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其中第一次“大革命”主要是指(   )
A、开创“家天下”的皇位世袭制 B、废除宗法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C、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D、在全国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举一反三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简171·内史杂: 有事请殴(也) , 必以书, 毋口请, 毋 (羁) 请。

简34·行书: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 辄行之; 不急者, 日觱(毕) , 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据统计:目前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

——根据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容整合

材料二

1940年谢觉哉曾发表文章自豪地说: “全世界进步人士为什么称赞边区,说到中国不到延安,等于没有到中国?因为边区有民主。”……由于陕甘宁边区的广大农民缺乏民主意识,要想把他们动员起来参加选举,实在难度极大,为此边区开展了多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极大提高了边区民众的选举热情。而后为保证群众能够行使其选举权利,边区政府因地制宜,背箱法、豆选法、画圈法、烙票法等各种方法应运而生。到1941年10月,延安举行第二届边区参议员选举中,参加的人有1千多人。 由此可见,一旦真正把选举权利赋予广大民众,他们会非常珍惜,对选什么样的人尤为关心和慎重。

——摘编自卢毅《“因为边区有民主”:抗战时期中共声望的提升》

材料三

“多民族”与“大一统”是中国的历史特征,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情和民族实际出发,确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从建国以来的经验来看,完善这个制度,需要认真处理好两个关系,即维护国家统一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保证国家整体利益与兼顾民族地区利益的关系。

——摘编自余志坤、普布次仁《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共同性”属性、趋势与进路探析》

返回首页

试题篮