一种特殊功能,它能够有效地吸收全楼 3000 多名员工身体所散发的热量,随后将其转换成电能储入蓄电池,用以提供照明、电脑操作及调节楼内室温所需的电力。美国匹兹堡大学也设计了一个热量收集系统,该系统将学生和教师释放的热能,电灯、厨房以及从窗外射入的阳光等所产生的热量,统统聚集到一个中央设备中,再由地下的管道重新分散。据说,此系统在寒冷的冬季,完全可以供学校的10座大楼取暖之用。其实,这一系统完全可以具备双重用途,即在炎热的夏季里,还可以当作制冷设备使用,从而使大楼中的环境非常舒适。

       ⑤科学家们认为,人体能价廉而无污染,且收集转换并不复杂,既能自收自用,也能零存整取,如能将人体能充分地利用起来,无疑将为人类生活做出极大的贡献。相信人体能将会得到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发利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辩证看压力

    ①人生在世,大都喜欢活得自由自在,恐怕极少有人愿意为他人所逼、受环境所迫。但是,外界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来说不受人的主观意愿支配,具有某种必然性。换个角度,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外界压力也有可能是人们获得发展与成就的机遇和先导,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②从历史上看,生存压力带给人类发展进步。在恶劣环境下,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在病痛之下,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在饥饿之下,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可见,外在压力迫使人类学会了盖房子、煮食物、种粮食。人类社会能有今天这样发达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克服外来压力的奋斗过程相关。

    ③对于做学问来说,压力之下能产生出重大成就。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有很多。史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曹植的七步诗,更是在以死相逼的巨大压力下产生的。曹植富于才学,受其父曹操赏识,然而却遭其兄曹丕忌恨。曹丕称帝后,一日召曹植,命他于七步之内成一诗,否则处死。曹植于悲愤之下,写成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面对生死而成就的诗,不但保住了曹植的性命,也为中国文坛留下一篇千古佳作。

    ④毋庸讳言,如果没有外界的种种压力,许多人生活的基本轨迹就是循规蹈矩、安于现状,而不是改变现状、推陈出新。铁人王进喜当年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有了压力,就有了革命、创造、发明与发愤的动力,就有了创作和改变的愿望与毅力。压力能够使人明确前进的方向。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压力能够让人生发出超常的毅力。被动和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使人更能坚强不屈,表现出坚韧的美德。因此,压力能够激发出人们平常难以显现的智慧和创造力。

    ⑤不同的人面对压力会有不同的态度,当然结果也就大不相同。同样面对苦难和不幸,有的奋力抗争,成了强者、智者、英雄;有的则被压垮,成了乞丐、懦夫、失败者。如同巴尔扎克所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面对压力,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抓住机遇,有效应对,使压力变动力,从而激发出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潜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俗话说:“无画不年。”每逢春节,中国老百姓都会张贴各式各样的年画,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烘托出浓浓的年味儿,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木版年画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历经千百年传承发展到现在。邰高娣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也是国家级非遗凤翔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邰立平的女儿,兼为年画技艺的传承者和研究者。她说:“年画从工艺、形式到内容,文化信息承载量相当丰富,绝对‘不简单’。”

    制作一张传统木版年画,常常需要经历勾描、刻版、印刷、彩绘、装裱等大大小小多道工序,不少年画还对刻版的木材、印制的纸张、彩绘的颜料等材质有严苛的要求。

    结合年画发展史,邰高娣重点谈到,年画艺术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古往今来的广大群众常常将它当作精神食粮。“它描绘了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它刻画了岁时节庆、婚丧嫁娶等平凡而又精彩的世俗生活,为终年操劳的百姓享受短暂的年节欢乐增添了光彩;它寓教于画,将几千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浓缩到一幅幅构思巧妙的年画中,成为启蒙教育的百科全书;‘消寒图’‘耕织图’等成为向农民群众提供有关农事节气、生产操作知识的科普读物;‘二十四孝’传播了传统孝亲文化。”邰高娣介绍。

    自2006年至今,我国共有17个木版年画相关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些年画呈现出多样的面貌和风格,有契合宫廷趣味和市民趣味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有粗犷朴实,充满乡土气息的河北武强木版年画;有细腻工整、色彩丰富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有古朴稚拙、历史悠久的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还有写意味厚、色彩浓艳的四川绵竹木版年画;有地域色彩浓郁、神佛类题材丰富多样的福建漳州和广东佛山木版年画……而无论是“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的杨柳青年画,还是桃花坞年画、朱仙镇年画,都已经成为响当当的城市名片。

材料二: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在年节之际用以迎新接福的一种普及性的传统艺术样式,它传达了广大民众的生活理想,反映出社会生活和民间文化的诸多特性,成为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木版年画用传统的木版水印方法印制,它的出现与雕版印刷密切相关。木版年画历史悠久,相传在汉代即已出现,宋代称之为“纸画”,明代叫“画帖”,至清代始正式定名为“年画”。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木版年画产地,各产地既保持着与其他地区技术上的交流关系,又保持着自身在题材和形式上的独创性。从题材着眼,木版年画可分驱凶辟邪、祈福迎祥、戏文传说、生活风俗等类型,主要样式包括贡笺、中堂、对屏、历画、炕围等。木版年画手法多样,色彩鲜艳,因地域差异而产生出多种风格。它审美品位高,艺术特色鲜明,信息承载量大,蕴涵着深刻的民族心理和传统的人文观念。

材料三:平阳木版年画是流传于山西省临汾地区的一种民间美术样式,它始于宋金,盛于元代,至明清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古代印刷史》称平阳木版年画为年画的“始祖”,《中国版画史》也有“版画之头,平阳启之”的论断。中国最早的张贴画(版画)珍品——宋金时期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和《义勇武安王位》即是古代平阳木版年画的代表作,曾被郑振锋先生誉为“世界版画精髓”。平阳木版年画一度失传,新中国成立后,晋南的美术工作者在农村广泛收集原存的旧版年画,于20世纪50年代酝酿建厂恢复平阳木版年画的制作。目前新成立的平阳木版年画博物馆大力开展发掘、保护和恢复平阳木版年画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平阳木版年画的制作需要三个环节,一是刻制木版,二是染色套色,三是印刷。临汾一带的木版年画多使用枣木做刻版,用麻纸印刷。在成图过程中,有完全的木版刻印,也有少量的用手绘。

    平阳木版年画有三大特征:一是宗教神画多。作用之一是驱邪镇宅。如秦琼、尉迟恭门神画和钟馗年画等;作用之二是降祥纳福。如供奉灶神、财神、天地神、福禄寿三神等。二是戏剧人物画多。晋南是中国元代戏曲(元杂剧)的发祥地,商家迎合当地人民群众喜爱戏曲的口味,把戏曲和美术融合为一体,在表现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的同时扩大自己的销售。三是民俗画多。过年过节,年年有余(鱼),人们图的是一个吉利,工艺美术家创作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等年画以及供人观赏的中堂“四季美人图”“麒麟送子”“吉庆有余”等民俗年画,使年画深深地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平阳木版年画包括中堂画、门画、影壁画、门头画、窗画、条屏画、灶龛画、桌裙等多个门类,其题材以传统内容为主,画面主题突出,形象夸张生动,色彩明快艳丽,显现出较强的装饰性,给人以豪放洒脱的印象。因此,山西平阳木版年画不但是民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且在中国绘画史上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华夏文明史极其宝贵的艺术珍品。

    班里举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班会,以上是你们组搜集的有关木版年画的材料。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