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练习

读《我的叔叔于勒》,选出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 B、这个标题的重点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 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 D、于勒命运的变化,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离太阳最近的一棵树

毕淑敏

   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褶皱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的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一天,   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

   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

   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

    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

    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锹、镐头和斧头,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红柳通常都长在沙丘上。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这样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在沙丘上,而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被固住的流沙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火。它们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炊事员说它们一点后劲也没有。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富有韧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烈焰,好象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长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

    把红柳根从沙丘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枝丫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这时需请来最有力气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连年砍伐,人们先找那些比较幼细的红柳下手,因为所费气力较少。但一年年过去,易挖的红柳已经绝迹,只剩那些最古老的树灵了。

    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漫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炸药!

    只需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探进去,人伏得远远的,将长长的炸药捻点燃。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

    我们餐风宿露。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象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堆聚过亿万颗沙砾。

    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被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处?

      阅读《饭托》一文,完成小题。
                                                                                           饭 托   

                                                                                           宗学哲
      ①年初我买了辆二手车,虽然只是一个好摩托车的价钱,但我还是拿它当宝贝一样看待,上路怕碰了,停车怕丢了。对了,最让我放心不下的就是停车的问题,宿舍的院子太小根本停不下,放停车场吧,离得太远不说,每月还要支付一笔不菲的停车费。实在没辙,只好四处打游击,今天放在宿舍区的马路边,明天放到路口的小广场……
      ②后来,我们门口开了一家饭店,饭店前那个空荡荡的停车场确实让人眼馋。
      ③有一次去车站接一个远方来的亲戚,之后便直接到这家饭店吃饭。因为是在这里消费,饭后我故意没把车开走,心安理得地让“爱车”在这个有保安看守的停车场过了一夜。
      ④第二天,从报纸上得知交警要对“乱停乱放”进行集中治理,发现违规车辆一律拖走。下班后,我只好开车寻找安全的停车点,可兜了半天圈仍一无所获,只好硬着头皮又来到饭店。因为这次不是来吃饭,便有点心虚,把车停好后做有事状,一边看手机一边往外走,你还别说,这样竟然轻松蒙混过关了。我当时暗暗高兴: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免费停车场”了。
      ⑤次日我故伎重演,可锁好车刚要走,便被保安叫住:“先生,请你稍等一下。”接着递上一个本子:“请您在这上面签个字。”我以为保安发现了我“蹭停”的小伎俩,要进行罚款,便解释说:“我今天不在这里吃饭,只是和朋友约好了在这儿汇合……”
      ⑥“知道你不会在这儿吃饭,我记住你的车号了。”保安说着又掏出10元钱:“我们老板有交待,为回报顾客,凡是在这里停车的,每辆车发10元的茶水费。”
      ⑦如此“回报顾客”让我满头雾水。签字接过钱,顿生无功受禄的羞愧之感。不过仔细一想,管他是怎么回报顾客呢,给钱总比罚款强。后来,我到这个饭店停车已经成了习惯,并且还本着有福大家享的原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同住一个楼的老张、老李和小刘。他们三人闻听此讯也如同发现新大陆一般,一下班便抢着把车停到饭店前,生怕去晚了停不上。
      ⑧饭店的顾客渐渐多了起来。门前经常车满为患。
      ⑨有一天,我们四人还有几个经常领“茶水费”的司机去停车,保安却突然不让我们停了。他说因为最近来吃饭的顾客太多。送“茶水费”的优惠活动已经停止,并且没有提前定餐一律不准停车了。
      ⑩好好的怎么说停就停了呢?我们几个琢磨了半天。终于悟出了其中的奥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时代文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龙 虎 斗

梁刚

    丁晓虎在七宝镇开饭店有些年头了。尽管店的规模不大,但市口很好;菜和点心的花样也多,正宗的本帮特色,比如红烧肉、腌笃鲜、扣三丝、油爆河虾等,正宗的本帮特色。但要说最聚人气的,还是他的招牌点心小笼包,皮薄馅多,一咬一口汤,肉质坚实新鲜。如果选个雅座,一边闲看水阁清流船悠悠,一边享受美味佳肴和老酒。那才一个爽哩!

