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呼兰河传(节选)》同步练习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也许把蚂蚱腿就绑掉,线头上只拴了一只腿,而不见蚂蚱了。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抡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

     “下雨了,下雨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定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在说明什么?

(2)、“一切都是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有一个年轻人,生性胆怯。虽然他有很好的音乐天赋,但是他每当站到舞台上时就会控制不住怯场。因此,他错过了许多可以发展的机会。为此,他感到很痛苦。
        ②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他去拜访一位成功的长者。他把内心的苦恼倾诉给了那位长者,然后恳求道:“您在我认识的人中是最有才智的一位您可以给我指明一条成功的路子吗?”
        ③长者微笑地听着,并没有立即给他答复。而后,长者起身,让年轻人一起陪他到外面去散步。当他们走到一个建筑工地前时,长者指着那些在数十米高空作业的建筑工人,问年轻人道:“现在让我们去做他们的工作行吗?”
        ④年轻人摇了摇头。
        ⑤长者说:“那他们也是有才智的人呀。”
        ⑥之后,他们又走到一个汽车大修厂前,长者指着正在忙碌的维修工人,问那个年轻人道:“现在,让我们去做他们的工作行吗?”
        ⑦年轻人又摇了摇头。
        ⑧长者说:“那他们也是非常有才智的人。”
        ⑨就这样,他们一路走,长者问了年轻人一路。年轻人感到很奇怪,便不解的问:“您为什么要带我看这些呢?”
        ⑩那位长者意味深长的解释道:“其实,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智者啊。只要你相信自己,努力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你在别人眼里也会是一个充满才智的人。”
        ⑪“每一个人都是智者”这句话里包含着一个多么深刻的哲理啊!它所要体现的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在无知下所表现出来的“无畏”。而是要我们对自己时时刻刻充满自信和求知的欲望,并且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才智和潜能的人。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心

    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辩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享受春雨

    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

    ②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滋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妙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和选择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着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

    ③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劈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新奇地瞥一眼外面的风景,又唧唧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

    ④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轮回。前两天还光秃秃的山冈,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真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大地是藏梦、长梦的地方!萌生绿色的地方就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每人都种植一份鲜嫩的心境,收获一缕成长的愿望。

    ⑤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爸爸面

莫先春

①那一年,我去云镇独孤村西山口小学支教。那里地处偏僻,教室四面透风,全校只有三个班,一百多个学生,孩子们的父母几乎都出去打工了。大部分孩子都是念书到十几岁,然后像父母一样去打工。

②第一次上课,刚推开教室门,一只皮球从门缝间掉下来,砸到我头上。我刚想发火,但看到孩子们或低头害怕,或捂嘴窃喜的表情,我突然改了主意。我笑着说:“是谁这么好心送老师皮球?”说完我捡起球,熟练地上抛下接,用手指顶着球转……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掌声。

③班上有个叫二蛋的,成绩全班倒数第一,却是班上的孩子王。据说他们用类似的方法气走了好几个老师。我没和他们计较,课余跟孩子们玩“老鹰抓小鸡”,带他们去小溪里捉螃蟹,还有打球等。很快,我和大家打成了一片,只有二蛋几个孩子,无论我怎样友好,他们都保持着戒心,离我远远的。

④长夜无事,我想起以前在乐至老家时,爸爸常给我做的资中兔儿面,面条筋道爽口、兔肉满口留香,红白绿相间,那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因为面里饱含着父亲对我无私的爱。我决定自己尝试着做兔儿面。

⑤一天清晨,我正在宿舍吃着兔儿面,突然一个孩子从门外探出小脑袋,呆呆地望着我,小嘴张得圆圆的。我一看是二蛋,忙招呼他进来,他却一溜烟地跑了。

⑥乡下的冬天很冷,教室窗户没有玻璃,风从四面灌进来,孩子们写字的小手经常冻得通红。我想,要是孩子们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兔儿面,该多好呀!第二天,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宣布:“孩子们,从本学期起,表现优秀的孩子,除了物质奖励外,还有机会吃上我亲手做的兔儿面。”

⑦“哇,老师亲自做的面,一定很好吃!吃了兔儿面,会不会又蹦又跳的?”孩子们愉快地交谈着、讨论着。为了吃上兔儿面,孩子们都暗暗较上了劲。到了期末,孩子们的成绩都有了大幅提升。按照承诺,五名表现优秀的学生都吃到了一碗我做的兔儿面。

⑧之后每学期,我都给表现优秀的学生每人发一张兔儿面就餐小卡片,上面写着他们各自的味道:品学兼优味、体育明星味、乐于助人味……我注意到二蛋的成绩虽然还是倒数几名,但总分上升了不少,于是我特地奖给他一个“进步达人味”小卡片。

⑨那日,我照例开始做兔儿面……下午六点多钟,孩子们像一群活蹦乱跳的小鸟,早早来到我的宿舍。我招呼孩子们坐下,为每个人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兔儿面。

⑩“哇,真香!”“呀,真好吃!”孩子们赞不绝口,热气从他们头上冒出来,映红了他们的小脸蛋。有两个孩子,不知道是辣的还是感动的,脸上竟挂着泪珠。突然,二蛋握着筷子的手停了下来,看着桌上的就餐小卡片发呆。“怎么了二蛋,不好吃吗?”“好吃,这是我长这么大,吃过的最好吃的面!”二蛋握着“进步达人味”小卡片,犹豫着说:“老师,您的面让我想起爸爸做的面。”

只见二蛋突然低下头,眼睛里汪满眼泪,但他使劲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哭出来,全然不是平时调皮捣蛋的样子。其他孩子也纷纷停止了吃面,全都沉默着。

⑫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办好。我这才想起,二蛋的爸爸几年前因车祸去世,听说他爸爸生前经常给二蛋做各种美味的面。

⑬好久,一个孩子打破沉默说:“老师,我们的爸爸都出去打工了,您陪我们的时间比爸爸还要多,我们能叫您爸爸吗?”“是呀,老师,您太好了,我们都想叫您爸爸!”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同意,孩子们!”我激动地说,“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老师爸爸,兔儿面就是爸爸面!”孩子们顿时欢呼起来。

⑭支教三年,我先后做了三十多份爸爸面,未婚的我,成了三十多个孩子的老师爸爸。班上几乎所有孩子都吃到了“爸爸面”。

⑮十几年后的今天,二蛋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老板,他捐资三百多万元,将西山口小学建成了云镇最好的小学。据说,当年吃过“爸爸面”的孩子,个个都有了出息。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3年第07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