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享受生活》同步练习

读课文《享受生活》,在博物馆和艺术馆,海伦·凯勒用手抚摸艺术品的线条时,就能感受到艺术家们所要表达的思想,从神话英雄雕像脸上,感觉到他的爱和恨、勇敢和爱情。是不是所有失去听觉和说话功能的残疾人都能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黑匣子
        ①每当飞机发生空难,广播、电视或报纸总是在报道中提“黑匣子”。那么,“黑匣子”到底是什么呢?
        ②“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有普通鞋盒那么大。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其中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机场地面指挥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记录在“黑匣子”中的磁带上。飞机一起飞,无线电话记录器便开始不停地工作。由于磁带最大的录音量只有30分钟,录满30分钟,就会抹去旧的声音,再录下新的声音,因此磁带上总能保留飞机出事前最后30分钟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通话的信息。
        ③“黑匣子”中另一个系统是数据记录系统。它可以记录机起飞后的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发动机工作参数,驾驶员动作反应时间等多种数据。它的记录时间为50分钟,以后就除掉旧的数据,再记录新的数据。
        ④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可以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因此,空难发生后,除了营救机上人员,寻找“黑匣子”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⑤早期“黑匣子”的外壳是黑色的,后来为了便于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寻找,它的外壳已不再是黑色,而是涂成了国际通用的荧光橘红色。它被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能耐受1100℃的高温30分钟,在30米深的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匣子里记录的多种信号和数据还不受外界无线电波干扰和磁力效应等方面的影响。有些“黑匣子”还装有用电池作能源的微型声波发射机,可连续发射一种超声波信号。由于有这么多特点,在飞机机毁人亡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即使“黑匣子”随飞机残骸散落在丛林、沙漠、海底、深谷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能迅速被人发现寻获。
        ⑥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部门在高速火车和汽车上也安装了“黑匣子”。“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那些疼我的人

文/丁立梅

      ①三月天,蜜蜂从土墙的洞里钻出来,嗡嗡闹着。柳树绿了。桃花开了。菜花更是开得惊心动魄,铺一望无际的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乡下,这个时候,正是青黄不接,有什么可吃的呢?没有的。

      ②我去爬屋后的小木桥。小木桥搭在小河上方,桥下终年河水潺潺。湍急的水流,在幼小的我的眼里,很可怕,我害怕从桥缝里掉下去。那样的害怕,最终会被一种向往所抵消。爬过木桥,就可以到达几里外的外婆家,外婆会给我一只煮鸡蛋,或是一捧炒蚕豆。这是极香的诱惑。

      ③我很幸运,每次都能安全地爬过木桥去。矮矮的外婆见到我,眼睛笑眯成一条缝。她手里正补着衣,或是纳着鞋底,她会立即放下手里的活,去灶边生火。一瓢清水倒进锅里,腾起一股热浪来,我知道,我可以有煮鸡蛋吃了。一脸威严的外公埋怨她:“那是换盐的鸡蛋啊,家里快没盐了。”外婆挡着,说:“小点声,别吓着孩子。”他们在屋里嘈嘈切切地吵。我不管那些的,有外婆护着,有香香的煮鸡蛋可吃,便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孩子。现在想来,那时我真是不懂事,不知吃掉外婆家多少的盐,害得外婆一到饭时,便受到外公的责备。

      ④记忆里,也总是体弱,常生病。一病就是半个月。这时有两个女人围着我转,一个是祖母,一个是母亲。光线微弱的茅草房里,祖母的影,隐在半明半暗中,身上有种奇异的温暖。我躺在床上看她,她端一只水碗,放在门后,手里握几根筷子,蹲下身去,嘴里念叨着什么,一边叫着我的名字。“你们不要摸我家的梅呀,让她快快好起来,我给你们烧纸钱。”筷子终于在水碗里站立起来,祖母便长吁一口气,她的祷告灵验了。迷信的祖母,用她自认为可以为我消灾免难的站水碗的方法,一次次为我祷告。祷告完了,她的手,会抚过我的脸,沙子吹过的感觉。岁月锻造得她手的肌肤,很糙。却暖极。她问我:“乖乖,你的病就快好了,想吃什么?奶奶给你做。”那时摊一块摊饼,是最难得的美味,我每次都会提这个要求。祖母每次都会满足我,家里没摊摊饼的白面,她就去问邻居借。摊饼上好闻的葱花味,香了整幢房。以至于我觉得,生病不是苦,倒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