    王兴龙也开了一家酒店,就开在丁晓虎饭店的街对面,但生意远不如丁家。所以丁晓虎特别得意,每每吃饱老酒,就会拉开粗嗓门说:就他的那个破酒店,只能当陪衬!但他没想到,王兴龙正蓄势待发,拜师于南京东路的“大三元”,那是一家远近闻名的大酒店,广帮特色。

    那时七宝镇远不如现在那么花样百出,整条街的餐饮特点都差不离,白切羊肉与红烧羊肉之间并无太大的味蕾冲击。但王兴龙来了之后,一切都变了,百年不变的本帮菜点开始受到了冲击。就说小笼包吧。王兴龙做得馅心,不加肉皮冻,而是在肉馅中加入葱末、姜末、盐、花椒粉和香油,搅拌均匀后,再一勺一勺加进鸡汤,搅拌至肉馅把水分全部吃透。一般一碗肉馅,要加一碗鸡汤。想想,同样是一咬一口汤,但咬出来的味道能一样吗?食客们吃了他家的小笼包,便不停地咂嘴,说:鲜得嘞,眉毛也脱落了。

    王家酒店渐渐聚集了人气,王兴龙又推出新花样:比如:氽来钟、神树开花和金鸡饼。“氽来钟”就是用半个冬瓜,掏空了芯,然后倒入滚烫的腌笃鲜,半个冬瓜氽在煮沸的水中,宛如水中氽钟。等你把竹笋、咸肉吃完了,那冬瓜就成了另一道菜。那“神树开花”是用香蕉皮做的,其形状有如金菊绽放,具体做法没人知道,但味道极好,还养颜,深受女士欢迎。金鸡饼是广帮传统菜,并非为谁量身定制,只是刚好契合了七宝文化。其主要原料就是用土豆泥做皮,用鸡丁肉丁香菇丁竹笋丁做馅,包好后压扁,放入油锅炸成金黄即可。

    这些新品极大冲击了食客的眼球和味蕾。一时,王家酒店的生意兴隆,丁家饭店门前冷落。丁晓虎有点沉不住气了,他开始寻斤头(找岔、挑衅),开始“戳煞爷娘”地骂街。

    王兴龙是好脾气,他的嘴角始终洋溢着微笑,他对谁都客客气气。对于骂街他更不可能接招。那差不多就是一种鄙视了,如果再骂,只能自取其辱。

    丁晓虎感觉无趣,便想着对应之策。他也学做了“氽来钟”和“金鸡饼”;他把臭豆腐炸得皮脆肉嫩;还在小笼包的肉馅中加了虾仁;把牛腩和牛筋做得极有嚼头。食客就说:丁师傅,你做得菜大有长进啊。丁晓虎嗓门极大地说:那是,我做得是正宗本帮菜!

    转眼就到了1937年的10月,初秋的晌午,食客们坐在酒店的雕花窗棂前,已能感受到“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秋景了。但那一刻,天空突然响起了日机掠过的声音,然后就传来了轰隆隆的爆炸声,前后响了四次。之后就传来了哭喊声。彼时,许多百姓丧了命,王兴龙的母亲也在其中。

    食客们一声长叹:戳煞娘的小日本,往后再也不得安宁喽!

    那以后,不管是丁家饭店,还是王家酒店,生意都一落千丈。

    之后的一天,有个叫小田一郎的日本军官走进了王家酒店,他能说一口流利汉语。他把王兴龙叫到跟前,问:你会不会做“龙虎斗“?

    王兴龙愣了愣,然后摇头,心想:“龙虎斗”虽是广帮菜,但当地人很少吃野生动物,蛇猫之类更是不碰,偶有吃蛇的,最多来道“龙凤煨”,或叫“龙凤呈祥”只是讨个吉利罢了。但嘴上只是说:原料恐怕不好找,尤其是狸猫。

    小田一郎不耐烦地挥挥手,说:这我不管,做不了这道菜,就烧了这店。

    王兴龙谦卑地陪着笑说:太君,要不做道“龙凤呈祥”?吉利,味道大大的好。

    小田一郎一拍桌子站起来:我不要“龙凤呈祥”,现在是战争,就要“龙虎斗”。中国不是号称“龙的传人”嘛,那大日本的就是虎,我就要“龙虎斗”,虎的,一定能战胜龙!

    王兴龙的笑脸突然凝固了,他迟疑了一下说:狸猫确实没,最多弄只家猫。

    小田一郎瞪他一眼,用手摸了摸脸说:家猫?,即便是家猫,也能打败蛇!

