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新闻,拟写恰当的标题。(20字以内)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故宫博物院近日与相关文旅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携手打造大型史诗剧《紫禁城》,并计划于2020年10月31日之前在北京完成首演。

    紫禁城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砖木结构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大型史诗剧《紫禁城》将以六百年历史为基础,讲述紫禁城建成的前世今生和传奇故事。演出还将使用最前沿的舞台科技手段,创新传统演艺的综合表现力,让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活起来,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传播故宫文化的价值与精神。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漆港文化

漫港文化带是指在太湖南岸、获塘以北,大钱港以东至吴兴胡溇的这片区域中,人们在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建设中形成的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信仰文化等等。2016年11月8日19点45分,在泰国清迈举办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国际灌排委员会名誉副主席甘德度宣布第三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评选情况(48进12),浙江湖州太湖漫港水利遗产荣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材料二:淩港文化何以历久弥新

古时,沿太湖南岸一线地势低洼、沼泽密布,每逢雨季洪水肆意泛滥,生活在这里的先民饱受洪涝灾害之苦,为防洪泄洪,在春秋战国时期开挖了太湖溇港,这些太湖漫港一条条规划有序,“如梳齿般繁密”。南北方向(纵向)的叫“浦”“溇”“港”,东西方向(横向)的叫“塘”。古代太湖地区人民创造了“塘浦(溇港)圩田”系统,将原先的泥沼改变成一片沃土。由此,“鱼米乡,水成网,两岸青青万株桑”,塘浦圩田所催生的稻文化。鱼文化、丝绸文化等文化景观,构成了太湖南岸风华无尽的漫港文化带。

从空中俯瞰义皋,义皋漫穿村而过,古色古香的老房子点缀其间,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味道。这些被保留下来的老房子,如今成了义皋最大的一笔财富。2014年,义皋被列入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义皋村的保护性建设同时启动,规划、设计、建设,一年多时间,蒙尘的明珠再次散发光辉。义皋古村渐渐显露旧时风貌。范家大厅、李家老宅、尚义桥、古街在内的4处古建筑被修复。村东,一条宽敞的双向车道连通滨湖大道和村内停车场,游客可直接从滨湖大道开车进入义皋。滨湖大道上,还专门设有义皋公交站台,交通十分便利。

材料三:中遗后何去何从

儿度堰塞,又几度疏浚,过去70多条漫港,还剩下50多条,义泰漫,是为数不多至今仍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溇港之一,位于织里东北6公里的义泰村,依水而建,夹河聚市,整体格局与传统风貌保存完整,是漫港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不仅历史悠久,更是沿太湖七十二漫港古代水利工程中的重要节点,被誉为“漫港文化带里的明珠”。

义皋村历史文化村落划定保护利用范围5.6万平方米,其中核心保护范围1.6万平方米。对于文物古迹,也逐步进行修缮,共计需修复面积5180平米,顶瓦修补4100平米,墙体加固4000平米,构件修复100个。范家大厅、李家老宅、尚义桥、义皋古街、义皋茧站、周家老宅、丁家老宅、朱家老宅、朱姓家族民居及范家东边建筑等纳入文物古迹保护体系。

目前义泰村作为核心,已与毗邻的伍浦、庙兜组:成织里漫港片区,未来将打造成蚕桑文化、鱼文化、稻文化等淡港文化的体验区,在元素的植入中,农耕体验将成为最大亮点。申遗成功后,织里镇还专门邀请同济大学专业团队再度进行规划,预计明年将进入实施阶段。

 阅读下面的材料, 回答各题。

【材料一】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据人民网报道,北斗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航天系统。从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工程立项,到如今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发射任务完成,中国北斗人用26年的时间实现了55颗卫星的研制和发射。项目启动以来,已在全国范围内动员了400多个单位和30多万名科技人员参与研发。

在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克服了许多困难。据《北京日报》报道,为了解决境外卫星的数据传输通道的问题,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研制团队攻克了星座星间链路技术,采取星间、星地传输功能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卫星与卫星、卫星与地面站的链路互通,也就是说,虽然“看不见”在地球另一面的北斗卫星,但用北斗卫星的星间链路同样能与它们取得联系。

此外,为了提高卫星在轨服务的可靠性,北斗三号卫星采取了多项可靠性措施,使卫星的设计寿命达到12年,这已达到国际导航卫星的先进水平,为北斗系统服务的连续、稳定提供了基础保证。

(选自“搜狐网”2020年7月31日,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 “高大上”的北斗导航,已经不知不觉“飞入寻常百姓家”。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透露:“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里面,已经有70%以上的手机使用了北斗提供的服务。”如果仔细留意,其实不难发现,天上的北斗不仅能与手机相连,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地方也都有它相伴。自2000年我国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以来,历经20年的建设发展,北斗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国计民生各个领域。当你还在为找不到共享单车或不确定哪里能停车而烦心时,北斗卫星提供的定位服务已经在帮你解决问题了。 “哈啰出行”数据算法首席科学家刘行亮说过,360座城市的哈啰单车已全线适配北斗系统。每辆哈啰单车的智能锁内均包含北斗定位装置,并能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向哈啰数据中心发送车辆定位信息。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北斗系统大众服务的发展前景广阔。北斗的导航服务已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厂商采用,并广泛进入中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小到一顶安全帽,大到交通运输、农林牧渔……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系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23日,有删改)