      ⑤我有过大难不死的几次。母亲说:“有一次出天花,全村八十三个孩子都出天花了,你是最严重的一个。高烧昏迷,不知人事,医生说,没治了,让准备后事。我抱着你,七天七夜没合眼。你呀……”大雪的天,我又突然生病,母亲顶着风雪去找医生,医生来,说,不行,得赶紧送街上的医院去。街离村子,有几十里路,父亲又不在家,风大雪大的,母亲却决定一人,用拖车拖我去医院。母亲就真的上路了,把我用被子里三层外三层地裹好。一路上,母亲跌过不知多少跟头,我却安然无恙。到达医院,医生看着雪人一样的母亲,感动了,立即给我检查,是急性肺炎。晚一会,就难治了。我的病好了,母亲的额上,却留着指长的一块疤,像一条卧着的小蚕。我抚母亲的那块疤,问母亲后不后悔生了我。母亲嗔怪地打掉我的手,说一句:“你呀。”

      ⑥现在,我在织一件毛衣。要冬了,儿子的毛衣嫌短了。我挑橘黄的颜色,选一种小熊猫的图案,这样织出来,一定漂亮非常。想儿子穿上,会极帅气的。儿子在一边看着,问:“妈妈,是给我织的吗?”我答:“不给你织,给谁织呢?”“那么,妈妈,你是宝贝我的吗?”我答:“我不宝贝你,还能宝贝谁呢?”思绪就在那一刻拐了弯,我生命中那些疼我的人,一一浮现出来。我痴痴地想,上帝送他们来,就是为了来疼我的。就像我疼我的儿子一样。世间的美好,原是这样的爱写成的。

      ⑦如今,我的外婆和祖母,都已先后去世了。很安慰的是,她们走时,我在她们身边。她们看着我,最后疼爱的光亮,像淡淡的紫薇花瓣落下,落在我的脸上,留在这个世上。

阅读张枫霞《父亲》,完成后面小题。

    ①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然而,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等到上了初中,看到别人的父亲殷殷地关怀女儿,心里便有了比较,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爱”。

    ②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

    ③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年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已不年轻的父亲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生动地一跳:“哪能!儿子娶媳妇花钱比妮子上学花钱多多了,咱们不能太偏心。” 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④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我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等翻过两座山,骄阳更加炽烈,找到一块小树阴劝父亲休息一会儿。A.我随手抓起两个桃子,还不及放到嘴里,便被父亲劈手夺去,他瞪我一眼说:“这是卖的,有你吃的。”说着他从兜里掏出几个歪裂的小桃子,在衣服上蹭了蹭递给我:“这不一样吃吗?”停了停又说:“住校可不比在家里,动一动就得花钱,饭可以吃差点,但一定得吃饱。星期天不要往回跑,家里也不指望你干活,钱和干粮我会给你送去的。”B.接着他自个笑了:“没想到俺妮子还挺聪明,比你两个哥哥强多了。我寻思把桃园好好侍弄侍弄,兴许能挣几个钱,你要有本事啊,考个大学让爹光荣光荣。”这是父亲对我说得最多的一次,看得出他心里非常高兴。

    ⑤到学校门口,父亲让我一个人进去,他则去卖那筐桃子。等到报到完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二十里地啊!