    王兴龙没吱声,只是沉着脸,弯了弯腰,便退了出去。

    做“龙虎斗”很吃功夫,蛇和猫都必须经过去腥、剔骨的流程,尤其是猫,要用甘蔗来去腥,还要去掉脊髓以去酸。骨头熬汤做羹,蛇肉猫肉细细切丝,和菌菇一起烹炒,味道鲜美,无与伦比。再加蛇性微凉而猫性微热,一阴一阳谓之道,是真正的大补佳肴。

    小田一郎吃得不住点头,哟嘻,大大的美味!然后就拍案唱歌。微醉的表情,满是怀旧,然后就说起他早年随父做生意,到过台湾、福建、广州,所以知道“龙虎斗”,但一直无缘品尝,今天总算如愿以偿。

    王兴龙僵硬地微笑着没吭声,然后送来一碟秘制萝卜,说:这个,大大的爽口,能醒酒。

    小田一郎夹起一块,放入嘴里,再次喊了一声:哟嘻!

    之后,小田一郎便常来,来了就点“龙虎斗”,餐毕,王兴龙照例给他端来一小碟秘制萝卜。于是,王家酒店的生意就格外的好。对面的丁晓虎因此恨得牙痒痒。每天发戆劲,“戳煞爷娘”的骂街。

    有一天,突然传来小田一郎的死讯。据说死得蹊跷,什么原因也找不到。

    当晚,王兴龙突然敲开了丁晓虎的家门,说:我要走了,这是我记录的一本菜谱,有空看看。记住:蛇和萝卜不能同吃,吃了会中毒,严重时可能会暴毙。

    丁晓虎拿着菜谱,呆了半晌,等他回过神来想对王兴龙说声谢谢时。王兴龙早没了踪影。

(原载2016年《四季》夏季刊,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镜子

    车,被拦在了南门外,原因是没有出入学校的通行证。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这让应邀来大学作报告的张处长有点尴尬。

    车窗里,露出一张笑脸:“对不起,下次来一定提前办好通行证。”

    保安只是淡淡地扫视他一眼,并没有放行的意思。张处长一愣,冲他点头说:“小同志,我作报告的时间就快到了!”

    保安表情严肃:“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张处长的脸色变了,此时已有学生在围观。他顾不得仪表了,钻出车,动作迅速地从皮包里掏出一款高端手机,狠狠地摁出一串号码。可是拨出几次都是忙音。张处长急得团团转,冲着保安嚷道:“我是来做报告的,知道吗?是应邀来作报告的!”

    张处长的责备一声高过一声,保安依旧岿然不动:“对不起,我只是在执行学校的规定。”张处长的脸开始涨红:“规定?规定是人制定的,知道吗?”午后的骄阳里,张处长汗涔涔的脸更红了。他上下打量那名保安,又转到他的身后瞅了瞅:“小同志,做事要灵活,别一根筋!”张处长明显拿出教训下属的语气。

    那名保安依然不理张处长,这让张处长更气愤了:“大学是开放的,知道吗?没有围墙的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知道吗?”

    这时的保安居然微微笑了一下:“道理,我说不过您,也希望您别为难我,学校的规定我不能破坏,这是我的职责……实在对不起!”保安的话让张处长愣住了,认真地看看他,还想说点什么,最终还是放弃了。

    张处长只好接着拨电话。这次终于通了。学校领导听说情况万分惊讶,告知他马上派学生到南门接他,并且不住地赔不是。

    张处长的心情好了一点,一种优越感慢慢袭上心头。他瞥了一眼保安:“你很尽责。如果你为人处世的经验再丰富一些就好了。”见保安站在那儿没什么反应,又踱起了方步:“你不知道,你们王校长是我老同学,这次讲座就是他邀请我来的……”

    保安还是一副无动于衷的神态。就在这时,两名学生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一个急忙向张处长道歉,另一个则拉过保安耳语起来。张处长的脸上见了笑,可几秒钟又僵住了,他看见保安对那名学生依然摇头。保安再次理直气壮地说:“没有通行证,谁打招呼也不行!”那名学生的脸气白了,狠狠地瞪着保安。

    看热闹的学生窃窃私语。张处长无奈地叹了口气,拎着包走进校园。走进教室很长时间,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张处长总是进入不了状态。于是,他决定来个题外话,就讲他刚才遇到的事。他讲了他的尴尬,讲了他的困惑……台下的议论声很嘈杂,这让张处长更窘迫。