“小昆虫蟋蟀”的绿色世界,让人充满好奇。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超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②全世界已知22亚科55族595属(包括17个化石属),约4649种(亚种)(包括50个化石种)。该科昆虫体长大于3c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3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 百度百科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编写)

【材料二】

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差不多和蝉是一样有名气的。它们在有数的几种模范式的昆虫中,表现是相当不错的。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还有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只占有这其中的一项,是不足以让它们成就如此大的名气的。动物故事学家拉封丹,对于它只谈了简单的几句,仿佛并没有注意到这种小动物的天才与名气。……然而,蟋蟀则要比它们中的任何一位都聪明得多。在选择住所时,它常常轻视那些偶然碰到的以天然的隐避场所为家的种类,它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佳的家庭住址。它们很愿意挑选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凡是这样的地方,都被视为佳地,要优先考虑选取。蟋蟀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然的洞穴,因为,这些洞都不合适,而且它们都建造得十分草率,没有安全保障。有时,其他条件也很差。总之这种洞不是首选对象。蟋蟀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点都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王东伟编译)

【材料三】

善鸣之虫:变化多端被当做古代的mp3

①夏秋之际,正是昆虫生发最旺的时节。每到日落月升,各种虫鸣便凑成了夜间一曲独特的“交响曲”,而这其中的主角儿,非蟋蟀莫属。蟋蟀高歌,也与它的生理结构息息相关。

②借着解剖镜观察,你会发现,雄性蟋蟀的前翅上有一排像锯齿(学术上将其称为音齿)一样的音锉,而且两侧前翅发育并不对称,这就好像小提琴的琴弓与琴弦。通过将前翅相互摩擦引起震动,雄性蟋蟀便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③值得注意的是,雌性蟋蟀由于不具有这样的生理结构,所以无法鸣叫,但造物主却赋予了它强大的听力,让它能够尽情欣赏雄虫的演奏。

④相比蝉从腹腔发出的单调枯燥的声音,蟋蟀可以通过改变翅膀摩擦的频率,来发出节奏和频率截然不同的鸣叫声。而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三种:1.召唤声,用来吸引异性;2.求偶声,用来求偶;3.争斗声,用来威慑对手。

⑤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蟋蟀由于在音齿和音锉的结构上具有差异,其发声也各有特点,这也成为了如今对蟋蟀进行物种鉴定的一种有效手段。

⑥更有意思的是,有研究发现蟋蟀的发声频率与其所处环境的温度还有一定的相关性。例如,生活在美洲的雪白树蟋(Oecanthus fultoni)其在15秒钟内发出的颤音数再加40,便大约等于当时环境的华氏温度,因而它也被称为“温度计蟋蟀”。

⑦蟋蟀变化多端的鸣叫,使其成为了古人难得的消遣玩意儿。据唐朝《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秋兴,妃妾辈皆以小金笼贮蟋蟀,置于枕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亦效之”。如同前些年流行过的MP3,早在一千多年前,这小虫也算是风靡一时的玩物。

好斗之虫:斗蛐蛐大赛开始了!

⑧除了能说会唱,蟋蟀还有个好勇斗狠的名声。

⑨作为穴居昆虫,为了争夺领地或者雌性,只要两雄相遇,就免不了会大打出手。争斗时双方互不相让,撕咬冲撞,辗转腾挪,不拼出个你死我活誓不罢休。战败一方,或伤或残,只能逃之夭夭。而战胜一方则会振翅高歌,宣示主权。

⑩古人感其勇猛善斗,常寻来捉对厮杀,称为“斗蛩之戏”。于是,斗蛐蛐自唐始至宋兴,直至明清两代都是人们乐此不疲的游戏项目。即使到了近现代,在电子游戏还没有普及之前,男孩儿们暑假里最爱干的事情,也是在夜里打着手电到处在墙角旮旯儿里翻找蟋蟀来斗架。

⑪历史上因斗蛐蛐而出名的,莫过于两人。一个是宋朝晚期的宰相贾似道。蒙古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了,他还在忙着斗蛐蛐。另一个,就是明宣宗朱瞻基。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各地官员费尽心思,向民间百姓征收蟋蟀,很多地方被折腾得民不聊生。在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里,有一则故事就是专门控诉此事的。

⑫到了清朝,满洲八旗子弟受国家供养,终日游手好闲,遛鸟斗虫儿成了公子哥儿们的标配,以至于斗蛐蛐儿这项活动,都受这些纨绔子弟牵连,被贴上了不务正业的标签。

(中国科学院官方科普微信公众号)

【材料四】

促织

唐•杜甫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注释】①相亲:相亲近。②放妻:被抛弃的妇女。③天真:这里指促织自然真切的鸣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