    ⑥三年高中,我真的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当然都是些歪七裂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子。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得起大早,见到我,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棱茬。中午,我们爷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二十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膛晒成了酱紫色。 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晾好的白开水递过去,父亲一口气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都是当天来当天走,三年里,他走了他原来几十年走过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三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⑦三年后,我由县城读到了省城,甭说父亲的大半年收成,就是他的全部收成也难以应付我的高额学费了。父亲说:“不要紧,先到处借借。不就是四年吗?我用六年时间,六年不行十年,赶我死之前咋也能把它还清。”我无言,我只是在心里对父亲说 :我决不会让您用六年十年时间去还债,您就等着我慢慢地还您的债吧。

    ⑧也和三年前一样,父亲挑着行李送我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而是阴雨霏霏。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我倒有些不习惯,怪他过于奢侈。C.“你都成大学生了,吃个好桃子,配!”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⑨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我要送父亲到学校的招待所往下,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个的宿舍,我知道,那样父亲一夜都不会安心。所以,也只好随他去了。下过雨后,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再加上一天的颠簸我实在太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突然,辅导员刘老师把我叫醒,她说,我父亲为了省15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球台上。此刻,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感动。我扑过去,抱住他,哭着求他:“为了我,爸爸,请您爱惜自己。”宿舍的七姐妹齐刷刷地站在身后,哽咽着说:“就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⑩“可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经含满了泪水。“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⑪是啊!他是父亲,他是勤劳又拙朴的农民父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尊严的重量

       ①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一座法国城市,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正在一家咖啡馆里悠闲地享受着。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你被俘了,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②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个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③帝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作为一名纯种的日耳曼人,他打心眼里瞧不起贝尔蒂一家,可他并不像别的德国军人那样飞扬跋扈胡作非为,不,那不是一名受过良好教育的德国军人的做派。所以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

       ④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挺直胸膛得意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听我的命令,走!”

       ⑤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贝尔蒂举着缴获来的手枪在后面押着。等走到大街上一看,只见人来人往的,全是喜气洋洋的法国人,不时有举着双手垂头丧气的德国军人被押送着走过,原来全城真的改天换地了。

       ⑥这时迎面走来贝尔蒂的邻居迈尔。只见迈尔双眼赤红,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痰,骂道:“德国佬,魔鬼,你也会有今天!”

       ⑦霍夫曼却不动声色,先是掏出雪白的手帕仔细擦去脸上的痰迹,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虽然我们暂时失败了,可我仍然鄙视你!”

       ⑧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殴打,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⑨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大伙的心情我能理解,可现在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⑩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⑪贝尔蒂严词呵斥道:“收起你的那一套吧!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⑫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里。贝尔蒂同大伙正高兴,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就又被疾驰增援的德国军人重新占领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⑬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两个全副武装的德国军人粗暴地强拉出来,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随着尖利的枪响,那人就会脑袋开花倒在血泊中。

       ⑭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高昂着头颅,皮靴甩得老高地在大伙面前走过,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惶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了他的目光,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⑮霍夫曼慢慢走到贝尔蒂面前,现场气氛顿时像冰窖一样,他这是要置贝尔蒂于死地吗?

       ⑯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曾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⑰贝尔蒂得救了,这时突然听到霍夫曼大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

       ⑱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一把揪出一个人来。贝尔蒂惊讶极了,俘虏霍夫曼的明明是自己,他为什么要说假话?再一看。明白了,霍夫曼指认的人正是迈尔。他这是在报复迈尔对他的污辱。

       ⑲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浑身颤抖,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霍夫曼的脸上顿时现出鄙夷的神色来,说:“猪猡一样的胆小鬼……”

       ⑳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

       ㉑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

       ㉒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真让我失望,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

       ㉓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

       ㉔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

       ㉕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

       ㉖贝尔蒂微笑着说:“因为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

       ㉗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把腰弯了下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

    ①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②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③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④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⑤从留下上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⑥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庸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做“期我乎桑中,要(同“邀”)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⑦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⑧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葫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⑨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