    走出南门时,张处长不由得朝门岗望了一眼。夕阳下,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

(选自《中国小小说年度佳作2012》,有删改。作者田洪波)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整个世界都白茫茫的

李娟

①总是白茫茫的。整个世界无限耐心地白着。回家的路穿过全世界的白,也无限耐心地延伸着。倒了两趟车,一路上走了将近十个小时。

②家里也白白的,院子和房子快要被雪埋没了。妈妈的伤势好了很多。小狗赛虎的伤也快好了,整天把脑袋温柔地抵靠在外婆的膝盖上。

③这场雪灾中死了很多牛羊。牲畜们几乎一点儿吃的也没有了,堆积过玉米麻袋的雪地上撒落了不少玉米粒,于是附近的村民纷纷把自家的羊赶到那里。羊们埋着头努力地寻找陷落在雪地中的金黄粮食,又刨又啃。等羊群离开时,玉米粒儿一颗也没有了,只剩一地的羊粪粒儿。

阿克哈拉再也没有玉米了,再也没有草料了,再也没有煤了。连路都没有了,路深深地埋在重重大雪之下。但是我们还是得在这里继续生活下去。

⑤这次回家,一口气帮家里蒸了八大锅馍馍,共两百多个。蒸熟后全冻在室外雪地里,够家人吃一个多月。好在前不久刚刚挖好了压井,从此再也不用每天去两公里外的河边破冰挑水。然而压井太硬,我用尽全力才能压下去。真想整个人骑在压杆上压啊。我边压边想象着水在地底的黑暗中缓缓地上升,涌动着明亮。

⑥端一碗剩饭去喂大狗琼瑶,离开时,它抱着我的腰不让我走。琼瑶很寂寞,因为老乱咬人,只好拴在院子里,不让它乱跑。

⑦小狗赛虎爱吃大白菜。兔子最爱吃我蒸的馍馍。鸡实在没啥吃的,只好什么都爱吃。我们给鸡窝也生了一只小炉子,鸡们整天紧紧地偎着炉子挤在一起。因为鸡窝有这么一小团温暖,我们的鸡便能够天天下蛋,一天可以捡八个鸡蛋。在整个阿克哈拉,只有我们家的鸡到了冬天还在下蛋。而其他人家的鸡都深深卧在寒冷深处,脑袋缩在肚皮下,深深地封闭了。

⑧戈壁滩上风真大。每次回到家都那么悲伤。

⑨为了能赶上回阿勒泰市的班车,四点钟我就摸索着起床了。家里今年刚盖的房子,还没牵电,四下漆黑。点起蜡烛,劈柴,生炉子。炉火熊熊燃烧,冰凉的房间却仍然冰冰凉凉。小狗赛虎卧在黑暗中静静地看着我做这一切。刚刚回到家就得离开,永远都是这样。家太远,太远太远。赛虎的宝宝晓晓夏天在公路上玩耍时,被过往汽车撞死。身边突然少了一个陪伴,赛虎会不会觉得空空落落?狗是如何理解“离别”的?

⑩把泡菜坛子的坛沿水续一续。想喂鸡,但有些太早了。天还没亮,鸡视力弱,什么也看不见,鸡食放在外面,会先被老鼠们吃掉。在冬天,老鼠们也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它们也正在忍耐着寒冷与饥饿。

⑪昨天一回到家,还没顾上说几句话,妈妈就顶着风雪出门办事了。夜里只有我、外婆和妹妹守着房子。不知为何,心里总是感觉不祥。但又担心误了班车,于是又焦虑。两种情绪糅在一起,就成了悲伤。

⑫结果一直等到下午三点,班车才缓缓出现在大雪茫茫的公路上。然而妈妈还没回家,为了不错过唯一的这趟车,为了不耽误上班,我还是上路了,怀着悲伤。

⑬又想到了琼瑶。天还没亮,村庄远远近近的狗都开始叫了的时候,琼瑶却没有叫。我出去铲土和煤时,看到星光下琼瑶大大地睁着明亮的眼睛。其实它什么都知道。

【甲】我若是说:我爱阿克哈拉——其实多么心虚啊……我怎么会爱它呢?我远离家庭和责任,和阿克哈拉一点边也不沾地生活在别处。只是会在某些双休日坐长途班车回家一趟,住一个晚上。这算是什么爱呢?

⑮我到了富蕴县,继续等车。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不知妈妈回家没有。明明应该在家里度过,应该以这些时间来坐在家中,继续等待妈妈回来。并在等待的时候,喂鸡,生火,抚摸赛虎。

⑯又想起班车独自行进在白色大地上,永无止境……想起班车经过的每一棵树都是不平凡的树——这些旷野中的树,一棵望不见另一棵的树。以前说过:在戈壁滩上,只需一棵树,就能把大地稳稳地镇在蓝天之下。

⑰还说过:它们不是“生长”在大地上这般简单,它们是凌驾在这片大地上的……

⑱——说这些话的时候,多么轻率、轻浮啊。【乙】不过我想,其实我还是爱着阿克哈拉的。

——(《视野》杂志,2023年第1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把春天吃进嘴里

王继怀

①周末去郊区,仲春的郊外蜂蝶飞舞,鸟语啁啾,放眼望去,到处春意盎然。山林莽原遍吐着嫩条新芽,一阵微风吹来,嫩草的清香沁人心脾。朋友看到田野里的香椿和蕨,兴奋地大声说:“今晚做野菜宴,让我们把春天吃进嘴里!”

②春意撩人,触景生情,我不禁想起雪峰山下、善溪江边的故乡。大山里的故乡,春天是非常美丽的。

③梨花、桃花、李花、杜鹃花、油菜花、荠菜花……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花,五颜六色,娇艳欲滴,竞相绽放,点缀在青山绿海之中。悠闲自在的牛羊低头啃着刚刚露头的鲜嫩小草,澄碧清澈的山泉叮咚叮咚快乐地哼着歌儿从村子向远方流去,布谷鸟在“布谷布谷"地催着乡亲们快快播种。山中时有云雾缭绕,清风拂面,所见皆为自然,所闻皆为芬芳,所听皆为天籁。

④大山里的春风像醉了似的,吹破了云天,吹绿了树木。故乡有很多野菜,常见的有20多种,香椿、竹笋、野芹菜、百鸟不落、蕨、马齿苋……我和小伙伴们去大山里采野菜。我们常展开一场热火朝天的比赛,一双双小手将野菜从松软的土地里连根拔起,或争先恐后爬上树,将野菜投入篮子里。我们时而你追我赶,时而打闹嬉戏,大山里回荡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待看到满满一篮子野菜,我们开心地笑着,充满着收获的喜悦。

⑤野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古人早就赞美野菜是美食,并把野竹笋、龙须菜、大口菇等列入“八珍”之内。苏东坡赞美野芹和春笋:“西屹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杨万里春游时,无心欣赏美丽春景,一心只想寻觅野菜做盘中美味,他写道:“绿暗江明非我事,且寻野蕨作蔬盘。”陆游也有采食野菜的诗句:“晨烹山蔬美,午漱石泉洁。”

⑥每次回老家,母亲总要给我做几盘野菜,在众多野菜中,我最喜欢吃竹笋、香椿和嫩刺芽。竹笋是山里人常吃的一道菜,吃法有很多种,竹笋烧腊肉、竹笋炒肉、青椒炒竹笋等,其中春笋炒黄菜尤其美味。刚从山上挖回的鲜嫩春笋,吸足了一冬的水分,出落得白白胖胖,与家乡的黄菜一起炒,清爽可口,是乡亲们招待贵宾的佳肴。还可以把竹笋煮熟后晾晒制作成笋干,乡亲们称之为“玉兰片”。

⑦俗话说:“家有香椿树,春天吃菜不用愁。”香椿也是乡亲们常吃的一道野菜椿炒鸡蛋,椿香浓郁。

⑧嫩刺芽被称为“山野菜之王”,享有“天下第一珍”的美誉。将嫩刺芽清水洗净,用烧沸的开水一泡,捞出沥水,凉拌或者用猪肉、鸡蛋炒着吃。鸡蛋炒嫩刺芽,嫩脆清香、野味醇厚,令人回味。

⑨春到人间草木知,又是一年芳草绿。草长莺飞、旭日春阳暖的时节,我想起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抒发了诗人。在这春意盎然的郊外,春光融融,和风习习,春天的气息也勾起我浓浓的乡愁。真想回到大山深处的故乡,仰望蓝天白云,坐听鸟鸣水声,静闻泥土芬芳,把春天吃进嘴里……

(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